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姑繁殖方式是什么(慈姑长在什么地方)
1. 慈姑长在什么地方
一、种植时间
早慈菇在4月下旬育苗,5月下旬种植,晚慈菇在5月上旬育苗,7月中下旬种植。流域一带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育苗,6~7月定植,秋季采收。
二、选种育苗
1、慈菇育苗可以将整个球茎作种,也可以切除球茎,留球茎在顶芽上,还可以用刀直接在芽的基部将顶芽挖下,作为种子育苗,慈菇选择种植的顶芽或是球茎需健壮无病虫害。
2、种植幼苗时,要注意保证苗床的水位在3厘米左右,使其能够充分吸收水分生长!此外还需注意的是,播种完后可以在其上面覆盖上一层塑料膜,大概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可以长出幼苗来。
三、假植
等到慈菇顺利长出幼苗后就可以进行假植了,慈菇的假植地一般都选在有着肥沃土壤且背风向阳的水田中。在假植时需要注意慈菇的密度大概控制在株距50厘米,行距70厘米左右,等到幼苗抽生出足够多的分株后,便可正式移栽到种植水田中。
四、田间管理
慈菇移栽到水田中同样需要注意种植密度,大概株距25厘米,行距60厘米左右。此外,在慈菇的日常管理中还需要注意其生长态势,及时将有倒伏倾向的植株扶正,将患有病虫害的植株进行拔除,并不定时进行中耕除草,把田中长出的杂草清理干净让慈菇能充分汲取养分,促进生长。
五、水肥管理
1、管水
慈菇整个生育期要保持浅水,严防干旱,移栽后要浅水勤灌,以提高土温,移栽后至匍匐茎抽生前大约在6—7月份,保持水层7—10厘米深,匍匐茎抽生后,大约7月中旬至8月中旬加深水层至13—20厘米,生长后期(大约8月下旬至10月下旬)维持浅水,水层降低到7—10厘米,保持球茎膨大的需要,采收前排水保持土壤湿润。
2、施肥
慈菇生长期长,需肥量大,以基肥为主,缓苗后10天追一次肥,促进幼苗生长,立秋后及时追肥,追肥要配合施用草木灰等钾肥,以利于球茎的膨大和养分积累。
2. 慈菇是多年生吗
四川人把菩荠叫慈姑,有的地方叫马蹄、菩箕等红红的菩荠说是水果更是不过分的,把皮削了生吃。
慈姑又名燕尾草、剪刀草,属泽泻科,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原产我国,在华南崐地区和长江流域栽培普遍,常利用低洼水田种植。因饮食习惯差异,江苏省太湖地区多种植无苦味的白皮慈姑,而里下河地区多种植略带苦味的青紫慈姑。
3. 慈姑又名
你好,我是晴格格,慈姑在南方是比较常见的蔬菜,下面就让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慈姑也叫做茨菇,是一种天然蔬菜,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生津润肺,补中益气的作用,茨菇主要成份为淀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富含铁、锌和硼等多种微量元素,经常食用茨菇对人的身体肌能有调节和促进作用,能够防止贫血和水肿等,还可以增进食欲。是一种非常健康的蔬菜,所以茨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使用用球茎扦插育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温度与光照:慈姑通常应该选择无性繁殖的方式进行繁殖,因为慈姑比较喜欢温暖,所以通常用慈姑的顶芽进行繁殖。气温在15摄氏度的时候就开始生根发芽,栽插的时候和茎叶生长的时候白天的温度最好保持在25摄氏度,晚上在15摄氏度就行,球茎形成时期的温度控制在15摄氏度左右就行。白天晚上的温差比较大,光照还可以,这样有助于球茎更好的发育。通常球茎在30天左右就长成了。
2. 施肥与用药:种植慈姑的时候切取慈姑的球茎成熟、比较肥大的顶芽,进行插种培育小苗。在生育期的时候要让叶子的大小在1.4厘米左右,在长出新叶的时候要追加氮肥。等到球茎长大前在增加磷、钾肥。把老的发黄的叶子摘掉,维持慈姑的水分平衡,有助于慈姑积累养分,期间如果有害虫发生,就采用相应的农药进行杀虫,保护慈姑小苗的正常生长,这样扦插育苗就完成了。使用播种育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土:慈姑也可以进行播种种子来进行繁殖。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土,最好选择一些比较肥沃的,土质好一点的土壤,最好是泥沼类的,然后挑选一些比较好的种子直接撒进去。
2. 温度:温度要控制好,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给慈姑适合的光照,还要充足的水分。
3. 浇水:因为慈姑比较喜欢潮湿的地方,所以需要保证水分的充足,在慈姑发芽前的时候浇水次数要勤一点,等到发芽以后就开始慢慢减少浇水量,等到小苗长出来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施肥,保证慈姑根部对营养的需求,这样播种育苗就完成了,通常用这种育苗方法比较的少,因为用种子繁殖当年只能结小的球茎。
以上就是慈姑的育苗方法了,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吧!祝大家都能够种植出优质健康的慈姑!
