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疏松土壤(自制疏松土壤的原因)
1. 自制疏松土壤的原因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一、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砂粒、土粒和胶粒)。土壤矿物质种类很多,化学组成复杂,它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作物养分的重要来源。 二、有机质 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和矿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一般耕地耕层中有机质含量只占土壤干重的0.5-2.5%,耕层以下更少,但它的作用却很大,群众常把含有机质较多的土壤称为“油土”。 土壤有机质按其分解程度分为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质和腐殖质。腐殖质是指新鲜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转化所形成的黑色胶体物质,一般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85—90%以上。 腐殖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腐殖质既含有氮、磷、 钾、硫、钙等大量元素,还有微量元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以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 (二)增强土壤的吸水、保肥能力 腐殖质是一种有机胶体,吸水保肥能力很强,一般粘粒的吸水率为50—60%,而腐殖质的吸水率高达400-600%;保肥能力是粘粒的6一10倍, (三)改良土壤物理性质 腐殖质是形成团粒结构的良好胶结剂,可以提高粘重土壤的疏松度和通气性,改变砂土的松散状态。同时,由于它的颜色较深,有利吸收阳光,提高土壤温度。 (四)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腐殖质为微生物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能量,又能调节土壤酸碱反应,因而有利微生物活动,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 (五)刺激作物生长发育 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腐殖酸、有机酸、维生素及一些激素,对作物生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增强呼吸和对养分的吸收,促进细胞分裂,从而加速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施用的有机肥料和残留的根茬。 许多社队采用柴草垫圈、秸秆还田、割青沤肥、草田轮作、粮肥间套、扩种绿肥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土壤越种越肥,产量越来越高,应当因地制宜加以推广。 三、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很多,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 和原生动物等。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也很大,l克土壤中就有几亿到几百亿个。l亩地耕层土壤中,微生物的重量有几百斤到上千斤。土壤越肥沃,微生物越多。
2. 如何疏松土壤
土壤的疏松程度是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和喷根,如果土壤板结不适合,农作物的扎根
3. 如何松软土壤
松土的主要作用是透水通气。疏松的土壤中水分容易流动,有利于植物与土壤的物质交换;空气进入疏松的土壤间隙中既有利于根的有氧呼吸,也能抑制反硝化细菌的活动,防止氮肥反硝化损失。
同时,松土还能减小根系生长的阻力,切断表层的毛细胞管道,减少土壤水分经土表的蒸发散失。
4. 自制疏松透气的土壤
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养分都是通过土壤来获取。因此,可以说土壤是种植农作物的关键因素,土壤肥沃是否能够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但是,我国的土壤类型多种多样,既有酸性土壤,也有盐碱地,既有黏重土壤,也有沙质土壤。每一种土壤的肥沃程度和营养元素含量并不完全相同,在种植过程中如何做到让土壤变得更加肥沃,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呢?
第一,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
有机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其他各种污染元素含量丰富。使用有机会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的疏松性,改善土壤的理化结构。同时有机肥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提高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改善土壤透气性能。在很多不良土壤改造过程中都会使用的有机肥,效果十分显著。
第二,适当增加客土置换
对于某些营养不良的土壤,可以采取增加客土的方式,来增加土壤养分,使得土壤水气热状况更加协调平衡。特别是增加一些有机质或腐殖质含量较高的林间客土,对于改善肥力状况非常不错。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使用肥沃轻质的耕作土壤与有机肥混合,配制成营养土,效果更佳。
第三,间作套种绿肥
间作绿肥使土壤改良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因为绿肥的产量高,肥效好,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防止水土流失。同时氯肥还可以作为经济作物,增加农民的收入。在很多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通过间作绿肥,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改善土壤肥力状况的作用。
第四,实行轮作制度
农作物轮作同样是培肥土壤的重要措施。因为很多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对于某一些特定元素的需求量比较多,如果长期种植的话,可能会造成土壤中某些元素缺乏,从而引起农作物的缺素症,造成植株不良产量和质量低下的结果。通过农业轮作,种植不同作物来改善土壤的肥力需求状况,使得土壤中的肥力更加均衡,这样能够更好地种植农作物。
第五,合理平衡施肥
在施用化肥方面,对于某些比较贫瘠,供肥能力差的土壤,一定要均衡使用肥料,千万不能偏施氮肥或者其他的肥料。氮磷钾和各种微量元素肥料也要达到均衡使用。这么做的目的,能够有效的培肥土壤,使得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比较平衡,不会造成土壤的肥力缺失。
第六,认真深耕细作
对于土壤肥力状况较差的,我们还可以通过增加耕作层的深度,将表层土壤与底层土壤进行置换,来达到培肥土壤的目的。这就要求在耕作的过程中必须深耕细作,通过将底层土壤翻出晾晒来杀灭病虫害,来改善土壤的透气性能,保持水土,防止肥力流失。
除此之外,对于土壤偏酸或者土壤偏碱性等不良情况,还要积极采用综合措施来进行土壤改良。比如说在酸性土壤中增加石灰的施用量,来达到酸碱中和的目的。比如说在盐碱地土壤中使用酸性肥料和部分土壤改良调节剂,达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肥力状况的目的,使其更加适合农作物生长,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5. 自制疏松土壤的原因有哪些
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习惯说一块地的土壤是肥沃还是偏瘦,那么什么样的土壤才是肥沃的土壤.
