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蜡的形态(白蜡形态结构)
1. 白蜡形态结构
白蜡树,木犀科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纵裂。
2. 白蜡形态结构图
对节白蜡是生长旺盛得速生树种,经一年基干枝的培育剪定后,除少数特意留长增粗的顶生过渡枝、飘枝、俯枝外,大多数枝第2年即可剪枝蓄片了。初期一、二级枝以扎(拉)为主,以剪为辅,后期枝片基本成型后以剪为主,以拉为辅,一般采取先上后下,抑强扶弱的剪枝手法来修剪。
先上后下:即树体上部先剪,过一段时间再剪中部枝,再隔若干天剪下部枝。同一枝片,上扬枝先剪,待平行和下行枝长到比上部枝要粗时再剪。
抑强扶弱:同在上部的强旺枝要先剪若干天,等弱枝长到一定粗度时插剪。目的使枝的粗细与它所处的位置相匹配。
对于长势特别旺的树材,除平时注意控制,可进行摘叶剪定枝片。到秋季霜降后,树叶经霜凋谢,枝形裸露,对观察枝(片)的走势走向,前后穿插、高低错落、位置形态十分有利,这时可对枝形来一次精心的修剪扎缚。能剪到位的用剪来完成,剪不到位的,可用铝丝缠绕弯曲牵拉到位;有的枝片过于上扬或方向、位置欠佳,用铝丝或绳索牵拉到位。
对节白蜡应特别注意它的对生枝和蛙腿枝,干上定枝和一、二级枝上要错开剪去对生枝,蛙腿枝可一边蓄长,一边剪短或改成掉拐枝。
3. 白蜡形态结构特点
小叶白腊。绒毛白蜡:绒毛白蜡,又称津白蜡。原产:美国得克萨斯州等西南各州,以天津、山东、连云港栽培最多。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18米,树冠伞形,树皮灰褐色,浅纵裂,幼枝、冬芽上均生绒毛,小叶3至7枚,通常5枚,顶生小叶较大,狭卵形,长3至8厘米,先端尖,基宽楔形,叶缘有锯齿,通常两面有毛,因此称绒毛白蜡。
4. 白蜡的树形
丛生金叶白蜡3一8分枝最好!
木犀科、梣属、白蜡树下的品种。落叶乔木,高10-15米,枝叶稠密,树形优美。嫩叶金黄,7月底以后逐渐变为黄绿色。树皮淡黄褐色,小枝光滑无毛;小叶5-9枚,卵状椭圆形,尖端渐尖,基部狭,不对称,缘有齿及波状齿,表面无毛。花期3-5月,花萼钟状,无花瓣。
5. 白蜡的形成
白蜡树一般在3-5月开花,圆锥形的花序生长在枝条上。白蜡树雌雄异株,通过风媒传粉,春天开花时,雄株只负责提供花粉,花粉随风飘散落到雌花朵的柱头上,产生“爱的结晶”。
6. 白蜡性状
在种植白蜡树地市要选择较高的地势,排水较好,背风背阴的地方,白蜡树种子与湿沙的比例为1∶2~3,先在沟底铺一层10厘米的湿沙,再把种子与湿沙充分混合,放入沟内,种沙厚度为50-70厘米,离地面10厘米盖湿沙,然后盖土呈屋脊状。
2、冬季未进行低温积催芽的种子,可用40度的温水侵种,每天换水一次,把种子捞出混3倍的湿沙,放入沟内,厚度为50-70厘米,离地面10里面加盖湿沙,然后盖土呈屋脊状。
3、白蜡树土壤选择要选择土壤肥沃、方便排灌的沙壤土,多施有机肥料,大量混沙,改善土的理化性状。灌溉时间宜在早晚进行,秋季多雨时要及时排水。
7. 白蜡主要特征
白蜡杆通体洁白如玉、坚而不硬、柔而不折,杆身可弯曲到180度不劈裂,柔韧性强,自身纤维密度稠,有较强的自然拉力,在干燥的地方不劈裂,在潮湿的地方不变形,其弹性、韧性是其它木质不可比拟的,属绿色、天然、独特、稀有的特产。
白蜡杆上面有疖子,疖子相对为公杆,公杆脆而少韧,易断裂,
8. 白蜡形态特征
对对节白蜡的提根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松基法 俗话说“根基不露,如同插木”。松基法就是在对节白蜡基部,经常用小刀、竹签、木条等物,轻轻地撬松泥土,然后利用养护浇水时水花对树基泥土的冲刷作用,促使对节白蜡盆景根基显露。
2、提跟法 利用每年对节白蜡春季生长期盆树换盆种植时,有意在盆底加上一层粗培养土,预留以后植株生长出新根时所需的泥土厚度,然后将对节白蜡的地根稍加整理,适当撬松根底泥土,放入盆内种植好,使原树适当抬高于盆面,再修整高出盆面之细根,使基根显露。按此法每年逐步提高树根高度,直至达到预定的效果为止。
3、套根法 为促使对节白蜡根系渗透发达,增加树根的高度,提高对树木根系的观赏力,可在对节白蜡的基础(根基)上,将原盆底部全部凿穿,套在另一盛满培土的盆上,使树根逐渐由上盆长至下盆。以后根据树木生长情况,逐步由上而下地去除上盆的泥土,使树根渐渐裸露,直至上盆泥土全部掏空,根系完全移植于下盆内,除去上盆。
4、压根法 此法适合“附石式”的对节白蜡盆景。其做法是,将具有一定长度的对节白蜡根系,按照石材的特点和创作意图,用细铅丝或铜线,缠绕扎压在石缝内,再在石缝中填入泥浆,将对节白蜡和附石一起种植与盆内,以后根据生长状况,逐步由上而下扒开石上泥土,松开扎敷线,露出根部,修剪多余之细根。这样,由于根系长得粗壮而使其紧贴石缝,形态自然而生动,树与石浑然一体。
9. 白蜡的种类
蜡分为四类:植物蜡、矿物蜡、石油蜡、合成蜡,是动物、植物或矿物所产生的油质,常温下为固态,具有可塑性,易熔化,不溶于水,可溶于二硫化碳和苯。
