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观花束(四面观花束详细步骤)
1. 四面观花束详细步骤
不是的,现在很多花的包装纸下面都有一个泡沫垫,里面有花所需要的养料,这样能保证花的存放时间,而且直接把送来的花放在一个显眼的地方很漂亮的。
相关说明
因花束插作不需任何容器,只需用包装纸、丝带等加以装饰即可,故插作简便,快速,尤其是携带方便,成为最受欢迎的一种礼仪插花,普遍应用于各类社交活动中,如迎接宾客,探亲访友,婚丧嫁娶等。从造型上,花束可分为单面观和四面观。
新娘花束:也称新娘捧花。是专为新娘结婚时与穿婚纱礼服相配的一种花束,十分盛行。主要造型有圆形、倒L形,放射形、倒垂形以及各种自由式图形。国内仅有圆形和倒垂形两种。花材选用要求更精致、常用月季、百合、马蹄莲、香石竹、霞草等。色彩搭配以协调、典雅的单一色或类似色为多。
2. 四面观花境
门头沟区十大旅游景点
1.戒台寺 AAAA
戒台寺与附近的潭柘寺为京西两大佛教寺庙。寺内最著名的便是建于明代并至今保存完好的戒坛,戒坛的规模和地位均属全国第一。另外,寺内还有牡丹院等园林建筑。来此拜佛祈福、欣赏古松、观花摄影都非常不错。寺庙概览戒台寺的规模不大,寺庙园林呈一个近似的圆形,直径约两三百米。
2.潭柘寺 AAAA
潭柘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北京最古老的古寺。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高大的山峰挡住了从西北方袭来的寒流,因此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寺内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殿宇巍峨整座寺院建筑依地势而巧妙布局,错落有致,更有翠竹名花点缀期间,环境极为优美。
3.京西十八潭 AAA
京西十八潭是我国北方罕见的自然风景区之一,谷内溪水奔流,四季不断。古人云:“万叠燕山万叠泉,飞流千里挂长川”,十八潭位于门头沟王平地区安家庄境内,以谷深、石奇、水特、花异而著称。它背依清水尖,面临永定河,山环水绕。谷内溪水奔流,四季不断,层峦叠嶂。
4.百花山自然保护区 AAA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北京市门头沟区境内,距市区120公里,道路交通便利。森林覆盖率达90%。主峰百花山海拔1991米,白草畔海拔2050米,为北京市第三高峰。百花山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华北天然动植物园之称,有四个植被类型,十个森林群落。
5.妙峰山 AAA
妙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京西门头沟区境内,距市中心50余公里,面积20平方公里,景区以“古刹、奇松、怪石”而闻名。妙峰山属太行山脉,火成岩结构,主峰海拔1291米,山势峭拔,花草清丽。有日出、晚霞、雾凇、山市等时令景观,有戴“华北一绝”桂冠的千亩玫瑰花。
6.黄芩仙谷 AAA
黄芩仙谷自然风景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由斋堂镇政府、北京瓷茗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规划将斋堂镇的黄芩茶种植进行整体开发,瓷茗缘公司进行黄芩茶的加工、销售、品牌树立等。国家AAA级景区。黄芩仙谷自然风景区入口处是汉白玉桥和仿古门楼,门楼右侧是文化长廊。
7.爨底下村 AAA
依山势而建的古朴民居,雕刻精美的石雕、木雕和砖雕,青石、紫石、灰石铺成的街道,延续500多年的民风民俗……走进门头沟斋堂镇爨底下村,仿佛置身于一幅完整的“清代民居图”中。位于西山古道边的爨底下村海拔650米,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内涵深邃。
8.双龙峡 AAA
目的地介绍:双龙峡是京西新开发的景区,被喻为“小九寨沟”、百瀑布。最高峰老龙窝海拔1646米,形成29米以上的大瀑布两个,几米以下的小瀑布近百个,天河、水潭、绿谷、红岩组成一幅幅靓丽的美景。春天山花烂漫,幽香扑鼻:夏日满谷清凉,小溪潺潺、泉水涌流。
9.小龙门森林公园 AA
小龙门森林公园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灵山脚下,距北京市区114千米。平均海拔1300米。公园总面积771公顷。四面群山环抱,东、西灵山对峙,山坡上有古敌台矗立。小龙门森林公园在小龙门林场大沟林区基础上建立。小龙门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小龙门林场。
10.爨柏景区
爨柏景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总面积46.6平方公里,2009年斋堂镇通过整合地区资源注册成立了北京爨柏景区管理中心并正式对外开放。景区涵盖了您非常熟悉的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爨底下,京西石头村——双石头,军户古乐——柏峪村,百姓人家——黄岭西村。
3. 四面观花束详细步骤图片
有很多种,以下提供一种做法。首先,将新鲜的圣女果洗净晾干,用小刀在果面上轻轻刻出所需的花纹。然后,将糖粉和植物油混合搅拌均匀,在圣女果表面均匀涂抹一层,使其光滑。接下来,将巧克力融化后,停一会儿让它稍微降温,然后将圣女果浸入巧克力中,直至巧克力完全包裹住圣女果。最后,将圣女果放入冰箱中冷藏30分钟左右,巧克力冷却后标志着圣女果雕花就做好了。 圣女果是一种新型蔬菜水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多种营养成分,能够帮助增强人体免疫力和保护视力。同时,圣女果的外形美观、颜色鲜艳,制作成不同形式的甜点或功能性食品具有很高的营养和美观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4. 关于四面观和单面观花束的制作方法?
