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花卉大全 >

杜娟花的形状(杜娟花的特点有哪些)

更新:2023-05-11 20:09归类:花卉大全人气:77

1. 杜娟花的特点有哪些

杜鹃花的特性主要分5点。

1是它的分枝较多,枝条又细又密。

2是它的叶片形态多样,品种不同叶片形态也不同,是先开花后长叶片的。

3是它的花色多样,常见紫色,红色,黄色,粉色,白色等。

4是多数品种在开花时都没有香味,即便带有香气味道也不浓郁。

5是红色花品种无毒,但黄色和白色的带有轻微毒性。

2. 杜娟花的简介

12个花苞高山杜鹃,为杜鹃花科高山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

12个花苞高山杜鹃的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株高1-3米,枝条粗壮,叶丛生枝顶,厚革质,长6-12厘米,宽2-5厘米,4-5月开花,花型以套瓣、重瓣为主,也有少量单瓣,花期1个月左右。

花色有白色、粉色、淡红、桃红、黄色等。一般生长在海拔600-800米的山野间,适应性强,经过人工驯化、培育可望成为园林绿地中常绿观赏植物。

3. 杜鹃花花朵特点

杜鹃的花序是一个十分秀美的花团,水红色,每花序由20至24朵长6厘米—8厘米、口径6厘米的钟形花朵组成,花序直径达25厘米。这项天立地的大树杜鹃,茂盛的树冠遮天蔽日,灿烂的花朵美如云霞,它是云南的骄傲,它是祖国的骄傲!

4. 杜鹃花花的特点和形状

杜鹃形态特征:

大杜鹃额浅灰褐色,头顶、枕至后颈暗银灰色,背暗灰色,腰及尾上覆羽蓝灰色,中央尾羽黑褐色,羽轴纹褐色,沿羽轴两侧缀白色细斑点,且多成对分布,末端具白色先端,两侧尾羽浅黑褐色,羽干两侧也具白色斑点,且白斑较大,内侧边缘也具一系列白斑和白色端斑。

两翅内侧覆羽暗灰色,外侧覆羽和飞羽暗褐色。飞羽羽干黑褐色,初级飞羽内侧近羽缘处具白色横斑;翅缘白色,具暗褐色细斑纹。

下体颏、喉、前颈、上胸,以及头侧和颈侧淡灰色,其余下体白色,并杂以黑褐色细窄横斑,宽度仅1~2毫米,横斑相距4~5毫米;胸及两胁横斑较宽,向腹和尾下覆羽渐细而疏。

5. 杜娟花资料

映山红又名杜鹃花、山石榴,为常绿或平常绿灌木。相传,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

映山红一般春季开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红、淡红、杏红、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艳丽。生于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丛或松林下,为中国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6. 杜娟花的品种有哪些

第一种,夏鹃。

特点:春天抽枝长叶、夏天繁茂开花。

相传,夏鹃其实是由皋月杜鹃、五月杜鹃杂交所得,名下包括单瓣、重瓣、套瓣等多个品种,性状分别表现为圆、光、软、硬、皱曲、波浪……植株终年常绿、花开不断,既能盆栽,亦可地栽于相对遮阴的条件下,秀丽别致、颜值一流。其中,夏鹃的某些特殊品种,还能用来制作盆景,应用广泛,极具观赏价值。

第二种,西鹃。

俗称西洋鹃,因花大色艳、花量丰盛,而深受广大花友的喜爱,目前,我国约有近二三百种,形貌不一的自制品种。

特点:植株普遍生得较为低矮、长速慢、四季常青、枝条短粗;其枝条对外所呈现的真实颜色,主要取决于花色如何,比如,红枝开红花,而绿枝则多开白、粉白、桃红色花朵。

就小花所知,西鹃的适应性乃至抗病性,皆比人们想象的要弱,一般以盆栽最为妥当。同时,大家还需加强植株的日常管理,夏季遮阴防晒、冬季御寒保暖。

第三种,春鹃。

因叶片表面自然长毛或叶片较大的缘故,植株还常被人们称作毛鹃、大叶杜鹃,实为白花杜鹃、锦绣杜鹃所杂交育得的变种。

特点:先开花后发芽,花期往往集中在四月中下旬、五月初左右;长速快、易繁殖;生性喜欢凉爽湿润、散光充足的环境,亦要求土壤发酸、具有良好的通透性。

第四种,高山杜鹃。

即杜鹃花科、高山属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株高平均1~3米不等,花期正值4~5月,前后可维持近一月时间,当下市面上比较常见的花色,分别是白、粉、黄、桃红等。

