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花卉种子 >

花卉白头翁图片(白头翁植物图片)

更新:2022-10-26 18:45归类:花卉种子人气:65

1. 白头翁植物图片

头上有白毛的鸟叫白头鹎,又叫白头翁,白头壳仔,是雀形目鹎科小型鸟类。体长约17-22厘米,额到头顶为纯黑色的毛且很有光泽,眼睛上方到后枕部分为白色,形成白色的枕环,耳羽后面还有一块白斑。它的性格活泼,不怕人。会吃大量的农业以及林业的害虫,是农林益鸟,要保护。

白头鹎(学名:Pycnonotus sinensis,英名:Light-vented Bulbul 或 Chinese bulbul),又名白头翁 、白头壳仔(台语),是雀形目鹎科小型鸟类,为鸣禽,冬季北方鸟南迁为候鸟,台湾亚种于台湾为留鸟,平均寿命约10到15年。白头翁常见于东亚,台湾宜兰平原,中国大陆则是在长江南部的大多地区,以及香港,琉球群岛(八重山群岛,冲绳等),性活泼,不甚畏人。食昆虫,种子和水果,属杂食性,雄鸟胸部灰色较深,雌鸟浅淡,雄鸟枕部(后头部)白色极为清晰醒目。

白头鹎(音:bēi)(学名:Pycnonotus sinensis)是雀形目鹎科的小型鸟类,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畏人。 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

白头鹎吃大量的农林业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值得保护。

2. 盆栽白头翁花

冬天不耐寒。

白头翁喜欢阳光充足的生长环境,怕强光照射,喜欢凉爽,耐寒性较强,比较怕高温,白头翁生长的适宜温度是在10℃到21℃之间。夏季,温度较高并且阳光强烈,可以将白头翁的盆栽放在凉爽的地方,可以进行遮阴,并向白头翁的植株周围洒水,降低温度,来营造适合白头翁的小环境。冬季要注意保温,将白头翁的盆栽放在能接触到阳光的室内过冬。

3. 白头翁植物图片欣赏

白头翁花好,成活率高。

白头翁是毛莨科植物白头翁的根。白头翁药性寒,味苦。归大肠、胃经。白头翁的主要成分有三萜酸、三萜皂苷、木脂素等,皂苷类是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规定,白头翁中的白头翁皂苷含量不得少于4.6%。

4. 中草药白头翁植物图片

白头翁属于中药,他的主要作用是清热利湿治疗痢疾,尤其是治疗热毒血痢等疾病,现在临床应用一般是治疗一些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溃疡性结肠炎表现为粘液浓血便,有些也会出现一些高热的状态。用白头翁配合山药等其他药物,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毒。

5. 农村常见的植物白头翁

两者的区别是:白花白头翁是白头翁的变种,导致它们花的颜色不同。白头翁的花为粉色,白花的很少见。白头翁是常见的野生植物,早春发芽,春末夏初开粉色的花,非常好看。但其白花种,本人在野外从来没有见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变种很正常。

6. 白头翁植物图片大全

不是白水公而是白头公吧

白头翁,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别名:野丈人、胡王使者、白头公等。白头翁喜凉爽干燥气候。

7. 野生白头翁植物图片

白头翁是消灭植物害虫的能手-智商在鸟类一般吧。

白头翁,学名叫作“白头鹎”,多活跃在长江以南,当然,黄河流域依然能见得到,只是群体弱小,家族不够庞大罢了。这种鸟生性活泼,不怕生人,喜欢在林地或农田捕食虫子,常结群于果树上活动,在较低的树上筑巢栖息。其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极为醒目,故名“白头翁”。此外,恐怕还说明它们脾气倔强、寿数颇高吧。

8. 白头翁盆栽图片

白头鹎(学名:Pycnonotus sinensis,英名:Light-vented Bulbul 或 Chinese bulbul),又名白头翁 、白头壳仔(台语),是雀形目鹎科小型鸟类,为鸣禽,冬季北方鸟南迁为候鸟,台湾亚种于台湾为留鸟,平均寿命约10到15年。白头翁常见于东亚,台湾宜兰平原,中国大陆则是在长江南部的大多地区,以及香港,琉球群岛(八重山群岛,冲绳等),性活泼,不甚畏人。食昆虫,种子和水果,属杂食性,雄鸟胸部灰色较深,雌鸟浅淡,雄鸟枕部(后头部)白色极为清晰醒目。

白头鹎(音:bēi)(学名:Pycnonotus sinensis)是雀形目鹎科的小型鸟类,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畏人。 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

