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水生花卉中国古代农业主要成就?

中国古代农业主要成就?

更新:2023-01-14 20:38:40归类:水生花卉人气:7

一、中国古代农业主要成就?

中国古代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在农业科技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

养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蚕桑、缫丝和织绸的国家。据说,公元前3000年,黄帝的元妃以蚕丝为纺织原料,发明了“养蚕治丝”的方法。殷墟甲骨文中不仅有蚕、桑、丝、帛等文字,而且还有一些与丝绸生产有关的完整的甲骨文。1958年,世界上最早的丝织品在浙江吴兴千山洋遗址出土。它有4200-4400年的历史。1977年,余姚河姆渡出土了具有纺织工具部件和丝织图案的牙雕杯(距今6000多年)。可见,我国5000多年的蚕桑和缫丝的历史并非是传说。

猪的驯化

此前,人们普遍认为,野猪的驯化首先始于中东,然后蔓延到整个欧亚大陆。随着中国已知最早、最可靠的猪化石在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的发现,这一观点可能会被改写。这些化石被鉴定为家猪。经过长时间的驯化,它们的形状发生了变化。碳14测年约为9100年。此外,在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也发现了类似的发现。从南到北的考古证据表明,我国是家猪最早的产地之一。

粟的栽培

粟是一种小籽粒谷物的总称,包括谷子、黍等,俗称小米。我国北方是谷子的起源中心,野生种类粟(狗尾草)在我国分布广泛。在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碳化谷子遗址近20处,其中最早的是7000多年前的河南培里岗遗址和河北慈山遗址。

水稻栽培

水稻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作物。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据支持了中国是世界栽培稻起源地的观点。如湖南玉蟾岩遗址址发现了最早的水稻标本,距今约1万年;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和吊桶环遗址发现了距今约1.2万年的水稻,考古学家还在6000多年前的江苏和湖南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稻田和灌溉沟。

大豆栽培

大豆原产于中国。大豆的祖先是野生大豆,分布在我国各地。在一些地方,野生大豆仍然被收集起来作为食物或者饲用。中国大豆种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它早在2000多年前就传入了亚洲其他邻国,18、19世纪传入欧美。由于大豆不容易保存,考古学家在发掘中很少发现大豆。到目前为止,山西侯马出土的战国时期碳化大豆只有10种,黑龙江宁安县大木屯出土的碳化大豆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此外,河南洛阳少沟一汉墓出土了一座距今约2000年的陶器仓库,上面用朱砂写着“大豆万石”字样。

茶树栽培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茶叶泡水喝和种植茶叶的国家。世界上其他产茶叶国几乎都是直接或间接引进我国的茶树。在我国古代,茶首先被用作食物或药物,然后发展成为一种祭祀品。饮茶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王宝所著的《僮约》。然而,茶叶种植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在甲骨文考古研究中发现了采茶的记录。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最完整以及最全面的茶学专著。

柑橘栽培

我国是柑橘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柑橘的国家。它可能有4000多年的历史。《尚书·禹贡》中的一句话:“厥包橘柚锡贡”是最早的柑橘栽培记录。公元前300多年,诗人屈原创作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咏物诗《橘颂》。宋代韩彦直的《橘录》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橘子的著作。

温室栽培

我国是温室栽培起源最早的国家。据《汉书·循吏传》:“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此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这表明,至少在2000年前的西汉时期,当时的古人就可以利用“保护设施”(温室的雏形)种植“反季节”的蔬菜了。西汉末年,温室不仅用于蔬菜种植,还用于珍稀动物和花卉的饲养。

竹子栽培

竹子种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就发现了大量竹器。大约6000年前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很轻松就可以辨认出竹子的图案。从5300年到4200年前,浙江钱山漾遗址出土了200多件日用竹器。中国人使用竹筷和食用竹笋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由于竹简的使用,让我国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为何中国古代园林中草木花卉应用记载较少而国外记载较多

