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木蓿草种子(紫花苜蓿草种植条件)
1. 紫花苜蓿草种植条件
苜蓿草可以在南方种植,南方的气候较为温暖湿润,并且雨水充足,符合苜蓿草的生长习性。苜蓿草属于多年生开花植物,它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并且适应性比较强,生性耐干旱、耐冷热,在PH值为5.5-8.5的土壤中都可以种植。
2. 紫花苜蓿牧草种植方法
4—6茬。
(1)种子选择
在种植方面,首先就是选种育苗,选种作为最为关键的步骤,种子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种植产量的收成,所以在种子的选择上要重视,既可以通过当地市场购买,也可以通过网购,种子最好选择粒大饱满的品种。
(2)种植技巧
苜蓿播种一般采用条播或垄播,条播行距30~60厘米。垄播则采用密垄稀植,行距15~20厘米,既增加覆盖,提高产量,又便于田间管理。每亩用种量0.75~1.00千克,依据种子质量和地块不同可适当增减播种量。苜蓿种子甚小,覆土深度以在2厘米左右为宜。若土壤疏松,播前先镇压一遍,便于掌握深度;播种后再镇压一遍。
(3)紫花苜蓿的用途
紫苜蓿喜欢温暖和半湿润到半干旱的气候,因而多分布于长江以北地区,适应性广。在降水量较少的地区,也能忍耐干旱。
从第一朵花出现至全株十分之一开花时期,草中营养最丰富,茎叶产量高且易消化,为收割最佳时期,年收割4~6茬。紫花苜蓿收割留茬高度4~5厘米,最后一次收割应距初霜一个月,过迟不利于植株根部和根茎部营养物质积累
3. 紫花苜蓿草如何种植
紫花苜蓿为多年生豆科牧草,喜温暖半干燥气候,生长最适温度为25℃,气候温暖且昼夜温差大的生长环境对其生长有利,适宜在年降雨量300-800毫米,年平均气温在2-16℃的地区生长。
4. 紫花苜蓿种植注意事项
在苜蓿草种植前,应先施足基肥,并整地作畦,再采用条播的方式进行播种,播种后浇湿土面,并每天晚上浇水一次,保持土壤的湿润度,并在长出2片真叶时进行追肥,在出苗后及时清除杂草,当苜蓿草达到20厘米高的时候,可以进行第一次收割,收割后及时追肥。
一、苜蓿的种植时间
苜蓿的播种期一般分为春播、夏播、秋播。播种时期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温度、水分、杂草危害程度、利用目的、现有的条件等。在诸多因素中,水分是决定性的条件,在有灌溉条件的地方,采用春播、夏播、秋播均可以。在我国北方地区,春季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在这个季节播种不利于出苗和保苗,而且春播时杂草很容易对苜蓿的幼苗产生危害。而夏季降雨较多,而且此时气温升高,雨热同季,非常有利于种子的萌发以及幼苗的生长。也就是说,在6月中旬到7月底为北方地区苜蓿的最佳播种期。在寒冷地区,为了保证苜蓿在播种当年能够安全越冬,播种时间一般最迟不能超过初霜前的40天。在无灌溉条件的盐碱地种植苜蓿时,更需要注意掌握好播种时间。盐碱地的盐分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春季,土壤中的盐分多分布于靠上的浅土层中,而在秋季则向深层土壤中移动,春季播种后如果遇雨并再经烈日曝晒,土壤表面极易形成坚硬的板结层,使苜蓿出苗困难。因此,在盐碱土地上播种苜蓿的时间最好选择在夏末秋初,这时候雨季刚过,土壤中的盐分被淋洗下去,而且土壤的水分含量也较充足,非常有利于出苗,保苗率也较高。
二、苜蓿的种植方法
1.栽培季节:苜蓿主要分为春季栽培和秋季栽培,以秋季栽培为多。秋季栽培从7月下旬至9月下旬分批播种,8月中旬至次年3月下旬陆续采收上市。春季栽培从2月下旬至6月上旬陆续播种,4月上旬至7月下旬采收。
2.选种催芽:苜蓿为避免出苗不整齐的现象,播种前要进行选种,减少荚果中的瘪籽和坏籽。用55~60℃的温水浸种5分钟,淘汰水上的浮籽。为克服早秋、晚春出苗迟和出苗率低的困难,通常在播种前行催芽处理。将已选好的种子放于麻袋内,于夜间浸于井水或河水中10个小时,然后将种子取出,置于阴凉处2~3天,每隔3~4小时用喷壶浇凉水一次,然后播种。
3.整地播种:苜蓿为浅根性作物,通常耕深15厘米左右,结合耕翻每亩施入人畜粪尿1000千克作底肥,并做成20厘米高畦,畦宽1.5米,以利于排水,然后整平畦面,就可播种。苜蓿多行撒播。亩播种量应随季节而定,一般早秋、晚春播种时,气温较高,土壤干旱,出苗率低,亩播种量要多,每亩用种40~50千克。晚秋、早春播种,每亩用15千克。
4.除草补苗:苜蓿苗期生长缓慢,易受杂草侵害,苗期应勤除杂草,春播的更应该如此。草层高20~25厘米时,可以适当刈割增强通风透气。刈后再生能力强,可迅速形成二茬草层。高温季节,苜蓿停止生长。形成草层覆盖后的2~3年间要及时去除大杂草。如果因夏季高温干旱形成缺苗,可在秋季补播,恢复草坪整齐。