蜡的凝固点都比较高,约在38~90℃之间,碘值较低(1~15)说明不饱和度低于中性脂肪。蜡通常在狭义上是指脂肪酸、一价或二价的脂醇和熔点较高的油状物质;
蜡在某种常温下为固体、加热后容易液化或者气化、容易燃烧、具有一定的润滑作用的物质。
扩展资料:
蜡烛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火把,原始人把脂肪或者蜡一类的东西涂在树皮或木片上,捆扎在一起,做成了照明用的火把。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出现的蜜蜡可能是今日所见蜡烛的雏形。
在西方,有一段时期,寺院中都养蜂,用来自制蜜蜡,这主要是因为天主教认为蜜蜡是处女受胎的象征,所以便把蜜蜡视为纯洁之光,供奉在教堂的祭坛上。
从现存文献看,蜜蜡在我国产生的时间大致与西方相同,日本是在奈良时代(710~784年)从我国传入这种蜡烛的,和现代蜡烛相比,古代蜡烛有许多不足之处。
10. 白蜡的特性
白蜡木是一种坚硬而有弹性的木材,因此可用于实木家具(尤其是美式家具和曲木家具)、运动器材和需受冲击的工具手柄等。不同产地的白蜡木,在材性上存在差异,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晚材率高,纤维细胞长,薄壁细胞含量少,因此它们的力学强度都很高。
顺纹抗压强度,是指木材顺纹受力破坏时出现纤维的压溃或皱褶,白蜡木的顺纹抗压强度为48.93,强度适中;顺纹抗拉强度,是指木材顺纹拉伸时,承受纵向撕裂,纤维之间发生滑移,白蜡木的顺纹抗拉强度为188,比水曲柳高出约7%,比椴木高出约12%;冲击韧性,测量的是木材破坏所消耗的能量,白蜡木木材内能大,因此冲击韧性非常高。
白蜡树属植物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极少数会向南延伸至热带,约有70个树种,不同的树种之间存在材性上的差异,美国白蜡木是目前家具市场名气最大、应用较多的树种之一。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白蜡木树种的特性。
1、美国白蜡木
美国白蜡木纹理通直,结构精而且均匀,心材呈褐色,边材色浅或近白色,木材的胶着性、着色性和抛光性都很优秀,但汽蒸弯曲时针节容易脱落。美国白蜡木的硬度和弹性在同类的轻质木材中都是比较好的,当在木材上钉钉时,一般需要预先钻孔。美国白蜡木除了可用于高级细木工件之外,也适合做胶合板的原料,适宜制成饰面单板用于家具或室内装饰。
2、欧洲白蜡木
欧洲白蜡木又称英国、法国、斯拉沃尼亚白蜡木,树高可达33米,直径可达1.6米,心材呈灰白色到浅褐色,心材和边材之间没有明显界限。欧洲白蜡木的结构粗但均匀,抗劈裂强度高,但冲击韧性相对较低,不如美国白蜡木。欧洲白蜡木在汽蒸弯曲时性能好,加工后能获得十分光滑的表面,广泛应用于制作各类运动器材、艺术性的实木家具等。
3、日本白蜡木
日本白蜡木分布于东南亚,其木材强度和重量有关,但总体不如美国白蜡木和欧洲白蜡木那样硬。日本白蜡木汽蒸后弯曲性能特佳,韧性差,抗压强度和耐冲击载荷中等,可用于制作家具、橱柜门、地板等。精选后的日本白蜡木也可用于制作曲棍球棒、滑雪等运动器材,精选的用于制作单板的日本白蜡木,可以刨切出质量极高的饰面单板,有斑驳的色泽,卷曲的树瘤状花纹,常用于高级橱柜的饰面。
4、国产白蜡木
国产白蜡木俗名青榔木、白荆树,在我国北起东北,南至广东都有分布。国产白蜡木都是小径材,15米的树高直径约为40厘米左右,木材为浅褐色或浅灰黄色,心材边材区别不明显,年轮明晰,木材常具光泽且有油脂感。需要注意的是,家具行业常见的另一种国产木材——水曲柳,也是白蜡树属下的一个树种,但不能将它和国产白蜡木等同起来,二者在材性和外观特征上都有差异。
11. 白蜡形态结构特征
白蜡树形态:落叶乔木,树冠卵圆形,树皮黄褐色。小枝光滑无毛。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9枚,通常7枚,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狭,不对称,缘有齿及波状齿,表面无毛,背面沿脉有短柔毛。圆锥花序恻生或顶生于当年生枝上,大而疏松;椭圆花序顶生及侧生,下垂,夏季开花。花萼钟状;无花瓣。翅果倒披针形,长3--4厘米。花期3--5月;果10月成熟。翅果扁平,披针形。
杨白蜡:为乔木,高10m左右。叶对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通常5片,宽卵形或倒卵形,顶端一片最大,长4一1lcm,宽4一6cm,尾状渐尖或少有钝圆,边缘具钝锯齿,叶背沿叶脉有褐色柔毛,小叶柄对生处膨大。圆锥花序,花小,雄性花与两性花异株,通常无花瓣,花轴节上常有淡褐色短柔毛,花柱短,柱头浅裂2叉状。翅果扁平,倒披针形,翅长于果。花期5一6月,果期8一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