由于高山杜鹃原生环境的特殊性,该植物天生适应性强、耐受性好,有望成为园林绿化中,品行优良的常绿观赏花卉。

第五种,东鹃。

特点:花朵异常繁茂,所谓的“不见叶子只见花”,形容的便是它。而从花期的角度看,东鹃一般会比毛鹃略早几天开放,然后,差不多到了七、八月份的时候,其老叶就将慢慢凋落,同时,花芽雏形渐成。

对东鹃而言,它们最大的弊端是,植株不耐强光照射,必要时需采取适当的对策。

7. 杜鹃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回答如下:杜鹃花的寓意和象征诗句有:

寓意:

1. 爱情的美好:杜鹃花象征着爱情的美好,因为它们的花瓣鲜艳美丽,许多人将其作为送给恋人的礼物。

2. 坚强与固执:杜鹃花开在寒冬腊月,象征着坚强和固执的精神,它们能够顶着严寒的天气开花,表现出生命的力量。

3. 忠诚与爱情的承诺:杜鹃花有着“一生只爱一人”的含义,因此象征着忠诚和爱情的承诺。

象征诗句:

1. “杜鹃花开山岗,笑靥如花艳绝。”——杜甫

2.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因为我深爱着这杜鹃花的芬芳。”——李健

3. “杜鹃花开声声催,红颜易老似春雷。”——岳飞

8. 杜娟花的特征

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初夏时常昼夜不停地叫。吃毛虫,是益鸟。多数把卵产在别的鸟巢中。也叫杜宇、布谷或子规。

普通杜鹃身长约16厘米,羽毛大部分或部分呈明亮的鲜绿色。大型的地栖杜鹃身长可达90厘米。多数地栖杜鹃呈土灰色或褐色,也有些身上有红色或白色的斑纹。有些热带杜鹃的背上翅膀上有像彩虹一样的蓝色。多种杜鹃的翅短。尾巴较长,有的特别长。尾巴羽毛的尖端还点缀着白色。地栖杜鹃的腿比树栖杜鹃长。脚掌前后有双趾。喙粗壮结实,有点向下弯曲。

释义: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催归。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呜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所以叫杜鹃啼归。别名:子规,布谷鸟,杜宇,鶗鴃(tí jué),常指杜鹃亚科和地鹃亚科的约60种树栖种类。杜鹃科鸟分布于全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在东半球热带种类尤多。杜鹃栖息于植被稠密的地方,胆怯,常闻其声而不见其形。体长不一,金鹃(Chrysococcyx属和Chalcites属)体长16公分(6.5吋),地鹃可长90公分(36吋)。多数种类为灰褐或褐色,但少数种类有明显的赤褐色或白色斑,金鹃全身大部分或部分为有光辉的翠绿色。

介绍:

常指杜鹃亚科和地鹃亚科的约60种树栖种类。杜鹃科鸟分布于全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在东半球热带种类尤多。杜鹃栖息于植被稠密的地方,胆怯,常闻其声而不见其形。体长不一,金

鹃(Chrysococcyx属和Chalcites属)体长16公分(6.5吋),地鹃可长90公分(36吋)。多数种类为灰褐或褐色,但少数种类有明显的赤褐色或白色斑,金鹃全身大部分或部分为有光辉的翠绿色。有些热带杜鹃的背和翅蓝色,有强烈的彩虹光泽。除少数善于迁徙的种类外,杜鹃的翼多较短。尾长(有时极长),凸尾,个别尾羽尖端白色。腿中等长或较长(陆栖类型),脚对趾型,即外趾翻转,趾尖向后。喙强壮而稍向下弯。

