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怎么嫁接(多肉怎么嫁接芦荟)
1. 多肉怎么嫁接芦荟
把芦荟开一个小口,把蟹爪兰插进去,包扎好就行了
2. 芦荟多肉怎么养
芦荟平均需要在15~20天浇一次水,春季浇水时,需每5~7天浇一次;夏季时每2~3天浇一次;秋季时每4~6天浇一次;冬季时15~20天浇一次即可,一年四季浇水都需要遵循见干就浇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保持土壤表层微微湿润即可。
3. 芦荟可以用多肉土种植吗
许多花友都会在室内放置几盆能养眼的好植物,感觉就会不一样,很多的花友都说盆栽植物不好养,要不就是浇水浇多了淹死了,要么就是明明养护的非常好,却还是生长不好,其实有种盆栽植物非常的好打理,属于懒人植物的一种,并且非常的耐寒,好几天不浇水都没事,放在室内就能净化空气,其实就是芦荟。下面就给大家介绍这种植物怎么养护,才能长得好还爆盆。
芦荟的养护技巧、方法
大家买回来的芦荟,都要栽到自己准备的花盆里,其实普通的塑料盆养芦荟比瓷盆养芦荟更好,更加的通透。土壤也是非常好配制的,和多肉的营养土差不多,一般用比较疏松透气,排水比较好土壤。
记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土壤不能太板结太黏就可以。这样就算是水浇多了,也不会产生积水,能促进芦荟的根部生长。
配土的时候,可以用营养土、腐叶土或者肥力强的土壤,最好和一些颗粒物混合,例如蛭石、珍珠岩等,混合以后,就能增加土壤的肥沃力,还能使土壤更加的通透。土弄好了,芦荟就会生长的非常快,半年左右都可以不施肥。
第二点就是浇水的问题,不能经常的浇水,如果长浇水,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根系长期的在湿润环境下,容易烂根,生长的不好,等盆土干燥了,再浇水即可。不需要每天都给芦荟浇水,偶尔浇一次就行,浇水少容易爆盆,还利于萌发侧芽、新芽。所以不需要细心的养护。
第三点就是放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多晒晒太阳,除了夏天要把芦荟放在遮阴的环境中,因为夏天的光照特别强,放在阳光下暴晒很容易造成缺水的状态,就会导致颜色超级的难看,只要放在通透的环境下,就能使植物很翠绿好看。
其他的季节可以搬到室外,多晒晒太阳,这样就能长得好非常的壮实。不然一直放在遮蔽的地方,就会使叶片颜色不够翠绿,影响根部的生长。
芦荟对肥料的要求很简单,只需在春秋季节,浇一点肥水就行,例如淘米水、黄豆水等都可以。一年四季都能长得爆盆,然后换一次盆土,把爆盆的芦荟分株种植,就能繁殖出很多盆了。
冬季养芦荟时,每到打霜、霜冻、严寒、下雪的时候,一定要搬到室内,控制好浇水即可。温度不低于零度,就可以安全的过冬,来年能涨爆盆。
大家只要注意浇水,就能让芦荟新芽长不停,很容易就能爆盆!
4. 多肉植物芦荟养殖方法
不能,芦荟的土壤用腐叶土、珍珠岩、砂土、瓦砾混合配制,并在其中拌入有机肥,以达到肥沃疏松、排水良好、营养丰富的要求,在植株的养护期间,需要在阳光温和时放在室外接受全日照,浇水可以等盆土干燥后再浇至半透,而且要加强周围空气的流通。
5. 多肉怎么嫁接芦荟图片
一、芦荟嫁接的方法:平接法
芦荟的生长点很靠下,要耐心的一层一层寻找,往往大家切不到位会导致生长点未毁损而再次萌发,把接穗顶下来,这一点要慎重,必须慢慢一层一层的找,可以看到生长点下大约直径2-5mm的白色分生组织区为最佳,对应接穗的生长分生区也差不多这么大,过大都不会成活。分生区的外环保证两点以上相交,按压好后用弹性的材料捆绑,因为芦荟茎收缩剧烈,单纯用线是不行的,必须用弹性的受力均匀的材料捆绑。
二、嫁接后处理:
嫁接后放于通风阴凉处,大约10天可以去掉弹力捆绑线,不浇水再等1-2周后,喷施含有杀菌剂的表油菜素内酯或爱多收,促进维管束的贯通,这一步是成活的关键;不喷药的话可以放置在温差大的温室里,靠外环境促进维管束贯通。如果不做此步处理,基本活不了。
6. 多肉芦荟怎么繁殖
芦荟怎么种植?可能知道能种植的人不少,但真正知道如何种植的人并不多。今天,我就来科普一下,芦荟到底该怎么种植?它的种植技术要求是什么?
