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鲜花百科日本国际盆景(日本顶级盆景园)

日本国际盆景(日本顶级盆景园)

更新:2023-02-22 13:00:07归类:鲜花百科人气:2

1. 日本顶级盆景园

八里河风景区国家AAAAA级八里河风景区,位于安徽省颍上县南部的八里河镇,南临淮水,东濒颍河,北距颍城8公里,西迄阜阳58公里,东南距合肥170多公里。该风景区是在多年建设的基础上,1991年特大洪水后充分利用低湖沼泽洼地,综合治理而成的,1996年对外开放,主园区“世界风光”、“锦绣中华”、“鸟语林”、“碧波游览区”,占地3600亩,风光秀丽,景色迷人,交通便捷,设施齐全。八里河的环保成就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环保“全球500佳”,被安徽省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并成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2013年10月11日上午,国家旅游局在北京为10家新批5A级旅游景区发放证书和标牌,阜阳市八里河风景区名列其中,成为阜阳市乃至皖北地区第一家、安徽省第七家国家5A级景区。[16] 《淮北明珠八里河》、《渔乡新貌》、《璀璨明珠誉中华》、《风景这边独好》等多部风光片、专题片在美国熊猫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及国内主流媒体都已播放,日本《朝日新闻》曾以《奔腾的中国》为题热情洋溢地称赞八里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临视察和鼓励更使八里河声名鹊起。尤家花园景区颍上尤家花园,又称“淮上公园”,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坐落在颍上城西五里湖畔,占地84公顷。建于1923年,原来是当地乡绅尤荫轩的私人花园,名叫“游园”。人们又习惯以姓命其园,故欲称“尤家花园”。解放后,才改为“淮上公园”。1954年公园曾被洪水淹没,后经政府拨款整修,基本恢复了原貌。尤家花园三面绿水萦绕,北面花墙高峙,园内3条溪水横贯东西,公园分为四个景区。[17] 第一景区 以盆景、花木为佳,景色秀丽宜人。步入大门,迎面是太极石,石上地龙松盘绕,中间圆形花池名叫三环套月,奇花异草布满池中,72棵梅花桩环绕一周。花池东边有梅岭,取“十月先开岭上梅”之意,岭下有雄奇伟崖的苍松称十三太保,岭上风官亭古朴典雅,岭东竹林摇曳。花池西有月季池、花桐和八间玻璃花房,种植各种名贵月季,桐下陈设各种花卉盆景。花池南面溪流上有过河小桥,桥东三潭映月是赏月胜地:桥北有松狮守门,松人迎宾;桥下绿水荡漾,游鱼戏水;桥上江心亭构造精巧,游人可在此倚栏小坐,领略小巧玲珑的园林美景第二景区 以山、石、亭、阁取胜,别有一番风光。越过溪桥,就步入古朴典雅的长廊。长廊东边有一座花厅,名“迎客轩”,清静雅致,古色古香,厅前石柱上刻有对联“漫扫落花旦作庭前锦绣,莫惊鸣鸟聊为园中笙簧”,恰到好处,令人称绝厅侧黑柿楼,奇特古朴,东南松桂亭丹桂飘香。长廊向西有九老石,由9块奇异的陨石、岩石、沙石和植物化石组成,坐落于精王雕刻的石盆之上。第三景区 以茂密的松林,独具特色。一行行松柏苍劲挺拔,犹如翠绿屏障,景区内松亭、松桐、松塔、松伞、松鼓、松扇,造型生动,布局得体,绿荫满处,鸟啼莺飞,微风扶过,松涛阵阵,登紫微山上高瞻远瞩,古木参天,美不胜收。第四景区 以新建的花园和植物园区见长。这里终年繁花似锦,四季飘香,园中有展望亭、看—花楼,园内为美化公园种植了各种花卉。尤家花园面积虽小,但园内长廊水榭、亭台假山、松柏竹林、绿树花草俱见匠心,风景雅致清秀,富有山林自然之美。迪沟生态景区国家AAAA级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位于安徽颍上县东北部的迪沟镇,地处济河 、西肥河交汇处,东临凤台,北与利辛相接壤,224省道纵穿南北。94年以前,这里还是一条荒凉的湾地,后来因势利导,结合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在600亩58年遗留下来的小农场的基础,边规划,边实施,建成了生态旅游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整个风景区由竹音寺,五百罗汉堂和生态园组成。张庄公园景区小张庄公园位于谢桥镇,因其在保护改善和发展生态环境方面成就卓越,1991年被联合国授予环境保护“全球500佳”。党和国家领导人乔石、万里、田纪云、温家宝等先后亲临小张庄视察,联合国官员及十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前来参观和考察。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在视察时欣然题词:“发展生态农业,利国利民”。