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幼苗防护(葵花的病害和防治)
1. 葵花的病害和防治
1、土壤:向日葵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各类土壤上均能生长,从肥沃土壤到旱地、瘠薄、盐碱地均可种植。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
盆土以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为好。定植时盆底施足基肥,掘取苗时尽量多带土,少伤根,以使植株较快恢复。
2、温度:向日葵喜温热环境,不耐阴,不耐寒。其生长适温,白天为21-27℃,夜间为10-16℃。如早春温度偏低,植株生长迟缓,直接影响开花时间。生长期若温度超过30℃,温差过小,茎叶容易徒长,花期缩短。
3、水分:向日葵植株高大,叶多而密,是耗水较多的作物,生长期要及时浇水,否则叶片容易脱水凋萎。但不宜过湿,湿度过大,基部叶片容易发黄。经常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尤其夏季高温、干旱时需及时浇水。
4、光照:向日葵为短日照作物,但它对日照的反应并不十分敏感。向日葵喜欢充足的阳光,其幼苗、叶片和花盘都有很强的向光性。如阴雨连绵或长期在半阴环境中生长,茎干不挺拔,叶片柔软、下垂、呈黄绿色,花盘小而不整齐。
5、肥料:生长期每20天施肥1次,但开花前应追施2至3次稀薄的磷钾肥。我用的是泰源小镇花肥,挺不错的
生长期每周施肥一:定植及养护当幼苗出齐后陆续间苗,每穴留1株,苗高7至8厘米时可定植。
6、摘芽:使主枝顶芽健壮生长发育,可摘除(腋)芽。对于茎杆稍高的应设立支柱,防为止风吹倒伏。盆栽不摘心,以单花为好。盆栽高秆品种,发芽后20天可用0.25%-0.4%B9溶液喷洒叶面可控制植株高度。若花坛观赏,可摘心1次,分枝可产生4-5朵花。
7、病虫害防治:向日葵病虫害发生率较低,主要病害为白粉病、黑斑病、细菌性叶斑病、锈病(盛行于高湿期)和茎腐病。白粉病发病时叶片开始生白色圆形粉状斑,扩大后连成一片,以后白粉层上又生褐色小点,植株生长停止。黑斑病发病时,叶片生大小不一的深褐色或浅黄色病斑,后发展成褐色斑,病斑相连成大斑块,使叶片变黑枯死。可以通过对基质的消毒、合理浇水、增加空气流通、间歇喷洒保护性杀菌剂等方法进行预防。感病后,清除病叶和残株,集中烧毁;在发病初期,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或用等量式波尔多液防治。
2. 葵花主要病虫害
要进行除虫。铲除田边地头杂草,集中处理;清理秸秆残茬;耕翻土壤,拾虫杀死,冻茬晒茬;施用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2)轮作换茬,换茬不仅能防虫还能减少葵花病害的发生。(3)化学药剂处理土壤:使用40%辛硫磷或者48%毒死蜱乳油,选择质地坚硬不容易化的有机肥或者化肥颗粒40斤,喷1000-1500克48%毒死蜱乳油或3000克40%辛硫磷乳油,喷拌匀后阴干和底肥混合使用15亩地,效果不错。
3. 葵花的病害和防治图片
分别是番茄、辣椒、茄子、黄瓜和西瓜。原因是这些蔬菜生长期较长,易生病虫害,同时又是需求量较大的热带作物,因此需要经常使用农药和杀虫剂进行防治。此外,这五种蔬菜也是市场上的热门品种,价格相对较高,因此生产者也愿意增加农药使用来更好地保护作物,提高产量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值得延伸的是,农药过度使用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还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应该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使用农药,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 葵花病害名称及图片
