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科植物常在什么地方(兰科植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 兰科植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兰花叶自茎部(椭球状)簇生,线状披针形两面散开,叶片中间宽两边窄,叶片都为革质(无肉质状),叶片正反面无细毛刺,正面略带光泽,叶缘大多有锯齿,一般来说,对光线看,叶片的叶脉明显。叶片的宽度、数量根据品种不同各异。
就国兰而言:春兰叶片较窄,长线状,叶片3至7片,蕙兰原种叶片线状较长,野生种达1米左右,比春兰宽一点,叶片粗糙,叶脉较多且明显。建兰,叶2-6枚丛生较柔软,长30-50cm,宽1-1.7cm,略有光泽,先端渐尖,边缘有不甚明显的钝齿,收尾教急。墨兰叶片手感和建兰差不多,但较宽,犹如虎头兰一样宽。
扩展资料:兰花的形态特征:
附生或地生草本,罕有腐生,通常具假鳞茎;假鳞茎卵球形、椭圆形或梭形,较少不存在或延长成茎状,通常包藏于叶基部的鞘之内。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
唇盘上有2条纵褶片,通常从基部延伸到中裂片基部,有时末端膨大或中部断开,较少合而为一;蕊柱较长,常多少向前弯曲,两侧有翅,腹面凹陷或有时具短毛,花粉团2个,有深裂隙,或4个而形成不等大的2对,蜡质,以很短的、弹性的花粉团柄连接于近三角形的粘盘上。
兰花各器官特征
根:根的结构可分为内、中、外三部分,最外层为包围全根的根皮组织,主要起着吸收和保护水分的作用,根皮之内为皮层组织,皮层细胞都是活细胞,有的含有针状结晶,有的含有共生的根菌。当肉质根折裂时,其中有一粗约0.1厘米的黄白色纤维梗,称为中心梗,不易折断。兰根内贮丰富的水分和养料,有兰菌与它共生, 借此得到更多养料,促使繁茂。附生兰(气生兰)的根被比地生兰的更为发达,呈圆柱状,可攀附在树木、岩石表面生长。
茎:兰花的茎具有储蓄养分及水分的功能, 如卡特兰、石斛兰等,具有粗大肥壮的“假鳞茎”, 因此较为耐旱。蝴蝶兰的茎很短, 所以不耐乾旱。万代兰的茎呈木质化, 水分及养分均存于肥厚的叶片里。拖鞋兰由于没有明显的茎储存水分及养分,叶片又薄,若长期干旱, 很易就会枯死。
叶:兰花叶片的形态依原生环境的不同各有变化, 其构造由上表皮和下表皮之间的叶肉组织所构成, 有明显的海绵组织, 通常喜爱强光的兰花, 它的叶片较肥厚、直立, 质地较坚硬, 如卡特兰(嘉德利雅兰), 万代兰, 相反; 喜爱弱光的兰花, 它的叶片面积较大, 质地较薄而下垂, 如
2. 兰科植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种类
1. 建兰花梗从假鳞茎的基部长出,直立,高20~30厘米,稍短于叶片。每个花梗一般有花5~9朵,最多18朵,花直径4~6厘米。花形与春兰相似。有些品种一年可以开2~4次花。花香味浓郁。肉质根长20~60厘米,直径5~7毫米,无根毛,乳白色或淡黄色,丛生。假鳞茎圆球形或椭圆形。叶鞘3~5,薄革质。叶2~6片丛生,长30~60厘米,宽1~2.6厘米,带形,叶面平展,中脉多向背面明显突出,叶缘具细齿,略有光泽。
2. 有彩心和素心两个变种。彩心建兰花萼为紫色,花被有紫红色斑点线条,野生者多为彩心。素心建兰花被浅黄绿色或绿白色,无紫红色条纹或斑,因其花无杂色而名贵。两个变种均有许多栽培品种。喜光,但怕强光直射,在散射光下生长良好,冬季要求光线充足,夏季中午前后需遮光70%左右。
3. 喜气候凉爽、冬无严寒、夏无酷热的环境。适宜生长温度在30℃以下,最适宜生长温度18~22℃,冬季12~16℃,不宜低于6℃。根肉质,怕涝。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土壤或基质,适宜pH5.5~6.2。要求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喜欢生长在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
3. 兰科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是什么?
菊科是双子叶植物中最进化的植物类群,是因为:
1、萼片变态为冠毛,有利于果实传播;
2、部分种类有块茎,块根,匍匐茎或根状茎,有利于营养繁殖;
3、花序(头状)及花的构造(舌状花招引昆虫传粉,中间集中大量盘花,以及聚药雄蕊都增加了授粉率和结实率);
4、多为异花传粉(雄蕊先于雌蕊成熟),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或得不到昆虫传粉时,才进行自花传粉.
由于菊科植物具有上述特殊的生物学特性,才使该科不仅属种数,个体树最多,而且分布最广.