小张庄农业生态旅游以张庄公园为主线,环保塔、张庄温室、韩西新村、张庄广场和小张庄度假村等分布在公园四周,是公园景色的延伸,共同构成小张庄生态旅游体系。张庄公园:始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一座农民公园。公园由望富山、人工湖、动物园、游乐园、盆景园等景点组成。望富山高约40米,山坡木茂林修,绿荫环抱,在山北坡有一条笔直的石阶,直达山顶,在山顶建了雕栏玉砌双层飞阁凉亭,亭则为望富亭。登上望富亭,放眼远眺,真是美不胜收,绿色的田野被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分割成一个个方块,路边四十五条整齐笔直的防护林带茂盛葱郁,恰似给美丽如画的田野镶上绿色的镜框。沟渠纵横,清澈如玉,鹅鸭成群,尽情嬉戏。好一派田园盛景。望富山西边是因堆山而挖的人工湖,碧波荡漾的湖水中停泊着龙凤舟,夕阳西下,山色倒映在湖中,山水一体,此时登上龙凤舟,宛如仙境一般,让你心旷神怡。动物园的动物很多,狐猴、黑熊、猴子、豪猪、骆驼,还有野鸡、天鹅、孔雀、锦鸡等等,奇禽异兽,形形色色。游乐场内设有各种游艺机,电动火车、升降机等,是人们休闲的理想之处。盆景园中有300多盆形态逼真的珍奇盆景和根雕,置身其间,让你感到大自然的造化是多么美妙。环保塔:公园南门外巍然耸立着一座13层8角宝塔,挺拔俊秀,这就是环保塔。登上塔顶,可以一览谢桥镇在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的最新成就。此塔与村口赫然写着“全球500佳张庄村”的古色古香的跨路牌坊遥相呼应,为小张庄增加了几分迷人的姿色。张庄温室:位于环保塔的西侧,建于二00二年底,面积2050平方米。整体系钢制网架结构,玻璃屋面。温室内种植有上百种热带植物,主要有原产澳大利亚的佛肚树,又称九瓶树,形状奇异的榕树、各类椰子树、香蕉树、墨西哥铁树国宝苏铁等。温室外还有各种动物造型盆景。韩西新村:与公园一路之隔,一派欧洲建筑风格,色彩丰富,造型各异,典雅大方。若不是亲眼所见,你一定不会相信这是淮北平原的普通民居,你肯定认为置身于欧洲的高级别墅或风景区内的度假村。张庄广场:位于公园北侧,是一座兼游乐、会议、文艺、体育和科教于一体的设施。广场周围是八根八仙柱,广场看台外侧墙面是蓬莱浮雕,广场北侧有九龙壁和九凤壁。小张庄度假村: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全球500佳”小张庄中心。建于1999年4月,结构设计流畅,布局独特,装饰豪华美观,由18幢风格各异的别墅小楼和会议中心组成,一楼一景。区内绿草茵茵,花木掩映,曲径回环,是旅游度假和举办中小型会议的理想场所。管鲍祠文化馆管鲍祠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管子祠,祠内有管鲍享殿和管仲衣冠冢和管仲父墓。始建年月已不可考,因同时纪念管仲、鲍叔牙两位贤人,改名为管鲍祠。明万历六年,由文学家、戏曲作家屠隆在颍上县令任上重建,并作名文《管鲍祠碑记》。管鲍祠修成后,明末毁于战乱,清道光六年重修。现存的享殿与管仲墓,为民国年间重修。清凉寺尤家花园清凉寺位于颍上城南17.5公里,邱家湖北坡半岗镇南,寺庙占地5000平方米,周围清溪围绕,院内绿荫掩映,鼎盛时建于盘龙卧虎之地、丹凤朝阳之泽,有玉塔龙井,砖砌花墙,台阶高筑,院落深邃,现存泥金颜体楹联一副,桐邱鸣鹤、淮渚潜龙立于主殿二旁。清凉寺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大明成化年间,西蜀富顺名僧祖云禅师,游抵清凉寺,见寺颓废,慨然以兴废为己任,建大雄宝殿5间,天王殿山门,如来金碧争辉,然师疾驾鹤西归,清同治七年主持们茂林禅师又募资重修。南照风景区南照风景区位于颍上西南南照镇,南枕淮河,北依润河,中贯105国道,与霍邱、阜南、固始三县接壤。南照古镇最早始于水台,明正德《颍州志》载,水台在颍州(今阜阳)南50公里,相传楚平王荒滩筑台,以为游观之计;清代高泽生《颍上风物记》亦云,水台在港口镇。南照建镇的确切年代,据清代同治九年《颍上志》东岳庙碑记记载,南照即古港口镇也,临淮水,水之阳有东岳神庙敕建于唐,是本镇创建远在李唐之前证。东岳庙大殿正梁上也有“大唐尉迟敬德监修”字样,北崇《元李九域志》载,颍上辖二乡,正阳,漕口、江波三镇。相传宁都汴梁南粮北运,穿清河入颍以达汴,因濒清河口,故名漕口镇。南照镇还与明太祖朱元璋有段缘分,元至正四年(1344年)旱蝗大饥,太祖时年17,父母兄相继死去,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游历北照寺、南照寺等处。因其寄食于南照集,登基后敕建寺于此,名日“宿缘寺”。漕口镇也因寺更名为“南照镇”,沿习至今,明清二代商贾云集,贸易兴隆,故旧志称其:“扼豫皖之咽喉,规模之大,城市符,商业之盛驾城市之上,沿淮市场应无其匹”。古迹遗址有楚平王观水台,铜台子、古板桥、明代双塔、浆洗塘、南照寺、东岳庙、文昌宫、清真寺,文物有兰亭石刻,大小铁钟、石龟等。

