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植物图(野生植物图片)
1. 野生植物图片
1、珙桐。
是 1000 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又称"鸽子花树""水梨子",堪称"植物界活化石""植物界大熊猫"。珙桐为中国特有的单属植物,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野生种只生长在中国西南四川省和中部湖北省和周边地区。
在我国绵阳平武县的大安村,有一片一万六千亩的野生珙桐林,每年四月下旬开始,这里的珙桐花就开始盛开了,白色的花朵迎风飘动,像白鸽漫天飞舞,最近就是观赏的最佳时间。
2、五小叶槭(qì )
与鸽子树齐名的五小叶槭,一度被国内外学者认为已经在原产地灭绝,所幸上世纪 80 年代专家在横断山考察时再次发现了该物种。它是分布于雅砻江流域的四川特有种,与红枫并称为世界两大观赏枫树。
目前,已知的五小叶槭主要分布在海拔 2200 米至 3000 米的河谷地带,其野外种群数量仅 500 株左右,2019 年 3 月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正式列入了濒危等级"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代号 CR)。
2. 牛大力图片野生植物图片
十万山牛大力,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牛大力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美丽崖豆藤 Millettia specisoa Champ,保护形态为新鲜或干燥块根。[1]
鲜薯(块根)呈肠状或纺锤状;根皮土黄色或棕黄色,稍粗糙;横切面皮部近白色,内侧具不明显棕色环纹,中间部分近白色;味微甜。[1]
干薯(块根)呈肠状或纺锤状;根皮深黄色,表皮粗糙;横切面有环纹,中间部分黄白色;味微甜。
3. 野生植物图片大全
白花草木犀(学名Melilotus alba)豆科,草木犀属,一、二年生草本。茎直立,圆柱形;托叶尖刺状锥形,小叶长圆形或倒披针状长圆形,总状花序腋生,苞片线形,花梗短,萼钟形,花冠白色,旗瓣椭圆形,子房卵状披针形,上部渐窄至花柱,无毛,荚果椭圆形至长圆形,种子卵形,棕色,表面具细瘤点。花期5-7月,果期7-9月。生于田边、路旁、荒地等处。
4. 饭粑跎野生植物图片
黄石著名的特产有
1.黄石港饼
黄石港饼是湖北省黄石市的汉族传统名点之一,黄石港饼是由面粉、芝麻、冰糖、小麻油、金钱桔饼、糖桂花等十几种上等原料组成。 以其起锣弦鼓边,麻色黄亮,松酥爽口,甜润清香,顺气开胃,回味悠长和具有浓郁的天然麻香味的独特风味名扬湖北,畅销全国。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2011年3月被商务部评为“中华老字号”。
2.豆腐
太子豆腐产于阳新县太子镇的著名汉族小吃,在黄石地区家喻户晓,故名。太子豆腐有100多个品种。有史料可查,太子豆腐制作传统有1700多年的历史。太子豆腐鲜嫩可口,风味独特,素有“荆楚一绝”之美誉,古时为宫廷贡品。太子豆腐已在湖北省工商局注册了“太子庙”牌商标,其系列产品豆腐、白干、黑干、香干、臭干、熏干、麻辣干、豆皮、豆丝、腐竹、千张、素鸡。
3. 红心苕
大冶当地降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且四季分明,这里肥沃的土壤和优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当地大冶红心苕独有的特点。从外观上看,红心苕具有非常别致的性状,和普通红薯不同的是,这种烧的外观呈现紫红色,且为长条状,不认识的人一眼看上去如同胡萝卜一样。同时,红心苕的果肉颜色多样,有的果肉洁白如玉,有的果肉鲜红如血,有的又是红白兼具非常美观别致。
