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休眠方式过冬(植物休眠的多种形式)
1. 植物休眠的多种形式
植物产生同自己相似的新个体称为繁殖。这是植物繁衍后代、延续物种的一种自然现象,也是植物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药用植物种类繁多,繁殖方法不一,主要有营养繁殖、种子繁殖、孢子繁殖。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繁殖植物新个体。
在此主要介绍营养繁殖、种子繁殖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1、营养繁殖 高等植物的一部分器官脱离母体后能重新分化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植株的特性,叫做植物的"再生作用"。营养繁殖就是利用植物营养器官的这种再生能力来繁殖新个体的一种繁殖方法。营养繁殖的后代来自同一植物的营养体,它的个体发育不是重新开始,而是母体发育的继续,因此,开花结实早,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和特征。但是,营养繁殖的繁殖系数较低,有的种类如地黄、山药等长期进行营养繁殖容易引起品种退化。
常用的营养繁殖方法有以下四种:
(1)分离繁殖 将植物的营养器官分离培育成独立新个体的繁殖方法。此法简便,成活率高。分离时期因药用植物种类和气候而异,一般在秋末或早春植株休眠期内进行。根据采用母株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分球(如番红花)、分块(如山药、白芨等)、分根(如丹参、紫菀等)、分株(如砂仁、沿阶草等)。
(2)压条繁殖 将母株的枝条或茎蔓埋压土中,或在树枝上用泥土、青苔等包扎,使之生根后,再与母株割离,成为独立植株。压条法有普通压条法、波状压条法、堆土压条法、空中压条法等。马兜铃、玫瑰、何首乌、蔓荆子、连翘等都可以用此法繁殖。
(3)扦插繁殖 割取植物营养器官的一部分,如根、茎、叶等,在适宜条件下插入基质中,利用其分生机能或再生能力,使其生根或发芽,成为新的植株。通常用木本植物枝条(未木质化的除外)扦插叫硬枝扦插,用未木质化的木本植物枝条和草本植物扦插叫绿体扦插。
①扦插时期 露地扦插的时期,因植物种类、特性和气候而异。草本植物适应性较强,扦插时间要求不严,除严寒酷暑外,均可进行。木本植物一般以休眠期为宜;常绿植物则适宜在温度较高、湿度大的夏季扦插。
②促进插条生根的方法
a. 机械处理 对扦插不易成活的植物,可预先在生长期间选定枝条,采用环割、刻伤、缢伤等措施,使营养物质积累于伤口附近,然后剪取枝条扦插,可促进生根。
b. 化学药剂处理 如丁香、石竹等插条下端用5%~10%的蔗糖溶液浸渍24小时后扦插,效果显著。
c. 生长调节剂处理 生产上通常使用萘乙酸、2,4-D、吲哚乙酸等处理插条,可显著缩短插条发根的时间,诱导生根困难的植物插条生根,提高成活率。如以0.1%2,4-D粉剂处理枳壳插条发根率达100%。
③扦插方法 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是枝插法。木本植物选一二年生枝条,草本植物用当年生幼枝作插穗。扦插时选取枝条,剪成10~20厘米的小段,上切面在芽的上方微斜,下切面在节的稍下方剪成斜面,每段应有2~3个芽。除留插条顶端1~2片叶(大叶只留半个叶片)外,其余叶片除掉。然后插于插床内,上端露出土面约为插条的1/4至1/3,并遮荫,经常浇水,保持湿润,成活后移栽。
2. 植物休眠期的时候是什么状态
植物休眠期时间是由植物自身特性决定,不同植物休眠时间不同。
