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盆景园有多少盆景(拙政园最大的私家园林)
1. 拙政园最大的私家园林
中国古代四大园林就是指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两座皇家园林和苏州拙政园、留园两座私家园林。下面介绍一下两家皇家园林:
1、北京颐和园
北京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完整,建筑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金朝是完颜亮的行宫,清乾隆年间改为万寿山清漪园,后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重建该园,10年后竣工,取“颐养冲和”之意,改名为颐和园。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在湖光山色中点缀着3000多处殿堂楼阁、廊榭亭桥。整个园林布局形成“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特点,居中国四大名园之首。
2、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占地面积最大的皇家园林,亦称为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理政的场所。整个山庄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占地面积是颐和园的两倍。园内散布着康熙以4字题名的36景和乾隆以3字题名的36景。
避暑山庄模拟全国的自然地理风貌,综合各地建筑风格,集天下景物于一园,兼具南秀北雄之美,成为各地名胜古迹的缩影。
2. 拙政园最大的私家园林在哪里
1、颐和园(北京)--中国十大古典园林
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部海淀区境内,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属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园原是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公元1750年,乾隆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今名。
颐和园(北京)
颐和园(北京)
2、拙政园(江苏苏州)--中国十大古典园林
拙政园是苏州众多园林中一座最为著名的园林建筑。占地5公顷,内有远香堂、香洲、十八曼陀罗花馆和州六鸳鸯馆、留听阁。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拙政园造景山水并重,水面占全园的五分之三,总体布局也以水池为中心,各类建筑皆临水而立,亭树楼阁倒映水中,相互映衬。拙政园分东、西、中3部分,中部是主要部分。
拙政园(江苏苏州)中国十大名园
拙政园(江苏苏州)中国十大名园
3、网师园(江苏苏州)--中国十大古典园林
网师园位于苏州城南十全街,占地仅0.54公顷,始建于南宋,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至乾隆年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造园,因面临王四巷(即今阔街头巷),便取谐音而定园名为网师园。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
网师园(江苏苏州)中国十大名园
网师园(江苏苏州)中国十大名园
4、寄畅园(江苏无锡)--中国十大古典园林
寄畅园位于惠山横街,毗邻锡山和惠山寺,面积15亩。明正德中1506—1520年,以惠山寺僧舍改作别业,万历时,园再传至秦耀,理荒杂草,变造陵谷,列十二景,借王羲之诗意,改名寄畅园。清顺治末康熙初,秦耀曾孙将其改建,延请造园名家张钦掇山理水,疏泉立石,园景益胜。
寄畅园(江苏无锡)中国十大名园
3. 拙政园是最大的古典园林吗
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苏州拙政园,是一座四季不同的经典园林,踩着时间的节拍,鉴赏拙政园的春夏秋冬。
玉兰堂的玉兰,绣绮亭的牡丹,盆景园的杜鹃,构成园中最灿烂的春景,玉兰堂为花厅,四周.围以高墙,是自成独立的幽静庭院,这是一处明代建筑,当年文征明在此作画,园内植玉兰,春来花开,令人心生富贵之翼。
【玉兰堂】是一座独立幽静的封闭庭院,玉兰堂高大宽敞,院落小巧精致。南墙高耸,好似画纸,墙上藤草作画,墙下筑有花坛,种植天竺和竹丛,配置了几峰湖石,玉兰和桂花,色香宜人,“玉兰堂”曾名“笔花堂”,梦笔生花是古时候文人对创作灵感的一种追求,在此读书作画,实在是人生的一种莫大享受。