2. 日本盆景园布局设计图

1、千岁清流

这颗盆景取名“清流”,早年前拍卖价格超过1亿日元,估计树龄有1000年的历史,是日本最名贵的盆栽之一,这盆“清流”的树种是五叶松,在阳光的映照下更显苍翠,“清流”在日语中的谐音便是“青龙”,它的枝干看起来犹如一条即将腾飞的龙,苍劲有力,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白色的树干部分被称为“舍利”,却不知其意。

2、意大利盆景博物馆镇馆之宝

这棵榕树盆景树据报道超过一千岁,号称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盆景树,大家可以去搜一搜这颗榕树的视频。在视频中的它更显大气,借着千年积攒的精气,向世人展示着独有的风韵。目前藏于在意大利的盆景博物馆,当之无愧地成了意大利盆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3、日本加藤私人盆景园千年松桩

这棵松树经鉴定已超过1000年的历史,是在日本发现的野生松树桩。它从古代走来,在日本这片土地上,用顽强的生命力维系着自己的苍翠,虽没雕饰的美,但有庄重的妙,当我们真正站在它的面前,你会肃然起敬,敬佩它为生而做的努力,敬佩它在千年岁月里的经历风雨雷电的坚定,目前收于日本大宫的加藤私人盆景园的蔓青园。