植物体或其器官在发育的过程中,生长和代谢出现暂时停顿的时期。通常是由内部生理原因决定的,种子、茎、芽都可处于休眠状态。植物体或其器官具有一定的休眠期,是有其意义的,特别是生活在冷、热、干、湿季节性变化很大的气候条件下,能使植物体渡过不良环境。对于一些植物,如马铃薯、洋葱、大蒜,用人工方法,延长其休眠期,则有利于贮存。但种子的休眠期过长又会影响农业生产,因此需要用不同方法,解除种子休眠,以保证适时播种,不误农时。
3. 植物休眠的多种形式有哪些
是食物。它的食性比较窄。因为冬天大部分的植物都处于休眠状态,根本不可能开花结果。而松鼠就只吃这些。它们会在食物丰盛期大量囤积食物。在醒来的春天食物也少,它就吃自己囤积的食物。
它冬眠就是对恶劣环境的应急反应。没有食物只有睡觉才能减少能量消耗。地方就是洞里,树洞,或者是其他的地方。方式就是和人一样睡觉了,到春天才会出来的,应该是惊蛰前后。
4. 植物休眠的概念
秋季叶片自然脱落是落叶树木进入休眠的重要标志。在正常落叶前,新梢必须经过组织成熟过程,才能顺利越冬。
早在新梢开始自下而上加粗生长时,就逐渐开始木质化,并在组织内贮藏营养物质。
新梢停止生长后,这种积累过程继续加强,同时有利于花芽的分化和枝干的加粗等。
结有果实的树木,在采、落成熟果实后,养分积累更为突出,一直持续到落叶前。
秋季气温降低、日照变短是导致树木落叶,进入休眠的主要因素。
树木开始进入该期后,由于形成了顶芽,结束了高生长,依靠生长期形成的大量叶片,在秋高气爽、温湿条件适宜、光照充足等环境中,进行旺盛的光合作用,合成的光合产物供给器官分化、成熟的需要,使枝条木质化,并将养分向贮藏器官或根部转移,进行养分的积累和贮藏。
此时树木体内水分逐渐减少,细胞液浓度提高,提高了树木的越冬能力,为休眠和来年生长创造条件。
过早落叶和延迟落叶不利于养分积累和组织成熟,对树木越冬和翌年生长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干旱、水涝、病虫害等都会造成早期落叶,甚至引起再次生长,危害很大。
树叶该落不落,说明树木未做好越冬的准备,易发生冻害和枯梢,在栽培中应防止这类现象的发生。
树木的不同器官和组织进入休眠的早晚不同。
地上部分主枝、主干进入休眠较晚,而以根颈最晚,故根颈最易受冻害。
生产中常用根颈培土法来防止冻害。
不同年龄的树木进入休眠早晚不同,幼年树比成年树进入休眠迟。
刚进入休眠的树木处于浅休眠状态,耐寒力还不强,遇初冬间断回暖会使休眠逆转,使越冬芽萌动(如月季),又遇突然降温常遭受冻害。
所以这类树木不宜过早修剪,在进入休眠期前也要控制浇水。
在树木休眠期内,虽然没有明显的生长现象,但树体内仍然进行着各种生命活动,如呼吸、蒸腾、芽的分化、根的吸收、养分合成和转化等。所以休眠只是个相对概念。
落叶休眠是温带树种在进化过程中对冬季低温环境所形成的一种适应性,它能使树木安全度过低温、干旱等不良条件,以保证下一年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并使生命得到延续。
没有这种特性,正在生长着的幼嫩组织就会受到早霜的危害,并难以越冬而死亡。
植物的休眠可根据生态表现和生理活性分为自然休眠和强迫休眠。
自然休眠是由植物体内部生理过程决定的,它要求一定时期的低温条件才能顺利通过自然休眠而进入生长,此时即使给与适宜的外界条件,也不能正常的萌发生长。
一般植物自然休眠期从12月时始至翌年2月时止,植物抗寒力较强。
强迫休眠是植物已经通过自然休眠期,但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不能正常萌发,一旦条件合适,即开始进入生长期。
在生产实践中,为达到某种特殊的需要,可以通过人为的降温,促进树木转入休眠期,而后加温,提前解除休眠,促使树木提早发芽开花。
如北京有将榆叶梅提前至春节开花的实例,在11月将榆叶梅挖出上盆栽植,12月中旬移至温室催花,春节即可见花。