白头鹎吃大量的农林业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值得保护。

9. 白头翁草本植物

  白头翁种子北方可以种植。白头翁,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毛骨朵花、白头草、老姑草等。多野生,也可作花卉植物栽培,喜生长于山野、山坡及田野向阳处。   主要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等地。由于种子细小,以盆播为宜。播种时间,秋播或春播均可。分株法,一般应用较多,在秋季进行。

10. 白头翁植物简介百科

白头鹎别名:白头翁、白头婆。

白头鹎体长约18厘米。头黑枕白,背面黄绿,胸部大都灰褐,腹面白色。幼鸟头灰褐色,背橄榄色,胸部浅灰褐色,腹部及尾下复羽灰白。

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畏人。秋冬季大多二、三十只结成大群,活动于樟、楝等树上啄食果实。春夏季则仅3—5个相伴觅食。常栖息于矮树篱或灌丛的最高处,见有昆虫飞过时就飞捕于空中,然后再回到它栖止的树上,大声鸣叫。它的鸣声是多种多样的。

白头鹎是杂食性鸟类,既食植物性物质,也食动物性物质,同时食性还随季节而异。春夏两季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秋冬季则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动物性食物中以鞘翅目昆虫为最多,如鼻甲、步行甲、瓢甲。植物性食料大部为双子叶植物,也食一部分浆果和杂草种子,如樱挑、乌柏、葡萄等。

繁殖于3月至8月间。产卵至少二次,巢于桑树茂密的绿叶丛中,或油茶树上及各种灌木丛中,距地大多2—3米。但亦有筑在高大乔木上的,距地高度约在6米至6.5米之间。巢呈深杯状,用草茎、杂叶、芦苇、草穗及少量细根、石松等构成,内垫以细柔的杂草。卵每产3—4个,呈椭圆形,色淡红,其上更有深红、淡紫等色的斑点。

1、鸟的选择鹎科鸟类多食虫、兼食果实,较难达到人工繁殖。一般饲养白头鹎是为听其悦耳鸣声,故多选择雄鸟。白头鹎雌雄羽色相似,较难区分,有经验的人可根据雄鸟胸部灰色较深,雌鸟浅淡,雄鸟枕部白色清晰,雌鸟稍发污等特征鉴别出来。幼鸟头灰褐、背橄揽褐色、腹部及尾下复羽灰白,容易跟成鸟区分。因野外捕捉的成鸟胆小,不易驯熟,故通常掏长羽芽的雏鸟或将离巢的幼鸟饲养。

2、笼的特点白头鹎食昆虫和水果,粪便多而稀软,喜欢水浴,因而鸟笼的底宜为亮底,下边有托粪板,便于粪便漏下和清刷。可自制竹笼,圆型(直径26厘米,高30厘米)或方形(26×26×30的厘米)。在北方,亦可用点颏笼饲养。

3、饲料和喂法饲养白头鹎可以一种粉料做为常备饲料,比如把玉米面、花生米粉、熟鸡蛋黄按5:2:3的比例混匀喂给,或者喂点颏粉(绿豆面、玉米面、熟蛋黄、淡水鱼粉或蚕蛹粉按5:2:2:1配合);经常补充些水果和昆虫幼虫及蛹。

4、管理和调教在人工饲养下白头鹎属软食鸟,水罐内的水容易污染,每天需要清刷并换新鲜饮水。喂给的水果当天吃不完的应把剩余的取出。每天(夏季)或隔日(春、初秋)供给浴水,任其自行水浴。每周洗刷一次鸟笼。白头鹎不耐寒,在北方饲养冬季一定要移至室内饲养,停止外出溜鸟。

红耳鹎、白喉红臀鹎、黄臀鹎等鹎科鸟类,均可以参照上述方法饲养。

11. 白头翁植物长什么样

  翁柱又名白头翁,原产于墨西哥的干旱地区,由于翁柱为柱状密生的白毛仙人掌,外形比较特殊,所以受到很多花友的喜爱。在翁柱的原产地,其植株可高达15厘米。翁柱  白头翁为仙人掌科。植株高大,圆柱状。多不分枝,偶有分枝。具棱20~30。刺座大,排列紧密,具细黄刺1~5,刺座上密生白毛,顶部白毛更多更长,好似白发老翁的头部。在原产地植株长到约6米高时才开花。花漏斗形,花瓣白色,中脉红色。其密生的白色长毛,奇态可掬,观赏价值很高。普遍受到花卉爱好者的喜爱。  中文学名:翁柱  别称:白头翁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上一篇:各种花卉的最适湿度(各种花卉的最适湿度要求) 下一篇:花卉商家分类(花卉商家分类标准)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