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竹拉丁名(雷竹有什么用途)
1. 雷竹有什么用途
雷竹早出高产离不开施肥补充养分,施肥能够促进竹林生长,促使竹林提早发鞭,提早笋芽分化,并提早出笋。雷竹对氮磷钾吸收量以氮肥吸收量较大,增施氮肥,可使竹子叶色深绿,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竹笋发育粗大、增加单株笋重,提高竹笋产量。因此一般专家建议选用增效控失雷竹配方复合肥为42%(22-8-12)或者硫酸钾型雷竹配方复合肥40%(21-7-12),能够有效提高雷笋产量和品质,并且有效的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一)雷竹需肥规律
雷竹对氮、磷、钾需求比例为5:1:2;最佳施肥方法为有机肥料一无机肥料结合,雷竹一般前四年施肥量不大。雷竹一般一年施4次肥。
(二)雷竹施肥技术
雷竹前四年一般施肥用量为第一年50公斤/亩;第二年施肥量为100公斤/亩;第三年到第四年施肥量为150~200公斤/亩;第五年到第六年高产施肥量剧增一般亩施400~500公斤/亩。
这里主要介绍第五、六年的雷竹施肥技术:
基肥:一般在每年10~11月出笋前雷竹主要是长笋期,在给雷竹林覆盖农糠等覆盖物(一般覆盖物高度达到30~40公分)前施用硫酸钾型雷竹配方复合肥40%(21-7-12),能够有效提高雷笋产量和品质。建议参考用量亩施200公斤。
追肥:(1)一般在出笋后已经进入12月份,为了维持雷竹林土壤营养,将在此时适当补施增效控失雷竹配方复合肥为42%(22-8-12),一般参考用量为亩施100公斤。
(2)第二次追肥选在每年的春季2月份,春季雷竹主要是长叶期,此时追施增效控失雷竹配方复合肥为42%(22-8-12)50公斤/亩。此时不再需要施用硫酸钾型复合肥,可以适当节约肥料成本。
(3)第三次追肥选在每年的5~6月份,此期间主要是雷竹长鞭期,一般施用红四方增效控失雷竹配方复合肥为42%(22-8-12)50公斤/亩。此时竹林生长由地上部分转入地下部分生长,一般由于笋期大量挖掘竹笋,需要补充营养。以备雷竹笋期多出笋。
2. 雷竹有什么用途和功效
食用竹笋的历史悠久,曾有“素食第一品”之说。竹笋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人体需要的纤维素、多种维生素,是绿色无公害的蔬菜。近日某合作社的农友想在当地种植食用小竹笋,问选择哪些竹子品种的好?有什么技术方法能高产早出笋?
食用小竹笋一般有野生小竹和人工种植的优良笋用竹种,野生小竹笋味道鲜美,自然环境下生长,是一种天然食品;当前人工种植面积较多的食用小竹笋主要是雷竹,具有品质优良、产笋早、产量高等优点,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络氨酸等,是目前市场看好的产笋竹品种。种植笋竹,多采用母竹移栽,高产的关键是选好地块、加强抚育管理。
雷竹种植的主要技术要点:
1、笋园建设。土壤肥力的高低关系到笋竹产量的高低,雷竹鞭细根少,怕积水,长时间积水会导致整株死亡。因此,笋园建设宜选择坡度小,排水良好,土壤肥厚质松呈弱酸性或中性山地或平地,整平。
3. 雷竹是什么竹子
1 生物学特性与生育季节
雷竹是常绿浅根性植物,对水热要求为:年平均气温15~22℃,极限低温为-20℃,年降雨量在1100mm以上。土层深厚,pH值4.5~7,透气保水性能良好的乌砂土、沙质壤土为最适宜。在山区最好选择在海拔250m以下,背风向阳、光照充足的东南坡、南坡,以5~15度的低丘缓坡为好。
雷竹笋一般在3月初开始出笋,4月底结束,5月新竹生长,抽枝展叶,6月开始地下草鞭生长,8月开始笋芽分化,8~11月有部分秋笋出土,以1年为周期,年年出笋。
2 覆盖种植要点
雷竹笋采用地面覆盖技术,可增加地温5~8℃,达到早出笋的目的,春节前后上市卖到最高价,一般在12月上中旬进行覆盖。
①覆盖物 一般采用竹叶、谷壳、稻草、麦秆、锯木屑、有机肥等,以竹叶保温、增温效果最好,谷壳次之,稻草等材料相对较差。但在生产实践中谷壳、稻草资源丰富,因而应用较多,可提早30~45天出笋。
