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花的起源?
一、送花的起源?
送花起源于壮族的生养仪俗。过去,该族视“花”为婴儿之化身。白花为男,红花为女。凡婚后不生育者,或只生女而不生男者,若狮子登门舞庆时送与一花,便可生男育女。一般为送白花,以求贵子。时届新春佳节,有舞瑞狮登门拜年之俗。此时,求子者便请狮队备好纸花。待到村中巡门舞庆时优先登门舞送。
送花时,求子者于卧室自内至外摆一条“布桥”(一幅约丈余的红布),“狮子”便随着锣鼓声,走上“布桥”舞着将纸花送至室内的花神坛上。
“狮子”送完花即边舞边退。
送花是起源于汉族的生养仪俗,用花来表达的语言实在太丰富了,收花人的您可曾领会其中的深意?
要送花的你,又是否有点困扰?
知道红、白玫瑰组成的花束的意义吗?知道探病时送百合要先作些处理吗?等等,要很好的表达和领悟送花的意义,才能更好的表达这种艺术。
二、李商隐松树花的故事?
松花粉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美人井”的传说,有作为贡品每年春季向皇上进贡的记载,文人诗圣们更是对酒当歌,抒发情怀,留下不朽的诗篇 唐代李商隐《复至裴明府所居》诗云:
伊人卜筑自幽聚,桂巷删篱不可寻。
柱上雕虫对书字,槽中瘦马抑听琴。
求之流辈岂易得?行矣关山方独吟。
赊取松醪一斗酒,与君相伴洒烦襟。
三、十二花故事?
一月花神:梅花神——寿阳公主
寿阳公主的人生在史书上没有留下更多的记载,然而那朵小小的梅花,却将她的名字留在了暗香浮动的梅林间。正月初七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其额头成五瓣状,拂之不去,皇后留之,后人效仿,名“梅花妆”。寿阳公主,百美排十四。
二月花神:杏花神——杨玉环
关于杨贵妃的故事,“贵妃醉酒”,“贵妃出浴”成香艳代名词了。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叛变,玄宗奔署,逃至马嵬驿时,“六军不发无奈何,辗转娥眉马前死”,杨妃被缢死于杏花树下。杨贵妃,百美排第二。
三月花神:桃花神——息夫人
息夫人,姓妫(guī),春秋时期著名的美女之一,出生于陈国宛丘(今河南周口淮阳),陈庄公之女,因嫁给息国国君,故亦称息妫。《汉阳府志》载:汉阳城北有息夫人庙,在桃花洞上。又息夫人,百美排七十九。
四月花神:牡丹花神——丽娟
汉武帝宫人,年十四,她的出身和李夫人一样,也是倡家之女。玉肤柔软,吹风胜兰。每歌李延年和之,夜庭花皆翻落。帝尝以衣带缚丽娟之袂,闭于重幕中,恐其随风而去。又丽娟,百美排十七。
五月花神:石榴花神——卫氏
卫氏,又称卫夫人。东晋女书法家。姓卫名铄,字茂漪。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汝阴太守李裾妻。工书法,师钟瑶,正书妙传其法。羲之曾拜她为师。又卫夫人,百美排八十七。
六月花神:荷花神——西施
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又西施,百美排第十。
七月花神:葵花神——李夫人
李夫人,汉代音乐家李延年之妹,妙丽温柔,能歌善舞。向汉武帝做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再难得。”武帝乃召见,由此得宠。成语“倾果倾城”自此始。又李夫人,百美排七十。
八月花神:桂花神——徐贤妃
徐惠,湖州长城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生于贞观元年。年少时便才华出众。唐太宗听说后,将她纳为才人。后被封为婕妤,接着又升为充容。此女精通诗词,做太后长达43年,是当时著名女政治家。百美图无此女记载。
九月花神:菊花神——左贵嫔
左棻,也作左芬,字兰芝,西晋文学家左思之妹。相貌丑陋,才学出众,年少即有才名。这位可以说是内在美的代表,为何为菊花神,亦不可知。
十月花神:芙蓉花神——花蕊夫人
后蜀费氏,青城人,以才色入蜀宫,号花蕊夫人。蜀地多植芙蓉,后人称芙蓉花神。《列女传》讲花蕊夫人,于署灭离宫前往北宋时,悲愤做诗“四十万人齐卸甲,更无一人是男儿!”的悲壮句子。又花蕊夫人,百美排第二十四。
十一月花神:茶花神——王昭君
“昭君出塞”和“青冢”的故事,一直流传在每个人心中。她回眸电笑,化解了北方干戈,同时也让那位蹩脚的宫廷画家——毛延寿从此名垂千古。又王昭君,百美排第十九。
十二月花神:水仙花神——洛神
这位是十二位花神里唯一的一位“神”。洛神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美丽女神,相传因在洛水渡河被淹死,所以做了洛水女神。她是美丽的代名词。又洛神,百美排第六十五。
四、有关梅花的典故?
1、一枝春陈师道《黄梅五首》(之三)“欲传千里信,暗折一枝春。”诗中运用了“折梅寄远”的典故。此典故出自南朝宋诗人陆凯的《赠范晔诗》“折花赠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借东风第一枝的梅将春的汛息、真挚的友情和浓浓的思念传递给友人范晔,梅花作为寄托相思感情的媒介物丰富着咏梅诗的内涵。
2、西湖处士或孤山处士西湖处士、孤山处士均指宋代著名诗人、高士林逋(字和靖)。以梅妻鹤子而闻名于天下的林逋,爱梅入魔,他不仅在小孤山遍增梅花,歌咏啸傲其中,而且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真正不同凡俗。林逋共写了咏梅诗七津八首,被称为“孤山八梅”,通过咏梅来表现自己品性的高洁。许多咏梅诗人在目己诗词中提及林逋,都表明自己与林逋相同的爱梅情结及超凡脱俗、高洁孤傲的节操、忘向。同时“海妻鹤子”也成了典故。
3、梅花妆“梅花妆”的典故是指寿阳公主正月初七在含章股下小卧,梅花飘落到他额上,成五瓣,拂之不不去,甚为好看,宫中美人皆纷纷仿效之。诗中运用“梅花妆”的典故,个仅说明梅花妆为女性仪仪容的修饰,它为女性增添了雅致和风韵,而且在说明女性对青春和生命的热爱之情。
4、何 郎5、高士、美人此首诗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袁安卧雪,一是罗浮遇仙。(柳宗元《龙城录》),前者讲洛阳大雪时,人多外出乞食,袁安却高卧家中忍饥受寒,不求助于人。后者讲陏赵师雄迁罗浮,天寒日暮,月色微明,于松林间酒肆旁见一美人淡妆素服,芳气袭人,举止高雅,因扣家门与之共饮。师雄醉卧至晓,发现自己在大梅花树下。用这两个典故把梅花比作卧雪高士,月下美人,突出了梅花凌寒傲雪,素淡馨香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