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花卉设施现状(国内外设施园艺发展现状)
1. 国内外设施园艺发展现状
在设施园艺机械应用中, 机械化程度不高, 其原因不仅是机械更新缓慢, 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还在于设施园艺种植者缺乏机械化生产意识, 加之, 对机械应用优势的了解不足, 影响了新型机械的推广, 抑制了设施园艺的机械应用。
对此, 农业部门应重视新机械的推广与普及, 积极开展试验田, 通过为农户真实呈现机械的效果, 提高农户对新型机械的信任值, 并且, 免费专业操作技能培训, 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促进新机械的生产, 为设施园艺机械的应用提供坚实基础。
2. 国内外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及特点
随着人类倡导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园艺文化便在全球各国逐渐兴起。特别是发达国家,家庭园艺发展势头大好。园艺文化的普及,进一步拓展了园艺用品市场空间,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园艺用品行业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园艺用品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园艺用品市场容量为606.5亿美元。 我国园艺用品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才迎来高速发展。总体来看,由于国内园艺用品行业起步较晚,还处于初级阶段,表现为生产厂家多、专业化程度低、销售渠道尚未完善、自有品牌建设滞后等。 不过,在雾霾日益严峻,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人们更加重视园林绿化和园艺业发展,这将进一步刺激园艺用品的市场需求释放。从这点来看,我国园艺用品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十分广阔。
3. 国外园艺设施发展现状与趋势
高效的灌溉体系是以色列设施园艺最显著的特征,微滴灌管道系统遍布全国主要农业生产地区,60%以上的农田、100%的果园、绿化区和蔬菜种植均应用了滴灌技术,灌溉用水利用率高达95%。大约有25%的以色列温室使用无土栽培;通过运用水肥一体化、循环用水等设施园艺技术措施,以色列设施农业不仅比普通设施种植平均可以节省30%—40%的水和化肥,同时微滴灌精准施肥也让农产品单产显著提升。
电脑微灌,系统控制。以色列的电脑微灌技术给农业灌溉赋予了新概念,为世界干旱地区农业发展树立了榜样。该国的微灌设备由控制枢纽、管材部件和灌水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农业专家根据气象条件、土壤含水量、农作物需水量等参数编好程序,由太阳能驱动的计算机控制,利用塑料管道灌水系统密封输水,适时适量缓慢均匀地把含有肥、药的水送到植物根系或喷洒在茎叶上。应用该技术比大畦灌水节水90%,节能50%,平均增产30%。
4. 国外设施园艺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植物工厂新兴高技术产业得到快速推进。从单一品类向多品类转变、从小型向中大型甚至特大型转变、从人工光型向日光型甚至露天型多型并存转变、从试验研究阶段向示范应用甚至商业化产业化发展阶段转变、从人工气候模拟型向计算机智能控制型转变、从单一技术向集成技术转变,囯际化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植物工厂是用高科技打造的现代农业可持续生产系统。在这个生产系统中,采用立体栽培技术,进行周年生产,植物产量是传统农业产量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采用物理农业技术代替化学农药杀虫灭菌,使植物品质达到绿色甚至有机品质;采用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既提高了多种资源利用率,又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
植物工厂是科学技术攺造传统农业的重要途径、是设施农业的最高阶段、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21世纪世界农业发展方向。
一、国外植物工厂产业发展现状
植物工厂是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农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系统;即是利用计算机对植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使设施内植物生长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的省力型生产。一九四九年,美国的植物学家和园艺学家在加州帕萨迪纳建立了第一座人工气候室(phototonus)、是植物photo与装置torn的复合词)它的出现就是植物工厂的早期模型,为植物工厂完善和发展做了成功探索和实践,它的出现引发了模拟生态环境领域里的一场风暴。随后,日本和苏联也先后相应地建立了这种“人工气候室”。
在“人工气候室”的基础上,从某种意义上说,丹麦一九五七年在哥本哈根市郊约克里斯顿农场真正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植物工厂,因为它已经具有植物工厂某些特征。①规模:1000㎡属于大型植物工厂。②类型:采用人工光和太阳能并用型。③科技水平:从播种到收获采用全自动传送带流水作业。④产量:年产400万袋水芹(100万公斤)。70年代美国,加拿大,瑞典以及挪威等国相继建起了植物工厂,主要生产叶用莴苣。
后来,植物工厂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栽培植物品种范围也不断拓展。如苏联开始了发展大型温室联合企业,波兰和罗马尼亚等国先后建立了十多家植物工厂。
5. 国内外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中国设施园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一设施园艺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长期缺乏设施园艺方面的基础研究和战略发展研究,在宏观管理、科技创新、技术理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进步缓慢,造成现阶段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模式落后等一系列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设施科技含量低
设施园艺是技术密集型产业, 需要较高的科技含量,江苏省设施园艺的科技和装备仍处于较低水平。虽然发展了不少高标准设施蔬菜园区和生产基地,以钢架为骨架的保护设施,日光温室及智能温室,分别占设施园艺面积的 19.3% 和 5.8%,但是,简易的竹木结构大棚仍占主导类型。设施环境可控程度与水平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难以实现机械化作业, 严重影响了设施功能的发挥, 也限制了设施园艺产品的质量,产量和供应持续性,另外,配套的栽培技术多以传统经验为主,缺乏量化指标和成套技术,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自主创新品种匮乏
缺少设施栽培,特别是缺少适宜现代温室集约化栽培的品种是全国设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将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开展了温室设施,设施专用新品种选育工作,桃,枣,草莓,葡萄,辣椒,西红柿,西瓜等一批自主创新的设施专用新种脱颖而出,但是,仍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设施科技含量低
