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发展历程(简述牡丹的起源发展和兴盛)
1. 简述牡丹的起源发展和兴盛
菏泽种植牡丹历史悠久,始于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自古享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誉。菏泽牡丹的栽植面积已超过1.6万公顷,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花色最全的牡丹生产、科研、出口基地和观赏旅游区,是国家牡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截至2012年,菏泽市牡丹种植面积已达12万多亩,品种多至1237个。
2. 牡丹的渊源
关于洛阳牡丹牡丹曾有这样一个传说:传说唐后武则天在一个隆冬大雪纷飞的日子饮酒作诗。她乘酒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绽开齐放,惟有牡丹抗旨不开。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这更激怒了武后,便又下令烧死牡丹。枝干虽被烧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开的更盛。因为这种牡丹在烈火中骨焦心刚,矢志不移,人们赞它为“焦骨牡丹”。后来经过洛阳人的精心培育,花儿更红更艳了,所以后人起名叫“洛阳红”。 靖康年间,金军攻破北宋京城开封,牡丹从此衰落。但自从洛阳牡丹享誉之后,各地慕名者纷纷前来求购,这就使得洛阳牡丹流传全国。在以后出现的几处牡丹产地,无不与洛阳牡丹有着渊源关系。
3. 牡丹的发展历史
菏泽古称曹州素有“雄峙烈郡”“一大都会”之誉。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史不绝书,曹州牡丹种植有数百年历史。宋时牡丹以洛阳为多,自明开始,种植中心已移至曹州。发展至今,菏泽已有几百个品种,数千亩牡丹田,每年谷雨前后,曹州牡丹连阡接陌,艳若蒸霞,蔚为壮观,堪称中华之最。
4. 简述牡丹的起源发展和兴盛过程
牡丹花代表的是洛阳和菏泽
1、洛阳牡丹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由于洛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土地肥沃,加之园艺大师们巧植善种,培育出许多色,型皆佳的珍品,使牡丹变异千种,名品日增,誉满全国,遂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称. 自古洛阳人爱花成俗.邵雍的"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开花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土无涯"的名诗,正是这种习俗的真实写照。
"今日牡丹花更好,五洲四海争相来."在洛阳牡丹盛开的日子里,花开如海,人似潮涌."九衢游人"慕名而来.还有许多外国朋友和侨胞,跋山涉水,远渡重洋,来观赏洛阳牡丹的独特风采,都为这"花中之王"所倾倒,所陶醉.真乃是"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2、菏泽牡丹
牡丹在我国已有1900多年的栽培历史。汉代以药用植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隋代,北方已大量种植;唐代,盛植于长安;北宋,洛阳牡丹为天下冠;南宋,牡丹种植中心开始南移,四川的天彭牡丹继起,有“小洛阳”之称。天彭牡丹之后的亳州牡丹也曾经盛极一时。再后来“亳州寂寥,而盛事悉归曹州”(《曹县志》)“至明,曹州牡丹甲于海内”(清朝苏毓眉的《曹南牡丹谱》)。“曹南”即指今菏泽一带。
5. 简述牡丹的起源发展和兴盛时期
花街节统称赶花街,一年过两次,一次是正月初七,一次是五月初七。
傣族,人们称之为水的民族,是元江最古老的土著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自古以来,他们与江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傣族人民繁衍生息、迁徙定居都以江河为依托,江河与大地养育了温情似水的傣族人民。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元江坝居住着一群勤劳善良的傣族人民,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在元江坝中流淌着一条巨大的江叫礼社江(现叫元江也叫红河),一天礼社江中来了一个水怪,经常兴风作浪,冲毁田园,闹得的傣家人民无法生活。在傣家人祈求中,水怪要求傣族每年正月初七和五月初七必须选出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卜少投入江中给它做妻子,才保风调雨顺,否则就大闹水灾,让傣家人民不聊生。为了生存,善良的傣族人民含泪忍痛,每年选出二个最漂亮的小卜少按时投入水中。
