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铁拉丁学名(苏铁拉丁文)
1. 苏铁拉丁文
【播种种植】
铁树种子于秋末采集,随采随播,也可砂藏,于翌春季点播;因种皮厚而坚硬,生芽缓慢,一般4~6个月后发芽;温度要保证在15度以上,覆土要深些,约3厘米,在30~33℃,高温下,约2周即可发芽;幼苗生长较慢,种苗需2至4年方可移栽。
【简介】
苏铁。俗称:铁树,别名:辟火蕉、凤尾蕉、凤尾松、凤尾草,拉丁文名:Cycas revoluta Thunb. 苏铁科、苏铁属,一说是因其木质密度大,入水即沉,沉重如铁而得名;另一说因其生长需要大量铁元素,故而名之。又名凤尾蕉、避火蕉、凤尾松,多种植在南方,现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苏铁最为出名的是其开花,被称之为“铁树开花”。
苏铁为优美的观赏树种,栽培极为普遍,茎内含淀粉,可供食用;种子含油和丰富的淀粉,微有毒,供食用和药用,有治痢疾、止咳和止血之效。
【生长习性】
苏铁喜暖热湿润的环境,不耐寒冷,生长甚慢,寿命约200年。在中国南方热带及亚热带南部树龄10年以上的树木几乎每年开花结实,而长江流域及北方各地栽培的苏铁常终生不开花,或偶尔开花结实。
喜光,喜铁元素,稍耐半阴。上海地区露地栽植时,需在冬季采取稻草包扎等保暖措施。喜肥沃湿润和微酸性的土壤,但也能耐干旱。生长缓慢,10余年以上的植株可开花。
【栽培技术】
一、种植方式
用种子及分蘖繁殖;于秋天采收成熟的种子,播种于高温向阳的砂壤土地段,沟播,沟深6-10cm,沟距20-40cm,穴播株距10-15cm,覆土厚度相当于种子直径的2倍,稍镇压,盖草、浇水保持湿润。出苗后,将盖草撒掉。
1、分蘖繁殖
在树干上切取分蘖,栽种在砂质壤土中,行距20-30cm,株距10-15cm,覆土6-8cm,遮阴,在半阴条件下容易成活。
2、树干切移繁殖
将树干切成10cm左右的段,埋在砂质土壤中,覆土4-6cm,经常浇水保持湿润,待干部发出新芽后,即可分栽。
3、播种繁殖
种子于秋末采集,随采随播,也可砂藏,于翌春季点播;因种皮厚而坚硬,生芽缓慢,一般4~6个月后发芽;温度要保证在15度以上,覆土要深些,约3厘米,在30~33℃,高温下,约2周即可发芽;幼苗生长较慢,种苗需2至4年方可移栽。
二、栽培方法
1、培养土
最好是肥沃的沙壤土。配合比例为一份壤土、1份经堆沤的腐殖土,1份煤灰,充分混合。这样的土壤,疏松肥沃,透水透气,很适合苏铁生长。2、修剪当茎干生长高达50厘米后,即应于春季割去老叶,以后每年割一圈,或至少3年进行一次。若植株尚小,展开度不够理想,可将叶片全部剪掉,这样不会影响新叶长出的角度,会使植株更完美,修剪时应尽量剪至叶柄基部,使茎干整齐美观。
3、换盆
盆栽苏铁应注意换盆,至少5年换盆一次。换盆时,盆土中可掺拌骨粉等磷肥,换盆时间以气温15℃左右为好。此时,生长旺盛的,还应适当削去些老根,以利于及时长出新根。
2. 苏铁英文
部首是丿,再查5画。
一、丢的笔顺:撇、横、竖、横、撇折、点。
二、丢的拼音:diū
三、丢的释义
1、遗失;失去:钱包~了。~了工作。
2、扔:不要随地~果皮。
3、搁置;放:技术~久了就生疏了。只有这件事~不开。
3. 苏铁拉丁文名怎么读
13个 分别是: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中生代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1,寒武纪 古生代的第一个纪,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5.1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陆地下沉,北半球大部被海水淹没.生物群以无脊椎动物尤其是三叶虫、低等腕足类为主,植物中红藻、绿藻等开始繁盛.寒武是英国威尔士的拉丁语名称,这个纪的地层首先在那里发现. 2,奥陶纪 古生代的第二个纪,约开始于5.1亿年前,结束于4.38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岩石由石灰岩和页岩构成.生物群以三叶虫、笔石、腕足类为主,出现板足鲞类,也有珊瑚.藻类繁盛.奥陶纪由英国威尔士北部古代的奥陶族而得名. 