一、种植时间葵花籽应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当地温度达到10℃以上时即可播种,可以选在早春2-4月份播种,播种时间不能过晚,避免影响生长。
二、整地施肥葵花籽应选在阳光充足、地势平坦、土质疏松肥沃的地方种植。将土壤深翻整平,将土质耕细,施入充足的肥料,每亩地施加6千克的氮肥、26千克的磷肥、26千克的钾肥,混入150千克的尿素以及磷酸二铵,为土质补充养分,促进后期的生长。
三、选种拌种挑选个头饱满、充实的葵花籽播种。混入少量的多菌灵或是高锰酸钾药剂拌种,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能充分减少病害的发生,避免受到虫害的侵袭。
四、进行播种向日葵每亩地一般种植3000-6000棵,株行距保持在40-60厘米左右。根据株行距来挖穴,每穴播入1-2籽。播种后覆土,浇入清水,覆上薄膜。当向日葵发芽之后,做好苗期管理,及时查苗补苗。
五、后期管理葵花籽种植后中耕除草,及时打杈控长,促使幼苗生长。等向日葵开花后,可辅助授粉,在盛花期上午的8-10时,或者是下午的3点促使授粉。注意,还需防治好病虫害。
5. 葵花病害防治大全(附图谱)
向日葵主要虫害有:金针虫、蛴螬、地老虎、草地螟、金龟子、向日葵螟。地下害虫可用氧化乐果配制毒饵除治。草地螟、金龟子危害茎叶,可喷氟矽酸钠。若危害种仁可在管状花序凋谢时用氧化乐果喷花盘。
向日葵主要病害有:锈病、菌核病、列当。锈病从幼苗到成熟均能危害,防治办法一般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增施钾肥或用25%的萎锈灵2000倍液进行茎叶处理。菌核病俗称烂大头,危害茎和花盘,可用“雷多霉”拌种或茎叶处理。列当是一种显花寄生植物,寄生在向日葵根部吸收汁液,天旱炎热危害最重,消灭列当的最好办法是田间及时铲锄。
1.向日葵菌核病 向日葵菌核病发生很广泛,发病较重,可造成向日葵茎折、花盘及种仁腐烂,对向日葵生产威胁很大,常见的有根腐型、茎腐型、叶腐型、花腐型4种类型,其中根腐型、花腐型受害重。花腐型病害表现为花盘受害后,盘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后期变褐腐烂,长出白色菌丝,在瘦果和果座之间蔓延,形成黑色菌核,花盘腐烂后脱落,瘦果不能成熟。受害较轻的花盘,结出的种子粒小,无光泽、味苦、表皮脱落,多数种子不能发芽。 防治措施:结盘初期,可选用速克灵、菌核净、农利灵、纹枯利或多菌灵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重点保护花盘背面。由于后期向日葵植株高大,喷药操作比较难,也可以采取雨后到田间打杆降湿的办法。
6. 葵花病害有哪些
是果胶
向日葵的花盘对于向日葵籽来说,是孕育它的胎盘。在向日葵籽粒没有脱离葵盘之前,向日葵还继续从葵盘中吸取营养。换句话说,向日葵籽仍在生长阶段,因此发粘。(只有晒干的向日葵籽才是干燥的,嗑食起来才会有脆声)。葵盘果胶有许多有价值的生物效应包括抗腹泻、降低胆固醇以及促进氮的平衡等
7. 葵花病害图谱和防治
根据北方地区的土壤特点,整地的过程可以采用机械化作业,并在此阶段将土壤的pH值调整至6.5~8.5,保证土壤含盐量控制在4%以内。在选种过程中,应该优先考虑含水量为12%左右的优质种子,确保种子的纯度和发芽率。在播种之前应该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将待播种的种子晾晒2 h,再用水浸泡,最后可以采用50%的速克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消毒处理,保障种子的出芽率。
向日葵播种时应该采用挖穴播种方式,一般情况下深度为3~4 cm,每1个穴位放置3粒种子左右,实用型品种的向日葵行距保持在65 cm、株距70 cm为宜,油用型品种行距相同,株距40 cm为宜,等到向日葵植株出芽后,幼苗长至2~3片真叶时,可以进行分苗、定苗措施,保证向日葵植株的长势。
在向日葵种植中,田间管理也是重要的组成步骤。向日葵定苗后,应该积极观察其长势特点,定期做好除草防虫工作,清理枯叶、病叶,对病虫害进行及时防治。在向日葵授粉阶段,应采取人工授粉或者其他方式传粉技术,保障向日葵的授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