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防治意义(病虫害防治基本原则)
1. 病虫害防治基本原则
“治早治小”是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因为同一种害虫一般都是低龄的时候比高龄的时候体型小、抗药性差、移动能力弱,所以“治小”可以更好地发挥杀虫剂的防治效果,同时可以减少药剂浓度剂量,对环境和植物安全都更有利。
另外,“治早”可以有效压低虫源基数,控制害虫种群的增长,同时防治的早比害虫暴发以后再防治对植物的危害也小。
低龄幼虫,体壁较薄,农药容易穿透,易于触杀,高龄幼虫,体壁硬化,抗药性增强,防治困难,所以,使用接触性杀虫剂防治害虫时要“治早治小”。
2. 病虫害防治法主要措施
方法如下
1、减少燃烧。集中供热、限制汽车数量、杜绝燃化炮竹(尤其是首先解决机关单位的烟花炮竹)。
2、改进制冷技术,限制使用。
3、限制乱砍乱伐,指数造林。
4、严格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
5、环保管理部门要强化大气污染管理。
6、加强公民的环保监督的权益、参与。
7、排放大气污染的物的单位要积极治理。调整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 ,改善能源结构,积极采取节能措施
3. 病虫害防治基本原则是什么
近代研究认为病虫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简称IPM),它的基本概念是:综合防治是一种病虫管理系统,应用生态学方法,根据不同地区果园生态系特点,以果树为中心,有机地协调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充分发挥生态系中有利因素的作用,限制不利因素的发展,有效地控制病虫种群数量,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之下,使经济损失和对环境有害的副作用降低到最低程度。
综合防治不是各种防治方法的凑合,而是根据当地病虫发生规律,从“预防为主”的原则出发,严谨地选择几种最有效安全、经济、实用的措施,互相补充。不要求彻底消灭病虫,只要求将其数量维持在不造成经济损失的水平上。核桃、板栗栽植分散,树冠高大,山坡、崖边生态条件差,单株产量低,要重视农业人工防治。4. 病虫害防治内容
1、稻瘟病
水稻发生稻瘟病后,会直接导致植株枯黄和死亡,播种前,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对种子进行消毒,播种后合理浇水施肥。
2、枯纹病
水稻引发枯纹病后期,会导致植株倒伏或腐烂而死,种植时要合理密植,施足基肥,生长期间增施磷钾肥,发生病害时,可以使用井岗霉素粉剂、苯甲丙环唑乳油等药剂加以防治。
3、二化螟
二化螟害虫会啃食水稻,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发生虫害时,一般可以先用杀虫灯进行吸引,然后集中杀灭,或者直接用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4、稻纵卷叶虫
稻纵卷叶虫喜欢在生长茂密而嫩绿的稻田中产卵,降低植株产量,发生虫害时,一般都使用低毒、低残留类药剂进行防治,例如50%杀虫螟乳油、90%晶体敌百虫等。
5. 病虫害防治基本原则有哪些
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所谓“预防为主”,就是根据具体情况,针对一定区域作物的主要病、虫、草害在需要和可能的范围内,优先选择安排能起预防作用的防治措施或方法,防患于未然。必要时才补充应用其它的防治方法。综合防治是人类对病、虫、草、鼠等农业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进而保护作物的1种技术体系。
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经济、有效、安全、简易的原则,综合防治是从农业生产的全局和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
因地,因时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防治措施,使之扬长避短,相辅相成,把有害生物的群体数量与为害程度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达到保护作物健康生长发育的目的,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和相对合理甚至最佳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
简单地说,综合防治就是把多种可行的和必要的技术措施合理地协调运用,有效地控制病虫草鼠害,保护作物,增产增收,并尽可能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及其它副作用。开展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必须坚持四个基本观点:农业生产的全局观点与农业生态系的整体观点;各项防治技术措施的辩证观点与综合观点;经济学观点,这是综防的核心点;安全观点与环境保护观点。
根据防治对象范围的大小,综合防治可以分为3种基本类型(或3个层次、3种水平、3个阶段):以1种病害或虫害为对象的综合防治;以1种作物整个生育期所有主要病虫害为对象的综合防治,以一定范围的农业生产区域各种主要作物的主要病虫害为对象的综防。
6. 病虫害防治基本原则包括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应遵循如下原则:
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治早、治小、治了”;
2、能用农业措施防治的,不用化学防治;
3、能用生物农药的,不用化学农药;
4、能用低度农药的,不用高度农药;
5、循环交替用药,防止产生抗性;搞好预测预报,及时发现病虫害。
久久花店版权声明: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