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叶子中间有花(花叶子中间有一块变白变薄)
1. 花叶子中间有一块变白变薄
1、辣椒拟粉孢引起的番茄白粉病
危害叶片,多是下部老叶先发病。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褪绿的黄色病斑,边缘常有不明显的黄色斑块,然后扩大为多角形病斑,从中央开始变褐,叶背产生白色霉层, 湿度大时叶片正面也会形成少量白色霉层; 发病后期,病斑变薄并呈深褐色, 病斑扩大连片,覆盖整个叶面,导致全叶变褐干枯死亡。
2、粉孢引起的番茄白粉病
主要为害叶片,一般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部发展。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褪绿小点,然后扩大为近圆形病斑,叶片正面着生白色粉状物,初期粉层稀疏,后逐渐加厚,湿度大时叶背产生白色霉层。
3、番茄叶霉病
番茄叶霉病在 番茄 的叶、茎、花、果实上,都会出现的症状,但是常见的是是发生在叶片上,初期在叶片背面出现一些退绿斑,后期变为灰色或黑紫色的不规则形霉层,叶片正面在相应的部位退绿变黄,严重时,叶片常出现干枯卷缩。从发病的顺序看,经常从植株下部向上蔓延、温度从9℃到34℃之间,病原都能生长发育,发育的最适温度是20~25℃。在最适温度且湿度较大(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仅需10天到半月就可普遍发病。
叶片染病,多发生在中下部叶片上,后向上扩展。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不规则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边缘不明显,叶背病斑初生白色霉层并逐渐变为灰褐色或黑褐色绒状,即致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湿度大时,病斑正面也产生黑色霉层。
二、病原菌鉴定
1、由辣椒拟粉孢引起的番茄白粉病
引起该病的病原菌均为辣椒拟粉孢(Oidiopsis tauria )。 分生孢子梗较细,散生,无色,有分隔。分生孢子无色,单个生于孢子梗的顶端,一般有两种类型:初生分生孢子烛焰状,顶端尖锥形,基部平截,表面很粗糙,有疣状或长条状突起,单个顶生于从气孔伸出的分生孢子梗顶端,无色透明,大小为45.5~70.0微米×12.0~15.5微米。次级分生孢子圆柱形,少数棍棒形,两端平或钝圆,表面也很粗糙,有疣状、块状或条状突起,大小为44.8~72.0微米×9.6~17.6微米。
2、由粉孢引起的番茄白粉病
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番茄粉孢(Oidium lycopersici),菌丝分布于表皮,不穿透叶肉组织。分生孢子梗直立,圆柱形,简单不分枝,无色,多为0~3个隔膜。分生孢子串生,椭圆形,大小为26~42微米×16~20微米,末端着生萌发管,老龄分生孢子表面有网状突起。
3、番茄叶霉病
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黄褐钉孢(Passalora fulva)。分生孢子梗簇生,呈橄榄褐色,顶端色淡,具1~10个隔膜,在隔膜处向一侧膨大形成结节状产孢细胞,其上着生分生孢子,大小140~365微米×4~6微米。产孢细胞单芽生或多芽生,合轴式延伸。分生孢子链生,孢子链通常分枝,圆柱形或椭圆形,初无色、单胞,后变为淡褐色,0~2个隔膜,大小14~38微米×5~9微米。
三、发生规律
1、两种番茄白粉病
番茄白粉病病原菌主要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也可以随温室冬作番茄上越冬,待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萌发,随气流、风力、雨水等途径传播。在南方地区,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在冬作番茄或其他寄主上存活,无明显越冬现象,分生孢子可不断产生,反复为害。
番茄白粉病侵染需要一定的空气湿度,分生孢子萌发和侵入需要有水滴存在。该病在15~30℃均能发生,最适为25~28℃。在高温干旱和高温高湿交替出现,又有大量菌源的条件下易造成病害的流行。
2、番茄叶霉病
番茄叶霉病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潜伏在种皮上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的主要来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靠气流和灌溉水重复传播造成多次再侵染。
