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盆景树(常见盆景树型特点)
1. 常见盆景树型特点
华山松是中国盆景第一名。
第一个进入中国十大盆景名贵树种榜单的是华山松,这是一种喜欢阳光的植物,树型比较大,给人一种相当有力的感觉,假如制作成盆景之后整体相当美丽。
2. 盆景的形状与类型
1、紫叶酢浆草
紫叶酢浆草是一种观叶观花型的植物,它原产于巴西,风车状、蝴蝶一般的紫色叶片,能开出粉色的精致花朵,养在室内窗台上就是不错的选择,它的叶子白天会舒展开来,夜晚会慢慢闭合,早上看着它,一整天心情都会变好。
养护注意保持温暖微润的环境,保持盆土干透浇透,避免盆土积水,给予适当的散射光。
2、锦紫苏
锦紫苏也叫彩叶草,它的叶子斑斓靓丽,有很多种颜色,紫、红、绿的三色搭配最迷人,它是很容易在室内养护的观叶植物,如果有较多的散射光,它的叶色就更加动人。
它喜欢充足的光照和温润的环境,遮阴处也能生长,生长期需要保持盆土微润,养护温度注意保持在5度以上。
3、双线竹芋
它是一种热带的观赏植物,非常耐阴,喜欢温暖遮阴的环境,养护注意不能暴晒,属于竹芋类的观叶植物,竹芋的品种非常多,不同的品种叶子上的斑纹不同,叶色会有一些差异。
最适合室内养护的绿植之一,养护需要保持10度以上的温度,保持较高的环境湿度,空气干燥叶子容易干黄。
3. 常见盆景树型特点是什么
有直干式丛林,直斜式丛林,过桥式丛林,平远式丛林等盆景布局,要根据植物的树形来合理运用。
丛林式盆景在选择树木植物时,不要求每一株都有完美的树形,只要姿态自然,格调统一和谐,有高有低,有粗有细,栽植后整体错落有致,疏密合理即可。
制作丛林式盆景的植物一般以观叶植物居多,秀美的枝、叶更能体现出山野从林之感,又有层林尽染之美!适合多株合植的多以松、柏、枫、竹等树木为丛林盆景素材。
另外一本多干式丛林盆景也是非常受大家欢迎,但这种盆景形式变化大,造型难度高,优质的桩材不易得,尤其是乔木类树木,比如松、柏、银杏、榆树等,还有以灌木类植物也较多见,像金弹子、对节白蜡、榕树等。
优质的一本多干桩材,变化复杂,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争让得体,有主有从,很是优雅!能更真实的体现山林野趣!
4. 盆景新手入门知识盆景的基本树形
树桩盆景的制作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前辈们总结出了很多制作的经验心得,比如这篇流传很久的盆景制作口诀,虽然现在已经不知道作者是谁了,但是如果细细阅读,依旧可以发现其中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杂木盆景日常管理歌
春日浇水宜早上,加强光照防徒长。
增施磷钾有机肥,枝壮叶厚节径短。
夏日最好避西晒,防止叶片早枯焦。
气温下降及时肥,酷暑盆景分外妖。
秋季西风落叶黄,扣水减肥理应当。
植物体内转机制,勤查调整树可安。
冬季防寒是主要,高处放置是首要。
室内越冬见光照,充分休眠盆景好。
盆景花卉施肥有一套要领;
“四多”黄瘦多施,发芽前多施,孕蕾期多施,花后多施。
“四少”肥壮少施,发芽少施,开花少施,雨季少施;
“四不”徒长不施,新栽不施,盛暑不施,休眠不施。剪枝五去五留法;
去远留近、去大留小。去直留曲,去中留边,去高留低。
盆景根、干、枝修剪十六忌
根忌:回根、片根、逆根。
干忌:S干、逆干、夺主干。
枝忌:片枝、平行枝、内侧枝、切干枝、交叉枝、超长枝、车轮枝、对生枝、蛙腿枝、逆枝。
盆景的布局最忌四平八稳
轻重不分、暄宾夺主
三远法:
古人云:“山有三远: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迭,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渺渺”。
盆景造型十二大原则
意在笔先;师法造化。因势造型;动静结合。