杜鹃最为人熟知的特性是孵卵寄生性。这种特性见于杜鹃亚科的所有种类和地鹃亚科的3个种,即产卵于某些种鸟的巢中,靠养父母孵化和育雏。杜鹃亚科的47种有不同的适应性以增加幼雏的成活率,如杜鹃的卵形似寄主的卵(拟态),因此减少寄主将它抛弃的机会;杜鹃成鸟会移走寄主的一个或更多的卵,以免被寄主看出卵数的增加,又减少了寄主幼雏的竞争;杜鹃幼雏会将同巢的寄主的卵和幼雏推出巢外。某些杜鹃的外形和行为类似鹰属(Accipiter),寄主见之害怕,因此杜鹃能不受干扰地接近寄主的巢。因此许多人给杜鹃安上了"恶鸟"的称谓。

分布:

非寄生性的杜鹃在北美洲的代表是广泛分布的黄嘴美洲鹃(Coccyzus americanus)和黑嘴美洲鹃(C. erythropthalmus)。小美洲鹃(C. minor)在美国限见于佛罗里达的南部海滨,也见于西印度群岛、墨西哥至南美北部。中、南美洲还有12个种非寄生性地鹃,有些种归属蜥鹃属(Saurothera)和松鹃属(Piaya)。东半球有13种地鹃,分为9个属。地鹃在低矮植被中用树枝营巢。雌、雄鸟均参与抱卵育雏。

特性:

杜鹃最为人熟知的特性是孵卵寄生性。这种特性见于杜鹃亚科的所有种类和地鹃亚科的3个种,即产卵于某些种鸟的巢中,靠养父母孵化和育雏。杜鹃亚科的47种有不同的适应性以增加幼雏的成活率,如杜鹃的卵形似寄主的卵(拟态),因此减少寄主将它抛弃的机会;杜鹃成鸟会移走寄主的一个或更多的卵,以免被寄主看出卵数的增加,又减少了寄主幼雏的竞争;杜鹃幼雏会将同巢的寄主的卵和幼雏推出巢外。某些杜鹃的外形和行为类似鹰属(Accipiter),寄主见之害怕,因此杜鹃能不受干扰地接近寄主的巢。因此许多人给杜鹃安上了“恶鸟”的称谓。

9. 杜娟花的品种介绍

1. 杜鹃鸟的品种及分类

杜鹃鸟都会把自己的蛋下到其他种类的鸟窝里,然后就会由其他的鸟来帮助杜鹃孵化

 杜鹃鸟种类介绍

1、棕腹杜鹃:

棕腹杜鹃为杜鹃科杜鹃属的鸟类,头顶、后颈、头侧、背和两翅表面石板灰色。虹膜橙色至朱红色,眼周黄色,上嘴角黑色,基部及下嘴角绿色,脚亮黄色。分布于中国南邻国家以至马来群岛、北抵前苏联、东至日本还有中国大陆的东部、南部等地,多见于常绿林或茂密的山地灌木丛。性机警而胆怯,常躲在乔木树上枝叶间鸣叫。

2、四声杜鹃:

四声杜鹃常隐栖树林间,平时不容易见到。叫声格外洪亮,四声一度,音拟《快快布谷》;。每隔2~3秒钟一叫,有时彻夜不停。杂食性,啄食松毛虫、金龟甲及其他昆虫,也吃植物种子。不营巢,在苇莺、黑卷尾等的鸟巢中产卵,卵与寄主卵的外形相似。见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从东北直至海南省,国外广泛分布于东南亚。

3、黄嘴杜鹃:

黄嘴杜鹃成鸟体长26~30厘米,体重55~56克。有一条长长的尾巴,上面是棕色,下面是黑色和白色相间,下颌至鸟喙有带黄色的一个黑色弧形。主要以昆虫为食,尤其喜吃鳞翅目幼虫,如松毛虫,树粉蝶幼虫、蛾类等,有时也吃植物种子等少量植物性食物。

