竹子种植规格(竹子种植规格尺寸)
1. 竹子种植规格尺寸
竹子是算胸径,因为竹子长出后无论多高,胸径是不变的。
胸径:又称干径,是指树干离地面的胸径高度。当截面发生变形时,测量其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胸径是胸高直径的缩写。其中最基本的因素,在确定立木。树干的直径大约是一个平均成人在胸部高度高于地面。由于人的身高不同,为了使测量点一致,胸部高度的具体高度在一个国家是统一的,但在不同的国家是不一致的。我国和大多数国家的胸高位置地面高度在1.3米以上,这个标准高度将告诉一般成年人,是用圆尺来确定读数的比较方便的高度。
2. 竹子种植宽度
竹竿的长在两米五左右
3. 竹子栽植密度
1~2米,随着竹子的生长,根会越来越密,当横向空间生长达到一定密度时,根会向下生长,通常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片生长。
竹子是高大乔木状禾草类植物。记载有70余属,一千多种,但其中许多是同物异名。竹为高大、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木质。
4. 竹子种植间距多大
一米左右,
至少50厘米深的肥沃土壤,长度和宽度都要一米左右,因为竹子繁殖很快,如果有地方,应该再大一些才可以。你种植的不属于高大的毛竹,所以根系不会太大,不会影响地基。
竹子的种植间距取决于种植的竹子的品种,竹子依生长状态可分两大类,散生型和丛生型,散生型的竹子种植间距较大,大约为两米,而丛生型的竹子种植间距较小,只需1、5米左右。
竹是高大乔木状禾草类植物,有70余属,一千多种,竹为高大、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木质,一般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在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竹子性喜温暖,湿润,土壤要求通气良好,忌涝,耐寒,忌直射阳光。
5. 家庭种植竹子品种
竹子品种:箭竹
竹子的品种繁多,每个品种都有它们不同的特点,在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箭竹,它的竹秆不仅小,很少会见到中型的竹秆,箭竹一般分布在四川盆地、北川、宝兴等地区,是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来源。
2、单竹
单竹也可以叫做细粉竹、水筒竹等名字,它和箭竹差不多,不过单竹在幼苗时期,它的竹秆上会呈现出白粉斑点,而且它的箨鞘坚硬,大多分布在我国广东,广西等地区。
3、斑竹
斑竹也可以叫做散生竹,它的竹秆比较长,秆具上会呈现出紫褐色的斑块与斑点,分枝上也会有斑块与斑点,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很多花友都十分的喜欢斑竹,平时也能够用斑竹做工艺品、家具等。
4、水竹
水竹和大多竹子品种没有多大区别,都属于禾本科刚竹属植物,不过它的形态倭小,生长的比较茂密,大多分布在印度、印度尼西亚,我国南北各省也都有种植,水竹不仅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平时还可以食用水竹。
5、棕竹
棕竹也可以叫做观音竹、棕榈竹、矮棕竹等名字,它属于棕榈科棕竹属植物,它的枝叶有褐色的网状,棕竹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平时食用棕竹,能够起到祛风除湿、收敛止血的作用。
6、刺楠竹
刺楠竹也被人叫做车角竹、刺楠竹等名字,它属于禾本科刚竹属植物,它有着坚硬的枝条,大多分布在我国华南、西南等地区,虽然观赏价值没有其它竹子的品种高,但刺楠竹可以作为绿篱、防风固土等作用。
7、罗汉竹