插花基础 (一)插花基本造型 1.水平型.设计重心强调横向延伸的水平造型.中央稍微隆起,左右两端则为优雅的曲线设计.其造型最大特点是能从任何角度欣赏.多用于餐桌,茶几,会议桌陈设. 2.三角形.花材可以插成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不等边三角形,外形简洁,安定,给人以均衡,稳定,简洁,庄重的感觉.多作典礼,开业,馈赠花篮等用.若在大型文艺会演及其他隆重场合应用,亦显豪华气派. 3.L型.将两面垂直组合而成,左右呈不均衡状态.宜陈设在室内转角靠墙处.L型对于一些穗状花序的构成往往起重要作用,大的花果用于转角处,小的花自己向前伸延,给人以开阔向上的感觉. 4.扇形.按基本的三角形插花造型作变化,在中心呈放射形,并构成扇面形状.适宜于陈设在空间较大之处. 5.倒T字型.整个设计重点成倒T字型的构成.纵线及左右横线的比例为2:1,给人以现代感.适合装饰于左右有小空间的环境中. 6.垂直型.整体形态呈垂直向上的造型,给人以向上伸延的感觉.适合陈设于高而窄的空间. 7.椭圆形.优雅豪华的造型.采用大量的花材,集团式插法,对结构,对比要求比较低,呈自然的圆润感.以古典的花瓶作容器,宜置于教堂或典礼仪式等空间位置较大的场合. 8.倾斜型.外形是不等边三角形.主枝的长短视情况而定,整个构图具有左右不均衡的特点.多用于线状花材,可有效的表达舒展,自然的美感. 还有新月型,S型,圆球型,冠型,自由开型 (二)插花中尺寸的确定 花材与花器的比例要协调.一般来说,插花的高度(即第一主枝高)不要超过插花容器高度的1.5-2倍,容器高度的计算是瓶口直径加本身高度.在第一主枝高度确定后,第二主枝高为第一主枝高的2/3,第三主枝高为第二主枝高的1/2.在具体创作过程中凭经验目测就可以了.第二,第三主枝起着构图上的均衡作用,数量不限定,但大小,比例要协调.自然是插花花材与花器之间的比例的配合必须恰当,做到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避免露脚,缩头,蓬乱.规则式插花和抽象式插花最好按黄金分割比例处理,也就是说,瓶高为3,花材高为5,总高为8,比例3:5:8就可以了.花束也可按这个比例包扎. (三)插花色彩的配置 插花的色彩配置,既是对自然的写真,有是对自然的夸张,主色调的选择要适合使用环境.浓重温暖的色调(红,橙,黄)适于喜庆集会,舞场餐厅,会场展厅;明快洁净的中性色调适用于书房,客厅和卧室;而冷色调(浅黄,绿,蓝,紫,白)常用于凭吊悼念场所. 就花材的种类而言,本木求其深重有力,草本求其鲜明可人.自然式花艺以丽不乱性,艳不眩目的色彩为主,纵使无花,亦可用苍松翠柏作主角.而图案式花艺则以色彩浓厚,火爆热烈,亦可将反差强烈的颜色集于同一作品之中. 就花材与容器的色彩配合来看,素色的细花瓶与淡雅的菊花有协调感;浓烈且具装饰形的大丽花,配釉色乌亮的粗陶罐,可展示其粗犷的风姿;浅蓝色水孟宜插以低矮密集粉红色的雏菊或小菊;晶莹透剔的玻璃细颈瓶宜插非洲菊加饰文主,并使其枝茎缠绕于瓶身. 就东西方花艺特点而言,西方的花艺,花枝数量多,色彩浓厚且对比强烈;而东方的花艺则花枝少,着重自然姿态美,多采用浅,淡色彩,以优雅见长. 插花类型 (一) 根据用途大致可以分为礼仪插花和艺术插花 礼仪插花是指用于社交礼仪,喜庆婚丧等场合具有特定用途的插花.它可以传达友情,亲情,爱情,可以表达欢迎,敬重,致庆,慰问,哀悼等,形势常常较为固定和简单. 艺术插花是指不特别的要求具备社交礼仪方面的使用功能,主要用来供艺术欣赏和美化装饰环境的一类插花. (二)根据艺术风格可分为东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和现代自由式插花中国式插花 东方式插花有中国插花和日本插花之分, 西洋式插花区分为两大流派:形式插花和非形式插花, 形式即为(传统插花),有格有局,以花卉之排列和线条为原则,非形式即为(自由插花)崇尚自然,不讲形式,配合现代设计,强调色彩,传统式适合特殊社交场合,自由式适合于日常家居摆设。 (三)根据所用花材的不同分为鲜花插花,干花插花,人造花插花和混合式插花; 1.鲜花插花 全部或主要用鲜花进行插制。它的主要特点是最具自然花材之美,色彩绚丽、花香四溢,饱含真实的生命力,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应用范围广泛。其缺点是水养不持久,费用较高,不宜在暗光下摆放。 2.干花插花 全部或主要用自然的干花或经过加工处理的干燥植物材料进行插制。它既不失原有植物的自然形态美,又可随意染色、组合,插制后可长久摆放,管理方便,不受采光的限制,尤其适合暗光摆放。在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十分盛行干花作品。其缺点是怕强光长时间暴晒,也不耐潮湿的环境。 3.人造花插花 所用花材是人工仿制的各种植物材料,包括绢花、涤纶花等,有仿真性的,也有随意设计和着色的,种类繁多。人造花多色彩艳丽,变化丰富,易于造型,便于清洁,可较长时间摆放。其缺点是缺乏自然美,整体效果显得过于生硬。 插花道具 (一)插花器皿 花型设计的必需品花器的种类很多。陶器、玻璃器皿、藤、竹、草编、化学树脂等在材质、形态上有很多种类。花器要根据设计的目的、用途、使用花材等进行合理选择。 玻璃花器 玻璃花器的魅力在于它的透明感和闪耀的光泽。混有金属酸化物的彩色玻璃、表面绘有图案的器皿,能够很好地映衬出花的美丽。 塑料花器 比较经济的道具。价格便宜,轻便且色彩丰富,造型多样。设计用途广泛。 陶瓷花器 花型设计中最常见的道具。中式、日式、西洋式各有千秋,且突出民族风情和各自的文化艺术。所以在使用选择上首先应与设计的式样一致为佳。 藤、竹、草编 形式多种多样,因为采用自然的植物素材,可以体现出原野风情。比较适宜无造作的自然情趣的造型。 金属花器 由铜、铁、银、锡等金属材质制成。给人以庄重肃穆、敦厚豪华的感觉,又能反映出不同历史时代的艺术发展。