的植物配置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的有关

、艺花一

。明代的《

》、《园冶》、《长物志》中均已论及。清代的《

》、《花镜》中有较详细的说明。

你说的

,也许更偏向于苏州的

,这里空间不大,建筑墙体、大

、灌木、山石等遮挡阳光,可以生长各种

的空间其实不多。加上文人养的

,大多要用以

等,还有书画的参与,品种大多在兰、菊之类的品种上转悠。

欧洲

中,

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采集标本,培育新品种,也是欧洲传统生活中的重要活动,你看很多欧洲

,大仲马的,多次提到,周末到野外采集

,是很多绅士的

。近代,欧洲新品种培育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我国,而我国的花卉生产,某种程度,还没有超过唐朝。

三、城市之花

中国主要城市市花

北 京--月季,菊花

天 津--月季

上 海--白玉兰

石 家 庄--太平花

包 头--小丽花

太 原--菊花

黑 龙 江--丁香或玫瑰

沈 阳--玫瑰

大 连--月季

长 春--君子兰

济 南--荷花

合 肥--石榴花,桂花

杭 州--桂花

宁 波--茶花

福 州--水仙

南 昌--瑞香

南 京--梅花

桂 林--桂花

广 州--木棉花

长 沙--荷花

武 汉--梅花

郑 州--月季

开 封--菊花

洛 阳--牡丹

西 安--石榴花

兰 州--玫瑰

西 宁--丁香

银 川--夹竹桃

乌鲁木齐--玫瑰

成 都--木芙蓉

贵 州--珙桐

昆 明--山茶花

拉 萨--玫瑰

四、花卉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近年来,宿根花卉在植物景观配置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观赏效果。这是创造优美生存空间过程中“师法自然”的一种趋势。然而,宿根花卉周年生长在露地,一年种植、多年观赏的特点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同时也似乎失去了一二年生草花绿化、美化所具有的应时性和灵活性。而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是“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一种境界。所以,我们在运用宿根花卉进行绿化、美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种类丰富、生态各异的优点,合理配置,创造出季相分明、色彩斑斓的优美景色来。具体说来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 要遵循宿根花卉的生态特性 宿根花卉因其周年生长在露地,管理栽培又不像温室花卉那样精致,故对周围的生态因子有一定的要求和适应能力,要根据不同的光、水分、温度、土壤等立地条件选择相应的宿根花卉,尽量做到适地适花。如在林下、建筑物的背面等以散射光为主的地方应选择耐阴性宿根花卉,如玉簪(Hosta plantaginea)、紫萼(Hosta ventricosa)、铃兰(Convallaria majalis)、吉祥草(Reineckia carnea)、一叶兰(Aspidistra elatior)、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土麦冬(Liriope spicata)、石蒜(Lycoris sp.)等;在空旷地或路边应选择喜阳性宿根花卉,如葱兰(Zephyranthes candida)、大花美人蕉(Canna generalis)、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s)、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萱草(Hemerocallis fulva)、鸢尾(Iris sp.)、一枝黄花(Solidago decurrens)等;在池塘边或水体环境中应选择耐湿或水生宿根花卉,如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万年青(Rohdea japonica)、马蔺(Iris lactea)、溪荪(Iris sanquinea)、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angustata)、荷花(Nelumbo nucifera)、睡莲(Nymphaea tetragona)、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等;在干旱瘠薄、岩石园等处选择的宿根花卉有萱草(Hemerocallis fulva)、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日本景天(Sedum japonica)、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等。 