绣绮亭在山上,三面敞开,一面粉黛。亭下花坛里种植各种明亭牡丹,谷雨前后牡丹怒放,异彩缤纷。
与谁同坐轩:“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苏轼
【与谁同坐轩】
小亭非常别致,修成折扇状。苏东坡有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故名“与谁同坐轩”。轩依水而建,平面形状为扇形,屋面、轩门、窗洞、石桌、石凳、以及轩顶、灯罩、墙上匾额、半栏均成扇面状,故又称作“扇亭”。人在轩中,无论是倚门而望,凭栏远眺,还是倚窗近观,小坐歇息,均可感到前后左右美景不断。
天泉亭侧的紫薇于满月满池的莲荷,成为拙政之下,最为赏心悦目的享受。很多古典园林都是先造园后形成主花的,而拙政园则是造园与定花同步,要么怎么会让池水占了全园的十分之七,要么怎么会有这么多与赏荷有关的建筑。
远香堂、荷风四面亭,卅六鸳鸯馆等。荷风四面亭里面有一副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园中的桂花、秋菊以及池中的睡莲构成拙政秋景,拙政园何处赏冬景,十八曼陀罗花馆前的山茶,雪香云蔚亭侧的梅花绝香冷艳,点缀了寂寥的冬景。
苏州自古就有园林之城之美誉,全市保存完好的苏州古典园林就有五十三处,拙政园等九座古典园林,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曾经苏州园林都是私家花园,如今,古典园林成为公众园林,基本上天天人满为患,何处去觅当年园林意境的呢,从2016年4月起,拙政园推出私人定制服务,在开园前一小时少量游客入园,静静赏园,喝一杯明前碧螺春茶,上几道苏式点心,那真是穿越,回到明代,至高享受。
【绣绮亭 】枇杷园北边假山上的长方亭。登高远眺是古典园林游赏风景的重要方式,私家花园尽管占地不大,但每每也要设立高处的赏景小筑。绣绮亭是拙政园中部水池南边唯一的山巅亭台,这里向北可观望大荷花池及水中两座山岛,南看便是洁静的枇杷小园,西边与远香堂互为对景,东向则是海棠春坞等几组建筑。山下湖石围成的自然形花坛中种植多本牡丹,每当阳春三月,姚黄魏紫,娇艳欲滴,登亭四望红花绿叶,烂漫如锦,正合杜甫“绣绮相辗转,琳琅愈青荧”的诗意,故名。小亭造型很是清秀美丽,四角起翘轻盈又舒展,台座、柱身及屋顶之间的比例恰到好处,充分表现了古典园林小筑之美。亭西檐下,悬挂着横卷形的匾额,上边行楷书写着亭名。原先,西柱上挂有清人所写的楹联:“人远忽闻清籁起,心闲频得异书看”。现原联佚失,改悬从它处移来的劝人处世的联文:“生平直且勤,处世和而厚”。亭内复有额对,横匾为“晓丹晚翠”,上联是“露香红玉树”;下联为“风绽紫蟠桃”。据姑苏文化老人回忆,亭中在抗战前曾悬有梁山舟撰书的景联:“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其境界似乎比今联要高。
【天 泉 亭】
译意:天赐之泉。
简析:元北禅讲寺僧人馀泽于平家巷筑东斋,斋前有井,遂自号“天泉”,后人则以为井名“天泉”。此亭中之井,相传即为元代大弘寺东斋遗物,终年不涸,水质甘甜,故借以名亭,引发思古情思。亭北平冈松林、宽阔的草坪、葱绿的树木,清疏明朗。从芙蓉榭北行往西,天泉亭似一株画上的芰荷,偎依着平岗小坡,亭亭玉立于庭园的大片草坪绿茵上。
天泉是一口井。相传为元代大弘寺遗迹。井本无名,至元代北禅讲寺僧人余泽于此筑东斋,因此井,自号“天泉”,后人则以为井名为“天泉”。饮水思源,天泉天赐。
井上建亭,并是天泉亭了。此亭是1958年苏州园林管理部门修复拙政园东花园时所建。
“天泉亭”是拙政园中最大的亭子。亭仿明式结构,为两层八角,重檐高挑,亭柱间以半墙相连,亭外有围廊坐槛。窗格、半墙俱为八角形花饰,与亭相谐,真可谓八面玲珑。
现在的天泉井井口加盖了一个水磨青砖,封存了,像一双合上的眼。每至春茶上市的季节,踏过曲折小路,虽不能汲天泉水烹茶尝茗,但你一定能听到朝露中亭边紫薇窸窸索索开花的声音。
雪香云蔚亭: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梅、鵲飞罩,刀法娴熟技术高超,构思巧妙,将“岁月三寒”和“喜鹊登梅”两种图案柔和在一起,是园林飞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卅六鸳鸯馆】
卅六鸳鸯馆为苏州拙政园西花园的主体建筑,精美华丽,南部为“十八曼陀罗花馆”,北部名“卅六鸳鸯馆”。这是古建筑中的一种鸳鸯厅形式。 南厅是十八曼陀罗花馆,宜于冬、春。曼陀罗花即山茶花。北厅因临池曾养三十六对鸳鸯而得名。
古建筑中的一种鸳鸯厅形式。
卅六鸳鸯馆内顶棚采用拱型状,既弯曲美观,遮掩顶上梁架,又利用这弧形屋顶来反射声音,增强音响效果,使得余音袅袅,绕梁萦回。此馆环境优雅,陈设古色古香。主人在此宴友、会客、听曲、休憩。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为情设,情因景现,“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林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对“意境”的追求,即对言外之意、象外之象的空间表达。古典园林景观是造园主内心情感的寄托,又是欣赏者置于其中的思维想象的再度创造。