在东、西方的插花艺术中,它都是必不可少的道具。 素烧陶器 在回归大自然的潮流中,素烧陶器有它独特的魅力。它以自身的自然风味,使整个作品显得朴素典雅。 (二)插花基本道具 花的造型艺术是离不开各种基本的道具的。合理地选择和使用道具可以延长花期,同时反映出设计者的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这里介绍的是最基本的道具和资材。 粘性胶带 有纸和塑料的。一般用来包在铁丝的外面,特别是经过加工后的花材为了防止脱水而使用。颜色有许多,要根据花茎的颜色和设计的目的选用。 铁丝(或铜丝) 固定或保持花枝的形态、人工性地弯曲加工时需要用到铁丝。铁丝的种类很多,而且有不同的型号,根据粗细分为18-30号之间,根据设计意图来选用。 花剪 花刀 花剪、花刀是剪切花茎、枝条最主要的工具。根据修剪的花材的不同,有选择地使用。一般而言,修剪一些韧性的枝条时用花剪,修剪鲜花的长短时用花刀,因为花刀的切面较平缓,切口要求是斜面,以益于保鲜。 花泥 花泥是用来固定花材的、吸水性很强的化学制品。保水性好,使用方法简单。花泥分为鲜花泥和干花泥两种。干花泥一般是茶色的,而鲜花泥是绿色的。花泥有各式各样的形状,要根据花型选定。 干花泥用于干花设计,不能吸入水分。鲜花泥需要充分浸透水分才能使用,浸水时要尽量使花泥自然吸水,不要施加任何压力,否则会造成外湿内干的状况,直接影响切花的吸水效力。 花材选择 (一).哪些材料可用于插花 只要具备观赏价值,能水养持久或本身较干燥,不需水养也能观赏较长时间的,都可以剪切下来用于插花.当然,插花的材料不止限于活的植物材料,有时某些枯枝及干的花序,果序等也具有美丽的形态和色泽,同样可以插花. 现在的花卉市场上还有许多人工加工的干花,也是很好的插花材料,他们虽然没有鲜花那样水灵和富有生机,但却具有独特的自然色泽何止低,或者倍加工成独特的色彩.另外,还有各种质地的人造花,如绢花,塑料花,纸花,金属花等等,用它们做成的插花作品摆放在居室,既能起到花卉的装饰作用,又比较经济实惠,且易于管理. (二).切花选购要诀 (1)花枝越长越新鲜.为保持新鲜,提高吸水性能,花店每天都要将切花枝茎的下 端剪去一段.因此,茎越长的花越新鲜. (2)观察花材的整体形态. 凡是叶面稍有萎焉,发黄或浸入水中的花茎,叶片变成褐 色,黑色的花枝,新鲜度差,不宜购买 (3)用手触摸水中的花枝.用手触摸花枝水中的枝茎部分,有滑溜溜的感觉,说明花枝 已留放了5-6天,新鲜度差,不宜购买. (4)花朵大部分全开的不宜购买. (5)花型过小不宜购买.花型过小的原因,有时可能是将外围残缺的花瓣去除所至. (6)花色应鲜艳.花瓣应有弹力,颜色应鲜艳. (三).花材形态 线形花(线状花) Line Flower 整个花材呈长条状或线状。利用直线形或曲线形等植物的自然形态,构成造型的轮廓,也就是骨架。 例如:金鱼草、蛇鞭菊、飞燕草、龙胆、银芽柳、连翘等。 定形花(形式花) Form Flower 花朵较大,有其特有的形态,是看上去很有个性的花材。作为设计中最引人注目的花,经常用在视觉焦点。本身形状上的特征使它的个性更加突出,使用时要注意发挥它的特性。 例如:百合花、红掌、天堂鸟、芍药等。 簇形花(块状花) Mass Flower 花朵集中成较大的圆形或块状,一般用在线状花和定形花之间,使完成造型的重要花材。没有定形花的时候,也可用当中最美丽、盛开着的簇形花代替定形花,插在视觉焦点的位置。 例如:康乃馨、非洲菊、玫瑰、白头翁等。 填充花(散状花) Filler Flower 分枝较多且花朵较为细小,一枝或一枝的茎上有许多小花。具有填补造型的空间、以及花与花之间连接的作用。 例如:小菊、小丁香、满天星、小苍兰、白孔雀等。 东方式插花的基本花型分类 在中华花艺中我们把最长的那枝称作“使枝”。以“使枝”的参照,基本花型可分为:直立型、倾斜型、平出型、平铺型和倒挂型。 直立型 使枝直立而插,角度最多不超过30度。花型平和、稳重,正式隆重的场合多用直立型。 倾斜型 使枝倾斜而插,角度在30度—60度之间。花型悠闲、秀美,随意而插的作品适用日常生活。 平出型 使枝由花器口倾斜而插,角度在60度—90度之间。花型洒脱、有强烈动感,有个性,在特别场合插做。 平铺型 使枝不同与其他花型要“先立而后斜出”,而是直接依附花器器沿或水面而插。花型平和、舒适有满足感。 倒挂型 使枝由花器立出而弯曲至花器器沿以下。花型有强烈的征讨、冒险意味,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感。 西式插花的基本花型分类 西式插花一般指欧美各国传统的插花艺术形式。花多而色彩艳丽,多以几何图形构图插制,这里介绍几个常用的西式插花基本花型。 半球型 这是我们见得最多的花型了吧?将花材剪成相同长度插在花泥中,形成一个半球形状。半球型花是一个四面观的花型,柔和浪漫适用于婚礼、节日等很多场合。 三角型 又分为对称三角型和不对称三角型。在古埃及等古文明中,常作为装饰应用。对称三角型较稳定,但都是单面观的花型,常用于墙边桌面或角落家具上。 水平型 水平型花也是四面观的花型,源自古希腊时祭祀坛上用的装饰花,现在常用到会议桌、餐桌、演讲台上。同半球型相似,水平型花也是四面都好看的花型,豪华富丽。 花扇型 扇形花为放射性的半圆花形,豪华美丽,就像是孔雀开屏。起源于宫廷贵妇手中常拿着的羽毛、蕾丝做的扇子。摆放在玄关、壁饰和靠墙摆设的桌上都很合适。 瀑布型 就像一层层的瀑布,瀑布型的花由上而下地插制,具有流动感、柔美浪漫。这也是除了球形以外最常用的新娘手捧花花型了吧? 西式插花还有“圆锥型”、“椭圆型”、“球型”、“垂直型”、“水平型”,还有以字母形状造型的“S型”、"T型"、“L型”等等,都有其各自的魅力。我们慢慢来了解吧! 插花的步骤 (1)修剪:首先要去掉花卉的残枝败叶,根据不同式样,进行长短剪裁,根据构图的需要进行弯曲处理(为了延长水养时间,适合水中剪取,水中剪取是为了防止空气进入花茎,以免影响花材的吸水性)。