②覆盖厚度 一般以覆盖物厚30cm左右为宜,要求覆盖后地表温度达到10℃以上。
③覆盖方法 可用双层覆盖法,即下层用切短的稻草、厩肥等覆盖,增温作发热层,厚15~20cm,上层覆盖谷壳保温、透气为保温层,厚10~15cm。
④覆盖期管理 覆盖前先将竹林地削平,再每667平方米对水施尿素60kg或人粪尿1000kg浇泼湿润。按上法分两层覆盖,盖后如遇久晴不雨,土壤干燥,应泼浇1~2次水,以提高土壤湿度促进发酵。挖笋过半后,先撤掉部分覆盖物,以降低土壤温度和湿度,控制延迟竹笋出土,便于母竹的留养,挖笋结束后,气温逐渐回升,分2次撤掉覆盖物。
4. 雷竹有什么用途和作用
竹产业商机分析:
在经济疲软的大环境下,竹用材价值受到严重冲击,出现竹材滞销,价格每况愈下的窘境,几乎无利可图,但竹笋用林倒是迎来发展空间,利用合适的地块,种植高效笋用竹林,生产生态有机的绿色食用笋及笋干,是目前竹子种植最佳选择。
目前竹笋用林种植主要为毛竹和雷竹。
毛竹:毛竹属于中大型竹类,主要用途为用材,兼具笋用,其适应性广,发笋能力强,单位产量高,尤其是经过人为培育的笋用林,产量更高,经济效益非常好。目前不少地方通过谷壳、稻草覆盖技术,来培育反季节竹笋,赶在春节期间上市,经济效益尤为明显,有亩产值过万的潜力,非常值得种植。
雷竹:与毛竹不同的是,雷竹属于一种小型竹类,用材方面价值不大,但发笋率特强,发笋量大,竹笋鲜美,本身就是一种优质笋用竹种,一直作为笋用竹栽培。而且目前很多地方通过谷壳、稻草覆盖,提升土壤温度,使雷竹提前萌动,产出鲜嫩的竹笋,经济效益倍增,经营的好,能实现亩产值过万的预期。
5. 雷竹种植与管理技术
一、修竹 种植地整理
修竹生长要求土层深度50~100cm(中小径竹50cm即可,大径竹如毛竹则要求80~100cm),肥沃,湿润,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的砂质壤土,微酸性或中性,PH 4.5~7.0 为宜,地下水位1m以下(毛竹)或50cm以下(中小径竹)。
整地是修竹种植前的重要环节,整地好坏直接影响到造竹质量的高低和成林速度的快慢。整地方法采用全面整地最好,即对种植地进行全面耕翻,深度30cm,清除土壤中的石块、杂草、树根等杂物。如土壤过于粘重、盐碱土或建筑垃圾太多,则应采用增施有机肥、换土或填客土等方法进行改良。
整好地后,即可挖种植穴。种植穴的密度和规格,根据不同的竹种、竹苗规格和工程要求具体而定。在园林绿化工程上,一般中小径竹每平方米3~4株,株行距50~60cm,种植穴的规格为长、宽各40cm、深30cm。 二、 母修竹的要求
母修竹质量对造竹质量影响很大。优质母修竹种植容易成活和成林,劣质母修竹不易栽活或难以成林。母修竹质量主要反映在年龄、粗度、长势及土球大小等方面。
① 母修竹年龄:最好是当年至2年生。因为当年至2年生母竹所连的竹鞭,一般处于壮龄阶段,鞭芽饱满,鞭根健全,因而容易栽活和长出新竹、新鞭,成林较快。老龄修竹(3年以上)不宜作母竹。
② 母修竹粗度:中径竹(哺鸡竹类、早园竹等)以胸径2~3cm为宜,小径竹(紫竹、金镶玉竹、斑竹等)以胸径1~2cm为宜。
③ 母修竹要求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枝叶繁茂、无病虫害及开花迹象为宜。
④ 土球直径以25~30cm为宜。土球过小,母修竹易过度失水,降低成活,且竹鞭短,根系少,成林慢。土球过大,则不便运输。 中小型观赏竹,通常生长较密,因此,可将几支一同挖起作为一“株”母修竹。具体要求为:散生竹1~2支/株,混生竹2~4支/株,丛生竹可挖起后分成3~5支/丛。母竹挖起后,一般应砍去竹梢,保留4~5盘分枝,修剪过密枝叶,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种植成活率。
母修竹远距离运输时,如果土球松散,则必须进行包扎,用稻草、编织袋等将土球包扎好。装上车后,先在竹叶上喷上少量水,再用篷布将竹子全面覆盖好,防止风吹,减少水分散失。母修竹近距离运输不必包扎,但必须防止鞭芽和“螺丝钉”受损及宿土震落。