常绿树的年周期常绿树的年生长周期不如落叶树那样在外观上有明显的生长和休眠现象,因为常绿树终年有绿叶存在。
但常绿树种并非不落叶,而是叶寿命较长,多在一年以上至多年。
每年仅脱落一部分老叶,同时又能增生新叶,因此,从整体上看全树终年连续有绿叶。
5. 植物休眠的多种形式是
植物种子新成熟之后,有一段时间不发芽,就叫休眠期!休眠期是一种自我保护。比如麦子6月成熟,如果没有休眠期,成熟后下雨就全部发芽了,之后就面临绝种的状态,因为6月发芽的麦子不会结果的。同样其他豆子也是一样的,绿豆秋收10月成熟如果没有休眠期,下一场雨全部发芽,之后面临寒冬,就绝种了。休眠期非常好的保护了植物的生命延续!破休眠最简单的办法,第一:热水烫,符合秋收的夏季作物。第二冷冻:适合夏收的冬季作物。天冷才发芽麻!
6. 植物休眠是由什么引起的
休眠 是指:生物的相对静止状态。
昆虫学:休眠dormancy:是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环境条件的直接刺激或诱导而出现的暂时停止发育的生理现象,即通常所说的"蛰伏,也称越冬或越夏。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时,便可恢复生长发育。如东亚飞蝗以卵越冬,甜菜夜蛾以蛹越冬等都属于休眠性越冬。休眠性越冬的昆虫耐寒力一般较差。
植物学:指植物停止生长,植物的芽或其它他器官生长暂时停顿,仅维持微弱生命活动的时期。(是在系统发育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对逆境的适应特性。)
动物学:某些动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生命活动几乎到了停止的状态。大自然中,陆上的动物如蛇、蝙蝠、青蛙、刺猬、熊等都有冬眠的习性。
7. 植物休眠的两种类型
回答:小青蛙一般会选择在池塘、树洞或泥洞里靠冬眠来过冬,待气温回暖之后就会再出来活动。青蛙一般都生活在靠近水源的地方,会在水中完成产卵、受精、孵化等过程,蝌蚪时期一般以矽藻、绿藻等植物性食物为食,长大后则以昆虫为主食,偶尔也吃田螺、蜗牛、小虾、小鱼等。
8. 植物休眠的多种形式是什么
意义 植物生活在冷、热、干、湿季节性变化很大的气候条件下,种子或芽在气候不利的季节到来之前进入休眠状态,可避免以生命活动旺盛、易受逆境伤害的状态度过寒冷、干旱等严酷时期。
因此,对于高纬度冬季寒冷的地区和低纬度旱季缺水的地区,休眠都有重要的适应意义。
类型形式 1、类型:休眠有多种类型,温带地区的植物进行冬季休眠,而有些夏季高温干旱的地区,植物则进行夏季休眠,如橡胶草。
通常把由于不利于生长的环境条件而引起的植物休眠称为强迫休眠(epistotic dormancy),而把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因为植物本身内部的原因而造成的休眠称为生理休眠(physiological dormancy)。
一般所说的休眠主要是指生理休眠。
2、形式:休眠有多种形式,一、二年生植物大多以种子为休眠器官;多年生落叶树以休眠芽过冬;而多种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则以休眠的根系、鳞茎、球茎、块根、块茎等度过不良环境。
9. 植物休眠现象
植物有休眠现象,是在环境条件极端不利于其生长的时期内出现,比如干旱、高温、严寒等,但那不叫睡眠,睡眠是具有大脑的动物才会有的生理现象。
夜晚植物的叶片合拢也不等于它们在睡眠,因为它们仍在进行着很多生理活动,如进行呼吸作用、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并从叶片上的气孔蒸发水分以及生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