修剪根据花材不同,选用的剪法也不同,如:木质部的花材,应采用十字剪枝法,花茎比较粗大的可选用平剪法,一般常用的剪法为斜剪茎法。 (2)固定:为了让花卉姿态按照你的设想进行,一般在花器的瓶口处,按照瓶口直径长度,取两段较粗枝干,十字交叉于瓶口处进行固定。专业插花,还要彩花插、花泥、铝丝等工具进行固定。 (3)插序:一般容易先插花后插叶,这样容易在插叶的时候将花的高度降低。正确的插序应该是选材、选插衬景叶、插摆花。 色彩搭配 一. (1)首先应当懂得色彩的性质和特点。 A.色相的种类。 原色。指能混合成其他色彩的颜色。有红、黄、蓝三原色。 间色。用三原色中的任意两色混合而成的颜色。如橙色由红色与黄色混合而成;绿色由黄色和蓝色混合而成;紫色由红色和蓝色混合而成。 复色。指由两间色混合而成的颜色。具有缓冲调和作用。如橙绿色由橙色与绿色混合而成;紫绿色由紫色与绿色混合而成;橙紫色由橙色与紫色混合而成。 补色。一原色同另外两原色的间色之间为互补色,每对互补色都为一明一暗、一冷一热的对比色。如经和绿、黄和紫、蓝和橙。 每一色相都有不同的明度(明暗、深浅变化)和不同的纯度(饱和度)。一般原色的明度和纯度最高,间色次之,复色最低。明度、纯度愈高,则颜色愈明亮、鲜艳,反之则愈灰暗。 B.色彩的感觉。不同色彩给人以不同的反映和感受,如色彩的冷暖、远近和轻重等,这是人们长期生活实践的结果。 人闪对色彩的感觉分为三类: 冷色系。白、紫、蓝色容易使人联想到水、冰和雪,从而产生冷凉之意。 暖色系。红、橙、黄色容易使人联想到太阳与火、从而产生温暖、热烈之意。 温和色系。介于冷暖色系之间的颜色,如绿、灰、金、银、黑等色,它们常起缓冲调和作用。 (2)花色搭配的要点。 花色搭配实质上是处理不同花色之间的协调与对比、多样与统一的关系问题,因此首先应当遵照上述两条法则的要求进行搭配。 在这个问题上,应特别强调必须引起注意的是: A.每件作品中,花色相配不宜过多,否则容易产生眼花缭乱之弊,一般以1-3种花色相配为宜。 B.多色相配应有主次。如果礼仪用花要求喜庆气氛浓烈,选用多色花材搭配时,一定要有主次之分,确定一主色调,切忌各色平均使用。 C.除特殊需要外,一般花色搭配不宜用对比强烈的颜色相配。如红、黄、蓝三腺色,各自的明度、纯度都很最高,相配在一起,虽很鲜艳、明亮、但容易刺眼,应当在它们之间穿插一些复色的花材或绿叶,以起缓冲作用。 D、不同花色相邻之间应互有穿与呼应,以免显得孤立和生硬。 花色搭配最重要的一点是以色彩相和为佳,和则生动、神气。具体搭配应根据插花的使用目的、环境的要求以及花材容器条件酌情组合。 (3)常见的花色组合。 A.单色组合。选用一种花色构图,可用同一明度的单色相配,也可用不同明度(浓、淡)的单色相配。如现代西方婚礼用花喜用白色新娘捧花和白色婚纱,纯洁高雅。 B.类似色组合。类似色组合。类似色组合,就是色环上相邻色彩的组合(即色环上任何90°夹角内三角组合)。由于它们在色相、相度、纯度上都比较接近,互有过渡和联系,因此组合一起容易协调,显得柔和典雅,适宜在书房、卧室、病房等安静环境内摆放。 C.对比色组合。也就是色环上两对应之色彩的组合,即互补色之组合。如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都是具强烈刺激性的互补色,它们相配容易产生明快、活泼、热烈的效果。此种对比色组合,西方古典插花中最为常用,礼仪插花也常使用。 二. 1) 类似色∶使用同色系的深浅度不同花材进行搭配。比如,白色·粉红·红色搭配、白色·奶黄色·橘红色搭配、白色·淡蓝色·紫色这样的搭配形成一个色彩层次,给人带来柔和的印象。我们在做一个花艺作品时,为了让作品更加高雅,鲜花更加美丽多目,除了要有优美的造型以外,更重要的是色彩的搭配。因为一个物品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色彩,而插花艺术属于视觉艺术范畴也决定了色彩的重要性。 2) 相反色(互补色): 比如黄色和紫色、红色和绿色、橘黄和蓝色、黄绿色和红紫色的组合表现的是一种非常鲜艳的华丽印象。但是在使用花材时要注意其中的一种色彩要少一些,巧妙地保持2个色彩的平衡以达到一种立体感. 3) 类似色调∶各种浅色的同色系花材搭配在一起,给人一种优美·优雅的印象。比如浅粉红色系、奶油色系、橙红系的同色系使用。但是,为了防止色彩的模糊而消弱视觉点,加一些大型花材或绿叶来增强效果。另外还要注意造型·材质的对比不可强烈。 4) 近似补色∶将黄色·橘黄色·红色等类似色与相反色的蓝色组合、红色·紫色·蓝色与绿色组合,众多色彩充满个性,同时也给人一种华丽、华贵的感觉。但是,必须注意的是相反色花材的用量一定要控制。 5) 原色:红色·黄色·蓝色三原色的组合。色环120度内的配色。艳丽、华贵的印象。因为所有色彩都很强烈,亮度最高的黄色要尽量控制。 插花注意事项 1)插花过程中尽量避免成一条直线,注意高低错落。 2)插花过程中下部应尽量密集,上部花材不宜过多,注意上疏下密。 保鲜技巧 山茶花:插入淡盐水中,可以杀菌,让花期延长。 郁金香:数枝扎束,外卷报纸再插入瓶中,花瓶中不用加水。 水仙花:插养在浓度为千分之一的淡盐水中,可保持花形。 百合花:插入糖水中,可以保持百合花的甜香感觉。 蔷薇花:其剪口容易被细菌感染,所以在其剪口处用火烫一下,再插入瓶中。 杜鹃花:切口用锤击扁,然后在水中浸2个小时。 牡丹花:先用热水浸切口,然后再插入冷水中。 梅花:剪口切成十字形,浸入水中,可以促进花朵对养料的吸收。 秋菊花:在其剪口处涂上少许薄荷溶液,可以杀菌。 莲花:折下后用泥塞住气孔,再插入淡盐水中。 白兰花:晚上用湿布包裹,白天揭开,可使花的凋谢时间推迟2—3天 芙蓉花:先插入热水中1—2分钟,再插入凉水 栀子花:在水中滴入1—2滴鲜肉汁
5. 四面观花束详细步骤视频
以下是一些用针线缝制简单又好看图案的方法:
1. 十字绣(Cross-stitch):这是一种非常基础、容易上手的刺绣方式,只需使用交叉的针脚在网格状的织物上进行自由组合,就可以缝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十字绣还有许多衍生品种,如半十字绣、四面绣等,可以根据自己的技能和喜好进行选择。