3. 日本顶级盆景园在哪里

1、米叶罗汉松:外形看起来十分像一棵小树,叶片小而有美感,是罗汉松中比较珍贵的优良品种,在花卉市场上的售价也比较高,故多用于观景园园艺观赏,是常见的盆景树种。

2、雀舌罗汉松:雀舌罗汉松的叶片短且浓密,紧凑着长在一起,枝干有高有低十分有型,它新脏出的叶片翠绿颜色较浅,时间一久便长成浓绿色,镶嵌点缀在一起颇具美感,是微型盆景的首选。

3、珍珠罗汉松:珍珠罗汉松的养殖历史非常悠久,在上个世纪就是各个观景园常见的植物,它的叶子非常短小,也是最浓密的罗汉松品种,根系十分发达,长满了细小的根瘤,是自然界中不常见的品种。

4、海岛罗汉松:海岛罗汉松的外形十分奇特,有的像龙,有的像兽,养在庭院中或是家中非常有创意,它的枝干看起来也是飘逸有型不失苍谷之美,像一根飘逸的彩带,非常灵动,很受欢迎。

5、红芽珍珠罗汉松:红芽珍珠罗汉松属于罗汉松中变异的品种,在花卉市场上非常罕见,多用于盆景园观景植物,观赏性极高,红芽珍珠罗汉松新长出的叶子看上去是鲜红色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叶子会慢慢老化。

6、台湾罗汉松:台湾罗汉松顾名思义产于台湾,是当地常见的盆景罗汉松,台湾罗汉松四季常青,颜色鲜艳翠绿,放在阳光下非常夺目耀眼,它的叶片为椭圆形脉络十分清晰,花期在3~5月,花朵为黄绿色。

7、日本罗汉松:日本罗汉松的枝干非常有个性,树干为深灰色,枝干顶部有十分茂密的叶子,叶片呈现出针的形状,成鳞片状开裂开来,它的花瓣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最初的紫色变为紫红色,很是艳丽。

8、金钻罗汉松:金钻罗汉松也是台湾发现的新品种,大陆近些年来才引进,金钻罗汉松的叶片十分肥厚有肉质感,顶部的叶子呈现出荷花状,叶子顶端紧凑在一起也不会打撒,新长出的嫩叶为金黄色随后逐渐变深。

9、贵妃罗汉松:贵妃罗汉松是罗汉松中的优良品质,它的生命力十分顽强,少见病虫害,叶片短圆但却厚实有质感,呈蜡质,它的枝条侧端多为横向生长,仿佛婆娑起舞的美人,故得名贵妃罗汉松。

10、云南罗汉松:云南罗汉松又叫做滇罗,是云南特有的罗汉松品种,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叶片肥厚宽大,根系也十分扎实,如卧龙一般,云南罗汉松的生长周期较长,生长十分缓慢。

4. 日本十大盆景排名

1、榆树:榆树是我国比较常见的盆景植物,非常壮观,也是理想的盆景植物。它耐修剪,很容易做造型,也比较好养,可以顺应大部分的温度,但是不耐寒。喜光,耐干旱,在酸性、中性及碱性土上均能生长,但以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为最适宜的生境。

2、三角梅:三角梅也是最好的盆景植物之一,它的主要特点是丰富多彩,漂亮,美丽的花儿仿佛飘飞在树上的彩蝶。三角梅生长比较快,品种多样,植株适应性强,能够制作成各种风格的盆景。它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喜充足光照。

3、日本红枫:日本红枫叶外形美观,并且适应性强,是人们最为喜爱的盆景之一。养护要点:日本枫树喜欢阳光充足,通风的环境,阳光强烈时应适当遮阴,防止强光晒伤叶片。

4、猴面包树:猴面包树的树冠非常大,树杈就像树根一样,树干也非常粗大,它的果实有足球那么大,成熟之时,小猴子经常爬上树梢摘果子,这也是猴面包树的由来。养护要点:猴面包树也属于热带树种,必须在温暖的气候中生活,所以冬季一定要做好防寒处理。