悠然闲坐于小轩之内,仰天赏月,任思绪飘游驰聘,谈古论今畅想明白,这是何等惬意,又是何等悠闲。在这个独自的天地里,清幽的园林景致在古人牌匾楹联的提点下独具文化与精神气质。升华了游人的内心情感,使之不断追寻精神的寄托,为游人提供了精神上的一片绿洲。
4. 拙政园园林景观
(1)拙政园的植物配置注重选择植物的“比德”思想
中国自西周开始,就有以物“比德”的传统,到孔子而树立典型。中国园林植物的选择受其影响,尤其是文人写意园中注重植物的“比德”思想。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高贵的品格和淡漠名利的人生态度,一直为文人所称颂。拙政园中沿水面多处布置了与赏莲有关的建筑,称为拙政园的主题景区。如远香堂、荷风四面亭、藕香榭、留听阁、香洲等,有利于人们从多种角度欣赏和感受。
园中许多建筑都与植物的欣赏相结合,如以梅花组景的雪香云蔚亭,以海棠组景的海棠春坞,以梧桐、竹子组景的梧竹幽居,以芭蕉组景的听雨轩,以枇杷组景的枇杷园等等,形成了以观赏花木为主题的多处景区,并通过对联、匾额等赞颂花木精神,升华了园林意境。
(2)在植物配置上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
在拙政园的荷池四周,垂柳轻拂,迎春连翘,低垂于水面;更有濒水的芙蓉、碧桃、紫薇、夹竹桃相互掩映,池中则荷叶田田。山间林地,多植松柏、高槐、杉树、枫树、女贞,间以观花观果的大中乔木如玉兰、木瓜、梨树、橘树等,低灌木如构骨、六月雪、南天竹,地被植物如书带草等,形成了丰富的种植层次。
(3)拙政园在种植设计上注重植物的季相特征
阳春三月,拙政园里柳枝拂水,桃李争春。可以看到玉兰堂前玉兰盛开,温润如玉,幽香醉人。可至海棠春坞赏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照红妆”。仲夏时节,池畔浅紫、粉红的紫薇花掩映着,池中荷叶阵阵,荷香沁鼻。驻足荷风四面亭可以领略到“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的情景;山坡浓荫匝地,令人暑气顿消。秋风起时,园中并无萧瑟景象,春华秋实,正是收获的季节。待霜亭是赏秋的佳处。登高望远,秋水长天,山坡上金橘满枝,火红的石榴低垂,枫叶灿若红霞。园内桂花飘香,真是使人志清意远的佳境。寒冬腊月,腊梅绽放,暗香浮动,松柏长青。
5. 拙政园是第一大园林吗
拙政园园林特点:以水见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庭院错落,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花木为胜,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
颐和园园林特点:颐和园占地面积达293公顷,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规模宏大。宜芸馆东侧的德和园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山下是一条长700多米的“长廊”,长廊枋梁上有彩画8000多幅,号称“世界第一廊”。长廊之前是昆明湖。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苏堤建造的。万寿山后山、后湖古木成林,有藏式寺庙,苏州河古买卖街。后湖东端有仿无锡寄畅园而建的谐趣园,小巧玲珑,被称为“园中之园”。颐和园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
6. 拙政园是私人园林
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四百多年来,拙政园几度分合,或为“私人”宅园,或做“金屋”藏娇,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许多诱人探寻的遗迹和典故。[1]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隅(东北街178号),截至2014年,仍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7. 拙政园是私家园林还是皇家园林
颐和园与拙政园都是以山水布局的亭台楼阁为主题的园林建筑风格。颐和园体现了北方皇家园林的设计风格,以太湖石作为假山,长廊,殿堂,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拙政园更多的体现江南私家园林的曲径通幽,小巧玲珑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