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的拉丁学名(棉花的专业名词)
1. 棉花的专业名词
玉米多高粱少;红薯多土豆少;花生多芝麻少;水稻多谷子少;油麦多荞麦少;水果多蔬菜少;干果多鲜果少;白菜多萝卜少;核桃多瓜子少。
2. 棉花学名
棉花竹(学名:Fargesia fungosa Yi)是禾本科,箭竹属灌木状或乔木状竹类植物。竿高可达6米,竿基部圆筒形,无毛,箨环隆起,竿环微隆起至隆起;绿色,较节间为淡。竿芽宽卵形,微粗糙,枝斜展,笋紫色至紫红色,箨鞘宿存,长三角状兼长圆形,黄褐色,箨耳无,鞘口两肩各具数条劲直易落之繸毛,后者黄棕色,箨舌截形,黄褐色,箨片线状披针形,外翻,叶耳微小,镰形,紫色,叶舌圆拱形,叶柄短小背面具灰褐色柔毛;叶片披针形,基部楔形,下表面灰绿色,叶缘一侧具小锯齿,总状花序,佛焰苞状叶鞘上的叶片显著缩小,其叶柄亦缩短,小穗柄短而粗直,外稃卵状披针形,纸质,内稃脊上有灰白色硬毛,鳞被披针形,膜质透明,白色,花药黄色,子房椭圆形,7-8月笋期,4-9月开花。
分布于中国四川西南部、贵州西部和云南东北部。生长于海拔1800-2700米处。模式标本采自云南东川。
棉花竹笋可食用;竿材篾质富韧性,适宜编织家具、农具。
3. 棉花的俗称
PP棉
俗称公仔棉、中空棉,也称填充棉,材质为聚丙烯纤维进行人造化学纤维。主要有普纤和中空两种,该产品具有回弹性好,手感爽滑、价格较低、保暖性好。现在市场上的很多毛绒玩具都使用的是pp棉进行填充。
4. 棉花的代名词
好丽友派中间白白软软的是麦淇酪,就是棉花糖。 麦淇酪是Marshmallow的音译指的是药属葵这种植物,也指棉花糖。 麦淇酪最早是两千年前希腊人从药蜀葵根部榨取汁液混合蜂蜜制作成的一种喉糖。后来经法国人改良后成了现代意义上的棉花糖。美国人为了大量生产这种糖用明胶取代了药蜀葵汁液。虽然现在棉花糖中不含药蜀葵汁液也有很多,Marshmallow作为这棉花糖的代名词使用至今。
5. 棉花的定义
中国古代原本没有棉花,国人穿丝或麻,所以,古文中常有“桑麻”的说法。棉花是后来才引进的。宋朝以前,中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宋代以来,这个“棉”字也就局限于棉花一种含义
6. 棉花别称汇总
按照我们老家的方言,棉衣叫袄子,有的地方叫棉袄,我们那祆子是用棉花加工以后才能做,是裁缝师把加工后的棉花一层一层铺在裁好的衣型里子上,再用针线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是纯手工制作,穿在身上特暖和。不过现在都不穿手工做的棉衣了,穿买来的羽绒服,和羽绒棉的保暖衣。
7. 棉花专业术语
棉花的近义词就是棉絮,绵羊的近义词是山羊。
近义词,拼音:jìn yì cí,英文:near synonym,是指意思相近的词语。近义词是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意义相近的词语,如“美好”和“美妙”、“懒惰”和“怠惰”、“枯萎”与“干枯”、“宽敞”与“宽阔”。
8. 棉花是什么名词
C3植物也叫 三碳植物 。
光合作用中同化二氧化碳的最初产物是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的植物。碳三植物的光呼吸高,二氧化碳补偿点高,而光合效率低。如小麦、水稻大豆、棉花等大多数作物。C4植物也叫 四碳植物。CO2同化的最初产物不是光合碳循环中的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而是四碳化合物苹果酸或天门冬氨酸的植物。如玉米、甘蔗、高粱、苋菜等。它们的区别:一是维管束鞘,C3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无叶绿体、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内含无基粒的叶绿体且细胞比较大;二是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途径,C3植物CO2的固定是被C5与CO2结合形成C3,不需能量仅需酶,与暗反应中CO2的还原发生在同一细胞的同一叶绿体内;C4植物的CO2的第一次固定需要消耗能量,第一次固定与还原不在同一细胞内完成。c4植物能在co2浓度较小的情况下 固定而生成有机物9. 棉花类别的称呼
这个命名非常简单,纯棉的布通常情况下就是被称作棉布
10. 棉花也叫什么
棉花,原是一种热带植物,古时称为吉贝、白叠、木棉或梧桐木,用它织成的布称为白叠布。
棉花不是棉花植物开出的粉红色或者乳白色的花花瓣,而是棉花开花后结的果实中,翻裂出来的白色纤维。因为棉花这种纤维十分的轻薄,容易跟着风出现飞絮的情况,所以有着珍惜眼前人的花语。
11. 棉花学名叫什么
1、种植区域:湘杂棉7号为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棉花品种,已取得农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凭证,转基因生物名称湘杂棉7号,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用于江苏、安徽淮河以南、江西北部、湖北、湖南北部、四川东部、河南南部、浙江沿海春播栽培。
2、植物特性: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为123天,出苗良好,生长势头强,整齐度好。株高115厘米,株型紧凑,果枝长平,茎粗,毛多,叶大,深绿色,第一果枝节位6.4节,单株结铃28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1克,衣分42.1%,子指9.9克,霜前花率94.3%,僵瓣率7.4%。
3、高产性能:2006~2007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组区域试验,2年平均子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262.7公斤、110.4公斤、104.4公斤,湘杂棉8日分别增产4.3%、12.0%、12.5%,2008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225.4公斤、95.4公斤、88.1公斤,比湘杂棉8号增产1.4%、7.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