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牡丹的神话故事(有关牡丹的故事传说)
1. 有关牡丹的故事传说
牡丹花的神话传说篇一:荷包牡丹
古时,有个州名叫汝州,州的西边有个小镇,名叫庙下。
这里有一个美妙的风俗习惯:男女青年一旦定亲,女方必须亲手给男的送去一个绣着鸳鸯的荷包。若是定的娃娃亲,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邻里过门的大姐们代绣一个送上,作为终身的信物。
镇上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名叫玉女,玉女绣花织布技艺精湛,尤其是绣的荷包上的各种花卉图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见功夫之深。
这么好的姑娘,提亲者自是挤破了门槛,但都被姑娘家人婉言谢绝。原来姑娘自有钟情的男子,家里也默认了。可惜,小伙在塞外充军己经两载,杳无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
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绣一个荷包聊作思念之情,并挂在窗前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变成了人们所说的那种“荷包牡丹“了。
牡丹花的神话传说篇二:金黄牡丹
在云南省大理的洱海边,有座点苍山。在这深山之中,生长着一种世界着名的金黄牡丹,色如黄金,形似元宝,非常惹人喜欢。据当地的白族兄弟讲,它是由金子变成的。
元朝末年,山中常闹土匪。一位当地的白族老汉以卖柴为生,一天进山砍柴遭土匪绑架,并限其家人三日之内,带上黄金百两,进山来赎。
老汉家中只有一个相依为命的独生女阿青,她闻讯后十分伤心,家中贫寒如洗,哪有金银?异常聪颖的她转念一想,有了主意。
第三天,她只身带了一袋染了金色的石块和一把利剑上山。她把金色的石块抛在地上,地匪们蜂拥来抢,她乘机一剑杀了土匪头目,其余人顿作鸟兽散。阿青救出了父亲。后来,就在她抛“金“之地,长出了金黄牡丹。
2. 有关牡丹的典故和诗歌
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以芍药和芙蓉对比,芍药没有格调,荷花没有热情,只有牡丹是真正的国色,花开之时,全城之人,都出来观看。
《赏牡丹》
唐·王建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
香遍苓蓤死,红烧踯躅枯。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
满蕊攒金粉,含棱缕绛苏。
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
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王建写牡丹从开放到凋谢的情态,感慨“赏花当及时”。
全诗围绕一个“赏”字,通过写牡丹的姿态和开谢,写出了作者赏牡丹的感受,道出了“花时难久驻,赏花当及时,一旦花事了,千金买亦无”的惜花之情。
《牡丹》
唐·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徐凝以洛神比牡丹,可见对牡丹的喜爱赞赏之情。
有哪个人不喜欢牡丹花呢,盛开时独占了城中的美景。莫不是洛水女神在那里翩舞吧,千娇万态如同灿烂的朝霞飞腾。
《牡丹》
唐·柳浑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窠。
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
唐代人爱牡丹,春天以不赏牡丹为耻。有豪富之家,为了买牡丹,一掷千金,柳浑对为买花而挥金如土的富贵闲人及当时赏花成狂的不正常现象极为不满,于是从新奇的角度创作了此诗。
近来对牡丹真是没有什么办法,数万钱才能买一株。今天早晨才得以明明白白地看见,那牡丹也同蜀葵不差多少。
《牡丹》
唐·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薛涛把牡丹比作自己的情人,在她的笔下,牡丹似是一个精灵。
据说这首诗是薛涛送别元稹所写。诗中,薛涛把牡丹比作自己热恋中的情人,表达与情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与情人相守相依的缱绻之情。
《牡丹》
唐·张又新
牡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
今日满栏开似雪,一生辜负看花心。
在张又新的诗中,我们可以知道,在唐时,人们钟情于深色的牡丹花。可诗人此次看到的牡丹,是白牡丹,似雪一般,令诗人感慨万千。
《咏牡丹》
宋·王溥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历来,对于牡丹,诗人都是赞赏,王溥却有不同看法。
诗人以枣花与牡丹相比,他说,枣花虽小能结成果实,桑叶虽然柔软,却能养蚕吐丝。可笑牡丹花大得像斗,却什么也不能作,不过白白长一条枝子。
诗人,用两者的实用性作比,独具新意。
《咏牡丹》
明·俞大猷
闲花眼底千千种,此种人间擅最奇。
国色天香人咏尽,丹心独抱更谁知。
俞大猷是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是借牡丹来抒发自己不为世人所知的孤独和愤懑。
人人都夸牡丹的国色天香,美的不可方物,可是他的一片丹心、孤独自守,只自己知道。
《牡丹》
