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的形态特征(蝉的形态特征与环境相适应的表现)
1. 蝉的形态特征与环境相适应的表现
《蝉》这首诗从蝉的形态、蝉的习性以及蝉的声音这三个方面描绘蝉的特点。首句“垂緌饮清露”写蝉垂下的触角像帽缨一样以及蝉吸吮甘露的习惯,由此表现了蝉在形态与习性上的特点。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鸣连绵不断、传得很远,从而表现出蝉声的响度之大。
《蝉》的赏析
《蝉》首句“垂緌饮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表现出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后两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诗人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表明其立身高洁。
2. 蝉的形态特征与环境相适应的表现是
1、外观:蝉有两对膜翅,形状基本相同,头部宽且短,具有明显的额唇基。
2、寿命:幼虫时寿命很长,一般有3到5年,有些长达十几年,而一旦变成蝉之后寿命只有短短几月。
3、习性:幼虫时生活在土里,变成蝉之后就会生活在树枝上以吸吮树的汁液为生,同时到了特定的时期会不断的鸣叫。
3. 蝉的生长环境及外形特征
1.蝉卵的采集。在阳光充足的天气里,雌蝉多集中在枝叶葱绿繁茂的杨柳树或苹果树的当年枝条上产卵。产卵后的树枝3-10天便会自行枯萎,仔细观察便会看到有颗粒状的卵粒附着在枯萎的树枝上。采下枯萎的枝条即可做孵化蝉的种苗,一棵卵枝内大约有蝉卵50-100粒。
2.埋殖卯枝的场地选择。埋殖卵枝的场地选择在杨柳树林、老苹果园和白柳条丛生的河滩地带。土质要求不沙化、不板结、无蚂蚁、无鼹鼠的疏松湿润壤土地带,也可选择上年出蝉猴较多的地方做埋殖卵枝的场地。
3.埋殖卵枝的方法。可在河边或润泽地里采挖白柳条苗,栽在疏松的壤土里,株距为35厘米,行距为90厘米。每667米平方米栽2300株。在白柳条的两行之间,挖沟3厘米深,埋人卵枝覆土3厘米。也可在杨柳树林里、老苹果园里,在离主枝干2米处,开沟3厘米深埋人卵枝,覆平土踏实即可。
4.养殖管理。蝉卵埋人地下后,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旱季要给白柳条、杨柳树和苹果树浇水。在浇水的同时,还要迫施农家肥,促使其繁茂生长,给幼蝉猴提供足够的吸食营养源,使幼蝉猴生长发育旺盛,增大个体,提高产量。另外,还须注意看护,严防人畜践踏和蚂蚁、鼹鼠等天敌的侵害。
5.采收。埋殖卵枝2-3年后,蝉猴便开始逐渐生长发育成熟。采收期一般在每年的夏至,若遇大雨,一个个膘肥体壮的蝉猴,便于凌晨的4-5点钟开始钻出地面,或在雨过天晴后,蝉猴也会随时钻出地面。很快会寻找柳条或树干往上爬行。2-4小时后便会蜕皮,变成蝉(知了)。根据蝉猴的这一习性,在每年的夏至过后,若无雨干旱,可给养殖场地浇透水,引蝉猴出土。在蝉猴出土前或在蝉猴成熟期前(防止突然下雨而措手不及),在离地30厘米的树干上围捆一圈光滑的塑料薄膜,蝉猴爬到塑料薄膜处,因塑料薄膜光滑,蝉猴不能继续往树上爬行,便可阻止蝉猴上树变蝉,从而缓冲一下时间以便采收。
4. 蝉的生存环境和形态
知了小时候和长大后的样子是不同的。知了的生命周期为三年,其中有两年生活在地下,只有最后一年会出现在地面上。知了在幼虫期时外形呈白色,身体较小,没有翅膀等特征。当其成长为成虫后,外形大为改变,全身呈绿色或棕色,具有翅膀和音乐器官。所以,知了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外貌和特征会有所不同。知了是夏季最具特色的昆虫之一,它们适应温暖的气候,并在夏季极为常见。知了的声音有助于它们之间的交流和求偶,而它们的过度繁殖也会对农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对于知了的生态特征和生命周期的研究,对我们了解自然界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5. 蝉的形态描写
知了⼜名蝉,在炎热的夏天⾥,尤其是中午它们趴在树⽪上,⽆休⽆⽌地唱“知了,知了……”,知了因⽽得名。洪亮悠长的叫声,也成就了它们⾳乐家的名声。当有⽆数只知了在⼀起⼤合唱的时候,就变成了烦⼈的吵⾳。
蝉靠吸取树的汁液为⽣,它虽然是害⾍,但是在脱⽪前的幼⾍⾁很肥美,蛋⽩质含量丰富,可以炒着、炸着吃,不但味美,⽽且有极⾼的营养价值。蝉脱下来的⽪还可以⼊药。
知了属于动物世界的节肢动物,知了的种类特别多,如:蚱蝉、叶蝉……
6. 蝉的形态特征与环境相适应的表现是什么
在法布尔的《蝉》这篇文章中,法布尔称蝉的三个特点分别是:
1、蝉会唱歌。
2、它通常是和同伴比肩而坐,无需再去叫喊呼唤。
3、因为体内有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他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另外,蝉有两对膜翅,形状基本相同。头部宽而短,具有明显突出的额唇基;视力相当良好,复眼不大,位于头部两侧且分得很开,有3个单眼。触角短,呈须状。口器细长,口器内有食管与唾液管,属于刺吸式。扩展资料蝉的外形特征蝉的两眼中间有三个不太敏感的眼点,两翼上简单地分布着起支撑作用的细管。这些都是古老的昆虫种群的原始特征。
7. 蝉的形态和变化
蝉有两对膜翅,形状基本相同,头部宽而短,具有明显突出的额唇基视力相当良好,复眼不大,位于头部两侧且分得很开,有3个单眼。触角短,呈须状。口器细长,口器内有食管与唾液管,属于刺吸式。胸部则包括前胸、中胸及后胸,其中前胸和中胸较长。3个胸部都具有一对足,腿节粗壮发达。
大多数蝉的体型通常不大,成虫体长多在2至5厘米(0.6至1.5寸)之间,少数种类,例如世界最大的帝王蝉翼展就达20厘米(6寸),体长约7厘米(2.1寸) ;同样栖息于南亚地区的一种大型蝉(Tacua speciosa,有“青襟油蝉”或“婆罗洲巨蝉”等名称)翼展也有18厘米(5.4寸),其体长则约4至5厘米(1.2至1.5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