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伤流出水照片(植物伤流和吐水现象)
1. 植物伤流和吐水现象
在炎热而又潮湿的早晨,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植物的叶片尖端处,垂挂着一颗颗亮晶晶的水珠,这就是叶片吐出的水滴。植物为什么要吐水呢?
原来,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总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分。而到了夜晚,气温降低,植物蒸发掉的水分少了,可根还在不停地吸水。当植物的“肚子”胀得吃不消时,就会把多余的水分从叶片边缘的小孔处吐出来。
2. 植物伤流和吐水现象的区别
植物根压产生的现象。植物的根压作用会出现两种现象。
一是吐水现象,吐水现象指的是在潮湿的夜晚,植物蒸腾作用因湿度不够大而被抑制,黎明时分可看到植物叶面上布有水滴。只有在水分充足、大气湿度大,蒸腾作用较弱的情况之下容易测出。
二是伤流现象,伤流现象指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中益处液体的一种现象,当横向截断植物的茎,等待两三分钟后,会发现横截面上布满水珠。
3. 植物伤流现象的影响因素
会伤害。 高锰酸钾是最强的氧化剂之一,浓度过高会导致植物死亡,而给植物喷洒高锰酸剂溶剂是为了除菌除虫,使用较低浓度即可。
在幼苗及生长期用600倍~1000倍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植株或浇根,每7天~10天使用1次,连续使用三四次,可有效防治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生长中后期的软腐病、茎枯病、霜霉病、根腐病等。
在植物病毒发生始期用600倍液~800倍液高锰酸钾、或高锰酸钾与双效助长素病毒K等量混合1000倍液喷洒,5天~7天喷洒1次,连喷三四次。
4. 植物伤流和吐水现象有关吗
一些植物吐水现象很正常的,如绿萝、滴水观音等比较明显在土壤湿润,空气湿度大等情况下,绿萝等植物为了达到水平衡会自动的从植物叶片的水孔、吐水组织等部位排出多的水。,蒸腾作用会使水滴在叶片表面凝聚产生滴水。
另外叶片托住了少许雨水,本身又不吸水,所以形成水珠
5. 植物的伤流和吐水现象反映植物体
植物叶上的粘液是由植物体内的特殊细胞产生的,其中含有黏性物质和蜜露等成分。其中,叶面的粘液是叶表皮腺体分泌的,叶缘粘液则是由细胞间质形成的。 这些粘液的主要作用是吸附和保护植物,如:吸附空气中的灰尘、雾霾及昆虫等有害物质,防止植物叶片受到损害;还有一些植物叶上的粘液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吸引昆虫来访,进行授粉和传播种子等。 因此,植物叶上的粘液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对植物生长发育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6. 植物的伤流和吐水有何异同
在植物学上,这叫“吐水现象”。这会不会是露水呢?
不是。露水是“躺”在叶面上的一些微小的水珠,而叶子“吐”出来的水却很大,而且挂在叶尖上或是叶子边缘上。
爆竹柳吐水量大,白天也嘀嘀嗒嗒流个不停,热带植物雨蕉,它“吐”的水竟噼哩啪啦从叶子上掉下来,当地人常常认为这是快要下雨的征兆。
当气温很高,天气很热的时候,空气又很湿润,植物发达的根仍然在很负责任地大量吸水,可是夜晚气温下降的时候,叶片上的气也关闭了,水分就不能大量地从叶片上的小孔里蒸发出去了,这下,植物“喝”进来的水越聚越多,超过了它的需要,于是,过多的水分就从叶尖或者叶子的边缘里分泌出去,形成水珠,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吐水现象”。
番茄(又叫西红柿)、马铃薯、草莓和倒挂金钟等等许多植物都会“吐水”。
农民常常把庄稼吐水量的多少做为衡量庄稼壮苗或弱苗的标准。为什么吐水量大就是壮苗,反之就是弱苗呢?
原来,根系越发达,吸水量就越大,相应的,吐水量也越大。只有根系发达,植物才能茁壮成长!
久久花店版权声明: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