4、八声杜鹃:

八声杜鹃体长21~25厘米,嘴形侧扁、尖削。雄鸟头、颈和上胸灰色,背至尾暗灰色,尾具白色端斑。胸以下淡棕栗色,上下体均无横斑,叫声为八声一度。雌鸟通体为灰黑色和栗色相间。喜开阔林地、次生林及农耕区,包括城镇村庄。常被小型鸟群围攻,叫声熟悉于耳,但却难见其鸟。

3. 杜鹃鸟品种图片大全

皇冠、锦袍、天女舞、四海波、坎宁安白、英加、科斯莫斯等品种都勤花。

株型矮壮,树冠紧密,发枝粗短。此类,怕晒怕冻。叶片浓绿色,较厚,有光泽,毛少,叶形有光叶、尖叶、扭叶、长叶或阔叶之分。花期主要为春、秋季节,优良品种的花期可达10个月,多为重瓣,少有单瓣,花瓣有狭长、圆阔、平直、后翻、波浪、飞舞、皱边、卷边等,花径6~8厘米,最大的可超过10厘米。

4. 杜鹃鸟属于什么科种

1.杜鹃不是黄莺。

2.杜鹃,又称布谷,子规,它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多用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例如,

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辛弃疾《定风波·杜鹃花》

3.黄莺,又名黄鹂、仓庚,羽色鲜黄可爱,鸣声清亮婉转,常常出现在歌咏春天的诗里!一般代表着轻快、喜悦的感情。例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5. 杜鹃鸟的品种及分类图片

杜鹃鸟的叫声有三种,大杜鹃通常被称为布谷鸟,因为它总是布谷布谷的叫。而三声杜鹃的叫声,听起来很像米贵阳三个字,而且还能明显听出只有三声。四声杜鹃叫声有四声,听起来很像在说割麦割谷、快快割麦的声音。

杜鹃鸟的声音有三种叫法,因为它分为大杜鹃、三生杜鹃、四声杜鹃三种,而大杜鹃又被叫做布谷鸟,所以它的声音是布谷布谷的声音。

而三生杜鹃的叫声相对于大杜鹃,更加类似于米贵阳,而且它的声音比大杜鹃更细,而且听起来可以发现只有三声,所以和大杜鹃的声音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四声杜鹃的叫声有四声,但是并不是布谷布谷的叫,而是听起来很像割麦割谷,或者快快割麦的声音,而且它平常以各类昆虫为食,所以是属于益鸟

6. 杜鹃鸟有多少种

1、棕腹杜鹃

  棕腹杜鹃为杜鹃科杜鹃属的鸟类,头顶、后颈、头侧、背和两翅表面石板灰色。虹膜橙色至朱红色,眼周黄色,上嘴角黑色,基部及下嘴角绿色,脚亮黄色。分布于中国南邻国家以至马来群岛、北抵前苏联、东至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东部、南部等地,多见于常绿林或茂密的山地灌木丛。性机警而胆怯,常躲在乔木树上枝叶间鸣叫。

  2、四声杜鹃

  四声杜鹃头顶和后颈暗灰色,头侧浅灰,眼先、颏、喉和上胸等色更浅,上体余部和两翅表面深褐色,尾与背同色,但近端处具一道宽黑斑。下体自下胸以后均白,杂以黑色横斑,与大杜鹃相仿,唯黑斑宽度可达3~4毫米,斑距约6~8毫米。常隐栖树林间,平时不易见到。叫声格外洪亮,四声一度,音拟"快快布谷"。

  3、大杜鹃

  大杜鹃为杜鹃科杜鹃属的1种鸟类,幼鸟头顶、后颈、背及翅黑褐色,各羽均具白色端缘,形成鳞状斑,以头、颈、上背为细密,下背和两翅较疏阔。飞羽内侧具白色横斑,腰及尾上覆羽暗灰褐色,具白色端缘,尾羽黑色而具白色端斑,羽轴及两侧具白色斑块,外侧尾羽白色块斑较大。