3,志留纪 古生代的第三个纪,约开始于4.38亿年前,结束于4.1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壳相当稳定,但末期有强烈的造山运动.生物群中腕足类和珊瑚繁荣,三叶虫和笔石仍繁盛,无颌类发育,到晚期出现原始鱼类,末期出现原始陆生植物裸蕨.志留纪由古代住在英国威尔士西南部的志留人得名. 4,泥盆纪 古生代的第四个纪,约开始于4.1亿年前,结束于3.55亿年前.这个时期的初期各处海水退去,积聚后层沉积物.后期海水又淹没陆地并形成含大量有机物质的沉积物,因此岩石多为砂岩、页岩等.生物群中腕足类和珊瑚发育,除原始菊虫外,昆虫和原始两栖类也有发现,鱼类发展,蕨类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现.泥盆纪由英国的泥盆郡而得名. 5,石炭纪 古生代的第五个纪,约开始于3.55亿年前,结束于2.9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气候温暖而湿润,高大茂密的植物被埋藏在地下经炭化和变质而形成煤层,故名.岩石多为石灰岩、页岩、砂岩等.动物中出现了两栖类,植物中出现了羊齿植物和松柏. 6,二叠纪 古生代的第六个纪,即最后一个纪.约开始于2.9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壳发生强烈的构造运动.在德国,本纪地层二分性明显,故名.动物中的菊石类、原始爬虫动物,植物中的松柏、苏铁等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 7,中生代 显生宙的第二个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6500万年前.这时期的主要动物是爬行动物,恐龙繁盛,哺乳类和鸟类开始出现.无脊椎动物主要是菊石类和箭石类.植物主要是银杏、苏铁和松柏. 8,三叠纪 中生代的第一个纪,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2.0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质构造变化比较小,岩石多为砂岩、石灰岩等.因本纪的地层最初在德国划分时分上、中、下三部分,故名.动物多为头足类、甲壳类、鱼类、两栖类、爬行动物.植物主要是苏铁、松柏、银杏、木贼和蕨类. 9,侏罗纪 中生代的第二个纪,约开始于2.05亿年前,结束于1.3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有造山运动和剧烈的火山活动.由法国、瑞士边境的侏罗山而得名.爬行动物非常发达,出现了巨大的恐龙、空中飞龙和始祖鸟,植物中苏铁、银杏最繁盛. 10,白垩纪 中生代的第三个纪,约开始于1.35亿年前,结束于6500万年前.因欧洲西部本纪的地层主要为白垩岩而得名.这个时期里,造山运动非常剧烈,我国许多山脉都在这时形成.动物中以恐龙为最盛,但在末期逐渐灭绝.鱼类和鸟类很发达,哺乳动物开始出现.被子植物出现.植物中显花植物很繁盛,也出现了热带植物和阔叶树. 11,古近纪 新生代的第一个纪(旧称老第三纪、早第三纪).约开始于6500万年前,结束于2300万年前.在这个时期,哺乳动物除陆地生活的以外,还有空中飞的蝙蝠、水里游的鲸类等.被子植物繁盛.古近纪可分为古新世、始新世和渐新世,对应的地层称为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 12,新近纪 新生代的第二个纪(旧称新第三纪、晚第三纪).约开始于2300万年前,结束于160万年前.在这个时期,哺乳动物继续发展,形体渐趋变大,一些古老类型灭绝,高等植物与现代区别不大,低等植物硅藻较多见.新近纪可分为中新世和上新世,对应的地层称为中新统和上新统. 13,第四纪 新生代的第三个纪,即新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地质年代分期的最后一个纪.约开始于160万年前,直到今天.在这个时期里,曾发生多次冰川作用,地壳与动植物等已经具有现代的样子,初期开始出现人类的祖先(如北京猿人、尼安德特人).第四纪可分为更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对应的地层称为更新统(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4. 苏铁的来源
