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花卉大全菊花白粉病(菊花白粉病发病规律)

菊花白粉病(菊花白粉病发病规律)

更新:2023-04-09 13:48:07归类:花卉大全人气:2

1. 菊花白粉病发病规律

菊花叶子发白,是出现了白粉病。这一种病是白粉病菌引起的。南方的露地栽培之处和北边的温室里面都有发生这一种病的几率,而且病菌会在土里过冬,在湿度很大而光照并不强的地方、通风不良昼夜温度差异很大的地方都会发生。谢谢回答完毕

2. 白菊花粉菊花

可能与花青素的变化有关,和木芙蓉的花瓣变色类似,

芙蓉花因光照强度不同,故引起花瓣内花青素浓度的变化。木芙蓉的花早晨开放时为白色或浅红色,中午至下午开放时为深红色。人们把木芙蓉的这种颜色变化叫“三醉芙蓉”。早晨,含有无色花青素的洁白的芙蓉花,沐浴在朝霞中。中午,由于光合作用,无色花青素转化为有色花青素,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酸使花瓣细胞中细胞液的酸性增加,花色就由白变红了,随着花青素的变化积累,花色愈来愈浓,直至凋谢。

3. 菊花白娟病危害症状

可能是菊花白绢病。

发病初期,茎基部产生水渍状褐色不规则病斑,下部叶片及枝条变色、萎蔫,并迅速向上蔓延,叶片由正常的深绿色变为淡绿色,其后产生白色菌丝,逐渐成为菜籽状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为黄色,最终成褐色,茎基部腐烂坏死。剖开茎部可见髓部半空,内壁有白色丝状物。该病害为一种毁灭性病害,受害轻的造成烂根,导致发育不良或烂茎,植株矮小,分枝较少;发病重的导致茎秆折断,整株枯死。

菊花白绢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白色绢状,呈扇状或放射状扩展,而后集结成菌素或纠结成菌核。显微镜下菌核中央呈灰白色,由无色多角形细胞组成。病菌生长温度为l5℃~35℃ ,适宜温度为30~C,l5℃以下菌丝生长缓慢,高于4()℃停止生长。在温度25E一35E,空气相对湿度80%~95%时利于病菌生长。

4. 菊花长白粉虱

喷洒药剂,菊花在长虫子后需要马上为植株喷洒药剂,消灭植株上存在的害虫。而且由于菊花的花瓣较多且重瓣较多,所以杀虫剂需要多次使用,并且需要选择在一天中较为凉爽的时间段喷洒杀虫剂,这时害虫才会从花瓣深处爬出。

埋杀虫丸,菊花上出现的有一些害虫经常是躲藏在土壤中的,或者是飞蛾产在土壤中的卵孵化而成的,所以在养护菊花的过程中还需要消灭土壤中的害虫,最好可以向土壤中埋藏杀虫丸,将土壤中的害虫以及虫卵消灭,使菊花健康生长。

5. 菊花白粉虱图片

白粉虱。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属刺吸性害虫,同翅目,粉虱科,是一种世界性害虫。

一般成虫、若虫均喜欢群集在植物叶片背面,以刺吸式口器允吸植物汁液,使被害叶片褪绿、黄化、萎蔫,甚至全株枯死,成虫排泄物会严重地影响植物叶面,引起煤污病等病害的发生。

6. 菊花白粉病发病规律有哪些

非洲菊的叶子上有白点,可能是因为感染了白粉病之类的病害,注意及时通风,及时清除掉发病的枝叶,然后喷施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还可以喷施多菌灵、百菌清等杀菌药物。也可能是因为遭受了虫害,先跟健康的植株隔离开,数量较少可以人工捕捉,数量较多需要喷施呲虫啉之类的杀虫剂。

一、感染病害

原因:非洲菊的叶子上出现白点,可能是养护不当,生长环境不适宜,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所以导致非洲菊染上了病害,比如白粉病、霜霉病等,都会使叶子上出现白点,严重会导致叶子掉落,植株长势变差。

解决方法:保持好生长环境,注意及时通风,避免处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及时清除掉发病的枝叶,然后喷施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还可以喷施多菌灵、百菌清等杀菌药物,每隔7天喷施防治一次,连续喷施2-3次,彻底去除病害。

二、遭受虫害

原因:非洲菊的叶子上出现白点,除了病害影响之外,还可能是遭受了虫害,比如蚧壳虫,害虫聚集在叶面上,看起来很像是白点。害虫对叶子的危害较大,会汲取叶子内的汁液,导致叶子干枯、卷曲,影响生长,并且非常不美观。

解决方法:先检查非洲菊的枝叶处,确定是不是遭受了虫害。如果发现害虫的话,可以先跟健康的非洲菊植株隔离开,避免传染到其他健康的植株上。数量较少的话,可以人工捕捉,如果数量较多的话,就需要喷施呲虫啉之类的杀虫剂来彻底消灭虫子。

久久花店版权声明: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菊花病虫害(菊花病虫害的防治图片大全) 菊花的图片是什么样子的(菊花长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