罗汉竹也叫佛肚竹,它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不过对环境要求也特别的严格,一般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它不耐寒,所以冬季需要做好保暖工作,很多人都喜欢将它制作成竹扇、竹雕、乐器等。
8、通节竹
通节竹也被叫做高节竹,它的竹竿在竹子品种中是最高的,每年在5月开花出笋,用通节竹的笋做食物,不仅可以增加食物的口感,还能增加营养价值,通节竹深受花友们的喜爱。
9、凤尾竹
凤尾竹的株型比较倭小,形态会其它品种略有不同,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平时可以将凤尾竹盆栽养殖,能够战胜环境,还能净化空气,凤尾竹大多分布在我国华东、华南、台湾、香港等地区。
巨龙竹在竹子品种中,是最大的竹子
6. 竹子的栽种方法及规范要求
笋用竹栽培,要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沙土、沙壤土为宜。楠竹笋对水分的要求高,但又怕积水、水渍,所以选地要求地势略高、排水良好的地方为宜。
如果是缓坡地带,可以根据地形先开垦水平阶梯,如果坡度较大,可以在各个预定点栽培,开垦单竹栽培穴的模式,做引种。
7. 竹子种植规格尺寸图
一、修竹 种植地整理
修竹生长要求土层深度50~100cm(中小径竹50cm即可,大径竹如毛竹则要求80~100cm),肥沃,湿润,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的砂质壤土,微酸性或中性,PH 4.5~7.0 为宜,地下水位1m以下(毛竹)或50cm以下(中小径竹)。
整地是修竹种植前的重要环节,整地好坏直接影响到造竹质量的高低和成林速度的快慢。整地方法采用全面整地最好,即对种植地进行全面耕翻,深度30cm,清除土壤中的石块、杂草、树根等杂物。如土壤过于粘重、盐碱土或建筑垃圾太多,则应采用增施有机肥、换土或填客土等方法进行改良。
整好地后,即可挖种植穴。种植穴的密度和规格,根据不同的竹种、竹苗规格和工程要求具体而定。在园林绿化工程上,一般中小径竹每平方米3~4株,株行距50~60cm,种植穴的规格为长、宽各40cm、深30cm。 二、 母修竹的要求
母修竹质量对造竹质量影响很大。优质母修竹种植容易成活和成林,劣质母修竹不易栽活或难以成林。母修竹质量主要反映在年龄、粗度、长势及土球大小等方面。
① 母修竹年龄:最好是当年至2年生。因为当年至2年生母竹所连的竹鞭,一般处于壮龄阶段,鞭芽饱满,鞭根健全,因而容易栽活和长出新竹、新鞭,成林较快。老龄修竹(3年以上)不宜作母竹。
② 母修竹粗度:中径竹(哺鸡竹类、早园竹等)以胸径2~3cm为宜,小径竹(紫竹、金镶玉竹、斑竹等)以胸径1~2cm为宜。
③ 母修竹要求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枝叶繁茂、无病虫害及开花迹象为宜。
④ 土球直径以25~30cm为宜。土球过小,母修竹易过度失水,降低成活,且竹鞭短,根系少,成林慢。土球过大,则不便运输。 中小型观赏竹,通常生长较密,因此,可将几支一同挖起作为一“株”母修竹。具体要求为:散生竹1~2支/株,混生竹2~4支/株,丛生竹可挖起后分成3~5支/丛。母竹挖起后,一般应砍去竹梢,保留4~5盘分枝,修剪过密枝叶,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种植成活率。
母修竹远距离运输时,如果土球松散,则必须进行包扎,用稻草、编织袋等将土球包扎好。装上车后,先在竹叶上喷上少量水,再用篷布将竹子全面覆盖好,防止风吹,减少水分散失。母修竹近距离运输不必包扎,但必须防止鞭芽和“螺丝钉”受损及宿土震落。