唐·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
皮日休对牡丹极尽夸赞之语。
诗人认为牡丹不仅花色绚丽,端正大方,极富大国风度,时值晚春末日,正是百花凋谢之时,诗人极口赞扬只有牡丹巍然独立,一花独放,独香天下,是人间第一花香。
《牡丹》
唐·李商隐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李商隐用牡丹比作美人,借牡丹抒发对意中人的爱慕之情。
这首诗借卫夫人、越人、贵家舞伎、石家燃烛、荀令香炉等故事描写牡丹花叶的风姿绰约、艳丽色彩和馥郁香味,使牡丹的情态毕现。明写牡丹,暗颂佳人,一实一虚,别具一格,令人回味无穷。
《裴给事宅白牡丹》
唐·卢纶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卢纶此诗写牡丹的高洁。
慈恩寺里的牡丹,人人追捧观看。而裴给事庭院中的白牡丹却备受冷落,无人欣赏,在皎洁的月色下更显孤独、冷清、素雅。
全诗通过紫牡丹和白牡丹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赞美白牡丹的高洁,赞花意在写人,言白牡丹之高洁,乃是言裴给事之高洁,以花衬人,相得益彰。
《戏题牡丹》
唐·韩愈
幸自同开俱阴隐,何须相倚斗轻盈。
陵晨并作新妆面,对客偏含不语情。
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
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
3. 关于牡丹的民间故事
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故事和传说多了,在下先说说谷雨的来历与传说。
谷雨,顾名思义,是播谷降雨。谷雨是表天气变化,有关降雨的一个节气,排在二十四节气中第六位,是春季六节气中最后一个,谷雨时,太阳到达黄经30°上,这时气温回升,春耕已忙,雨生百谷,禾苗茁壮成长。
在民间,对谷雨有个美丽又有点悲催的传说:唐高宗年间,黄河决堤,洪水淹没曹州。有个水性好的青年,名谷雨,他将母亲送上城墙,便去救人,救起十多位乡亲,后发现洪水中有一束牡丹花时沉时浮,花如少女脸,似在呼救,谷雨不顾一切,又进水救花,水急浪高,谷雨尽力游去救花,终救了上来交给种花老头赵老大去种。
三春后春天,谷雨母得人重病,谷雨是孝子,便四处求医,但仍不见好转,一日,一位少女飘然而至谷雨家,说明因由,为谷雨治病,并很快把病治好,母便让儿去找丹凤表谢意。但依丹凤所说寻去,谷雨没有找到丹凤,只找到赵老大家的百花园。原来少女丹凤就是当年自己救起让赵老大种大的牡丹花。这故事很曲折,后谷雨为再次救丹凤而献身。谷雨被葬在赵老大的百花园中,丹凤与众花么也安家曹州,每逢谷雨祭日,牡丹就开花,谷雨日实际就谷雨生逝之日,为纪念谷雨,便称谷雨。
4. 关于牡丹的历史故事
这两句诗出自唐伯虎牡丹图,全诗如下▽:
《牡丹图》明代 唐寅
故事开元重牡丹,沉香亭北冷泉南。
如今颜色还依旧,风雨江东月润三
5. 有关牡丹的传说故事经典
传说唐后武则天在一个隆冬大雪纷飞的日子饮酒作诗。她乘酒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绽开齐放,惟有牡丹抗旨不开。
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 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这更激怒了武后,便又下令烧死牡丹。
枝干虽被烧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开的更盛。因为这种牡丹在烈火中骨焦心刚,矢志不移,人们赞它为“焦骨牡丹”。
后来经过洛阳人的精心培育,花儿更红更艳了,所以后人起名叫“洛阳红”。 靖康年间,金军攻破北宋洛阳,牡丹从此衰落。 但自从洛阳牡丹享誉之后,各地慕名者纷纷前来求购,这就使得洛阳牡丹流传全国。在以后出现的几处牡丹产地,无不与洛阳牡丹有着渊源关系。 表现了牡丹不畏权势、英勇不屈的性格。
6. 有关牡丹的故事传说有哪些
牡丹,自然界最为古老的开花植物之一,她们选择了横断山脉和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栖息之地。曾经素面朝天,洁白自然。
她曾经以这幅素颜妆,撩过吕洞宾,害的纯阳真人,三番五次跑去凡尘。
从前她只有三套衣裳:白色、黄色和凤尾紫斑,在跑去安徽跟芍药玩耍的时候,竞被神农拿去做了药材,后来就一直被人们当做中药材。
有一次,牡丹在绣凤尾时候不小心刺破了手指,花瓣之上终于有了第一抹红色。
此后,正赶上盛世大唐,物质的富足使人们产生了一种崇尚奢华的社会观念。花型硕大、色泽艳丽的牡丹花正满足了人们的视觉享受,也符合当时人们对女性的审美。于是,一发不可收拾的中国红就流行开来,全国人为之疯狂,牡丹花被戴上了花中之王的桂冠,“国色天香”、“富贵之花”、"万花之王"的美誉也蜂拥而至。
千百年来,牡丹跨越精神与物质,穿透时光与信仰,与我们的生命交织,轮回不息,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其实,牡丹偏爱洛阳,根本不是武皇的盛怒贬下洛阳。恰恰相反,正是由于武则天治下,妇女地位提高,才导致红妆盛行。
再说了,早在西晋时候,牡丹就同洛神结缘。头顶牡丹的洛水之神,把曹植迷得颠三倒四,结果,皇位都被曹丕抢了去。
这个“国民之花”牡丹,已经拥有各式各样的服饰,有着各种传奇来丰富中国人的生活和故事。
久久花店版权声明: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