4. 慈姑长什么样子
这种食物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慈姑,这种食材只有在农村的某些地方才有,还是和芋头很像的,但是和荸荠也有相似,和荸荠一样生长在水中,而且形状差不多,不过颜色差异比较大荸荠的颜色特别深,呈现黑红色,是里面的果肉是白色的,而这种慈姑,从外面看就是很白的颜色,只有一些其他颜色的外壳,可能有所差别
5. 慈姑长在什么地方他适合种在哪种土
茨菰种植的田地,尽量选择肥沃的田地。阳光充足,水分够。7月初插秧,栽插入土2cm,间距6厘米比较好,水深保持3厘米左右,茨菰生长过程施足基肥外,最好再施入复合肥,一个半月左右施一次。大概11月到来年的2月份就有收获了。
6. 慈菇长在哪里
一、慈姑萌芽期(4月中旬至4月下旬)
春季旬均气温达13℃以上时,球茎顶芽开始萌动,顶芽基部1.、2节伸长,第3节上鱗片转绿并张开。随后,由芽鞘抱合的中轴抽生出过渡叶1~2片,呈2叉或3叉状,并在顶芽第3节发生白色线状细根, 长出箭形正常叶1片。
二、慈姑茎叶生长期(5月上旬至8月下旬)
此时旬均气温达18~29℃。开始每7~10天抽生1叶,以后随气温升高,每5天抽生1叶,叶面积亦不断扩大。至8月中下旬植株叶片生长达顶峰,叶片数可达11~14片,叶面积亦最大。当叶片长到7片时,植株短缩茎上的腋芽开始萌发生成匍匐根状茎,每长1片叶,即长1条根状茎。这时合理的水肥有利于基叶生长,氮肥过多,水位过深易造成楦株徒长,延后结球;反之,缺肥、缺水时则造成植株矮小,提前结球而球形瘦小。
三、慈姑球差膨大期(9月上旬至11月上旬)
此时气温由25℃逐渐降至15℃,日照开始变短,植株生长缓慢,每10~14天抽生新叶1张,叶片变小。此时植株养分开始转移至球茎中贮藏, 球基不断膨大,10月下旬以后,地上部叶片开始枯黄。一般每株慈姑可结球11~14个,多则20个。
四、慈姑开花结实期(9月上旬至11月下旬)
随着日照变短,球差膨大,部分植株可抽生花枝,并开花,结实。
五、慈姑越冬休眠期(11月上旬至翌年3月下旬)
当气温由15℃降至3℃过程中,慈姑植株上部停止生长并枯死,养分全部转入球茎种贮藏,进入越冬、休眠。
7. 慈姑学名
白肉慈菇球茎扁圆形,高3厘米,横径5厘米,节较密,皮白色。单个重50~75克。球茎肉白,质较坚实,品质优。生长期110~120天。抗逆性强。球茎形成期不易再生侧芽。耐贮运。产量高,亩产1000~1250公斤。
慈姑(学名: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又称茨菰、燕尾草、白地栗等,是泽泻科慈姑属的一种植物,果实可食用,味涩。慈菇富含淀粉、蛋白质、糖类、无机盐、维生素B、C及胰蛋白酶等多种营养成份。原产中国华中、华南等,生于浅水沟、溪边或水田中。生长期110~120天。抗逆性强。球茎形成期不易再生侧芽。耐贮运。产量高,亩产1000~1250公斤
8. 慈姑的原产地
可以,
毛慈菇在我国北方可以正常生长。
产地分布: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地,上海地区有野生分布,华东各地均有栽培。
一、生长习性
一般生长在山腰谷壁,海拔600-1200米。喜欢庇荫,湿润的环境。种植时可选择植被较多的林下山地,阔叶林和针叶林均可。多为向阳坡,坡度在 45℃以下。有零散漏光(半阴),保水性好,空气湿度大,空气又能流通之处。有的也喜生长在山溪边的峭壁上。
二、生长温度和光照
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至30℃。35℃以上生长不良缓慢。5℃以下则进入休眠状态几乎不生长。毛慈菇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如果气温过高,加上阳光暴晒则一两天就会出现叶子枯黄或焦灼。如果气温过低,又没及时转移进室内,则会被冻伤。
三、适宜土壤
毛慈菇是肉质根,适合栽种在富含腐殖质深厚的砂质壤土里,排水性能良好,腐叶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山土均可。微酸性的松土或含铁质的土壤,pH值以5.5-6.5为宜。
毛慈菇为兰科植物杜鹃兰、独蒜兰Rolfe或云南独蒜兰P.yunnansisRolfe的干燥假鳞茎。前者习称“毛慈菇”,后二者习称“冰球子”。主产于四川、贵州等地。夏、秋二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沙,分开大小,置沸水锅中蒸煮至透心,干燥。切片或捣碎用。本品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作用。
9. 慈姑的种类
慈菇焖牛肉 主料:慈菇、牛肉 辅料:山楂、红枣、莲子、葱、姜 调料:盐、白糖、酱油、胡椒粉、生粉、菜胆 烹制方法:
1、将牛肉切成块,加酱油腌制片刻,慈菇去皮,红枣、莲子泡发备用;
2、坐锅点火倒油,下牛肉、葱姜炒透焖20分钟,再放入山楂、莲子、红枣烧制3分钟,调味勾芡即可出锅,将菜胆炒一下围在边上即可。 菜品名称 慈菇烧肉 味型特点 原材料分类 - 菜谱分类 微波炉菜 菜品分类 家常系列 主要材料 五花肉500克、慈菇300克、淡菜50克 附助材料 调 料 - 精盐适量、料酒20克、葱段25克、姜块25克、味精2克 加工过程 1.将猪五花肉切成块,放入沸水中氽一下。慈菇去皮、切块,淡菜用水泡发洗净。 2.将肉块、淡菜、葱、姜、料酒一起放专用器皿内,注入清水(浸过肉块),加盖,用高段加热4分钟,取出撇去浮沫后,加盖,用中段加热6分钟。 3.取出器皿,将慈菇下入,加盖,用高中段加热8分钟,待慈菇熟透,取出,加精盐、味精调好口味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