这种苕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嚼在嘴中味道软烂,黏黏的,带有浓重的甜味,适合被制成种种美食,如红苕粑、红苕豆腐等菜肴,鲜美爽口,甜而不腻。
据了解,这种苕中带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具有极高的防癌抗的营养价值,成为了人们一种日常的保健食物,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4.千层肉饼
千层肉饼是一道汉族面食小吃。拥有独特的由十几种香辛料秘制的调料配方,其面晶莹透亮,肉馅色泽鲜嫩。它以色泽金黄、层次鲜明、外酥里嫩、香酥适口、油而不腻,香飘四溢而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更重要的是它制作工艺非常具有观赏性,真是面皮薄如纸,特别是肉饼要出炉的时候,令人垂涎的香气四溢,令人大动食欲,真是好闻好看又好吃。
5.麻花
麻花历来是备受欢迎的一种特色健康小食品,这里要给大家介绍的是黄石特色的袖珍麻花。之所以叫袖珍麻花,是因为相较于其它麻花而言,这黄石袖珍麻花的个头十分小巧,但又很精致。它属于油炸食品,外形看上去像铰合的链棒,味道既有甜的又有咸的,吃起来既酥脆可口,又不会感觉很油腻,是理想的休闲小食品。
六 糊面
糊面原是大冶农村的一种民间食物,由于其制作特别,味道纯正可口,很受人们喜爱。糊面的主要原料是面条,配料有瘦肉丁、豆腐丁、香菜等。煮面时,将面条弄短,长度在1-2厘米,就着冷水和瘦肉丁、豆腐丁等一起下锅煮,待到煮熟时再放入作料,糊面就做成了。它的特别之处就是面条短,面煮熟后,面中有糊,糊中有面,糊面相融。
七 千张
大冶金牛镇千张皮,人们习惯称“金牛皮子”,是黄石著名的特产,是鄂南的风味食品。制作千张皮的主要原料是黄豆。制作过程是:先将黄豆制作成豆腐脑,再用竹具搅匀,用瓢浇进事先放在专用木架上约26厘米见方,10厘米高、内放有同样大小布巾的木匣上,每浇1层就盖1层棉布片,可浇至1米以上,然后再用木杠将略小于木匣的木头压进匣内,将水榨干,再把布巾从匣内取出来,用水轻轻地一层层剥下来,每10张为1把,豆皮两面的皮纹清晰可见,恰似一块长方形的手帕。
食用时,可切成丝条状煮鲜鱼,味道鲜美,尤以鳜鱼煮皮子闻名远近;或切成三厘米宽的条,结成皮子跎焖红烧肉。它的吃法多样,能做出各种美味佳肴。
5. 马奶草本野生植物图片
挤奶的牛和乳制品的生产,在我国有久的历史,远比外国为早,起码在2000多年前已载入《礼记》和《周礼》等古书中。
到秦汉时代,连马奶和奶酒也成了高级的饮品。
北魏的中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第五卷里还详细介绍了乳牛饲养,挤牛奶以及制造各种乳酪产品的方法。
从唐、宋的本草经一直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把牛奶及其乳制品当作滋补的食品。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奶汁主治补五脏,令人肥白悦泽、益气、治瘦翠、悦皮肤、润毛发。”
并著有《服乳歌》一首:“仙家酒,仙家酒,两个壶芦盛一斗;五真醍醐,不离人间处处有。
丹田若是干涸时,咽下重楼润枯朽;清晨能饮一升余,返老还童天地久。”
又如唐朝太仆寺当时所属的典牧署,是专管酥酪的部门,而且设有主酪74人。 由此可见,牛奶供应之大和制造乳产品的规模了。
宋朝设有孳牧所,有奶牛多达650头。最早记述我国古代奶粉的,是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他在游记中曾描述过我国元代蒙古骑兵携带的一种食品奶粉:当时元代骑兵远征亚、非、欧时,每个骑兵的马背上都有一个皮袋,用来放奶粉和水。
行军途中,战马奔驰,袋内奶粉和水被搅拌成一种耐饥解渴的美味饮料。
久久花店版权声明: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