繁简并用;以小观大。阴阳向背;主次分明。
比例协调;顾盼呼应。变化统一;形神兼备。
盆景构景十种风格
古:多为树桩盆景。取材松、柏、榆等,以松为主,有“无松不古”之说,塑造古老苍劲的形象。
雅:取材以兰为主,“无兰不雅”形成幽雅,素朴的气氛。
清:取材竹子的常青植物,以竹为主,“无竹不清”,形成清秀明快的景观。
俏:多为观花盆景,以梅为主,“无梅不俏”,形成奇丽多彩的美姿。
幽:多为山林盆景,用茂密的植物和山石等,构成如“青城天下幽”的丛林峡谷。
雄:多为山石盆景,取材以石为主,配以树木和建筑,用相对高大的石料构成泰山雄姿般的景观
险:也是山石盆景,但要造成悬崖陡壁之势。
奇:以奇形石为主的山石盆景,构成如“黄山天下奇”般的景观。
旷:多为水石盆景,构成海滨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秀:也是山水盆景,用材有山、水、花木等构成如:峨眉天下秀”的美丽风景。
盆景造型的形式
一、直干型(单干高耸式、单干矮壮式、单干健壮式、双干高耸式、双干健壮式、高耸丛林式、健壮丛林式);
二、斜干型(折斜式、横斜式、直斜式、斜干丛林式);
三、直斜干型(矮壮双干直斜式、高飘双干直斜式、健壮双干直斜式);
四、曲干型(直曲式、斜曲式、回旋式、双曲式、曲干丛林式);
五、卧干型(横卧式、曲卧式);
六、悬崖型(全悬式、半悬式、半悬飞旋式);
七、临水型(单干临水式、双干临水式);
八、倒挂型(单干倒挂式、双干倒挂式);
九、水旱型(半水旱式、全水旱式);
十、假山丛林型(峰岭丛林式、丘陵丛林式、峭壁丛林式);
十一、风动型(单干风动式、双干风动式、丛林风动式);
十二、过桥型(单树过桥式、双树过桥式、丛林过桥式);
十三、腐干型(洞穴式、斧劈式);
十四、枯朽型《枯梢式、枯枝式、枯干式(舍利干)》;
十五、怪异型(疙瘩洞孔式、灵芝式)。
树冠的布局要求:
一、树冠垂直、水平与均衡;
二、树冠要回转'挑头';
三、树冠要前倾。
达到树形正面要露,后面要藏,藏露兼存,含蓄有余的效果。
根据“中国盆景评比展览”评比委员会研究决定,中国盆景分为特大、大、中、小、微型五种规格。
树木盆景(按树木高度分)
(一)大型81厘米~150厘米。(二)中型41厘米~80厘米。(三)小型15厘米~40厘米。(四)微型15厘米以下。
山水盆景(按盆径分)
(一)大型101厘米~150厘米。(二)中型41厘米~100厘米。(三)小型15厘米~40厘米。(四)微型15厘米以下。
树石盆景以盆的长度衡量。竹草盆景似同树木盆景。
文人树的特征
清,简,秀,柔,雅,禅皆为文人,看意境非看形式。养盆景五忌
一、忌施肥。二、忌干旱。三、忌水渍。四、忌骤荫。五、忌午浴。
丛林式盆景四忌
一忌-刀切丛林;二忌密不通风丛林;三忌深盆大皿丛林;四忌不修剪丛林。
优秀的造型重点枝(俗称要枝)
①飘枝:枝的主脉在平行中稍向下飘。为求得最佳的曲线美,节与节之间可互换出枝角度,加强节奏感,但不偏离主脉中轴线。
②探枝:高位出枝,主脉曲节起伏,与飘枝有相似的地方。其最大特点是在众多比较统一的造型枝押异军突起打破构图的边线。正如诗中的“一枝红杏出墙来”。
③拖枝:主脉圆转流动,与干身走向相同,有如关羽临阵时所用的拖刀。多用在曲斜干的造型中,有断后押脚之意。
④跌枝:主脉在前进中突然向下曲折跌宕,变化强烈分明,下跌后流畅自然,多用在高耸的树形中,起到弥补高脚部位少枝的空虚感。
⑤泻枝:主脉一出枝即弯曲流动成下泻状,其间少曲节变化,有如江河直下,一泻千里,气势雄浑。
五大佳枝:
1、主干的颊部(含腮部)或穴部有枝。
2、主干的胸上部左右两侧有枝。
3、主干的两肋大致部位有枝。
4、主干的后背大致部位有枝,也是上等的佳枝。
5、老、大、粗、古主干的腰两侧或后腰部位发了枝,也是上等的佳枝。
三大难得枝:
1、难得在耳部生枝,耳部有了枝,整个桩景有了苐一形象。
2、难得在肩部有枝,双肩的仼何-侧有枝,桩景前途有望。
