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修剪管理
及时修剪残花:花谢后,应立即从残花下约3~4片茎节处短截,以减少养分的无谓消耗,同时促进植株的通风透光。
疏剪过密枝:在修剪残花的同时,还应疏去过密的老茎和枝条,使植株内部更加通风,有利于新枝的生长和开花。但需要注意的是,白兰花的萌芽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通常不建议对其营养枝进行过度修剪。
二、水肥管理
浇水:白兰花喜欢湿润的环境,但肉质根的特性又使其无法忍受过多的水分。因此,浇水时需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确保每次都能充分湿润土壤,但又不至于积水。在花谢后,可根据天气和盆土的干湿情况灵活调整浇水频率和水量。
施肥:白兰花喜肥,但切忌浓肥。在花谢后,为了补充植株开花所消耗的养分,可每隔7~10天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如豆饼水或鱼腥水。施肥时需注意避免将肥料直接撒在植株根部,以防烧根。同时,应遵循“薄施勤施”的原则,凉秋后停止施肥。
三、光照与温度管理
光照:白兰花喜欢阳光,但长时间暴晒会导致叶片焦枯。因此,在花谢后,应将植株放置在光照充足但避免暴晒的地方。盛夏阳光照射强烈时,中午前后需进行适当遮阴。
温度:白兰花喜欢温暖的环境,生长适宜温度在18~25℃。冬季要确保温度在5℃以上,以免植株受冻。同时,应注意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植株因长时间处于封闭环境中而生长不良。
四、病虫害防治
在花谢后,还需注意防治白兰花可能遭遇的病虫害。如炭疽病会导致叶片出现斑点并连成一片,可使用杀菌剂进行防治;蚜虫会聚集在茎和花蕾上吸食汁液并传播病毒,可使用吡虫啉等杀虫剂进行防治。同时,应加强植株的通风透光性,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