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扦插繁殖法
1、时间选择:
秋菊(花期在9月中下旬)一般在4月中下旬扦插。
寒菊(花期自12月至翌年1月)可选择在6~7月扦插。
也可以选择在当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进行扦插,但2月份以后扦插要注意遮阳以及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2、母株与插穗选择:
选择生长茁壮、品系纯正的母株。
在其顶部剪取6~10cm(也有说法为6~8cm)的顶芽或者脚芽作为插穗,扦插枝要带有5~7片叶片,并留下功能性叶片,其余叶片除去以减少蒸腾作用。
剪口应为平口或者马蹄形。
3、插穗处理:
剪取后应立即放在清水中1小时,保证其吸足水分。
也可以在水中加入萘乙酸(NAA)或吲哚丁酸(IBA)100~200ml/L(或1000毫克/千克生根素溶液),浸泡插穗基部3至5秒钟,以促进植株生根。
4、基质与扦插:
插床可选择蛭石、珍珠岩、普通泥土加上细沙,或者草木灰与黄土以2∶1的比例混合,以保证土壤具有保湿、通气、排水的作用。
扦插时可以用木棍或者牙签戳洞,减少插床对植株切口的伤害。
植株间距3~4cm,插穗插入基质中2~3cm(也有说法为插条长度的1/3至2/3),苗的高度和粗细都要一致,栽培面要平整。
5、扦插后管理:
用地膜覆盖,以防水分蒸发。如在大棚内育苗,要打开遮阳网,保证温度在15℃~20℃。
3天后检查育苗土壤情况,7天后去掉底膜炼苗,10天后准备定植。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
防晒和保湿至关重要,通常苗床会设置在中小型塑料棚内,并搭设遮阳网以减少阳光直射。需要确保每天喷水数次,以降低温度、保持湿度,并维持叶片的湿润状态。
大约经过两周的时间,扦插苗即可生根发芽,此时应及时进行移栽定植。
二、组织培育法
材料准备:取品种纯正的菊花老根抽出嫩枝嫩茎,将叶片和叶柄一并摘除。
消毒与切割:放在清水中冲洗干净后进行消毒,切成小段。
接种与培养:接种到准备好的培养基中培养,室温保持在25℃左右,充分光照8小时。如果光照不足可用日光灯加光。
生根与移栽: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可逐渐长出幼苗,再进行生根培养。生根后可移入沙土中进行正常的栽培。
三、分株法
时间选择:夏菊(每年农历5月及9月各开花一次)的分株常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进行;秋菊(11月至翌年3月)的分株也可在此时间段进行。
母株选择:选取生长健壮且没有病虫害的母株。
分株操作:在根茎处用剪刀分成若干小株,每一株有2~3个茎,并且要带有部分根。
种植:将分好的小株种植于盆中培养。
四、嫁接繁殖法
砧木选择:嫁接的砧木用白蒿或黄蒿。
砧木处理:4月初将黄蒿或白蒿移栽于苗畦内,5月中旬截去蒿头。约经1周左右,剪取7~10厘米长的菊苗作接穗。
嫁接操作:将接穗基部削成楔形;再用刀将砧木截去少许,然后将砧木劈开一道0.5~1厘米长的缝,将菊苗插入蒿秆的劈缝中,随即用马蔺或塑料条捆扎牢。
成活管理:2~3周即能愈合成活。
五、播种繁殖法
时间选择:多在培育新品种时采用此法,一般在4月中旬进行。
播种操作:将种子播于盛有素沙土的浅盆中,因种子细小,只需要覆盖薄薄的一层细沙土。
发芽与移栽:使盆土保持湿润,2~3周即能发芽。当菊苗长到10~15厘米时,可进行分栽。
总之,多头小菊的繁殖方法多种多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繁殖。同时,在繁殖过程中要注意细节管理,以提高繁殖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