三、 修竹的种植 修竹运到种植地后,应立即种植。修竹宜浅栽不可深栽,母修竹根盘表面比种植穴面低3~5cm即可。首先,将表土或有机肥与表土拌匀后回填种植穴内,一般厚10cm。然后解除母竹根盘的包扎物,将母竹放入穴内,根盘面与地表面保持平行,使鞭根舒展,下部与土壤密接,然后先填表土,后填心土,捡去石块、树根等杂物,分层踏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相接。填土踏实过程中注意勿伤鞭芽。然后浇足“定根水”,进一步使根土密接。待水全部渗入土中后再覆一层松土,在竹秆基部堆成馒头形。最后可在馒头形土堆上加盖一层稻草,以防止种植穴水分蒸发。如果母修竹高大或在风大的地方需加支护架,以防风吹竹秆摇晃,根土不能密接,降低成活率。
8. 竹子种植规格尺寸表
实心竹尺寸直径2.0-2.2㎝左右,长度8-10cm左右 无节大小合适
昆明实心竹是禾本科、箭竹属灌木状或稀可乔木状竹类植物。竿丛生或近散生,圆筒形或在分枝一侧的基部微扁平,初时淡绿色,无白粉或微被白粉,基部节间为实心,向上则空腔逐渐增大,竿环平坦或微隆起;竿芽长卵形,淡黄色,近边缘处密被灰黄色小硬毛,边缘密生灰黄色纤毛。
9. 竹子种植密度表
竹子的密度1.5g/cm3,木头的密度是0.6g/cm3。拓展资料:
木材因含水率之变化,其重量及容积均会随之改变。故针对含水率之变化,将比重(或密度)分为生材比重、气干比重、窑干比重等。
影响密度因素:树种、生育地、春秋材差异、树体部位、空隙率等等 竹的密度值约为1.5 g/cm3。
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中国人喜爱,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古今文人墨客,爱竹咏竹者众多,竹子原产地在中国,也称之为中国的文物标志。
10. 竹子种植规格尺寸是多少
竹子生长有其特殊性,它是依靠地下茎(俗称竹鞭)上的笋芽发育长成竹笋,再长成新竹。新竹在1~4个月内即可完成高度、直径生长,以后不再增加。竹子年年均会发笋长竹。因此,观赏竹子种植技术也有别于其它苗木,现总结成文,供广大园林工作者参考。 一、 种植时间 1.散生竹:散生竹通常是在春季3~5月开始发笋,多数竹种6月份基本完成高生长,并抽枝长叶,8~9月大量长鞭,进入11月后,随着气温的降低,生理活动逐渐缓慢,至翌年2月,伴随气温回升,逐渐恢复生理活动。根据这一生长节律,散生竹理想的栽竹时节应该是在10 月至翌年2月,尤以10月份的“小阳春”最好。冬季11~ 12月种竹,尽管雨量少,天气干燥,但此时竹子的生理活动趋弱,蒸腾作用不强,栽竹成活率也较高。长江中下游地区,可在梅雨季节正常年份采用移竹造林。但只宜近距离移栽,且根盘带土多方能保证高的成活率。北方地区由于冬季严寒,宜在秋季10月及早春2月栽竹。值得注意的是,春季3~5月出笋期不宜栽竹。“种竹无时,雨后便移”。只要保证母竹质量,精心管理,保持水份平衡,一年中除炎热的三伏天和严寒的三九天外,其余时间均可栽种。如果采用容器竹苗,则南北地区均可四季种竹,保证成活。 2.丛生竹:一般3~5月竹秆发芽,6~8月发笋,且丛生竹不耐严寒。所以丛生竹种植最好在春季2月竹子芽眼尚未萌发、竹液开始流动前进行最好。同样,如果管理条件好或采用容器竹苗,也可四季种竹。 3、混生竹:混生竹生长发育节律介于散生竹与丛生竹之间,5~7月发笋长竹,所以栽竹季节以秋冬季10~ 12月和春季2~3为宜。 二、 种植地整理 竹子生长要求土层深度50~100cm(中小径竹50cm即可,大径竹如毛竹则要求80~100cm),肥沃,湿润,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的砂质壤土,微酸性或中性,PH 4.5 ~7.0 为宜,地下水位1m以下(毛竹)或50cm以下(中小径竹)。 整地是竹子种植前的重要环节,整地好坏直接影响到造竹质量的高低和成林速度的快慢。整地方法采用全面整地最好,即对种植地进行全面耕翻,深度30cm,清除土壤中的石块、杂草、树根等杂物。如土壤过于粘重、盐碱土或建筑垃圾太多,则应采用增施有机肥、换土或填客土等方法进行改良。 整好地后,即可挖种植穴。种植穴的密度和规格,根据不同的竹种、竹苗规格和工程要求具体而定。在园林绿化工程上,一般中小径竹每平方米3~4株,株行距 50~60cm,种植穴的规格为长、宽各40cm、深30cm。 