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的别名(中药麦冬的别名)
一. 中药麦冬的别名
麦冬别名麦门冬、沿阶草、杭寸冬、川麦冬、马韭根、羊荠根、不死草、不死药等。属于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根较粗,中间或近末端常膨大成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小块根,小块根宁静1~1.5cm,宽5~10mm,淡褐黄色,地下走进细长,直径1~2毫米,节上具膜质的鞘。茎很短,叶基生成丛,未叶状,长10~50cm,宽1.5~3.5mm,,边缘具细锯齿。
生长习性
麦冬喜温暖湿润,降雨充沛的气候条件5-30℃能正常生长,最适生长气温15-25℃,低于0℃或高于35℃生长停止,生长过程中需水量大,要求光照充足,尤其是块根膨大期,光照充足才能促进块根的膨大。
麦冬对土壤条件有特殊要求,宜于土质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微碱性砂质壤土,种植土壤质地过重影响须根的发生与生长,块根生长不好,沙性过重,土壤保水保肥力弱,植株生长差,产量低,最适宜种植在河流冲积坝的一、二级阶地,河流冲积坝地势平坦,土壤多为新冲积土,土壤黏沙适中,能满足麦冬生长需要,河流一、二级阶地多能形成自流灌溉渠道网,其灌溉条件能提供麦冬生长的水分需求。
二. 栽培技术
1、栽种
栽前须深翻土壤,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肥或厩肥1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栽种前再浅耕1次,整平耙细,做宽1.3米的平畦,畦沟宽40厘米,四周开好排水沟。
结合收获麦冬随收随种。选晴天傍晚或阴天栽种,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15-20厘米横向开沟,深5厘米左右,按株距8-10厘米栽苗3株。不能栽得过深或过浅。过深,难于发苗,且易产生高脚苗,产量低;过浅,根露在外面,易晒死或倒伏,影响成活率。将种苗垂直紧靠沟壁栽下,使根部垂直,不得弯曲,否则靠沟壁处不易发根。栽后覆土、压紧,使根部与土壤密接,再用双脚夹苗踩实,使苗株直立稳固。栽后立即浇1次定根水,以利早发新根。
2、管护
麦冬栽后约15天返青,发现死苗及时拔除,选阴天或傍晚补种。栽后15天须松土除草1次,以后选晴天每隔1个月或半个月除草1次,促进幼苗早分蘖,多发根。10月以后,宜浅松土,勿伤须根。麦冬植株矮小,应做到田间无杂草,避免草荒。
麦冬喜肥,合理追肥氮、磷、钾是麦冬增产的关键。一般每年追肥3次,第1次在7月,每亩施入人畜粪水2500公斤、腐熟饼肥50公斤;第2次在8月上旬,每亩追施入畜粪水3000公斤、腐熟饼肥80公斤、灶灰150公斤;第3次在11月上旬,每亩追施入畜粪水3000公斤、饼肥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以促进块根生长肥大。
麦冬生长期需水量较大,立夏后气温上升,蒸发量增大,应及时灌水。冬春若遇干旱天气,立春前灌水1-2次,以促进块根生长发育。麦冬喜阴湿环境,种植时可实行间作。夏、秋季以间作玉米为好,可减少强烈目光的直射,有利于麦冬生长;冬春季有些地方间作大蒜,但此时正值麦冬地下茎膨大发育期,一般不间作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