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城连翘苗那有卖(山西最大的连翘集散地)
1. 山西最大的连翘集散地
河南省临近陕西,山西的伏牛山脉,产连翘,山茱萸等;山西的中条山,产黄芩;湖北,安徽那边的大别山,产野菊花,天麻,茯苓;山西小五台山,产金莲花;浙江天目山产白术,贝母;吉林长白山的人参等。地区划分如关药(指山海关外,东三省那一块),浙八味,四大怀药,十大广药等这些。
2. 山西连翘基地在哪里
连翘适宜种植在海拔200~2000m的半阴坡或向阳坡。
连翘是双子叶植物纲、捩花目、木樨科、连翘属落叶灌木。连翘早春先叶开花,花开香气淡艳,满枝金黄,艳丽可爱,是早春优良观花灌木,花期3-4月,果期7-9月。
连翘喜光,有一定程度的耐阴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也很耐寒;耐干旱瘠薄,怕涝;不择土壤,在中性、微酸或碱性土壤均能正常生长。
连翘生长于山坡灌丛、林下或草丛中,或山谷、山沟疏林中,果实可以入药。
产于中国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安徽西部、河南、湖北、四川。
3. 山西省连翘面积产量多少
山西是传统中药材主产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道地药材资源,道地药材产量丰富,那么,山西道地药材有哪些,十大晋药有黄芪、党参、连翘、远志、柴胡、黄芩、酸枣仁、苦参、山楂、桃仁。
4. 山西连翘价格行情
连翘产区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山西省、陕西省、湖北省、河南省、河北省等地,海拔250-2200米左右的山谷、山沟疏林中,生长于山坡灌丛、林下或草丛中。其中山西连翘年产量占总产量的50%,河南连翘年产量占总产量的30%,其他各省连翘年产量占总产量的20%。
近期连翘各产地产新情况
陕西省商洛市:当地连翘正值产新,随着产新深入,挂果情况逐渐明朗。受寒潮天气影响,生长在深山地带的连翘,挂果情况一般,后在挂果期又遭遇持续性干旱天气,果实比往年的小,但折干率好于往年。近期前来寻货的外地商家较多,货源小批量流通速度快,鲜货价格上涨。鲜货价格在11~11.5元之间 ,水煮干品统货价格在37~38元之间 。
山西省新绛县北杜坞村:该村是连翘的主要加工地,近期连翘产新已到中期,由于目前鲜果产出量不大,鲜货价格不断上涨,当地商户加工积极性都不高,加工出来的新货干品暂时不多,目前当地鲜货价格在11.5-12元之间,水煮干品统货价格在38元左右。
山西省陵川县:连翘是该县“陵五味”之一,资源储量较大。今年春季连翘受倒春寒影响,有受冻现象,挂果期又遭遇持续性干旱天气,导致挂果率不佳。时下正值产新采摘期, 鲜货价格为11-12元 ,水煮干品统货价格为38元 左右。
河南省三门峡市:随着连翘产新深入,连翘鲜货上市量并没有想象中的大,加工成本较高,大货不易组织,持货商惜售心理加强。目前当地市场中,鲜货价格在11.5-12元之间 ,水煮干品统货价格在38元左右。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时下正值连翘产新期,鲜货产出量暂时不大,近期前来寻货的外地商家较多,鲜货小批量流通速度快。目前当地鲜货价格在11.5-12元之间,水煮干品统货价格在38元左右。
5. 山西连翘价格中药材天地网
连翘可一年四季种植,环境适应力强,在荒地、平川都能种植,在荒山种植时,可与其他灌木混杂种植,每亩可种植200株左右。三年后开花结果,每亩可产80公斤左右,8年后为盛果期,每亩可产200公斤,初果期每亩每年可收入1200元,而盛果期每亩每年最少收获3000元。
6. 山西连翘产地
此次降雪集中在中条山以北,海拔低点的地区早已山花烂漫,此次冷空气恐将对其有所影响。
今年的连翘收成,这一段有待于观察,谁也难以准确判断本次雨雪天气,天气是否会对连翘造成影响?霜冻是否发生?连续下雨是否影响授粉坐果?4月中旬天气又一次降温,影响会有多大?一切都有待于观察,因为天气谁也不能控制。
7. 山西连翘之乡
山西省陵川县连翘批发基地。年产鲜连翘过吨,鲜果年产量居全国之最,地产连翘有效成分含量约是药典标准的4.7-6倍,业界有“全国连翘看山西,山西连翘看陵川”的美誉。
8. 山西连翘主产区
每公斤价格为121元。连翘可一年四季种植,环境适应力强,在荒地平川都能种植,每亩可种植200株左右。3年后开花结果,每亩可产200公斤。
9. 山西哪里有连翘
一亩连翘能产240干货,连翘是落叶灌木,枝条开展或下垂,呈棕色。叶片卵形、宽卵形,长2-10厘米,宽1.5-5厘米,上面深绿色,下面淡黄绿色,两面无毛。通常在3-4月之间开花,花单生或2至数朵着生于叶腋,先于叶开放,花色为亮黄色。果实为卵球形、卵状椭圆形、长椭圆形。果期在7到9月之间。连翘的适应能力强,分布广泛。
10. 山西连翘产地在哪里
山西最多。
连翘自然分布以华北、黄土高原为连翘的分布中心。主要分布于秦岭山脉中部、东部和太行山西麓、五台山、中条山、太岳山、太行山南部、吕梁山南部、伏牛山、桐柏山等地。从主产省区的资源和历史收购来看,以山西最多,其自然分布面积约300多万亩蕴藏量600万公斤,年收购量在300万公斤,约占全国总收购量的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