5. 日本顶级盆景园视频

  中国四大园林是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  颐和园,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历史悠久的中国园林,具有与欧洲古代园林不同的独特体系,无论是帝王营造的皇家园林,还是官宦豪富兴建的私家园林,都刻意追求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颐和园博采各地造园手法,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浑宏阔,又有江南水乡的清丽婉约,并蓄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和民间宅居的精巧别致,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园林。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园内分宫廷区,万寿山和昆明湖三大部份,占地约290公顷。  进东宫门前行,便是以仁寿殿为中心的宫廷区。仁寿殿,曾名勤政殿,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门两旁有两块青石分别象征着孙悟空和猪八戒伫立警卫。殿中平床上设宝座、屏风、掌扇、鼎炉、鹤灯等,屏风上有九条巨龙,226个不同写法的“寿”字。然而,在宫廷区的玉澜堂,却记载着一段皇权失落的凄凉历史,光绪皇后住在玉澜堂后的宜芸馆。宜芸馆西北的乐寿堂,则是慈禧太后的处所。据说,她起居于斯,每天饭费就要花掉白银60两。在仁寿殿北面不远处是德和园,是清代所建三大戏台最大的一个(另处有故宫的畅音阁和承德避署山庄的清音阁),每年慈禧做寿,都有吉祥戏目演出。从乐寿堂往西过邀月门,有一条728米的长廊,这条中国园林建筑中最长的游廊,沿昆明湖北岸向西伸展,如一条锦带将远山近水和园内各种建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长廊上8000多幅彩色绘画,构成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洋溢着浓重的民族文化气息。  出长廊,进排云门,面前就是紧依万寿山的排云殿。沿殿两边斜线上行,穿德辉殿,登114级台阶,就到了万寿山的佛香阁。这座八面三层四生檐的佛香阁建在58米高的山坡上,内供接引佛,当年每月朔望,慈禧便在此烧香礼佛。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杰出的代表。  从佛香阁下望,东侧有转轮藏,西侧有宝云阁,又名铜亭。铜亭的铸造用铜207吨,通体呈蟹青冷古铜色,造型精美,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品。佛香阁往上是颐和园的制高建筑智慧海,俗称“无梁殿”内部结构以纵横交错的拱券支撑顶部,不用柱梁承重,堪称绝活。  万寿山以南,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西部是仿杭州苏堤而建的西堤,将湖面分为东西两半,西堤有六座桥梁,以玉带桥最为有名,远远望去,如玉带轻飘。据说,乾隆皇帝,慈禧太后都爱游西堤。慈禧曾在这里化装成渔婆,命太监李莲英扮成渔公,二人合影留念。与西堤相接的东堤是一道石造长堤,中段有仿卢沟桥而建的十七孔桥,望柱上有神态各异的石狮564只。昆明湖烟波浩渺,气象万千。三座大岛,十七孔桥等与万寿山遥相呼应。  颐和园三大景区,既有湖光山色,又有庭园美景;各式宫殿,寺庙和园林建筑3000余间,不同特点的建筑群落自成一格又相互联系。它巧妙地借西部玉泉山作为它的大背景,把人工建设与自然风光和谐地融汇在一起,从而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典范。  作为清代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颐和园记录了宫廷生活的许多史实,反映出清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侧面。万寿山古称瓮山,山下之湖名瓮山泊,明代被喻为杭州西湖,称为“西湖景”,引来不少文人墨客的登临,留下许多优美诗篇。由于这里山青水秀,每至盛夏,十里荷花,香气袭人,这样的佳景不久就被封建皇帝看中而营造御苑。清代在此造园最为集中,最著名的“三山五园”(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畅春园、圆明园)完成于彼。