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玉泉寺白牡丹的传说
一、花山玉泉寺白牡丹的传说
花山玉泉寺在南京市高淳县城东南15公里的花山半腰,相传始建于南北朝。因山间长有白牡丹(一说石牡丹)和“峻岭盘旋,飞泉清洌,久旱不涸”而得名。
相传早在五代时期,白衣居士罗隐一日来到花山,走到此处只见左右两峰相抱,左为青龙,右为白虎,东南方向,前有五座山峰连绵叠嶂,与此处遥相呼应,形似“五虎卧地”。罗隐吟诗赞日:“地肖石狮含暖气,峰成五虎卧寒烟。风少地,月当灯,藏风聚气常旺僧。”
玉泉寺起初是一个只有一两座大殿,几间禅房,僧人甚少的小寺院,但却以地佳幽静、花多泉盛而扬名甚广。据寺志载,在原寺西南八十三步处,因生长白牡丹花而引人人胜。在开花处建有南、北花园,殿后山顶,立观花坛和观花亭。每逢春暖花开,游寺赏花,香客熙攘,钟声缭绕。
玉泉寺历经沧桑,屡毁屡建。明崇祯年间,住持僧单饧募捐增建殿堂两进。清康熙、乾隆时,寺僧又相继开垦种植,增田400余亩,建造僧房20余间。咸丰年间,寺院及牡丹花均毁于兵火。现存寺庙建筑为民国时期地方绅士集资重修。
花山玉泉寺是高淳县迄今惟一保存下来的古佛寺。
白牡丹
古时候,在固城湖东岸住着一户姓鲁的人家。一次,鲁家的儿子鲁水根上山斫柴,不幸被毒蛇咬伤,当场昏死过去。恰好八仙中的铁拐李驾云路经这里,当即落下云头,从他的药葫芦里取出药丸要救水根。谁知连服三、四粒药丸都不见效。这时有一只大黑蜘蛛从树上吊下来,恰好落在水根的脚上,水根的脚被蜘蛛舔过后,中毒受伤肿得像亮纸灯笼一般的一条腿立刻消肿,水根也苏醒得救了。
铁拐李在一旁看到了此事的全过程。他越想越惭愧,越想越气恼,我还不如一只蜘蛛?就把自己的药葫芦在石头上猛砸,里面的药丸也飞溅出来,弹进了附近石头的缝罅,挖都挖不出来。铁拐李无奈,边说“洞中炼丹千年,石上开花一时”,边升天而去。
多少年以后,在这些石头缝中长出了几棵牡丹,树杆粗壮有力,花儿喷香诱人,花瓣又白又亮,如白玉雕出来的一般。当地人都叫它为“白牡丹”,并说这是铁拐李掉在石缝中的“仙丹”变的。更蹊跷的是,白牡丹不盯在一个地方长,今年出在东山顶,明年说不定又长到北山坳,真有点“仙气”。“白牡丹”从此名声远扬,成为“高淳四宝”之一。长出白牡丹的山,也跟着花出了名,大家叫它名为“花山”。(
二、来昆明旅游有什么地方吃喝玩乐的?
昆明适合吃喝玩乐的地方:滇池、云南民族村、金马碧鸡坊、大观楼。
滇池
滇池是昆明最热门的旅游景点之一,有段时间也是被抖音刷屏的热点,那漫天飞舞的红嘴鸥相信不论老人小孩一眼都会爱上,在观景路对岸既是西山森林公园,旁边就是滇池海埂公园,去往西山森林公园的索道就在海埂公园内。乘坐索道直达西山龙门,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五百里滇池尽收眼底,风光无限。
云南民族村
云南民族村是一个体验少数民族风情的好出去,想要了解云南少数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就可以来这里,园内有傣族、白族、彝族、景颇族等25个少数民族村寨,各有不同的民俗和工艺表演。其中傣寨和彝族村最值得一看。
金马碧鸡坊
金马碧鸡坊是昆明比较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大部分游客想逛美食、纪念品都会来这里,晚上逛逛热闹的也是挺不错,各种美食、小吃铺到处都是,可以去一些小摊上选择一些新意的小礼物当做伴手礼,一边逛一边玩儿。
大观楼
在昆明这个城市因为是云南的首府,汇集了全国各地来做生意的朋友,也汇集了全省各民族来昆明谋生活的云南人,所以昆明的饮食文化是多元性的包容性的,品类也非常丰富。
三、永祚寺的永祚寺牡丹
永祚寺院内的牡丹有姚黄、魏紫、赵粉、豆绿、状元红、青龙卧墨池、碧雪丹沙等40多个珍贵品种。更可贵的是有数十株明代牡丹,品名叫紫霞仙,也叫紫云仙。这种牡丹种植年代久远,较为稀少。花型为单瓣,花期较长,在众多牡丹品种中,它开花最早。花朵硕大如盘,初开时花瓣呈肉红色,馥郁芳香,为玫瑰香型,盛开之际呈淡紫色,馨香更浓;临近晚期则为正紫色,是牡丹品种中的佼佼者。
植于寺院大雄宝殿前的紫霞仙牡丹,经历了数百个春秋的风霜,虽老干虬枝,却仍然苍劲旺盛。在这里牡丹已不单是民俗文化中富贵的象征,而且更重要的是寓有静候“东南之气”到来之意,一旦东南“温厚之气”到来,紫霞仙会率先绽放,预示着文运昌兴的境界。
久久花店版权声明: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