2. 刺绣花边(Embroidery Lace):刺绣花边是将细致精美的刺绣图案缝制到织物上,然后通过裁剪、编织等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装饰性花边。它既可以手工缝制,也可以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3. 编织(Weaving):编织是一种使用针和线,在多个平行的纱线上交错地穿插来编织出图案的技巧。该技术可以用于制作各种纺织品,例如毛衣、围巾、腰带等。
4. 手工折纸(Origami):手工折���是一种具有日本传统文化特色的手工艺术,它运用折纸技巧将纸张折叠成各种形状和图案。手工折纸可以用来制作装饰品、礼物盒子、动物模型等。
需要注意的是,针线缝制需要耐心和细心,并且需要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经验。在进行针线缝制时,建议选取适合自己技术水平和时间安排的简单图案或项目,先从基础入手,逐渐提升难度和复杂度。同时,也可以参考各种教程和视频,学习更多有关针线缝制的技巧和知识。
6. 四面观花束详细步骤图
如今送鲜花花束已经很遍及了,过大节,过末节,过恋人节,过母亲节,等等人们都市选择送鲜花来表达本身的用意,那么花束都包罗了什么含义呢,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三种常见的花束的含义。
玫瑰:象征恋爱
红玫瑰:热恋、至心实意
粉玫瑰:永久的爱、初恋、分外的眷注
白玫瑰:纯纯的爱,纯结与高尚
黄玫瑰:失恋、褪去的爱、歉意
橙红玫瑰:初恋的心情
百合:象征顺遂、心想事成、祝福、百年好合、息息相通
香水百合:纯洁、繁华、婚礼的祝福
百合(白):纯洁、尊严、息息相通
葵百合:胜利、荣誉、繁华
姬百合:财产、雅致
火百合:热烈的爱
黄百合:衷心祝福
郁金香:象征诚挚的情绪、爱的程度
黑郁金香:秘密、高尚
紫郁金香:永不用逝的恋爱
粉郁金香:幸福
黄郁金香:拒绝、无望的爱
现在送鲜花花束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了,认识了解每一种鲜花的意义是必不行少的,也可以让你认识更多的鲜花花束知识。
7. 四面观花束的制作方法
用于各种庆典仪式、迎来送往、婚丧嫁娶、探亲访友等社交礼仪活动中的插花叫礼仪插花。根据使用场合、用途的不同,礼仪插花可分为花束、花篮、桌花等多种形式。花束:花束是用花材插制绑扎而成,具有一定造型,是束把状的一种插花形式。因其插作不需任何容器,只需用包装纸、丝带等加以装饰即可,故插作简便,快速,尤其是携带方便,成为最受欢迎的一种礼仪插花,普遍应用于各类社交活动中,如迎接宾客,探亲访友,婚丧嫁娶等。从造型上,花束可分为单面观和四面观。
8. 四面观花型有哪些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大明湖一年一度的荷花盛宴即将拉开帷幕。本次布展将有150余个品种的品种荷花,如此多的品种会不会让您傻傻分不清呢?现在就可以认识一下大明湖自有荷花里最具代表性的四个品种。
明湖重台莲:种植时间已有60年以上,主要分布在铁公祠院内、大明湖南门东侧等。花朵硕大,花瓣极重,瓣脉明显。盛开心皮全部瓣化成红绿相间的筒状物,因此无莲子,只能靠种藕繁殖,因此种植数量较少。荷花颜色呈淡红至淡紫色,体型中型。6月中旬始花,群体花期约为40天。
明湖碧莲:品种稀少,主要分布在南岸司家码头附近、绿景公馆南侧等。花期较晚,6月中旬始花,群体花期较长,为41天。因荷花开放前花苞呈淡绿色而得名。花蕾为长桃形,淡绿色或白色,花型为重瓣型。
明湖红莲:明湖最具代表性的荷花品种,种植面积最广,主要分布在大明湖南岸、西岸、小东湖周边。花期较晚,6月下旬始花,群体花期长,为60天。花蕾是长桃形,紫红色。花型为少瓣型,瓣数17(15~18)枚。花色:淡堇紫色。
明湖白莲:大明湖早期荷花品种,种植面积较广,主要分布在汇泉岛、翠柳屏岛。花期较早,6月上旬始花,群体花期长,约为48天。花色白色,单瓣大花品种。大明湖白莲藕就出自此品种,是济南名产之一,质嫩水多,甘甜可口。尤其是“花下藕”,花气回节,雪腴冰兰,嚼在嘴里了无渣滓,可当水果吃。
9. 四面观花篮
中国四大园林是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 颐和园,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历史悠久的中国园林,具有与欧洲古代园林不同的独特体系,无论是帝王营造的皇家园林,还是官宦豪富兴建的私家园林,都刻意追求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颐和园博采各地造园手法,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浑宏阔,又有江南水乡的清丽婉约,并蓄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和民间宅居的精巧别致,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园林。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园内分宫廷区,万寿山和昆明湖三大部份,占地约290公顷。 进东宫门前行,便是以仁寿殿为中心的宫廷区。仁寿殿,曾名勤政殿,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门两旁有两块青石分别象征着孙悟空和猪八戒伫立警卫。殿中平床上设宝座、屏风、掌扇、鼎炉、鹤灯等,屏风上有九条巨龙,226个不同写法的“寿”字。