芦荟的栽培技术
芦荟是多年生常绿肉质的草本植物,是一种全株可入药的药材。主要生长在南方地区的山坡草丛、海滩沙地灌木丛中。随着价值被人发掘之后,人工种植就成了现实。芦荟栽培技术,主要注意两点:一是土壤的选择,二是种植的方法。
1、土壤选择:芦荟是一种喜光耐温、喜湿怕涝并且怕冻的作物,所以多种植南方,对土壤的要求是壤质肥沃、疏松透水、富含有机质的沙土。耐高温,不耐寒,要求阳光充足,不能荫蔽,否则易生病害,导致局部腐烂。怕积水,怕黏土,土壤透水性必须要好。
2、种植方法:芦荟的种植有扦插繁殖、分株繁殖、组织培养苗等方法。芦荟好种,在整个生命期的任何时候都可繁殖。扦插繁殖与分株繁殖的方式应用较多,当然,一般根据种植的习惯,在春、秋两季时作栽培繁殖比较多。最适宜温度25~28℃,当基质温度比气温高2~4℃时适宜扦插繁殖,当基质温度与气温持平或比气温低时适宜分株繁殖。采用繁殖方法,以此方法为基准,成活率高。
芦荟的生长规律
芦荟是多肉草本植物,根须发达,叶片多肉,水分含量高,高达90%以上。它花期是12月至次年3月,果实期是2~5月,是不能自花传粉结实的作物,需要人工辅助。芦荟喜光,但光周期为短日照,这一点需要把握好。
芦荟的田间管理
在芦荟生产过程中,田间管理只要做好温度、湿度、肥力、捆叶等几个主要问题的处理,即可达到高产的目的。
1、温度:芦荟的生长温度相对广泛,要求不太严格,当气温在15℃以上、30℃以下时皆可生长,但最适宜温度是25~28℃。由于芦荟怕低温,冬天要做好保温工作,冬季温室温度不能低于8℃,否则会发生冷害、冻害。
2、湿度:芦荟的浇水很有讲究,因为它喜湿怕涝,春夏秋冬应区别对待。浇水要根据植株长势、天气晴雨、土壤干湿等因素而掌握,春夏气温高,蒸发量较大,生长发育快,需要勤浇水。立秋后秋雨增多,天气转凉,要减少浇水次数与浇水量。无论什么时候,浇水要浇透,而不积水。因为芦荟怕积水太多而烂根,所以田间排水沟渠一定要做好。
3、肥力:芦荟的生长期对肥力需求量不太大,做到保持营养均衡就可以。相对而言,芦荟对氮、磷、钾、钙、镁、铁等肥料相对较多,而对其它元素的肥料相对较少。
4、捆叶:芦荟每到秋天后要少浇水,增施有机肥,将每株叶片捆成一束或多束,可以增强抗旱力,但注意捆叶时动作力度要轻,别伤害叶片。
芦荟的防病治虫
芦荟的病虫害不多,常见病害就褐斑病、炭疽病、叶枯病、白绢病、白根病、根腐病,常见虫害就棉铃虫、介壳虫、红蜘蛛,总共加起来才10来种病虫害,在种植植物中预防病虫害相对简单。
1、前三种褐斑病、炭疽病、叶枯病为真菌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前喷施波尔多液,能有效预防、控制病菌的侵入与蔓延。
2、第四种白绢病也是真菌病害,能危害全株,预防方法与前三种相同,病发后喷施甲基托布津液或霉素系列药剂,能杀灭芦荟体内的病原菌,控制病害蔓延。
3、白根病:病发后,根基部上面有一层白色粉末状,可用70%代森锰锌液进行喷施预防。
4、根腐病:因土壤湿度过大而引起,预防首要任务时注意排水、通风,避免太潮湿。可喷施药剂多菌灵进行预防。
5、棉铃虫:这是目前危害比较严重的虫害,主要危害嫩叶、花朵,从而造成叶片残缺、落花等。可用黑光灯进行诱杀,或直接喷施50%锌硫磷乳油进行喷雾防治。
6、红蜘蛛:重在预防,冬季来临前,清除田间杂草。红蜘蛛主要发生在天旱时节,5~7月、8~9用为高发期。当红蜘蛛出现后,及时喷施药剂将其杀灭,不能让它蔓延繁衍。
7、介壳虫:相对来说,这种虫害发生率不高,主要发生在皂质芦荟上,其它品种比较少。预防为主,可用50%锌硫磷乳油进行防治。
芦荟的采收方法
芦荟是多年生植物,种植一次可采收多年,采收时要讲科学,不得乱采,是很有讲究的。在正常管理条件下,芦荟种植1.5~2年后,即可采收。
1、采收标准:单叶重量0.8~1.0公斤,叶基部宽度16厘米以上,叶片长度50厘米以上。
2、采收时以先老后嫩的采收原则,即按照生理年龄的先后顺序进行采收。原则上,每次只采收一片,要将整片割下。
3、采收时要注意方法,得从叶茎的交界处,一边割一开口,然后用手轻轻的掰下来,不要用力过猛而伤到未采收的嫩叶片。
4、芦荟采收,是否为采收的最佳时期,不能以眼睛判断,而是要以科学仪器分析检测为准,通过对芦荟有效成分进行检测分析,该采收时再采收,勿提前,勿延后。
5、芦荟从第一次采收,到采收高峰期的到来,有2~4年的时间,之后的产量便明显下降。因此在产量开始下降时,就得考虑更新换代了,否则不能确保亩产量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是关于芦荟种植的要点,包括栽培技术、田间管理、防病治虫、采收技巧等。芦荟好种,病虫害不多,易于管理,种一次可采收多年,在南方地区,可考虑多多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上升,芦荟的经济价值将会越来越大,发展前锦将更好!
7. 芦荟可以嫁接多肉吗
芦荟和蟹爪兰不属于同种品种,是不能进行嫁接的,强行嫁接之后成活率比较低,几乎是不可能成活,芦荟通常是与多肉植物进行嫁接,嫁接时需将芦荟干燥养护一周的时间,蟹爪兰则可仙人掌进行嫁接,只要嫁接方法得当大概一个月时间即可成活。
久久花店版权声明: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