应该是“千载难逢”。千载难逢(拼音:qiān zǎi nán fé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千载难逢”本义是一千年也难碰到一次,后比喻机会非常难得。成语出处,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瘐杲之,传·临终上表》:“臣以凡庸,谬徼(侥)昌运,奖擢之厚,千载难逢。”
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千载难逢”。运用示例,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当此之际,所谓千载一时不可逢之嘉会。”
5. 苏铁的拉丁学名
中性营养土可以种植铁树。
1、铁树(拉丁学名Cycas revoluta Thunb)学名苏铁,是一种裸子植物,别名是避火蕉、凤尾蕉、凤尾松、凤尾草, 是苏铁科、苏铁属植物,分布在亚洲东部及东南部、大洋洲及马达加斯加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同时也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喜光,稍耐半阴。喜温暖,不甚耐寒。常绿棕榈状木本植物,茎高0.5~8米,一般高2米。茎干圆柱状,不分枝。
2、在生长点破坏后,能在伤口下萌发出丛生的枝芽,呈多头状。茎部宿存于的叶基和叶痕,呈鳞片状。叶从茎顶部长出,1回羽状复叶,长0.4~2.0米,厚革质而坚硬,羽片条形。小叶线形,初生时内卷,后向上斜展,微呈“V”字形,边缘向下反卷,先端锐尖,叶背密生锈色绒毛,基部小叶成刺状。
3、雌雄异株,6~8月开花,雄球花圆柱形,小孢子叶木质,密被黄褐色绒毛,背面着生多数药囊;雌球花扁球形,大孢子叶宽卵形,上部羽状分裂,其下方两侧着生有2~4个裸露的直生胚珠。种子12月成熟,种子大,卵形而稍扁,熟时红褐色或橘红色。
6. 苏铁拉丁名种加词含义
这铁树的学名叫cycas revoluta 。种加词revoluta是反卷的意思,就是叶子会向内反卷至于烂没烂根,挖出来看一下就好了,因为叶子泛黄的话,可能是缺微量元素,也可能是烂根。
7. 苏铁英文名称
王新云
多歧苏铁最早出现于距今2.5亿年前的古生代二叠纪,甚至可以追溯到3.2亿年前的石炭纪,兴盛于侏罗纪“恐龙时代”,距今1.5亿至1.9亿年。这种在英文里称为CYCAS的活化石植物,是种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种群,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孑遗植物,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
8. 苏铁拉丁文读法
1、榧树
榧树(学名:Torreya grandis)别名香榧、野榧、羊角榧、榧子,为红豆杉科榧树属下的一个种,常绿针叶乔木。高达25m,胸径2m。树干挺直,大枝开展,树冠广卵形。树皮灰褐色,浅纵裂;雌雄异株,罕同株,花期4月。
种子椭圆形或长卵圆形,外表面黄棕色至深棕色,微具纵棱,一端钝圆,具一椭圆形种脐,色稍淡,较平滑,另端略尖。种皮坚而脆,破开后可见种仁1枚。
卵圆形,外胚乳膜质,灰褐色,极皱缩,内胚乳肥大,黄白色,质坚实,富油性。气微,味微甜涩。炒熟后具香气。
2、苏铁
苏铁。俗称:铁树,别名:辟火蕉、凤尾蕉、凤尾松、凤尾草,拉丁文名:Cycas revoluta Thunb. 苏铁科、苏铁属 一说是因其木质密度大,入水即沉,沉重如铁而得名。
另一说因其生长需要大量铁元素,故而名之。又名凤尾蕉、避火蕉、凤尾松,多种植在南方,现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苏铁最为出名的是其开花,被称之为“铁树开花”。
3、银杏
银杏(学名:Ginkgo biloba L.),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银杏为落叶大乔木,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近平滑,浅灰色,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粗糙。
