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囊壳图片(闭囊壳结构图)
1. 闭囊壳结构图
蒲公英白粉病病原为白粉菌目,白粉菌科,单丝壳属,棕丝单囊壳。
发病特点:
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4-5月份释放出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田间发病后,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落到健叶上后,孢子萌发,以侵染丝直接侵入蒲公英表皮细胞,并在表皮细胞里形成吸器吸取营养,菌丝匍匐于叶面。只要条件适宜,可引起多次侵染。晚秋在病部再次形成闭囊壳越冬。
2. 子囊壳形态图
在即将形成孢子之前,子囊内进行核融合和减数分裂,子囊中产生1-8个孢子,或为2的n次方,典型的子囊中有8个孢子。
8个孢子是在减数分裂后再通过一次有丝分裂产生,减数分裂使双倍体的细胞核分裂为四个单倍体的细胞核,这四个细胞核再各自有丝分裂形成八核,并为子囊中的分泌物所包覆,因此一个子囊通常有八个子囊孢子。
但也有例外,如冬虫夏草的子囊可有多达20-60枚子囊孢子,酵母菌的子囊通常只有1-4枚子囊孢子,块菌的子囊也通常只有四枚子囊孢子。形态一般为椭圆形,有的是针状态体或带有隔壁。在表面上可以看到纹、刺、网眼等。不同的特征,其颜色也各种各样:有的无色,有的淡黄色、淡红色、橙色、褐色及黑色等。(例如脉孢菌属、麻孢壳属、Pleurage)。
孢子一般在子囊内排成一列,其中半数与其他半数各为不同的性属
3. 闭囊壳里面是什么
1、青霉菌属多细胞,营养菌丝体无色、淡色或具鲜明颜色。菌丝有横隔,分生孢子梗亦有横隔,光滑或粗糙。基部无足细胞,顶端不形成膨大的顶囊,其分生孢子梗经过多次分枝,产生几轮对称或不对称的小梗,形如扫帚,称为帚状体。
2、分生孢子球形、椭圆形或短柱形,光滑或粗糙,大部分生长时呈蓝绿色。有少数种产生闭囊壳,内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亦有少数菌种产生菌核。
4. 子囊壳闭囊壳
西部曲明古代称丹曲,是一种名称游龙的植物,一年生长的草本,高l-3m,除西藏自治区外,分布几遍全国真菌。
菌丝体大量分枝,初期无色,渐变为红色,老后紫红色;菌丝有横隔,多核,含橙红色颗粒。成熟时在分枝的顶端产生单个或成串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褐色,(6~9)微米×(7~10)微米。在另外菌丝顶端还产生橙红色单个的球形子囊壳(闭囊壳);闭囊壳橙红色,近球形,直径25~75微米,内含多个子囊。子囊球形,含8个子囊孢子,成熟后子囊壁消失。子囊孢子卵形或近球形,光滑,透明,无色或淡红色,(5.5~6)微米×(3.5~5)微米。
5. 闭囊壳与子囊壳
冬虫夏草菌子囊菌之子座出自寄主幼虫的头部,单生,细长如棒球棍状,长3~11厘米;不育柄部长3~8厘米,直径1.5~4毫米;上部为子座头部,稍膨大,呈圆柱形,长1.5~4厘米,褐色,除先端小部外,密生多数子囊壳;子囊壳大部陷入子座中,先端凸出于子座之外,卵形或椭圆形,长250~500微米,直径80~200微米,每一子囊壳内有多数长条状线形的子囊;每一子囊内有8个具有隔膜的子囊孢子。
寄主为鳞翅目、鞘翅目等昆虫的幼虫,冬季菌丝侵入蛰居于土中的幼虫体内,使虫体充满菌丝而死亡。夏季长出子座。
久久花店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