其中的清漪园,即颐和园的前身,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筹备庆贺太后60寿辰的名义,乾隆帝大兴土木修建清漪园,瓮山改名万寿山,瓮山泊改名昆明湖。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火“三山五园”皆化为焦土,所有珍宝也被洗劫一空。慈禧垂帘听政后对清漪园进行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  颐和园造景百余处,虽然寓意繁丰,但突出地体现着皇权与神权的至高无尚,无一处不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无一处不渗透着民族文化的丰厚蕴涵。  这座历史为帝王建造的古典园林,自对外开放以来,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达数百万人,现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参观热点之一。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承德避暑山庄  久居宫廷的帝王们都乐此不疲地外出巡视.两千年来历代皇帝为其出行在全国各地修建了许多离宫(又称行宫),至今保存完好的极少.然而,清代的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仍焕发着昔日的风采,成为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  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距离北京230公里.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  康熙皇帝在北巡途中,发现承德这片地方地势良好,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又直达清王朝的发祥地——北方,是满清皇帝家乡的门户,还可俯视关内,外控蒙古各部,于是选定在这里建行宫.康熙42年开始在此大兴土木,疏浚湖泊,修路造宫,至康熙52年(1713年)建成36景,并建好山庄的围墙.雍正朝代暂停修建.乾隆6年(1741年)到乾隆57年(1792年)又继续修建直至完工,建成的避暑山庄新增加乾隆36景和山庄外的外八庙,形成界墙内约占地564公顷,其规模壮观,是别具一格的皇家园林,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古代园林建筑杰作.  山庄根据地形划分为四大景区:宫殿区,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建有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湖泊区,在宫殿区的北面,湖泊面积包括洲岛约占43公顷,有8个小岛屿,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富有一派江南景色;平原区,在湖区北面的山脚下,地势开阔,有万树园和试马埭,是一片碧草茵茵,林木茂盛,茫茫草原风光;山岳区,在山庄的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园的五分之四,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众多楼堂殿阁,寺庙点缀其间.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  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与其它园林相比,有其独特的风格.山庄营造,宫殿区布局严谨,建筑朴素,苑景区自然野趣,宫殿与天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  山庄融南北建筑艺术之精华,园内建筑规模不大,殿宇和围墙多采用青砖灰瓦,原木本色,淡雅计策,简朴适度,与京城的故宫,黄瓦红墙,描金彩绘,堂皇耀目呈明显对照.山庄的建筑既具有南方园林的风格,结构和工程做法,又多沿袭北方常用的手法,成为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避暑山庄之外,半环于山庄的是雄伟的寺庙群,它象征民族团结和中央集权.