然而,在宫廷区的玉澜堂,却记载着一段皇权失落的凄凉历史,光绪皇后住在玉澜堂后的宜芸馆。宜芸馆西北的乐寿堂,则是慈禧太后的处所。据说,她起居于斯,每天饭费就要花掉白银60两。在仁寿殿北面不远处是德和园,是清代所建三大戏台最大的一个(另处有故宫的畅音阁和承德避署山庄的清音阁),每年慈禧做寿,都有吉祥戏目演出。从乐寿堂往西过邀月门,有一条728米的长廊,这条中国园林建筑中最长的游廊,沿昆明湖北岸向西伸展,如一条锦带将远山近水和园内各种建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长廊上8000多幅彩色绘画,构成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洋溢着浓重的民族文化气息。 出长廊,进排云门,面前就是紧依万寿山的排云殿。沿殿两边斜线上行,穿德辉殿,登114级台阶,就到了万寿山的佛香阁。这座八面三层四生檐的佛香阁建在58米高的山坡上,内供接引佛,当年每月朔望,慈禧便在此烧香礼佛。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杰出的代表。 从佛香阁下望,东侧有转轮藏,西侧有宝云阁,又名铜亭。铜亭的铸造用铜207吨,通体呈蟹青冷古铜色,造型精美,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品。佛香阁往上是颐和园的制高建筑智慧海,俗称“无梁殿”内部结构以纵横交错的拱券支撑顶部,不用柱梁承重,堪称绝活。 万寿山以南,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西部是仿杭州苏堤而建的西堤,将湖面分为东西两半,西堤有六座桥梁,以玉带桥最为有名,远远望去,如玉带轻飘。据说,乾隆皇帝,慈禧太后都爱游西堤。慈禧曾在这里化装成渔婆,命太监李莲英扮成渔公,二人合影留念。与西堤相接的东堤是一道石造长堤,中段有仿卢沟桥而建的十七孔桥,望柱上有神态各异的石狮564只。昆明湖烟波浩渺,气象万千。三座大岛,十七孔桥等与万寿山遥相呼应。 颐和园三大景区,既有湖光山色,又有庭园美景;各式宫殿,寺庙和园林建筑3000余间,不同特点的建筑群落自成一格又相互联系。它巧妙地借西部玉泉山作为它的大背景,把人工建设与自然风光和谐地融汇在一起,从而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典范。 作为清代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颐和园记录了宫廷生活的许多史实,反映出清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侧面。万寿山古称瓮山,山下之湖名瓮山泊,明代被喻为杭州西湖,称为“西湖景”,引来不少文人墨客的登临,留下许多优美诗篇。由于这里山青水秀,每至盛夏,十里荷花,香气袭人,这样的佳景不久就被封建皇帝看中而营造御苑。清代在此造园最为集中,最著名的“三山五园”(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畅春园、圆明园)完成于彼。其中的清漪园,即颐和园的前身,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筹备庆贺太后60寿辰的名义,乾隆帝大兴土木修建清漪园,瓮山改名万寿山,瓮山泊改名昆明湖。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火“三山五园”皆化为焦土,所有珍宝也被洗劫一空。慈禧垂帘听政后对清漪园进行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 颐和园造景百余处,虽然寓意繁丰,但突出地体现着皇权与神权的至高无尚,无一处不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无一处不渗透着民族文化的丰厚蕴涵。 这座历史为帝王建造的古典园林,自对外开放以来,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达数百万人,现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参观热点之一。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承德避暑山庄 久居宫廷的帝王们都乐此不疲地外出巡视.两千年来历代皇帝为其出行在全国各地修建了许多离宫(又称行宫),至今保存完好的极少.然而,清代的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仍焕发着昔日的风采,成为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 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距离北京230公里.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 康熙皇帝在北巡途中,发现承德这片地方地势良好,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又直达清王朝的发祥地——北方,是满清皇帝家乡的门户,还可俯视关内,外控蒙古各部,于是选定在这里建行宫.康熙42年开始在此大兴土木,疏浚湖泊,修路造宫,至康熙52年(1713年)建成36景,并建好山庄的围墙.雍正朝代暂停修建.乾隆6年(1741年)到乾隆57年(1792年)又继续修建直至完工,建成的避暑山庄新增加乾隆36景和山庄外的外八庙,形成界墙内约占地564公顷,其规模壮观,是别具一格的皇家园林,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古代园林建筑杰作. 