5.肥水管理:苜蓿播种后应每天早晚各浇水1次,保持土壤足够的湿度。特别是早秋、晚春播种时,在出苗前要不断水,播后4~5天出苗,出苗后每天都要浇水1次,6~7天后可停止浇水。当出现2片真叶时进行追肥,以后每收割1次,在收后第2天施0.5%尿素液或稀薄腐熟人类尿,若立即追肥易引起腐烂。大雨之后及春季雨水多时,要注意排涝。
6.病虫防治:苜蓿主要病虫害有病毒病,虫害有蚜虫和小地虎。病毒病多于7~9月发生,苜蓿受害后,叶小而皱缩,生长弱而差。9月后,气候转凉,该病消失。蚜虫在4~5月和10~11月为害,可用40%乐果800倍液或50%抗蚜威2000~3000倍液防治。种植苜蓿的田块,小地老虎最多,但不易察觉,通常不加防治,主要是后茬不能安排春季茄果类等,否则缺苗根多、补苗困难。
7.采收留种:苜蓿收割时留茬要短而整齐,特别是第一次收割,一定要掌握低和平的原则,使以后采收容易,产量提高。早秋播种,约25天后就开始收割,可采收4次,亩产量约1000千克。晚秋播种,只采收3次,亩产量约600~700千克。早春播种,采收3次,亩产量约500千克。晚春播种,在7月初至7月下旬采收,采收2次,亩产量在400千克左右。留种管理与栽培管理基本相同,但要掌握迟播、稀播、不收割和开沟排水等几个主要环节。
5. 紫花苜蓿草种植技术
苜蓿草,也叫金菜花,曾经上了人们大餐桌,而如今主要作为一种优质的牧草存在。它不仅可以用来喂牛、羊和猪,还可以用来喂食鱼类,用途非常广泛。
这种牧草,喜温暖干燥的气候,耐寒能力非常强,幼苗就能够忍受-6至-7℃的低温。抗干旱的能力也很强,可在年降水量300~800MM的地方栽种,正常生长,而这主要是得意于它入土达到3~6cm的强大根系。所以,苜蓿是完全可以在河北地区正常生长发育的。
那么,如何去种植苜蓿草呢?
选品种、安排时间、种子处理,做好苜蓿种植前三大准备工作
苜蓿是当下世界种植面积最大的牧草品种之一,被称为"牧草之王"。所以,人们对于该牧草品种的研究还是挺多的,也研发出不少的品种。当前,最受欢迎的是紫花苜蓿,其次还有大叶苜蓿和若叶苜蓿。这里比较建议选择紫花苜蓿。
种植紫花苜蓿,可选择春秋两季进行播种。春季可安排在3~4月份,秋季则安排在8~9月份,在河北栽种,比较建议在秋季种植。
在种植之前,为了提高出苗率,避免出苗不整齐,需要在播种之前对种子进行处理。先是使用55~60℃的温水浸泡5分钟,并且淘汰掉水上漂浮的籽粒。接着把种子捞出来置于麻袋之中,在夜间的时候浸泡于井水之中,大概10个小时,然后把种子取出来,置于阴凉处2~3天时间,期间每隔3~4个小时使用喷壶浇凉水一次。
做好以上三个播种前的准备工作之后,我们接下来就可以开始播种了。
整地播种,适时补苗,并且做好播种之后的肥水管理
首先,对地块进行翻耕,深度15cm即可,因为苜蓿属于浅根性作物。结合翻耕,施入2000斤的腐熟农家肥。接着,按照每行距离为30cm进行条播,然后用土掩种即可。每亩大概使用80~100斤种子。
播种之后,需要做三点,一是及时除草,避免杂草抢夺养分;二是浇水,播种之后应该早晚各浇水一次,确保土壤足够的湿度;三是当苜蓿出苗,长出2片真叶的时候开始进行追肥,可施入腐熟的人尿粪肥。
另外,出苗的时候要多次巡查,一旦发现缺苗,死苗的情况,要及时补苗。
好了,以上是我个人看法,欢迎评论指正。另外,大家有关于三农方面的问题,可以一起探讨。
6. 紫花苜蓿草的种植时间和方法
紫花苜蓿草播种在春夏秋三季都行,其中春秋种植效果最好。
1、种子选择。栽培前选育种子,必须选育质量好的苜蓿种子。 一般来说,以亮苜5号,赛特,德宝,三得利等苜蓿种子。
2、种植准备。播种前要妥善处理种子和土壤。 未覆盖种子的处理以杀虫剂,灭菌,根瘤菌接种等为主,土壤处理以翻耕,施肥,除草,杀虫剂等为主。
3、种子处理。首次种植苜蓿的区域应该使用根瘤菌剂进行混合种植。种子每斤5克根瘤菌剂,拌匀后马上播种。
4、施肥。在苜蓿上有根瘤,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为自身提供氮素,因此以磷施肥为主,应适当施用钾。 在贫瘠地,碱性地,土壤氮素含量低的地方,施用一定量的碧卡水溶肥作为播种肥料。
5、水分管理。苜蓿根系深植土壤,耐干旱性强。 在旱季及时浇水,割草后浇水,可以明显增加产量。注意及时排水雨季积水。
6、除草。从播种后到苗期,每年返青后,每次收割时都要注意杂草的防治。 可以进行人工连根拔起和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可以喷洒三叶草专用除草剂。
7. 紫花苜蓿草种植条件和方法
八千斤
紫花苜蓿一亩地可以产八千斤,在栽种紫花苜蓿的过程中,需要对土壤翻新施肥,提高其透气性以及肥力,然后将紫花苜蓿的种子播撒在土壤中,在日常养护时,还可以为紫花苜蓿定期除草浇水,保持土壤的湿润。
久久花店版权声明: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