三、 母竹的要求 母竹质量对造竹质量影响很大。优质母竹种植容易成活和成林,劣质母竹不易栽活或难以成林。母竹质量主要反映在年龄、粗度、长势及土球大小等方面。① 母竹年龄:最好是当年至2年生。因为当年至2年生母竹所连的竹鞭,一般处于壮龄阶段,鞭芽饱满,鞭根健全,因而容易栽活和长出新竹、新鞭,成林较快。老龄竹(3 年以上)不宜作母竹。② 母竹粗度:中径竹(哺鸡竹类、早园竹等)以胸径2~3cm为宜,小径竹(紫竹、金镶玉竹、斑竹等)以胸径1~2cm为宜。③ 母竹要求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枝叶繁茂、无病虫害及开花迹象为宜。④ 土球直径以25~30cm为宜。土球过小,母竹易过度失水,降低成活,且竹鞭短,根系少,成林慢。土球过大,则不便运输。 中小型观赏竹,通常生长较密,因此,可将几支一同挖起作为一“株”母竹。具体要求为:散生竹1~2支/ 株,混生竹2~4支/株,丛生竹可挖起后分成3~5支/ 丛。母竹挖起后,一般应砍去竹梢,保留4~5盘分枝,修剪过密枝叶,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种植成活率。 母竹远距离运输时,如果土球松散,则必须进行包扎,用稻草、编织袋等将土球包扎好。装上车后,先在竹叶上喷上少量水,再用篷布将竹子全面覆盖好,防止风吹,减少水分散失。母竹近距离运输不必包扎,但必须防止鞭芽和“螺丝钉”受损及宿土震落。 四、 母竹的种植 母竹运到种植地后,应立即种植。竹子宜浅栽不可深栽,母竹根盘表面比种植穴面低3~5cm即可。首先,将表土或有机肥与表土拌匀后回填种植穴内,一般厚 10cm。然后解除母竹根盘的包扎物,将母竹放入穴内,根盘面与地表面保持平行,使鞭根舒展,下部与土壤密接,然后先填表土,后填心土,捡去石块、树根等杂物,分层踏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相接。填土踏实过程中注意勿伤鞭芽。然后浇足“定根水”,进一步使根土密接。待水全部渗入土中后再覆一层松土,在竹秆基部堆成馒头形。最后可在馒头形土堆上加盖一层稻草,以防止种植穴水分蒸发。如果母竹高大或在风大的地方需加支护架,以防风吹竹秆摇晃,根土不能密接,降低成活率。
11. 竹子的规格
没有一定的标准尺寸:常见的有:90*190 120*190 150*190 180*200(CM)。 竹席的挑选要四看。 一看是否是正规厂家生产的,这就需要留意商品的外包装是否有品牌名称、生产厂家等;二看竹席的用料色泽是否匀称,用料色泽是否匀称决定着竹席的美观程度; 三看席面是否光滑,这是检测竹席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消费者可把手轻放在席面上轻轻滑动,以感觉竹席的光滑度; 四看编织是否紧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竹席的使用寿命。 竹席的使用很有讲究,在使用时还要注意“三忌”: 一忌用水冲刷,以防霉变损坏,如果竹席确需清洁了,可用湿软毛巾进行擦拭; 二忌暴晒,这样做会影响竹席的使用寿命; 三忌折压。铺用时要保持竹席平整,像竹凉席和竹丝凉席一般不宜铺垫在太松软的棕绷床或凹陷度太大的钢丝床上,否则会影响其使用寿命。 选购竹席除根据自身体质和喜好选不同品种外,还需在挑选时一闻、二看、三摸。 到了秋天天气变冷时,用了一夏的凉席要收起来,就可以按以下的办法来处理: 1、先把竹凉席上的汗渍用温水毛巾多檫几遍; 2、再用3-5%的淡盐水把凉席的正反面多檫几遍,既可杀死一些虫菌,又可使席子保持一定水分,可防干裂; 3、最好在天气干热时阴干,切忌爆晒,防止竹丝变脆易断; 4、包装前可用棉布沾痱子粉或风油精轻檫席子,卷好后里层用一些报纸(可吸取水份)包裹,外面用其它膜一类包紧密封. 5、放置时注意不要重压,并保持一定的通风,忌潮湿。 6.不要折起来,要用报纸固定,再卷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