清朝建国初期,就奉行扶持喇嘛教的政策,以此笼络中国的西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为此在营建避暑山庄的同时,在其周围依照西藏,新疆喇嘛教寺庙的形式修建喇嘛教寺庙群,供西方,北方少数民族的上层及贵族朝觐皇帝时礼佛之用.这些庙宇多利用向阳山坡层层修建,主要殿堂耸立突出,雄伟壮观.普宁寺是仿新疆伊犁固尔扎庙修建.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前者仿拉萨布达拉宫后者仿扎什伦布寺修建.这些建筑艺术形象既反映了民族团结,又起到民族间建筑文化交流的作用.山庄周围寺庙,环山庄半圆建成,呈众星捧月之势,政治寓义十分明确.从收效看也确实是"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  如今,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早已对外开放,每年盛夏季节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前去观光.1994年,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以独特的风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拙政园位于娄门内东北街178号,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代,据记载,此前园址一带曾有不少名士第宅——三国时有吴郁林太守陆绩宅第,东晋时有高士戴颙园居,晚唐有诗人陆龟蒙宅,北宋时有山阴县主薄胡稷言五柳堂,元代建有大弘寺,张士诚据苏时,其婿潘元绍在此建驸马府。明御史王献臣解官隐苏州,于正德四年,以原大弘寺址为基础,拓建为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名“拙政园”。  王献臣死后,园宅屡易其主,或属私家宅第,或为官府衙署,几经分合兴衰。先是其子一夜巨赌,将园输给徐氏。徐氏居此园五世,后家道衰而其园废 。崇祯四年,侍郎王心一购得园东部荒地十余亩,别营归田园居。清初,钱谦益曾构曲房于园西部安置爱妻柳如是。顺治十年,大学士海宁陈之遴购得此园,重加修葺,备极侈丽。内有宝珠山茶三四株,花妍色鲜,江南仅见,最为时人称道,吴梅村题有《咏拙政园山茶花》长歌。康熙元年,园没入官府,先后为驻防将军府、兵备道行馆。后为吴三桂女婿王永宁居所,构筑斑竹厅、娘娘厅、楠木厅等,雕龙刻凤。康熙十八年,改为苏松常道署。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南巡曾游此园。乾隆初年,园中部归太守蒋欹,葺旧成新,名“复园”;西部归太守叶书宽,名“书园”。后又属程、赵、汪等姓。嘉庆二十五年,又归平湖吴敬,时称吴园 。咸丰十年,太平军入苏,忠王李秀成以西部潘宅、西部汪宅为忠王府,拙政园全部归属王府范围。同治二年,清军攻占苏州,园中部作价入官,为巡抚行辕。同治十年冬,江苏巡抚张之万入居吴园,同治十一年改为"八旗奉直会馆",园仍名“拙政园”。光绪三年,园西部归富商张覆谦,改名“补园”。  辛亥革命时,曾在拙政园召开江苏临时省议会。1938年,日伪江苏省政府在此办公。日本投降后,一度作为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校舍。解放后,曾由苏南行署苏州专员公署使用。1951年拙政园划归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当时,园中小飞虹及西部曲廊等处已坍毁,见山楼腐朽倾斜,亭阁残破。苏南文馆会筹措资金,按原样工修复,并连通中西两部,1952年10月竣工,11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1954年1月,园划归市园林管理处。1955年重建东部,1960年9月完工。至此,拙政园东、中、西三部重归统一。  拙政园历时400余年,变迁繁多,或增或废,或兴或衰,历经沧桑。现存建筑大多为太平天国及其后修建的,然而明清旧制大体尚在。该园规模之宏大,为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之首,占地5.195万平方米,园分东、中、西三部分,南有住宅一区。总体布局特点,东疏西密,水分血脉。水是拙政园的灵魂,水面占全园面积的1/3,有聚有分,或静或动。