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蟛蜞菊(蟛蜞菊简介)
1. 蟛蜞菊简介
南美蟛蜞菊,别名三裂叶蟛蜞菊、地锦花、穿地龙。菊科,多年生草本,原产热带美洲。常用扦插繁殖,分株繁殖。生性粗放,喜温带至热带气候,不耐霜冻。花单一顶生,花梗长,黄色,花期全年。常作花坛及庭园美化,可丛植。定砂能力佳,为护坡、护堤之优良覆盖植物
2. 蟛蜞菊性味归经
一、播种
常在9月中下旬以后进行秋播:
基质消毒 对播种用的基质进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锅里炒热,什么病虫都能烫死。
二、催芽
用温热水(温度和洗脸水差不多)把种子浸泡3~10个小时,直到种子吸水并膨胀起来。对于很常见的容易发芽的种子,这项工作可以不做。
对于用手或其它工具难以夹起来的细小的种子,可以把牙签的一端用水沾湿,把种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质的表面上,覆盖基质1公分厚,然后把播种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为花盆高度的1/2~2/3,让水慢慢地浸上来(这个方法称为“盆浸法”);
对于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夹起来的种粒较大的种子,直接把种子放到基质中,按3×3cm的间距点播。播后覆盖基质,覆盖厚度为种粒的2~3倍。播后可用喷雾器、细孔花洒把播种基质质淋湿,以后当盆土略干时再淋水,仍要注意浇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种子冲起来。
三、播种后的管理
在秋季播种后,遇到寒潮低温时,可以用塑料薄膜把花盆包起来,以利保温保湿;
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把薄膜揭开,并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后让幼苗接受太阳的光照,否则幼苗会生长得非常柔弱;
大多数的种子出齐后,需要适当地间苗:把有病的、生长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空间;
当大部分的蟛蜞菊幼苗长出了3片或3片以上的叶子后就可以移栽上盆了。
四、扦插繁殖
蟛蜞菊的扦插基质就是用来扦插的营养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扦插限于条件很难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质,建议使用本站提供的已经配制好并且消过毒的扦插基质;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冲洗几次。海砂及盐碱地区的河砂不要使用,它们不适合蟛蜞菊的生长。
扦插枝条的选择
用来扦插的枝条称为插穗。通常结合摘心工作,把摘下来的粗壮、无病虫害的顶梢作为插穗,直接用顶梢扦插。
扦插后的管理
温度
插穗生根的最适温度为18~25℃,低于18℃,插穗生根困难、缓慢;高于25℃,插穗的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烂,并且温度越高,腐烂的比例越大。扦插后遇到低温时,保温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来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来;扦插后温度太高温时,降温的措施主要是给插穗遮荫,要遮去阳光的50%~80%,同时,给插穗进行喷雾,每天3~5次,晴天温度较高喷的次数也较多,阴雨天温度较低温度较大,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
湿度
蟛蜞菊扦插后必须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在75~85%。可以通过给插穗进行喷雾来增加湿度,每天1~3次,晴天温度越高喷的次数越多,阴雨天温度越低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但过度地喷雾,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烂,因为很多种类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
光照
蟛蜞菊扦插繁殖离不开阳光的照射,但是,光照越强,则插穗体内的温度越高,插穗的蒸腾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后必须把阳光遮掉50%~80%,待根系长出后,再逐步移去遮光网:晴天时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网,第二天上午9:00前盖上遮光网。
五、分株繁殖
分株时间:最好是在早春(二、三月份)土壤解冻后进行。
分株方法:把母株从花盆内取出,抖掉多余的盆土,把盘结在一起的根系尽可能地分开,用锋利的小刀把它剖开成两株或两株以上,分出来的每一株都要带有相当的根系,并对其叶片进行适当地修剪,以利于成活。
装盆消毒:把分割下来的小株在百菌清1500倍液中浸泡五分钟后取出凉干,即可上盆。也可在上盆后马上用百菌清灌根。
分株后的管理:分株装盆后灌根或浇一次透水。由于它的根系受到很大的损伤,吸水能力极弱,大约需要3~4周才能恢复萌发新根,因此,在分株后的3~4周内要节制浇水,以免烂根,但它的叶片的蒸腾没有受到影响,为了维持叶片的水分平衡,每天需要给叶面喷雾1~3次(温度高多喷,温度低少喷或不喷)。这段时间也不要浇肥。分株后,还要注意太阳光过强,最好是放在遮荫棚内养护
3. 蟛蜞菊叶子形态