山庄根据地形划分为四大景区:宫殿区,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建有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湖泊区,在宫殿区的北面,湖泊面积包括洲岛约占43公顷,有8个小岛屿,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富有一派江南景色;平原区,在湖区北面的山脚下,地势开阔,有万树园和试马埭,是一片碧草茵茵,林木茂盛,茫茫草原风光;山岳区,在山庄的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园的五分之四,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众多楼堂殿阁,寺庙点缀其间.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 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与其它园林相比,有其独特的风格.山庄营造,宫殿区布局严谨,建筑朴素,苑景区自然野趣,宫殿与天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 山庄融南北建筑艺术之精华,园内建筑规模不大,殿宇和围墙多采用青砖灰瓦,原木本色,淡雅计策,简朴适度,与京城的故宫,黄瓦红墙,描金彩绘,堂皇耀目呈明显对照.山庄的建筑既具有南方园林的风格,结构和工程做法,又多沿袭北方常用的手法,成为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避暑山庄之外,半环于山庄的是雄伟的寺庙群,它象征民族团结和中央集权.清朝建国初期,就奉行扶持喇嘛教的政策,以此笼络中国的西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为此在营建避暑山庄的同时,在其周围依照西藏,新疆喇嘛教寺庙的形式修建喇嘛教寺庙群,供西方,北方少数民族的上层及贵族朝觐皇帝时礼佛之用.这些庙宇多利用向阳山坡层层修建,主要殿堂耸立突出,雄伟壮观.普宁寺是仿新疆伊犁固尔扎庙修建.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前者仿拉萨布达拉宫后者仿扎什伦布寺修建.这些建筑艺术形象既反映了民族团结,又起到民族间建筑文化交流的作用.山庄周围寺庙,环山庄半圆建成,呈众星捧月之势,政治寓义十分明确.从收效看也确实是"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 如今,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早已对外开放,每年盛夏季节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前去观光.1994年,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以独特的风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拙政园位于娄门内东北街178号,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代,据记载,此前园址一带曾有不少名士第宅——三国时有吴郁林太守陆绩宅第,东晋时有高士戴颙园居,晚唐有诗人陆龟蒙宅,北宋时有山阴县主薄胡稷言五柳堂,元代建有大弘寺,张士诚据苏时,其婿潘元绍在此建驸马府。明御史王献臣解官隐苏州,于正德四年,以原大弘寺址为基础,拓建为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名“拙政园”。 王献臣死后,园宅屡易其主,或属私家宅第,或为官府衙署,几经分合兴衰。先是其子一夜巨赌,将园输给徐氏。徐氏居此园五世,后家道衰而其园废 。崇祯四年,侍郎王心一购得园东部荒地十余亩,别营归田园居。清初,钱谦益曾构曲房于园西部安置爱妻柳如是。顺治十年,大学士海宁陈之遴购得此园,重加修葺,备极侈丽。内有宝珠山茶三四株,花妍色鲜,江南仅见,最为时人称道,吴梅村题有《咏拙政园山茶花》长歌。康熙元年,园没入官府,先后为驻防将军府、兵备道行馆。后为吴三桂女婿王永宁居所,构筑斑竹厅、娘娘厅、楠木厅等,雕龙刻凤。康熙十八年,改为苏松常道署。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南巡曾游此园。乾隆初年,园中部归太守蒋欹,葺旧成新,名“复园”;西部归太守叶书宽,名“书园”。后又属程、赵、汪等姓。嘉庆二十五年,又归平湖吴敬,时称吴园 。咸丰十年,太平军入苏,忠王李秀成以西部潘宅、西部汪宅为忠王府,拙政园全部归属王府范围。同治二年,清军攻占苏州,园中部作价入官,为巡抚行辕。同治十年冬,江苏巡抚张之万入居吴园,同治十一年改为"八旗奉直会馆",园仍名“拙政园”。光绪三年,园西部归富商张覆谦,改名“补园”。 辛亥革命时,曾在拙政园召开江苏临时省议会。1938年,日伪江苏省政府在此办公。日本投降后,一度作为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校舍。解放后,曾由苏南行署苏州专员公署使用。1951年拙政园划归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当时,园中小飞虹及西部曲廊等处已坍毁,见山楼腐朽倾斜,亭阁残破。苏南文馆会筹措资金,按原样工修复,并连通中西两部,1952年10月竣工,11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1954年1月,园划归市园林管理处。