设施园艺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的一种需求,而衍生出来的一种产业,发展了不少高标准设施蔬菜园区和生产基地,以钢架为骨架的保护设施,日光温室及智能温室,分别占设施园艺面积的 19.3% 和 5.8%,但是,简易的竹木结构大棚仍占主导类型,设施环境可控程度与水平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难以实现机械化作业, 严重影响了设施功能的发挥, 也限制了设施园艺产品的质量,产量和供应持续性。另外,配套的栽培技术多以传统经验为主,缺乏量化指标和成套技术,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我国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模式仍以个体农户独立经营为主。在这个模式中,个体户自己栽发产品,但是这种模式的缺点就是个体农户种植产品的不确定的品种、数量和质量造成区域性产品很难与市场建立相对稳定的供货渠道和占据稳定市场份额,毕竟小生产很难与大市场、大流通对接。同时,产业整体竞争力、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以及灾后救助及恢复生产机制差,一旦遭受自然灾害或外部市场产品的冲击,将严重打击种植者的生产积极性。
我国设施园艺装备在质和量两方面都很落后,配套设施都达不到指标,这些设施规格、结构随意性较大,档次低,无温、湿、光等环境因素的控制和调节,难以实现机械化作业,严重影响了设施功能的发挥,也限制了设施园艺产品的质量、产量和供应持续性,同时阻碍了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推广。
产品品质与安全面临考虑
设施栽培中,由于温室环境的改变,加上重茬连作等因素,导致作物病虫害较重,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大剂量甚至超剂量使用农药,农药残留严重超标,造成人畜中毒的事件屡见报端,有的生产者过于追求产量,超标准或违禁使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不仅造成产品风味差,而且给人类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过量施肥加剧设施园艺连作障碍的问题在我国也普遍存在,土壤结构受到破坏,地下水受到污染,如果不加以重视,势必造成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下降,甚至出现大面积滞销,损失严重。设施园艺技术依存度较高,技术的普及程度和应用速度直接决定了产业的整体效率和效益,当前,江苏设施园艺推广平台和体系已初步建立,但运行效果不够理想,技术推广水平普遍不高,一方面农业科研单位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科研人员与科技示范推广工作结合不紧密,各地引入的技术人员多来自山东浙江等地,但这些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尚不能适应地方的区域特性,技术创新与技术推广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局面也难以形成,严重制约了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
二 对园艺建设发展的建议
加强研发投入
设施园艺是地域性比较强的受控农业,受管理技术的影响程度比自然农业大得多,在这方面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在于科技水平及科技含量的差距。所以,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业的科技水平,一是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设施园艺属于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产业,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支持,需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重点扶持一批高效设施园艺基地的发展,吸引外资和社会资金开发设施园艺,同时,研究制定设施园艺生产基地设施建设补贴,生产保险,贷款税收优惠以及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构建等优惠政策。
做好科技规划,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 根据行业形势和区域特点,围绕高效农业的目标,及时总结经验,认真分析市场,做好竞争力和产业定位,科学规划布局,探索设施园艺产业发展新路子#制定有利于农业土地交易的灵活政策和措施,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为设施园艺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土地政策保障。创新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地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推行!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一体化现代设施园艺生产经营模式,提高园艺业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规范生产资料市场,产品市场,提供产品采后加工。
进一步完善技术推广体系
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技推广的投入保障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机构和社会力量两方面的积极性,逐步构建以公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龙头企业,民间科技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上下连贯,分工明确,功能齐全,运转有序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立设施园艺研究机构重点依托单位和科技开发技术队伍,支持鼓励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成立设施园艺科研中心,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省市级科技机构的科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设施园艺作物生产的技术集成创新。展示示范进村入户指导培训等推广活动,并加强业绩的考核监督,使农技推广队伍能为当地发展设施园艺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总而言之,我国设施园艺产业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其在未来的建设面积将不断扩大,在强生产、保供给、促增收、创就业等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因此需更认真分析矛盾和面临问题,切实转变设施园艺的发展方式,逐步实现产业升级。当前存在的科技创新、技术推广、人才素质、宏观协调等方面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到设施园艺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模式的改善,也将严重制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设施园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全面发挥,需要在逐步建立宏观管理体系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体系,提高设施园艺生产要素质量,加快产业运行支撑和保障体系,统筹近期与长远、兼顾区域与全局,使中国设施园艺能够早日进入一个全面改善的发展通道。
6. 国内外设施园艺发展现状调查
设施园艺专业就业方向有:
1、科研机构:农科所、蔬菜公司等农业科研、事业机构。
2、商业机构:各农业科技园区、园艺类公司。
3、公务员、考研:农业局或其他行政部门、考研。
4、园艺观赏。
5、从事各种所有制的园艺站、园艺场、花木公司、园林公司、农技站、公园、植物园、园艺产品流通协会等岗位的或个体经营的园艺作物以及园艺产品自营实体等单位的生产、管理、营销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