  4、黄嘴杜鹃

  黄嘴杜鹃成鸟体长26~30厘米,体重55~56克。有一条长长的尾巴,上面是棕色,下面是黑色和白色相间,下颌至鸟喙有带黄色的一个黑色弧形。主要以昆虫为食,尤其喜吃鳞翅目幼虫,如松毛虫,树粉蝶幼虫、蛾类等,有时也吃植物种子等少量植物性食物。

  5、小杜鹃

  小杜鹃是杜鹃科杜鹃属的小型鸟类,体长24~26厘米,上体灰褐色,翼缘灰色。喉灰色,上胸沾棕,下胸和腹白色,具粗著的黑色横斑,外形和羽毛很相似于中杜鹃,但体型较小。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林缘地边及河谷次生林和阔叶林中,性孤独,常单独活动,鸣声有力而富有音韵,音调起伏较大,主要以昆虫为食,偶尔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

7. 杜鹃鸟的品种及分类图

杜鹃虽然个头很大,可是它下的蛋和养父母所产下的蛋在大小、颜色和形状上都十分相近,难以分辨。等到鸟妈妈回来以后,就会像对待自己的亲生骨肉一样用心地孵蛋,还会毫无察觉地精心喂养小杜鹃呢。

啄木鸟的脑子周围包裹着一层细密、柔软、呈海绵状的骨骼,里面还充满很多气体,骨骼外面还有强力的肌肉包裹着,这些都能起到减震 的作用。所以,当啄木鸟撞击大树的时候,脑子并不会与外面的骨骼发生猛烈的碰撞,也就不会得脑震荡了。

鸟儿们都喜欢成群结队,啄木鸟则更喜欢独来独往。通常,一只啄木鸟寂寞地在森林中飞来飞去,它也会建立起自己的领地,并以响亮的叫声,警示别的鸟不许来侵犯。

8. 杜鹃鸟介绍一下

答:杜鹃鸟的资料全部:

1.所属

鸟纲,鹃形目,杜鹃科,杜鹃属的统称。

2.种类

大杜鹃、四声杜鹃、布谷鸟。

3.特征

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初夏时常昼夜不停地叫。吃毛虫,是益鸟。多数把卵产在别的鸟巢中。也叫杜宇、布谷或子规。

普通杜鹃身长约16厘米,羽毛大部分或部分呈明亮的鲜绿色。大型的地栖杜鹃身长可达90厘米。多数地栖杜鹃呈土灰色或褐色,也有些身上有红色或白色的斑纹。有些热带杜鹃的背上翅膀上有像彩虹一样的蓝色。多种杜鹃的翅短。尾巴较长,有的特别长。尾巴羽毛的尖端还点缀着白色。地栖杜鹃的腿比树栖杜鹃长。脚掌前后有双趾。喙粗壮结实,有点向下弯曲。

4. 独特的繁殖方式:

对鸟类的所谓益鸟害鸟的划分是十分不科学的,人们只看对自己是否有利而这样划分的,其实杜鹃很有意思,她们把自己的蛋产在别的鸟类的鸟巢里,而且一般会比别的鸟类早出生,只要一出生他就把其他的鸟蛋推出鸟巢,并发出凄厉的叫声要吃的。

这样的行为依照人类的道德标准来看可以说是非常的邪恶!就是说其他的鸟类养了杜鹃这个杀害了他们孩子的凶手。

5.相关传说

春末夏初,当你在风景区内游览时,常常可以听到“布谷!布谷!”的叫声,或者叫“早种包谷!早种包谷!”这种声音清脆、悠扬,非常悦耳动听。山民门都叫它“布谷鸟”,实际就是杜鹃。它是催春鸟,吉祥鸟,因也叫“布谷鸟”与“子规鸟”。相传它是望帝杜宇死后的化身变的,而杜宇又是历史上的开明皇帝,当他看到鳖相治水有功,百姓安居乐业,便主动让王位给他,他自已不久就去世了。他死后便化作杜鹃鸟,日夜啼叫,催春降福,所以这种鸟十分逗人喜爱。