3、难得在胯部出枝,主干的胯部有大枝,意味着桩景的基础良好,桩景前途远大以至无量。
三大忌:
一忌鼻枝,鼻枝为无目枝,十分俗气伤感,是损坏桩景形象的大敌。
二忌胸枝,胸枝为闷枝,是损坏桩景元气的大敌。
三忌腹枝,腹枝为痞枝,是扼杀桩景前途的一大病枝。树桩盆景枝盘的促抑技法
一、强剪抑势法;二、半折抑势法;三、摘叶抑势法;四、置换抑势法;五、背光抑势法;六、药物抑势法。山采树桩求活五忌
一、忌浅埋;二、忌频查;三、忌疏浇;四、忌误察;五、忌心浮气躁。
5. 常见的盆景树种有哪些名称?
苏州、扬州、岭南、四川、安徽、上海 、浙江、南通
岭南盆景:苍劲自然
四川盆景:蟠曲多姿
苏州盆景:清秀古雅
扬州盆景:严整庄重
安徽盆景:古朴奇特
上海盆景:明快流畅
浙江盆景:雄伟挺秀
苏派盆景
造型特点:圆片式
传统造型:“六台三托一顶”,屏风式、垂风式、垂枝式、劈干式、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粗扎细剪
常用树种:松、柏、雀梅、榔榆、黄杨、三角枫、石榴、鸟不宿等
代表人物:周瘦鹃,
流传地域:苏州
特点:娇媚。缺点:树形变 化不大,形态娇柔做作,十年以上才能完成。
虎踞龙盘(雀梅,树龄400余年)
醉卧(雀梅)
扬派盆景
造型特点:要求“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
传统造型:“游龙弯” ,云片式(一至三层的称“台式”,三层以上的称“巧云式” ),疙瘩式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精扎精剪
艺术特点:严整而富有变化,清秀而不失壮观。
常用树种:松、柏、榆、黄杨(瓜子黄杨)及五针松、罗汉松、六月雪、银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
代表人物:万觐棠
流传地域:以扬州为中心,包括嘉州、泰州、兴化、高邮。
扬州盆景制作历史悠久。早在唐代,盆景已成为宫苑装饰、观赏的珍品,作为东南第一大都会的扬州,也受到京都影响流传盆景;宋代苏轼任扬州太守时,曾亲自制作盆景;明代,扬州盆景形成地方风格;清代,扬州盐商为迎合帝王南游,广筑园林,大兴盆景,有“家家有花园,户户养盆景”之说,明代形成的盆景风格,经不断提高,形成了流派。
黄杨盆景《巧云》、《腾云》、《行云》、《凌云》、《碧云》等荣获一等奖,实现五连冠
通派盆景
造型特点:要求“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
传统造型:以“两弯半”(或“三弯半”)为主要特色。两弯半”又称“狮式”盆景,相传为明代画家所创,造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必须构成三弯九片一顶(三弯半),意态如狮。但“三弯半”的造型难度太大,很不容易达到标准,以后逐渐简化为“两弯半”。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精扎精剪
常用树种:松、柏、榆、黄杨(瓜子黄杨)及五针松、罗汉松、六月雪、银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
代表人物:徐朗屏
流传地域:南通、如皋
海派盆景
造型特点:海派盆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强调主题性、层次性和多变性,在制作过程中力求体现山林野趣,重视自然界古树的形态和树种的个性。讲究枝片造型,但枝片不但数量较多,没有固定规格
主要造型:微型,自然型
技法特点:铁丝蟠扎,扎剪并重
常用树种:松柏类为主
代表人物:殷子敏、胡荣庆、汪蠡鼎、胡运骅
流传地域:上海
浙派盆景
造型特点:薄片结扎,层次分明。擅长直干或三五株栽于一盆,以表现莽莽丛林的特殊艺术效果
主要造型: “高干”、“合栽”为造型基调