三、 修竹的种植 修竹运到种植地后,应立即种植。修竹宜浅栽不可深栽,母修竹根盘表面比种植穴面低3~5cm即可。首先,将表土或有机肥与表土拌匀后回填种植穴内,一般厚10cm。然后解除母竹根盘的包扎物,将母竹放入穴内,根盘面与地表面保持平行,使鞭根舒展,下部与土壤密接,然后先填表土,后填心土,捡去石块、树根等杂物,分层踏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相接。填土踏实过程中注意勿伤鞭芽。然后浇足“定根水”,进一步使根土密接。待水全部渗入土中后再覆一层松土,在竹秆基部堆成馒头形。最后可在馒头形土堆上加盖一层稻草,以防止种植穴水分蒸发。如果母修竹高大或在风大的地方需加支护架,以防风吹竹秆摇晃,根土不能密接,降低成活率。
6. 雷竹属于什么植物
竹子是多年生常绿的单子叶禾本科竹亚科植物(也有分类学家把竹类植物独立为竹科)。有乔木、灌木、藤本,也有极少数秆型矮小、质地柔软而呈草本状。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竹种都是乔木状的。竹子的生长发育不同于一般乔灌木树种,它们的竹秆寿命短,开花周期长,物种传播和繁殖更新主要是通过营养体的分生来实现。竹子的地下茎既是养分的贮存和输导的主要器官,同时也具有强大的分生繁殖能力。竹类植物不仅具有根的向地性生长和秆的反向地性生长,而且还具有地下茎的横向地性生长。不论竹秆或竹鞭,都在长度增加的同时,加大直径的粗度和竹壁的厚度,它们的长度增加与其体积增加基本上是成正比的。
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70多属1,200多种。竹类资源依根茎的不同主要可分为三大类:
一、丛生竹
这类的竹子生于南方热带地区,看起来是一丛一丛的,因为他们的根茎短而肥厚,新的竹子是从老竹子的秆根茎侧芽长出来的,富韵竹并排生长在一起,紧密地抱成一团。在广州富韵竹园中常见的有巨龙竹、玉韵竹、金丝竹(黄金间碧玉竹)、绿韵竹、翠韵竹、小叶龙竹、马来甜龙竹、佛肚竹、粉单竹、青皮竹、青丝金竹、金丝慈竹、紫美人竹、好韵竹、吊丝竹、巨竹、小琴丝竹、凤尾竹、观音竹、小佛肚竹、麻竹、云南甜龙竹、大泰竹、慈竹等。
二、散生竹
这类的竹子比较耐寒,看起来是一枝枝长出来的,就像一棵棵树一样,但是他们长长的根茎匍匐于地下,新竹子再从这些根冒出来,所以新的竹子会长在老竹子的周边,如没有隔离带,竹子会不听指挥地到处混长。这类竹子初期长得很慢,一年后才有少量的竹笋生长,2—3年才能形成一大片竹林了,像红竹、罗汉竹、紫竹、金镶玉竹、龟甲竹、金韵竹、金明竹、花毛竹、雷竹、高节竹、四方竹、黄绿竹、斑竹、蓉城竹、红宝石竹、黄甜竹、橄榄竹等。
三、混生竹
混生竹是介于丛生竹和散生竹之间的竹子,有的走竹鞭到处生长,有的抱成团生长在起,混生竹较适应于南方地区生长,如富韵竹、唐竹、苦竹、白纹阴阳竹、菲白竹、茶秆竹、长叶竹、鹅毛竹、大明竹、黄条金刚竹、月月竹、车筒竹、水竹等
7. 雷竹有几个品种,哪个品种好
青竹好看。
1、颜色的不同,幼年时期两个的颜色就已经出现了差异,早园竹的幼苗一般是青翠的绿色而青竹的颜色就要更深。
2、分布地区也不同,早园竹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西、贵州等地,青竹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一带。
8. 雷竹的种类
1、尖头青笋
尖头青笋产于浙江杭州,竹杠高3.5-5.5米,横径3-4厘米。出笋期4月中旬至5月中旬,笋壳青紫,有褐色小斑点及云纹状斑块,青紫色,两侧青色,笋长33-40厘米,粗4-4.6厘米,单个重0.2-0.35公斤,肉厚味美。亩产春笋200-300公斤。
2、毛竹笋
毛竹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竹种,江南于3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收春笋,以笋尖刚露出土面时挖取的春笋品质最好,笋壳底色淡黄,单个重1-1.5公斤。笋体露出土面后,笋壳色泽变褐紫,表面密生棕色小刺毛,称为“毛笋”,单个重2-5公斤。
3、早竹笋
早竹产于浙江和江苏南部,竹秆高3米多,粗3厘米多,有紫头红与芦头青两个变种。紫头红从2月下旬至4月下旬出笋,笋壳淡紫,有褐色斑点和小斑块,笋长15-20厘米,基部粗约3厘米,单个重约0.1公斤。
4、甜竹笋