兰科是仅次于菊科的一个大科,是单子叶植物中的第一大科。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众多的品种。自然界中尚有许多有观赏价值的野生兰花有待开发、保护和利用。
兰科植物,是现代被子植物中 虫媒花植物演化的顶级 。由于长期与昆虫协同进化的结果,其花产生了高度特化的结构,以致某种兰花需要特定的昆虫传粉,形成了植物界中很独特的奇花异卉。唇瓣的形态变化多端,有舌状、囊状、兜状等等。花色丰富,往往同一花朵有多种色彩。在兰属植物中,花瓣形状,色泽、斑纹的差异是区分品种的重要依据。
4. 兰科植物种类
兰科共700属20000多种,分布遍及全球,主要集中在热带地区。中国产171属约1247种。兰科植物常见地生生、附生或腐生草本,极罕为攀援藤本;地生与腐生种类常有块茎或肥厚的根状茎,附生种类常有由茎的一部分膨大而成的肉质假鳞茎。叶基生或茎生,后者通常互生或生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处,扁平或有时圆柱形或两侧压扁,基部具或不具关节。花葶或花序顶生或侧生;花常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少有为缩短的头状花序或减退为单花,两性,通常两侧对称;花被片6,2轮;
5. 兰科的常见植物
如果你问的是保护植物。那么中国土地上生长的一千多种野生兰科植物都是受保护的。只要是野生兰科植物,全部都是保护品种。如果你问中国传统兰花,兰科兰属的建兰,蕙兰,寒兰,春兰,墨兰。那么它们的野生种,包括野生变种,都是受保护的。
6. 兰科植物包括哪些
兰科是仅次于菊科的一个大科,是单子叶植物中的第一大科。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众多的品种。自然界中尚有许多有观赏价值的野生兰花有待开发、保护和利用。 兰科植物分布极广,除两级和沙漠外均有,但85%集中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主要有中国兰和洋兰两大类。 兰花是珍贵的观赏植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七百多个属、二万多个种,每年还发现和培养出不少新品种。 兰花按生态习性主要分为地生兰、气生兰、腐生兰三大类。由于地生兰大部份品种原产中国,因此地生兰又称中国兰,并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中国兰花主要为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五大类,有上千种园艺品种。
7. 兰科植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图片
又称茅,禾本科白茅属多年生草本,春季 先开花,后生叶子,花穗上密生白毛。
根 茎可以吃,也可入药,叶子可以编蓑衣8. 兰科植物的特征是什么?
被子植物的特征
1、被子植物主要是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
2、种子不裸露,包被在果皮里面,种子的胚有1个或者2个子叶。
3、被子植物有直根系和须根系,根尖顶端一般是3层原始细胞。
4、被子植物有草本也有木本,主要是合轴分枝式和假二叉分枝式。
5、被子植物的茎端具原套-原体,次生木质部的组成有导管、管胞、木射线、木纤维和木薄壁组织。
6、有许多细小的具缘纹孔,无眉条,无纹孔塞,无交叉纹孔场,木射线仅由薄壁组织细胞组成。
被子植物又叫做绿色开花植物,被子植物有1万多属,20多万种,占植物界的一半,我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人类的大部分食物和营养来源于被子植物,而且被子植物还是建筑、造纸、纺织和塑料制品、油料、纤维、食糖、香料的原材料。
9. 兰科植物的常见特征
兰科植物最主要的形态特征在于花的特殊构造:
1.
在花的两轮花被片中内轮中央的1 片变为奇特的形状,叫唇瓣(俗称“舌”),因此花是两侧对称...
2.
由于花梗和子房的扭转或弯曲,使花的唇瓣经常处于下方的位置,成为昆虫进入花中的降落台;
3.
雌雄性器官合生成柱状体,称蕊柱,其上只有一枚雄蕊;
4.
蕊柱的正面有-—个通常凹陷的柱头;
10. 兰科植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石斛是兰科、石斛属植物。
茎直立,肉质状肥厚,稍扁的圆柱形,长10-60厘米,粗达1.3厘米,具多节,节有时稍肿大;叶革质,长圆形,长6-11厘米,宽1-3厘米。
总状花序从具叶或落了叶的老茎中部以上部分发出,长2-4厘米,具1-4朵花;花大,白色带淡紫色先端,有时全体淡紫红色或除唇盘上具1个紫红色斑块外,其余均为白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11. 兰科植物的典型特征
兰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质肥大,无根毛,有共生菌。具有假鳞茎,俗称芦头,外包有叶鞘,常常与多个假鳞茎连在一起,成排同时存在。
叶线形或剑形,革质,直立或下垂,花单生或成总状花序,花梗上着生多数苞片。花两性,具芳香。花冠由3枚萼片与3枚花瓣及蕊柱组成。萼片中间1枚称主瓣。下2枚为副瓣,副瓣伸展情况称户。上2枚花瓣直立,肉质较厚,先端向内卷曲,俗称捧。左右对称、唇瓣、花粉块和合蕊柱是兰科植物的基本特征:花粉成块的特征却有些例外,除拟亚兰科和杓兰亚科没有,其他大部分兰科植物还有花粉块柄。
古人以“一茎一花者为兰”,一茎多花者为蕙。春兰、蕙兰按其主瓣、副瓣、捧及唇的形状、质地等的不同变化分为梅瓣、水仙瓣、荷瓣、蝴蝶瓣、奇种与素心等。
梅瓣为萼片短圆,肉质较厚,稍向内曲,基部狭窄,捧瓣肉质肥厚先端内曲成兜,唇瓣短而硬,花初开时微向上,名种有宋梅、西神梅等品种。
水仙瓣为萼片稍长于梅瓣,先端渐尖,捧瓣质地厚,先端也成兜,唇瓣微垂或反卷,名种有汪字、翠一品等。
茶瓣为萼片宽大,质厚,基部窄,先端宽而突尖,捧瓣不成兜,唇瓣较润,微反卷,名种有大富贵、翠盖花等。
蝴蝶瓣为向下的两枚萼片的内侧,质地变厚,成波状绉,并有红色块斑,有时整个萼片或花瓣数量突然增多(如绿云,花冠常在8枚左右),或花朵形状有特殊变化。
素心为花被、花茎、苞片同一颜色,纯绿、黄绿等,没有杂色的斑绿、黄绿等,没有杂色的斑纹,名贵品种有老文团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