1955年重建东部,1960年9月完工。至此,拙政园东、中、西三部重归统一。 拙政园历时400余年,变迁繁多,或增或废,或兴或衰,历经沧桑。现存建筑大多为太平天国及其后修建的,然而明清旧制大体尚在。该园规模之宏大,为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之首,占地5.195万平方米,园分东、中、西三部分,南有住宅一区。总体布局特点,东疏西密,水分血脉。水是拙政园的灵魂,水面占全园面积的1/3,有聚有分,或静或动。聚处浩淼旷荡,如"远香堂"北面,池中列岛两座,贯一短堤小桥,遥望山林苍莽,湖水渊波;分则迂回曲折,如"小沧浪"水院,曲岸湾头,水流曲折,来去无尽,若隐若现,有深壑藏幽之感。 园东部疏朗自然,野趣横生。池水萦绕,岗屿错落,芳草遍地,林木葱郁。黑松、金桂、青枫、香樟、玉兰等古木佳树广植园中,与竹坞曲水、平岗远屿相映照,顿生古旷、山野之趣。园中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放眼亭(亦称"补拙亭")等。天泉亭中有一古井,相传为元代大弘寺遗物,名"天泉"。 园的中部长廊迂回,亭阁疏朗,水面弯环,园中有园,系全园精华之所在。倚虹亭又称东半亭,依墙而筑,三面临空,廊如卧虹。西半亭以月洞门通往西部,题额“别有洞天”。“倚虹桥”长不逾丈,雕镂古朴,系明代遗构。主亭“远香堂”古朴精美,屹立于山池之间,透过窗格,四周景物尽收眼底。远香堂东有土石假山一座,山顶有"锈绮亭",亭内悬有“晓丹晚翠”额。山南有"枇杷园"小院,布局简洁,内有玲珑馆和嘉实亭,枇杷、芭蕉、竹丛与山石、亭馆相掩映,闲适风雅,独具魅力,为有名的园中之园。 院东有 "听雨轩"自成园落。山东以花墙为隔,为又一闲亭小院"海棠春坞"。有倚虹亭西眺,亭桥贴水,绿阴蔽岸,报恩寺塔遥遥相望,波光塔影,为园林接景一绝。"小飞虹"廊桥跃然清流之上。旱船"香洲"集亭、轩、楼于一体,玲珑别致。此外,梧竹幽居、倚玉轩、荷风四面亭、得真亭、小沧浪、志清意远、玉兰堂、见山楼等俱为佳构。园西部台馆分峙,水廊起伏。中为一"之"字形水池,池东有一波形曲廊沿墙挑出水面,人行其上,宛如凌波踏水。池南主厅为鸳鸯厅式,北名"三十六鸳鸯馆",南称"十八曼陀罗花馆"。曼陀罗花即山茶花,因馆南小院种有山茶名种"十八学士"而得名。池南端有八角形"塔影亭",倒映水中,宛如宝塔。从亭顶窗格到地面,都拼成八角形图案,是园中最精美的建筑物之一。园西竹篱笆内系1954年辟建的盆景园,现有树桩盆景50余种计700余盆,有老梅、迎春,山茶、紫藤、杜鹃、石榴、紫薇等,千姿百态,极具风韵。其余还有留听阁、笠亭、与谁同坐轩、拜文揖沈之斋(倒影楼)、宜两亭诸胜。 拙政园初建时"广袤二百余亩,茂树曲池,胜甲吴下",共有若墅堂、梦隐楼等31景。嘉靖十二年文征明作《王氏拙政园记》,依园中景物绘图31幅,各系以诗。现拜文揖沈之斋内嵌有清代所镌文氏园记。 园中部枇杷园以南的住宅建于清代,主要建筑为康熙年间遗构。中轴线上有轿厅、大厅和两进楼厅,其间还有砖雕门楼、明代紫藤,外有隔河照墙。东路有鸳鸯花篮厅、四面厅等。此宅于1992年辟为苏州园林博物馆。 留园:大阊门外留园路,明中叶为徐泰时“东园”,清嘉庆间(约公元1800年左右)刘恕重建,以园中多白皮松,故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园中旧有十二峰,为太湖石之上选。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间归盛康,易名留园。园占地五十市亩,面积为苏州诸园之冠。 是园可划分为东西中北四部,中部以水为主,环绕山石楼阁,贯以长廊小桥。东部以建筑为主,列大型厅堂,参置轩齐,间列立峰斧劈,在平面上曲折多变。西部以大假山为主,漫山枫林,亭榭一二,南面环以曲水,仿晋人武陵桃源。是区与中部以云墙相隔,红叶出粉墙之上,望之若云霞,为中部最好的借景。北部旧构已毁,今又重辟,平淡无足观,从略。 中部:入园门经二小院至绿荫,自漏窗北望,隐约见山池楼阁片断。向西达涵碧山房三间,硬山造,为中部的主要建筑。前为小院,中置牡丹台,后临荷池。其左明瑟楼倚涵碧山房而筑,高二层,屋顶用单面歇山,外观玲珑,由云梯可导至二层。复从涵碧山房西折上爬山游廊,登“闻木樨香轩”,坐此可周视中部,尤其东部之曲溪楼、清风池馆、汲古得绠处及远翠阁等参差前后、高下相呼的诸楼阁,掩映于古木奇石之间。南面则廊屋花墙,水阁联续,而明瑟楼微突水面,涵碧山房之凉台再突水面,层层布局,略作环抱之势。楼前清水一池,倒影历历在目。自闻木樨香轩向北东折,经游廊,达远翠阁。是阁位置于中部东北角,其用意与拙政园见山楼相同,不过一在水一在陆,又紧依东部,隔花墙为东部最好的借景。小蓬莱宛在水中央,濠濮亭列其旁,皆几与水平。如此对比,容易显山之峻与楼之高。曲溪楼底层西墙皆列砖框、漏窗,游者至此,感觉处处邻墟,移步换影,眼底如画。而尤其举目西望,秋时枫林如醉,衬托于云墙之后,其下高低起伏若波然,最令人依恋不已。北面为假山,可亭六角假山之上,其后则为长廊了。
10. 四面观赏花型有哪些
1-4 月
非洲芙蓉的花期为 1-4 月,花美丽且有淡淡的香味,具极高的观赏价值。 芙蓉花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m;小枝、叶柄、花梗和花萼均密被星状毛与直毛相混的细绵毛,原产于中国,四川、云南、湖南、广东等地均有分布。四面花是锦葵落大灌或小乔木植物木芙蓉的花。别名叫拒霜花。茎具星状毛或短柔毛。叶大,阔卵形而近于圆状卵形,掌状5-7裂,边缘有钝锯齿,两面均有黄褐色绒毛,花形大而美丽,生于枝梢,单瓣或重瓣,花梗长5一8厘米,着生小苞8枚,萼短,钟形,10一11月开花,清晨开花时呈乳白色或粉红色,傍晚变为深红色。蒴果,球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