菊芋又名洋羌,是一种多年宿根性草本植物。高1-3米,有块状的地下茎及纤维状根。茎直立,有分枝,被白色短糙毛或刚毛。叶通常对生,有叶柄,但上部叶互生;下部叶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头状花序较大,少数或多数,单生于枝端,有1-2个线状披针形的苞叶,直立,舌状花通常12-20个,舌片黄色,开展,长椭圆形,管状花花冠黄色,长6毫米。瘦果小,楔形,上端有2-4个有毛的锥状扁芒。花期8-9月。
4. 蟛蜞菊别称
蚂蚁菜不是马兰头。
马兰头别名红梗菜、紫菊、蟛蜞菊、田边菊、马兰菊、鸡儿肠、泥鳅串、竹节草等。全株可入药,幼嫩的地上部茎叶可作为一种营养保健型蔬菜食用。可炒食、凉拌或做汤,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原产亚洲南部及东部。我国各地极为常见,以长江流域分布较广。我国各地很早就有春季采食马兰的习惯。目前,在我国个别大中城市已有人工栽培,且南京地区已有了一定的种植面积,并成为初春和秋季市场上深受欢迎的绿叶蔬菜。
5. 蟛蜞菊药用
水蜒蚰,也叫:蛞蝓、鼻涕虫、黏黏虫;是一种软体动物。也是一种食性复杂和食量较大的有害动物。其药用价值,尚无相关的科学依据。
蛞蝓,取食广泛,主要吃婆芋、面包树、雀榕、血桐、蟛蜞菊、双花蟛蜞菊、蔬菜、蘑菇球根、蘑菇等植物、真菌及其果实等。
6. 蟛蜞菊怎么繁殖
淡水产小型蟹类。
又称磨蜞、螃蜞。
学名相手蟹。
甲壳纲,方蟹科。
头胸甲略呈方形,体宽2-3厘米。
雄性螯足较大,雌性螯足较小,螯足没毛,步足有毛。
多栖息於江河堤岸、沟渠等处的洞穴中。
喜食腐植质,也用螯足钳断稻叶吸取液汁。
钻洞能力很强,行走速度快,是常见的淡水小型蟹类。
潮州汕头民众喜欢用盐和酱油腌渍,用以佐膳,虽然肉极少,其味道极佳。
“螃蜞”与蟹相比,个小肉少,一加热肉缩了就全是壳,最好的吃法是做醉螃蜞。
做法很简单: 将买来鲜活的螃蜞,用刷子仔细刷洗干净,再用凉开水冲洗后,放在大小合适有盖的容器里;倒进高度白酒(如红星二锅头),将螃蜞浸没,加少许糖、盐,生姜丝,加盖醉泡;每隔一小时上下翻动一次,使所有螃蜞都能充份腌制杀菌入味;大约腌制7-8小时后,沥掉酒,再加入葱、姜,少许优质鲜酱油,撒上胡椒粉,搅拌均匀后就可食用。
其味鲜美,色泽自然,肉质生嫩。
虽说是生吃,但经过高度酒醉后,细菌己灭,肉也脱了生腥味,佐酒下饭两相宜。
这种方法可普遍适用所有新鲜的海鲜,及部份河鲜,如“醉蟹”、“醉虾”、“醉泥螺”“醉蛤蜊”“醉鱼”等等。
但注意原料一定要绝对新鲜,个体也不能太大,太大泡不透,还有制作用的所有器具最好都经过消毒。
敛疮生肌、解毒。
治湿癣。
咸、冷、有小毒;①《本草拾遗》: “有小毒。
”②《纲目》: “咸,冷,有毒。
”入脾经内服:一只煮 熟去壳食肉。
螃蜞(《集韵》)分布辽东半岛、江苏、福建、台湾、广东等地。
原动物无齿相手蟹Sesarma dehaani H. Milne-EdwardS出自《本草经集注》《本草拾遗》:“食(蟛蜞)肉能令人吐下至困。
”体内脂肪含量,随季节而变化。
10月份因经繁殖消耗,含量较低,以后渐增,至 12月底达到最高值,冬眠后又逐渐减少。
4月份渐渐增加。
5月份因经繁殖,又降到极低。
在整个越冬期,雌者脂肪量常高于雄者,繁殖以后,始趋于接近。
血钙(未换壳时)为75毫克%。
7. 蟛蜞菊形态特征
蟛蜞菊,别名:黄花蟛蜞草、黄花墨菜、黄花龙舌草、田黄菊、卤地菊,学名:Wedelia chinensis (Osbeck.)Merr.,属于菊科、蟛蜞菊属植物蟛蜞菊,多年生草本。茎匍匐,上部近直立,基部各节生出不定根,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生于路旁、田边、沟边或湿润草地上,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花语 脆贞不于 也是忠贞不渝 贞:意志或操守坚定不移,有操守;渝:改变,违背,变。忠诚坚定,永不改变(永不变心)。
8. 蟛蜞菊有什么功效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锄头或用手拔掉,首先可以用锄头将它们铲起来,在干燥的天气下,可以直接将杂草放在土面上晒干,这种方法的缺陷就是清除不彻底,有很多根还在土里,它们就会重新冒出来,且还容易掉落杂草种子。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除草剂,最常见的农药就是草甘膦,它是一种广谱的除草剂,对于一些一年生和多年生就非常有效。这种除草剂毒性是比较低的,一般配制的浓度都是2.5%。
使用除草剂要比较小心,要在通风的环境下进行除草之后,要注意清洁双手。
在清除的时候,不要选择在刮风下雨的时候进行,在喷洒的时候,要尽量贴近地面喷。不要在阴雨天气之前或之后喷上,否则效果会降低,甚至没有。
9. 蟛蜞菊如何种植
蟛蜞菊。
繁殖:
摘取茎叶扦插即可成活。主要以扦插法繁殖;方法是以枝茎为插穗;除寒冷之季节外,其他时间均可繁殖。
春季;
气温回升后生长迅速恢复,并且逐步进入花芽分化期和开花期,对肥水要求很大。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花宝”——清水——的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2~4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
肥水管理:
与其它草花一样,对肥水要求较多,但最怕乱施肥、施浓肥和偏施氮、磷、钾肥,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营养齐全”和“间干间湿,干要干透,不干不浇,浇就浇透”的两个施肥(水)原则,并且在施肥过后,晚上要保持叶片和花朵干燥:
光照管理:
放在室内养护时,尽量放在有明亮光线的地方,如采光良好的客厅、卧室、书房等场所。在室内养护一段时间后(二个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荫(冬季有保温条件)的地方养护一段时间(一个月左右),如此交替调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