技法特点:金棕并用,扎剪并重(针叶树以扎为主,阔叶树以剪为主)
常用树种:松柏类(五针松)为主
代表人物:潘仲连,胡乐国
流传地域:杭州、温州两地为中心
徽派盆景
造型特点:徽派盆景风格独特,形式多种多样,造型技法受扬、苏、沪诸派影响,以古傲苍劲、奇峭多姿为主要特色主要造型: “高干”、“合栽”为造型基调
传统造型:规则类主要有“游龙式”(多见于梅桩)、“扭旋式”、“三台式”、“屏风式”、“疙瘩式”
技法特点:粗扎粗剪(棕皮树筋缠绕)
常用树种:以梅桩最为著名,称为“徽梅”。黄山松,桧柏,檵木
代表人物:宋钟铃
流传地域:以歙县卖花渔村(雄兴乡洪岭村)为代表,包括绩溪、休宁、黟县等广大地区。
川派盆景
造型特点:树桩以古朴严谨,虬曲多姿为特色;多悬根处理。山石盆景则以气势雄伟取胜,高、悬、陡、深,典型地表现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风貌。
传统造型:规则类为主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讲究身法
常用树种:川派树桩盆景一般选用金弹子、六月雪、罗汉松、银杏、紫薇、贴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杜鹃等花木。
代表人物:李宗玉等。
流传地域:四川成都重庆等地。
川派盆景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在造型上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的过程,前一个“简”是简单,后一个“简”是简练。同其他盆景流派一样,根据“树姿近画”的造型原理,先有自然类,后来经过模仿老树的姿态和变化,不断总结出了表现这种姿态和变化的技法规律,通过历代盆景艺术家的创造和完善,最后归纳为10种身法和3式、5型。盆景艺术大师陈思甫在他的专著《盆景桩头幡扎技艺》一书中写道:“若以规律类平技式桩头论,成都和川西地区的主干弯曲、校视下倾的造型,乃是仿照峨山高寒之地长期被积雪压抑的松柏的低矮老态,雪融化后,树梢直立,枝桠由垂转手或略带倾斜状。故尔平枝式规律类型桩头,枝盘渐至盘端往下斜而平整,或技盘基部下倾、盘略下斜而平整。“在艺术形式上,它以严谨的格律作为基本的结构原则,它是盆景中的‘格律诗’。”(唐春来:《规律类树桩美的探索》,载《成都盆景研究》)
岭南派
风格特点
1)雄伟苍劲,古朴自然;
2)截干蓄枝(主干截断,长侧枝,当侧枝长到主干小一点又截去,这样不断去致下部粗壮);
3)分段培育。
代表人物:孔泰初
传统造型:大树型,高干型
常用树种:九里香、福建茶、朴树、榆、雀梅、榕、黄杨、罗汉松、五针松、杜鹃、水栀子、梅、银杏等
流传地域:广州
传统的广东盆景,形似北派的“游龙弯”式,树干蛇行直立,左右垂臂横出,作五托或七托,树顶扁平,称“古树”,又叫“将军树”,这种盆景很费功夫、时间,一般需要三四十年才能成型。岭南派盆景艺术风格的真正形成,则是本世纪30年代以后的事。 这时的广东盆景分作三个流派:一是以盆景艺术家孔泰初为首的一派,树形苍劲浑厚,树冠秀茂稠密,构图严谨,表现旷野古木的风姿;二是以广州三元宫道士为首的一派,主要利用将要枯死的树桩作材料,经过精心培育,从某一部分长出新芽,以潇洒流畅为贵;三是以广州海幢寺的素仁和尚为首的一派,扶疏挺拔,兀立云霄,技托虽少而不觉空虚,含蓄简括,高雅自然,很有点郑板桥“冗繁削尽留清瘦”,“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意[1] 。
其它风格
编辑
中州风格:以果树盆景为特色
北京风格:以小菊盆景为特色
湖北风格:以“风吹式”盆景为特色
湖南风格:以大悬崖式为特色
八桂风格:大树型
福建风格:榕树盆景和配石悬崖式
久久花店版权声明: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