有一年,被选中的是年仅15岁的小卜少阿花,阿花是近百年来傣族中最美丽的女孩,每天都有许多鸟儿和蝴蝶围着她转,花草见到她都竞相开放。阿花每天傍晚都要为辛劳了一天的傣族人民唱歌跳舞,深受傣家人民喜爱。阿花的美丽让小卜冒们迷恋不已,阿花为防自己的美貌引来围观,天天用自绣的手巾把脸遮起来,这反而使得那双黑黑的大眼睛更加迷人,引得小卜冒天天都来与阿花对歌,天天都盼着能看一看美丽的蒙面阿花。但是阿花谁也不喜欢,阿花幻想着自己的白马王子是一个憨厚老实、英俊勇敢的小伙子。
阿花太美丽了,谁也不忍心把它交给水怪,但是又没有办法。送别的当天,傣家人不约而同地聚在村边,拿出了最香的饭菜,让她临行前尝一尝。为了让她高兴,大家假装歌舞欢送。在把阿花送到礼社江的过程中,所有的傣家人都伤心落泪,泪珠大颗大颗地滴在花草尖上,让花草也跟着伤心;天上的鸟儿和蝴蝶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她悲伤地叫着。
就在阿花将被投入江中那一秒钟,天上突然传来一声大叫:“住手!”大家在悲伤中还没转过神来,一个手提宝剑英俊威武的小伙子从天而降,一把将阿花从投江台上抱起,在空中旋转了三圈后落到人群中。小伙子把阿花交给大家,请大家保护好阿花。随后,手提宝剑跳入江中与水怪大战起来,整整大战了七七四十九天,水怪终于被杀死。
为庆祝小伙子的胜利及阿花的获救,傣族人民举行了空前的傣家歌舞会。在歌舞会上,阿花深深地爱上了英俊威武的小伙子,小伙子也深深地爱上了阿花。傣族人民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婚礼,一对有情人终于有了归宿。
为了庆祝阿花的忠贞爱情及怀念往年被送的小卜少,每年正月初七和五月初七,傣族人民都要举办盛大的节日来庆祝和怀念。因为阿花的蒙面让她的美丽更加迷人,人们就把这一盛大节日取名为“蒙面情歌花街节”。
傣族的花街节还有另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傣家出了个容貌美丽、技艺超群,而且天生有一副好歌喉的小卜少,小卜少的“哈桑梭”(民歌小调)声情并茂,大家都喜欢听,傣家人称之为摩哈(歌手)。有个凶恶残暴的召笼(领主)想抢摩哈卜少做他的第八个小老婆,但摩哈卜少坚决不从,于是召笼把她打入牢中。有一个好心的小卜冒不顾自己的安危去救她,唱道:“花一样的卜少哟!你不用难过,你要逃东走西,等月亮星星升空。”她逃走了,死后变成一蓬蓬的刺通花。人们为了表达对卜少摩哈的敬仰之情,在每年正月初七和五月初七,傣族人民便以“赶花街”的形式来纪念她。
6. 牡丹起源于哪个地方
洛阳的牡丹闻名世界,每年洛阳牡丹文化节的时候都会有大批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人来洛阳观赏牡丹,因此洛阳已经举办了27届洛阳牡丹文化节了,让洛阳牡丹已经响彻了世界,以至于人们提到牡丹就会想到洛阳,说到洛阳就都会说洛阳的牡丹最好,以至于我都认为洛阳就是牡丹之都,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其实真正的牡丹之都是山东菏泽,菏泽其实是和洛阳有着历史悠久的牡丹文化。
因为菏泽是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地处山东省西南部,与苏、豫、皖三省接壤。菏泽是中国的牡丹之乡,栽培牡丹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菏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园,曹州牡丹园,曹州书画院,千佛湖文化旅游景区等旅游景点。
7. 牡丹的发源地
正宗牡丹之乡是河南洛阳。
河南洛阳被称为牡丹之乡,其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
洛阳牡丹花朵硕大,品种繁多,花色奇绝,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9大色系、10种花型、1000多个品种。每年4月有洛阳牡丹花卉,届时洛阳城花海人潮,竞睹牡丹倩姿芳容。
中国是牡丹的故乡,洛阳又是中国牡丹的发祥地之一。洛阳牡丹以花大色艳、富丽端庄名扬天下。她始于晋、兴于隋,盛于唐,极盛于宋。
自隋唐以后,洛阳牡丹在四川天彭、江苏盐城、浙江杭州、安徽毫川、山东曹州、广东韶关等地相继引种栽培,如今已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洛阳牡丹已溶入了中国牡丹的花海之中,并且香飘海外。
扩展资料:牡丹文化
牡丹发展在盛世,太平盛世喜牡丹,牡丹文化也如此。牡丹历史"竞夸天下双无绝,独立人间第一香"。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爱花的民族,尤其钟爱牡丹。
我们的祖先爱牡丹、种牡丹的历史几乎和他们生息繁衍、发展壮大的历史一样深厚悠久。牡丹被人们喜爱不仅仅是因为美,它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药性,它是一种中药,也是它与众不同的特色。
久久花店版权声明: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