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幼年及壮年树冠圆锥形,老则广卵形;枝近轮生,斜上伸展(雌株的大枝常较雄株开展)。
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有细长的叶柄,扇形,两面淡绿色,无毛。在长枝上散生,在短枝上簇生。它的叶脉形式为“二歧状分叉叶脉”。
在长枝上常2裂,基部宽楔形。球花雌雄异株,单性,生于短枝顶端的鳞片状叶的腋内,呈簇生状。4月开花,10月成熟,种子具长梗,下垂,常为椭圆形、长倒卵形、卵圆形或近圆球形。外种皮肉质,被白粉,外种皮肉质,熟时黄色或橙黄色。
4、草麻黄
草麻黄,学名:Ephedra sinica Stapf,为麻黄科草本状灌木植物,高20-40厘米。别名麻黄草、华麻黄。产于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西北部及陕西等省区。
适应性强。草麻黄为吉林省3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国明令禁止采集野生资源。草麻黄为重要的药用植物,生物碱含量丰富,为中国提制麻黄碱的主要植物。
5、银杉
银杉(学名: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树皮暗灰色。大枝平展,小枝节间的上端较粗,或少数侧生小成距状。叶枕近条形,稍隆起,顶端具近圆形、圆形或近四方状的叶痕,其色较淡。叶条形,多少镰状弯曲或直,先端圆,基部渐窄成不明显的叶柄。
6、水杉
水杉(学名: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 W. C. Cheng):裸子植物柏科。落叶乔木,小枝对生,下垂。叶线形,交互对生,假二列成羽状复叶状,长1-1.7厘米,下面两侧有4-8条气孔线。
雌雄同株。球果下垂,近球形,微具4棱,长1.8-2.5厘米,有长柄;种鳞木质,盾形,每种鳞具5~9种子,种子扁平,周围具窄翅。
7、马尾松
马尾松(学名: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松科,松属乔木,高可达45米,胸径1.5米;树皮红褐色,枝平展或斜展,树冠宽塔形或伞形,枝条每年生长一轮,冬芽卵状圆柱形或圆柱形,针叶,细柔,微扭曲,两面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
叶鞘宿存。雄球花淡红褐色,圆柱形,聚生于新枝下部苞腋,穗状,雌球聚生于新枝近顶端,淡紫红色,种子长卵圆形,4-5月开花,球果第二年10-12月成熟。
8、红豆杉
红豆杉,是红豆杉属的植物的通称。该属约11种,分布于北半球。中国有4种1变种。红豆杉属于浅根植物,其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是世界上公认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
由于在自然条件下红豆杉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摸的红豆杉原料林基地。
9、穗花杉
穗花杉(学名:Amentotaxus argotaenia (Hance) Pilger):为红豆杉科、穗花杉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号称“冰川元老”,是世界稀有的珍贵植物。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可高达7米,生长缓慢,树皮灰褐色或淡棕红色,小枝对生或近对生,叶交互对生,厚革质。
雌雄异株;雄球花排成穗状,雌球花单生于新枝的苞腋或叶腋,胚珠单生,基部有6-10对交互对生的苞片。种子椭圆形或卵圆形,成熟时假种皮为鲜红色。花期4月,种子10月成熟。
10、竹柏
竹柏(学名:Podocarpus nagi (Thunb.) Zoll. et Mor ex Zoll.)别称:椰树、罗汉柴、椤树、山杉、糖鸡子、船家树、宝芳、铁甲树、猪肝树、大果竹柏,罗汉松科竹柏属的乔木,高达20米,叶对生,革质,有多数并列的细脉,无中脉,种子圆球形,花期3-4月,种子10月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