9. 杜鹃鸟的品种及分类介绍

阳雀鸟和杜鹃鸟是同一种鸟类

阳雀鸟又名为杜鹃鸟。是杜鹃科鸟类的通称,常见的有大杜鹃、三声杜鹃和四声杜鹃。大杜鹃叫声似“布谷、布谷”,所以又叫布谷鸟。

三声杜鹃叫声似“米贵阳”,所以有些地方就叫它米贵阳;四声杜鹃又称子规鸟叫声似“快快割麦”、“割麦割谷”。杜鹃以昆虫为食,是著名的森林益鸟。如像松毛虫、毒蛾等其它鸟类都不敢吃,对杜鹃来说却是美味佳肴。

多数居住在热带和温带地区的树林中。大约三分之二的杜鹃,包括所有北美的种类,会筑巢且哺育自己的幼鸟;只有约三分之一的杜鹃以寄生的方式养育幼鸟。

杜鹃鸟是杜鹃科鸟类的通称,常见的有大杜鹃、三声杜鹃和四声杜鹃。大杜鹃叫声似“布谷、布谷”,所以又叫布谷鸟;三声杜鹃叫声似“米贵阳”,所以有些地方就叫它米贵阳;四声杜鹃又称子规鸟叫声似“快快割麦”、“割麦割谷”。杜鹃以昆虫为食,是著名的森林益鸟。如像松毛虫、毒蛾等其它鸟类都不敢吃,对杜鹃来说却是美味佳肴。[1]

多数居住在热带和温带地区的树林中。大约三分之二的杜鹃,包括所有北美的种类,会筑巢且哺育自己的幼鸟;只有约三分之一的杜鹃以寄生的方式养育幼鸟。

巢寄生是一种鸟类将卵产在其它鸟的鸟巢中,由义亲代为孵化和育雏的一种特殊的繁殖行为。照片中所示的草地鹨(Anthus pratensis)喂食大杜鹃,就是一种种间巢寄生类型。大杜鹃是现有巢寄生鸟类80多种中最典型的一种鸟,它可把卵寄生在125种其它鸟类的巢中。

10. 杜鹃鸟分几种类型

杜鹃鸟在古代诗词中的几种别称 杜鹃鸟,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它常在春末夏初昼夜不停地鸣叫,口中有血色斑点,被说成啼血。其叫声被人谐声为“不如归去”,凄厉悲哀,因上它常常作为引起思归、伤春等惆怅悲哀感情的雀鸟,出现在古代诗词中,有趣的是,杜鹃鸟在古代诗词中有多种别称。杜鹃鸟,又名子规、布谷、蜀鸟、杜宇、鹈鴂、杜鹃;谢豹;催归、子巂。

10. 杜鹃花长什么样子

杜鹃花的叶形多变,有椭圆形、卵形、披针形、倒卵形和菱形等。有些叶片背面被棕色、银灰色或白色毛被;有的种类被鳞片;有些则光滑无毛。

叶大多为互生,有时为近轮生;常绿或落叶。杜鹃花叶片不仅在形状上有较大的变化,而且大小也相差得惊人。

大叶类如凸尖杜鹃,叶长20~70厘米,宽8~30厘米,叶片稍小一点的种类如魁斗杜鹃(R.praestans)、圆头杜鹃(R.semnoide)、宽柄杜鹃(R.rothschildii)的叶片长可达30厘米,这些是比较知名的大叶类杜鹃。

小叶类杜鹃如鳞腺杜鹃(R.lepidotum)的叶片长0.4~2.6厘米,宽0.2~1.3厘米,与同属的大叶类杜鹃花的叶片比较起来约有200倍的差别。杜鹃花的叶片大小悬殊如此之大,即使同一种杜鹃在同一产地不同的生境也有很大差别,如大白花杜鹃,生长在阳坡的叶片就比生长在阴坡的小

上一篇:匐地柏形状(匍匐柏树) 下一篇:凤凰木花的形状(凤凰木花的形状图片)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