甜笋竹为禾本科刚竹属下的一个种,秆高4-7米,径可达5厘米。叶片下表面密生柔毛,叶片较小,呈矛。新秆密被白粉,秆有细密的纵肋。箨鞘淡棕色,具较密的褐色小斑点并被稀疏而直立的脱落性刚毛。笋期4月中旬,极鲜美,产浙江、湖南、广东及海南等省。
5、红哺鸡笋
红哺鸡笋别称红笋,浙江栽培,竹秆高5-5.3米,横径约6厘米,出笋期4月中旬至5月中旬。笋壳褐红,有黑色斑点和小斑块,中央约1/3青色带紫,笋长33厘米左右,基部粗3-5厘米,单个重0.25-0.3公斤,亩产春笋200-250公斤。
6、麻竹笋
麻竹别称甜竹、大叶乌竹等,竹秆丛生,高20-23米,横径10-20厘米,出笋期5-11月,以7-8月最盛。笋壳黄绿色,有暗紫色毛。笋长约26厘米,基部粗约13厘米,单个重1公斤,大的3-4公斤,肉质较粗,主要制笋干和罐头笋。亩产1000-1500公斤。
7、箭竹笋
很多人应该都不陌生。它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最喜欢的美食。外脆里嫩,多汁爽滑,略带笋子特有的苦味。因常年供给大熊猫,产量极其稀少,每年采摘量不到一般竹笋的百分之一,只供少数人群食用。
8、雷竹笋
雷竹笋是雷竹的笋,雷竹又名早竹、早园竹,别名雷公竹,由于早春打雷即出笋。是春笋市场上最早上市的笋种。具有出笋早、产量高、笋期长、笋味美等特点。
9、红壳笋
由于笋壳为红色而得名。其笋期基本上是4月中旬到5月中旬,是雷笋之外栽培最多的食用笋,食用期正好和雷笋接上。它们质地洁白,肉质鲜嫩,清香纯正,营养丰富。笋的个头较大,肉质也厚,口感在雷笋之上。
10、龙须笋
龙须笋又名珍笋、雪花笋,其竹主要为冷竹,生长在峨眉山脉海拔2000米左右的野生丛林中,在10℃左右的环境中生长,无污染且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被称为“山珍”。采摘后将之加工成一束束细如针状的笋丝,所以才叫龙须笋。市面上常见的是已经做成的笋干。
9. 雷竹别名
毛竹,竹的一种。别名:茅竹、楠竹、南竹、江南竹。属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下的广大酸性土山地,以土壤湿润、疏松、肥沃的山洼地带或背风向阳之地生长最好。它有以下三种变型: 花秆毛竹:别名花竹(浙江),竿黄色,节间有鲜艳的粗细不一的绿色条纹,非常美观。各地毛竹林内常见有小片分布。遗传性状较稳定。其它各种性状和毛竹相同。 绿槽毛竹:大型竹,秆高达20m以上,径18cm。与原变型区别在于其竹秆黄色,凹槽部位均为绿色。为珍稀观赏竹种,建成竹林效果极为壮观。竹笋、竹材用途同毛竹。竹苗规格:秆高5-8m,直径3-5cm。
10. 雷竹有什么用途吗
优点:具有出笋早、产量高;周期短、见效快;成本低、效益好的特点。
缺点:不易养活,不耐寒
黄金竹,又称早竹、雷竹、燕竹,为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是一种优质高产笋用竹种。黄金竹秆高6-8m,径2.5-5cm,中部节间长10-20cm,不匀称,常一侧肿胀,新秆深绿色,节紫褐色。
在年平均温度15-17℃,最低温度-13℃,年降水1200mm以上的地方均适宜生长,具有出笋早、产量高;周期短、见效快;成本低、效益好的特点。
11. 雷竹有什么作用
雷竹可用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肥。
使用浓度3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为宜。若配合尿素一起喷施(浓度也是300倍液),促进生长的效果更好。
磷酸二氢钾农业上用作高效磷钾复合肥;磷酸二氢钾产品广泛适用于各类型经济作物、粮食、瓜果、蔬菜等几乎全部类型的作物,各省均由当地的农科院所、土肥站等专家机构针对磷酸二氢钾适用于各类典型作物进行了很多的相关应用实验,通过各地对各类型作物的实际施用效果证明磷酸二氢钾具有显著增产增收、改量优化品质、抗倒伏、抗病虫害、防治早衰等许多优良作用,并且具有克服作物生长后期根系老化吸收能力下降而导致的营养不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