在做到适地适花的同时,还要处理好宿根花卉种内和种间的关系。同种花卉种植在一起,要安排好种植方式和密度、距离,使其符合各自的生态要求。不同种类间种植,要尽量做到管理措施的一致。只有这样,宿根花卉才能正常生长,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以实现观赏效果连年不变。 (二) 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功能相符合 不同的绿化环境,其功能和要求是不同的,因而对宿根花卉的种植设计也是不同的。如街道绿地,主要功能是遮荫和美化环境,在不妨碍交通视线的前提下,利用各种花灌木和宿根花卉结合起来,既可丰富街景,又给来往的行人带来心旷神怡的感觉。又如居民小区和街心公园,其功能是美化环境,为广大群众提供优美的休息场所。在这一地段,一般以种植宿根花卉为主,适当配以精美的花灌木,耐修剪的造型植物,树型优美的小乔木等植物材料来营造幽雅的街区小景观。在街道的两旁,可以选择一些抗性强、株形紧凑的宿根花卉,如葱兰、石蒜、红花酢浆草、沿阶草等,也具有开阔视线、装饰效果强等特点。 (三) 要合理配置,使景观观赏效果尽量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 宿根花卉一年种植,多年观赏。为了避免因秋、冬季节枯叶落叶及炎热夏季部分花卉休眠,地面裸露所带来的不良效果,要在对各种宿根花卉生态习性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加以合理布置,使宿根花卉一年四季的观赏效果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如荷包牡丹与耧斗菜在夏季炎热地区仅在上半年生长,炎热夏季到来时即因休眠而枯萎,这就需要在株丛间配置夏、秋季生长茂盛而春至夏初又不影响其生长与观赏的其他花卉。石蒜类根系很深,秋、冬季保持绿色,开花时又无叶,如与茎叶葱绿的麦冬类、萱草类,或与浅根系匍匐生长的爬景天配合种植,则会收到良好的观赏效果。又如早春开花的二月蓝与初秋花色丰富、略带清香的紫茉莉交替混种,正好错开了各自的展叶期和开花期,解决了树下黄土不见天的问题。 (四) 要注重季相、色彩的变化与对比 宿根花卉种类繁多,花期有早有晚。色彩也极其丰富(分为白色系、红色系、黄色系、橙黄系、紫色系、蓝色系等)。如果在种植设计时配合得当,注意季相的变化,又考虑到同一季节中彼此的色彩、花姿,以及与周围色彩的协调和对比,那将会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优美景色。 要实现季相、色彩的变化与对比,就要熟悉各种宿根花卉的花期、花色及花型。如早春开花的二月蓝、郁金香、风信子、金盏菊、铁筷子、雪滴花等;夏季开花的各色美人蕉、大花马齿苋、大花萱草、宿根福禄考、蜀葵、一枝黄花、玉簪、紫萼、葱兰等;秋季开花的早小菊、日本早小菊、蓍草、荷兰菊、菊花等;冬季开花的水仙、黄花石蒜等。在色彩的配合方面,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且要有主题,有特色,有意境,有美感。如在水边种植宜选用米黄色等浅色花卉,如水生鸢尾、玉带草等。在山边种植,应选择与山体、岩石等相近的色彩,如土三七、景天、荷兰菊等。在树丛中宜用红、黄、橙等暖色调。另外,还要根据气候、季节、园林绿地的功能等设计色彩,一般在炎热的夏季多用冷色调,在寒冷的冬季则采用暖色调等。 (五) 植物配置材料有主、有从,叶色、质地、株型的对比要有变化 宿根花卉在种植设计时,不论是花带、花坛,还是花丛都要有自己的主调和配调。主调数量多、比重大,配调数量少、比重小,体现重点和主从关系。另外,在主调和配调的不同植物材料之间,叶色、质地、株型也要互相映衬和搭配协调。如在居住区花带的种植设计时,以萱草为主调,以鸢尾、早小菊为配调,不仅有季相的变化,而且其株型、叶色及质地相互映衬。鸢尾的叶竖直向上,萱草、早小菊的叶横向伸展;鸢尾的叶是剑形的,而萱草的叶是披针形的,且叶色又有白绿、墨绿之分。 宿根花卉种植设计作为群体观赏效果在国外已十分普遍,且取得了良好的绿化、美化效果。但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它反映了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然的现代理念。作为宿根花卉应用的基础,我国宿根花卉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只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相信会不断地创造出优美的人间佳境来。

久久花店版权声明: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林中花卉应用
地不容盆景制作图片(地栽盆景技巧) 吊兰有多少个品种图片(吊兰有多少个品种图片及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