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花卉大全 >

石菖蒲的生活习性(石菖蒲的植物来源)

更新:2023-05-03 02:57归类:花卉大全人气:90

1. 石菖蒲的植物来源

挺水植物:菖蒲有哪些特征?

一,菖蒲的名称

菖蒲是正式中文名,这个名称来源于《神龙本草经》。在《唐本草注》中记载为臭蒲;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为泥菖蒲;别名还有香蒲、野菖蒲、石菖蒲、白菖蒲等等。学名为Acorus calamos Linn. ,是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在1753年命名发表的,是天南星科菖蒲属植物。全国南北各地都有分布,常生长在水边、沼泽湿地、湖池浅水处,多有栽培。

二,菖蒲的外形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茎横长,分叉,肉质,表皮黄褐色,有香味。叶基生,叶片剑状条形,长一公尺左右,基部宽,对褶,中部以上逐渐变窄,草质,绿色。花序柄三棱形,长四十公分左右,肉穗花序圆棒状,长四公分左右,直径约一公分,花黄绿色,一般六到九月开花。浆果长圆形,红色。

2. 石菖蒲的来源和性状

生长于海拔20米至26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涧水石空隙中或山沟流水砾石间 (有时为挺水生长)。分布于亚洲,包括印度东北部、泰国北部、中国等国。主产于我国四川、浙江、江苏、湖南等地。

石菖蒲的性状:

干燥报茎略呈扁圆柱形,稍弯曲,有时分歧,一般长3~20厘米,直径约0.5~1厘米。表面灰黄色、红棕色或棕色,环节紧密,节间长约3~6毫米,有略呈扁三角形的叶痕,左右交互排列,下方具多数圆点状突起的根痕,并有细皱纹,节间有时残留叶基,纤维状,偶有短小细根。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纤维性,类白色至淡棕色,可见环状的内皮层,维管束散在,中心部较显着。气芳香,味微辛。以条长、粗肥、断面类白色、纤维性弱者佳。

3. 石菖蒲的介绍

呈扁圆柱形,多弯曲,常有分枝,长3~20cm,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匀的环节,节间长0.2~0.8cm,具细纵纹,一面残留须根或圆点状根痕;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其上有毛鳞状的叶基残余。

质硬,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内皮层环明显,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细胞。气芳香,味苦、微辛。

4. 石菖蒲的由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五月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起源和由来有多种传说和说法。

其中最为广泛流传的一个传说是关于屈原的故事。据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忠臣,他为了不忍心看到国家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多次上书劝谏国君,但却遭到了反对派的排挤和迫害,最终被流放到汨罗江。在流放期间,屈原写下了《离骚》等许多著名的诗篇。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一直萦绕在心头,最终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尽。据说当地的渔民们听到了这个消息后,便纷纷划起船只,想要寻找他的遗体,以便送葬。他们在江中划着船,扔下一些食物,希望能够避免鱼虾等水生动物吃掉屈原的身体。后来,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划龙舟和吃粽子等活动,以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

除了这个传说,还有其他一些关于端午节起源的说法。例如,有人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古代农民为了祈求好收成而在这一天祭祀土地神、龙神等。还有人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古代的驱瘟避邪活动,因为五月初五是阳气最盛的时候,可以驱逐瘟疫和邪气。无论哪种说法,端午节都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成为了人们热爱和传承的节日。

5. 石菖蒲来源于什么科

不是。

水菖蒲又称藏菖蒲,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水菖蒲的干燥根茎。形似石菖蒲,但较粗大,少分枝,直径1~1.5cm。表面类白色至棕红色,节较稀疏,节间长2~15mm。质坚硬,断面纤维性差,呈海绵样,有多数小空洞,略有泥腥气。菖蒲适合半阴环境养,在明亮的散射光下生长良好,喜湿润,平时多喷叶面保持足够湿度。

上一篇:报春花的习性(报春花是什么样子的) 下一篇:石蒜花生长习性(石蒜花有什么特点)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