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白草科的特征(三白草是什么科)
1. 三白草是什么科
折耳根又名鱼腥草,属于三白草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是云南、贵州、四川、重庆人民广为食用,几乎户户都吃,是人民喜爱的食用植物,现在喜爱折耳根的人群逐渐增加,南方和北方喜爱折耳根的与日俱增。折耳根属于野生蔬菜,过去主要依靠在田土坎和潮湿的地块挖取,现在采取人工种植,产量和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亩产量达到2000公斤以上,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2. 三白草别名
三白草(Saururuschinensis(Lour.)Baill.):别名水荖、三叶白、百节藕、臭荖、鸡迟风、水槟榔、水木通、五叶白、白面姑、百节莲、白舌草、三白根、三白草、塘边藕等。多年生草本,高30~80cm,生于沟旁、沼泽等低湿处。形态特征根茎较粗,白色。茎直立,下部匍匐状。
3. 三白草是什么科属
折耳根就是鱼腥草的根,鱼腥草的花语:脉动。受这种花祝福出生的人,一生争强好胜,鲜少有平淡的人。
鱼腥草(学名:Houttuynia cordata),又名折耳根、截儿根、猪鼻拱、蕺菜,客家话称之狗贴耳,在分类学上属双子叶植物三白草科蕺菜属,是一种具有腥味的草本植物,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鱼腥草是一种既有药用价值,又具有营养价值的植物,在我国的传统医学中被广泛应用。
4. 三白草三白草
蕺菜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体有鱼腥气。茎下部伏地,节上轮生小根,上部直立,有时带紫红色。叶互生,心形,有细腺点,背面常呈紫红色;托叶膜质,条形,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穗状花序顶生,基部有4枚白色苞片,花瓣状;花小,两性,无花被;雄蕊3,花丝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3心皮合生,子房上位。蒴果卵形,顶端开裂。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三白草(塘边藕)Saururus chinensis (Lour.) Baill多年生草本。根状茎较粗,白色。茎粗壮,有纵长粗棱和沟槽。叶互生,阔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基部心形或斜心形。总状花序顶生,白色;雄蕊6;雌蕊由4心皮合生,子房上位。果实分裂成3-4个分果瓣。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5. 三白草植物
鱼腥草又名折耳根、截儿根、猪鼻拱、蕺菜,客家话称之狗点耳,在分类学上属双子叶植物三白草科蕺菜属,是一种具有鱼腥味的草本植物。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
鱼腥草除了传统的药方使用外,在药膳和保健上也有应用。可以直接凉拌、蒸煮、熬粥等,民间已积累了很多烹饪方法,制作成食谱。
关于鱼腥草,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相传宋朝熙宁6年夏季,大雨滂沱,河水猛涨,泥沙淤塞,冲毁房屋,淹没农田,弄得沿河两岸侗民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传说雨停水退后,沿河两岸的侗民甚至牲畜大多患上了同样的一种病,整天拉稀。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很差,没有人知道得的是什么病,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就在这紧要关头,在白马滩侗寨(今芷江新店坪镇白马铺村)里,有一个张姓后生手持一把鱼腥草,对寨子里的人说:“这种草大概可以治这种病,大家不妨试试看吧。”侗民们半信半疑,想了想,反正等死也是死,那就死马当作活马医吧,试一试也无妨。于是,侗民们就拖着病躯上山下地挖鱼腥草的根吃,果然病情见好。消息很快传遍了沅洲各寨,所有染病之人全都因吃了鱼腥草把病治好了。
原来,姓张的后生是因为他家常用房前屋后的鱼腥草喂猪,左邻右舍的猪都病了,惟独他家的猪没有发病,全家人都甚觉奇怪。由于他对草药也略知一二,他想:难道是吃了鱼腥草的缘故?难道鱼腥草可以清热解毒、通淋利尿?于是全家人试着挖鱼腥草吃。果然不出三天,全家人的病情大为好转。
从此,沅洲侗民对鱼腥草特别珍爱,觉得越吃越好吃了。吃的方法也越来越讲究,把鱼腥草在地下茎洗净切短,拌上烤香的辣椒粉、生姜、芫荽、葱蒜、味精、香料、食醋等。就这样一直吃到今天,吃出了一种传统美味,吃出了一道药食同源的佳肴。
任何的事物都有它的发现发展利用的过程,相信这个传说是有一定的依据的。
6. 三白草属于什么科
闽南语叫狗贴耳。
买回来后折成小段,用盐捏一下,把泥土的味道去掉。捏出随后用清水洗干净、晾干 等晾干后用米醋、少许糖、味精、盐少许因为在刚才去泥土味道的时候已经等于是腌制过、宴会酱油和麻油、辣椒绊在一起就可食用,如果想味道进去后再食用可放一夜再食用。 买鱼腥草的时候要看它是发白、用手指甲掐下会马上段的话说明很嫩,如果是掐不动很老。多吃可防止感冒;食用鱼腥草有消炎作用。
7. 三白草科中药
三白草根别称三白根、地藕、塘边藕、百节藕、白莲藕,三白草科植物三白草的根茎,具有利水除湿、清热解毒等功效。
7~9月挖掘地下根茎,去净泥土,置热水中浸泡数分钟,取出 晒干。主要分布在 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药用
根茎细嫩而肥,结节膨大,围绕结节着生多数的须状根,状若藕须。干燥根 茎质坚甚脆,断面颗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