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在番茄的整个生育期内,由于温度条件基本上满足病害发展的需要,所以番茄叶霉病的流行主要取决于湿度条件。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越大(大于80%)越易发病,高湿持续时间越长发病越重,光照不足、通风不畅等致田间湿度较高,可使番茄叶霉病发生加重。
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发病最适气候条件为温度20~25℃,相对湿度95%以上。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发病盛期为春季3~7月和秋季9~11月。番茄的感病生育期是开花结果期。
多年连作、排水不畅、通风不良、田间过于郁闭、空气湿度大的田块发病较重。年度间早春低温多雨、连续阴雨或梅雨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秋季晚秋温度偏高、多雨的年份发病重。
四、综合防治
1、加强栽培管理
采用高垄栽培和膜下浇水,适时通风,控制田间湿度,尽量避免土壤忽干忽湿;发现病株,及时清除,田间收获后,彻底清理田园,将病残体集中销毁或深埋,减少翌年的初侵染源;有条件的地方与非茄科作物轮作2~3年以上,可有效控制田间病原菌的数量。
2、药剂防治
番茄白粉病:在植株发病初期,可选用40%氟硅唑乳油6000~8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2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30%醚菌·啶酰菌悬浮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
番茄叶霉病:在植株发病初期,可用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3000倍液,或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4500倍液喷雾防治。
喷雾时要注意均匀喷施,叶面、叶背都要喷到,同时注意药剂的交替轮换使用,防止病原菌产生抗性。
2. 花的叶子中间为什么变白
君子兰叶子中间变白可以根外追肥。
用这种方法施肥,主要是弥补土壤中养分之不足,以解决植株体内缺肥的问题,使幼苗生长快、花朵果实长得肥大。根外施肥就是把肥料的稀释液直接用雾器喷在植株的叶面上,让营养元素通过叶片表皮细胞和气孔渗入叶内组织再输往植株全身。常用的施肥品种有尿素、海餐沃粉剂磷酸二氢钾等。喷时,要向叶片正反两面均匀喷施。生长季节4-6天喷1次,半休眠时2星期1次,一般在日出后喷施,植株开花后即宜停施,必须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只有在发现植株缺肥的情况下才可使用。若植株营养充足,生长旺盛,则不宜采用。
3. 花叶中间有斑点
1、水黄:嫩叶暗黄且无光泽,老叶无明显变化,枝干细小黄绿,新梢萎缩不长,表明浇水过多。将花卉脱盆置于通风阴凉自吹干土团后再装回盆中。
2、旱黄:缺水的黄与水多的黄不一样,缺水之黄为叶梢或边缘发枯、发干, 老叶自下而上枯黄脱落,但新叶生长比较正常。注意浇水时浇足、浇透即可。
3、灼黄:强烈阳光直射到一些喜阴的花卉(如吊兰、玉簪等)上,易引起花卉叶梢、叶缘发枯,叶片朝阳部分出现黄斑。移到阴处即可。
4、缺光黄:长时间置荫蔽环境,叶片得不到足够阳光,不能形成叶绿素,整株叶片变黄继而脱落,补充光照可避免此病。
5、肥黄:施肥过多或浓度过大引起的花卉发黄,表现在新叶顶尖出现干褐色,一般叶面肥厚而无光泽,且凹凸不舒展,老叶片焦黄脱落。应立即停止施肥,严重的用大量清洗冲洗部分肥料。
4. 花叶中间坏成圆形是为什么
虫子主要是把叶子切割成半圆或者圆形,然后自己叼走回去建老窝。这类野生的强盗虫子喷药没有用的,如果不是很严重的话可以放任不管,想要杀灭或者保护月季的话接下来给出几点建议:
人工捕杀
可以设置陷阱,或者用网兜之类的在它出现的时候实行抓捕行动。这就点像警察抓小偷了,另外找一下附近有没有它的老窝,顺带给它一锅端了。这类蜂子有一定的攻击性,小心保护好自己。
直接药物喷洒,等到它出现的时候用强力的喷雾药壶兑一些杀虫药,一般的广谱中毒的就可以,直接喷在它身上也是够它喝一壶的。
5. 花叶子中间发黑干枯怎么治疗
幸福树的叶子烧尖,原因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原因是长期浇水或者是积水过多,要根据浇水的情况来调整。
第二种原因是冬季时被低温冻伤了,应注意保暖,加强御寒保暖措施,避免冷风吹。
第三种原因是夏季高温时被强光暴晒了,需注意遮阴。
第四种原因是水土偏碱,可在水中添加硫酸亚铁溶液,改善土壤的酸碱性。
久久花店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