聚处浩淼旷荡,如"远香堂"北面,池中列岛两座,贯一短堤小桥,遥望山林苍莽,湖水渊波;分则迂回曲折,如"小沧浪"水院,曲岸湾头,水流曲折,来去无尽,若隐若现,有深壑藏幽之感。  园东部疏朗自然,野趣横生。池水萦绕,岗屿错落,芳草遍地,林木葱郁。黑松、金桂、青枫、香樟、玉兰等古木佳树广植园中,与竹坞曲水、平岗远屿相映照,顿生古旷、山野之趣。园中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放眼亭(亦称"补拙亭")等。天泉亭中有一古井,相传为元代大弘寺遗物,名"天泉"。  园的中部长廊迂回,亭阁疏朗,水面弯环,园中有园,系全园精华之所在。倚虹亭又称东半亭,依墙而筑,三面临空,廊如卧虹。西半亭以月洞门通往西部,题额“别有洞天”。“倚虹桥”长不逾丈,雕镂古朴,系明代遗构。主亭“远香堂”古朴精美,屹立于山池之间,透过窗格,四周景物尽收眼底。远香堂东有土石假山一座,山顶有"锈绮亭",亭内悬有“晓丹晚翠”额。山南有"枇杷园"小院,布局简洁,内有玲珑馆和嘉实亭,枇杷、芭蕉、竹丛与山石、亭馆相掩映,闲适风雅,独具魅力,为有名的园中之园。  院东有 "听雨轩"自成园落。山东以花墙为隔,为又一闲亭小院"海棠春坞"。有倚虹亭西眺,亭桥贴水,绿阴蔽岸,报恩寺塔遥遥相望,波光塔影,为园林接景一绝。"小飞虹"廊桥跃然清流之上。旱船"香洲"集亭、轩、楼于一体,玲珑别致。此外,梧竹幽居、倚玉轩、荷风四面亭、得真亭、小沧浪、志清意远、玉兰堂、见山楼等俱为佳构。园西部台馆分峙,水廊起伏。中为一"之"字形水池,池东有一波形曲廊沿墙挑出水面,人行其上,宛如凌波踏水。池南主厅为鸳鸯厅式,北名"三十六鸳鸯馆",南称"十八曼陀罗花馆"。曼陀罗花即山茶花,因馆南小院种有山茶名种"十八学士"而得名。池南端有八角形"塔影亭",倒映水中,宛如宝塔。从亭顶窗格到地面,都拼成八角形图案,是园中最精美的建筑物之一。园西竹篱笆内系1954年辟建的盆景园,现有树桩盆景50余种计700余盆,有老梅、迎春,山茶、紫藤、杜鹃、石榴、紫薇等,千姿百态,极具风韵。其余还有留听阁、笠亭、与谁同坐轩、拜文揖沈之斋(倒影楼)、宜两亭诸胜。  拙政园初建时"广袤二百余亩,茂树曲池,胜甲吴下",共有若墅堂、梦隐楼等31景。嘉靖十二年文征明作《王氏拙政园记》,依园中景物绘图31幅,各系以诗。现拜文揖沈之斋内嵌有清代所镌文氏园记。  园中部枇杷园以南的住宅建于清代,主要建筑为康熙年间遗构。中轴线上有轿厅、大厅和两进楼厅,其间还有砖雕门楼、明代紫藤,外有隔河照墙。东路有鸳鸯花篮厅、四面厅等。此宅于1992年辟为苏州园林博物馆。  留园:大阊门外留园路,明中叶为徐泰时“东园”,清嘉庆间(约公元1800年左右)刘恕重建,以园中多白皮松,故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园中旧有十二峰,为太湖石之上选。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间归盛康,易名留园。园占地五十市亩,面积为苏州诸园之冠。  是园可划分为东西中北四部,中部以水为主,环绕山石楼阁,贯以长廊小桥。东部以建筑为主,列大型厅堂,参置轩齐,间列立峰斧劈,在平面上曲折多变。西部以大假山为主,漫山枫林,亭榭一二,南面环以曲水,仿晋人武陵桃源。是区与中部以云墙相隔,红叶出粉墙之上,望之若云霞,为中部最好的借景。北部旧构已毁,今又重辟,平淡无足观,从略。  中部:入园门经二小院至绿荫,自漏窗北望,隐约见山池楼阁片断。向西达涵碧山房三间,硬山造,为中部的主要建筑。前为小院,中置牡丹台,后临荷池。其左明瑟楼倚涵碧山房而筑,高二层,屋顶用单面歇山,外观玲珑,由云梯可导至二层。复从涵碧山房西折上爬山游廊,登“闻木樨香轩”,坐此可周视中部,尤其东部之曲溪楼、清风池馆、汲古得绠处及远翠阁等参差前后、高下相呼的诸楼阁,掩映于古木奇石之间。南面则廊屋花墙,水阁联续,而明瑟楼微突水面,涵碧山房之凉台再突水面,层层布局,略作环抱之势。楼前清水一池,倒影历历在目。自闻木樨香轩向北东折,经游廊,达远翠阁。是阁位置于中部东北角,其用意与拙政园见山楼相同,不过一在水一在陆,又紧依东部,隔花墙为东部最好的借景。小蓬莱宛在水中央,濠濮亭列其旁,皆几与水平。如此对比,容易显山之峻与楼之高。曲溪楼底层西墙皆列砖框、漏窗,游者至此,感觉处处邻墟,移步换影,眼底如画。而尤其举目西望,秋时枫林如醉,衬托于云墙之后,其下高低起伏若波然,最令人依恋不已。北面为假山,可亭六角假山之上,其后则为长廊了。

久久花店版权声明: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福建风格盆景(福建盆景特点) 盆景选什么植物(盆景选什么植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