肥沃土壤一般将具有下列特征:
1.耕层深厚,土层构造良好 耕层深厚和良好的土层构造是高产土壤的基础,肥沃土壤应具有松软、深厚、肥沃的爽水耕作层,不明显的犁底层,紧实的心土层。
2.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丰富
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水平和熟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高熟化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潜在肥力高,微生物活动旺盛,有利于养分转化,使土壤养分含量较高。
3.酸碱度为微酸至微碱 微酸至微碱是多数植物、土壤微生物适宜的生长环境,其有利于作物生长和养分转化。
4.土温稳定,耕性良好 肥沃的土壤,上下土层和昼夜间土壤温度的变幅小,稳温性好,有利于早播、早熟、高产。
5.地面平整 地面平整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和地表冲刷,促进降水渗入土体,有利于土体内水分、养分均匀分布。
6. 让土壤变疏松的办法
1、科学地进行污水灌溉: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些工厂排出的废水可能是无害的,但与其他工厂排出的废水混合后,就变成有毒的废水。因此在利用废水灌溉农田之前,应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的标准进行净化处理,这样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免了对土壤的污染。
2、合理使用农药:重视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合理使用农药,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草害,发挥农药的积极效能。在生产中,不3、合理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根据土壤的特性、气候状况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特点,配方施肥,严格控制有毒化肥的使用范围和用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增强土壤胶体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如褐腐酸能吸收和溶解三氯杂苯除草剂及某些农药,腐殖质能促进镉的沉淀等。同时,增加有机肥还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的流动条件,加速生物降解过程。
7. 如何制作疏松肥沃的土壤
龙骨树对土壤要求并不高。家庭养殖时,具有一定排水性的普通土壤就能让其存活。不过疏松肥沃的土壤环境更适宜它的生长。可使用70%的田园土,添加20%的腐叶土及10%的河沙一同混合即可。这种土壤疏松且带有腐殖质,透气性能良好,对龙骨树的长期生长有很大好处。
8. 怎么改善土壤疏松性
花盆里的土坚硬无比怎样改善?常换土也这样,怎么办?经常养花的小伙伴可能会发现,花盆里的土壤有时候会变得比砖块还要硬。而且在养花的时候,土壤是没有这么硬的呀,换了好几次土还是这样。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土壤结板的原因。导致土壤变硬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们不恰当的胶水造成的,平时直接用自来水浇灌,没有把自来水放置一段时间再交盆栽,所以导致了土壤慢慢的硬化。二是不恰当地使用肥料,不恰当的肥料或者过多的肥料,不但会对植物造成很大的伤害,对土壤也会带来很大的伤害。所以在养殖的过程中尽量不要使用肥料,最好使用一些发酵腐熟的天然肥或有机肥,这两种肥料可以使土壤长期保持不会导致结板情况。
发现土壤结板后大多数人都会采取换土的办法,土壤结板换图不但不是最好的办法,如果处理不当还有可能导致植物枯萎。所以最好不要给植物随意换土。当发现土壤有结板的情况后,我们应该先用小铲子给盆栽里的土壤松松土,再借助小耙子等工具把土壤疏松一下。
在给土壤疏松前期的加一些水哦,因为这样松土比较容易,也可以保护根系不被碰伤。松完土之后,我们要给盆中添加适量的草木灰,沙子,有机肥等可以使土壤疏松的物质花盆中的土壤就不会再出现结板的情况。但是在养花的过程中,还是要避免使用未沉淀的自来水浇花,注意施肥的次数。
9. 疏松土壤是为了什么
错的。土壤越疏松,说明土壤中孔隙越多,有机质越丰富,单位体积空气和有机质所占比例越大,而矿物颗粒所占比例越小,所以容重应该越小。
10. 怎样使土壤肥沃疏松
不同性质的贫瘠土壤改良方法不同。
(1)瘠薄黏重土壤的改良
这类土壤一般黏性较大,通透性差,保水保肥能力强,易积水,潜在养分含量高,有机质分解慢,易积累,肥劲长,昼夜温差小,不易耕作,宜耕期短,耕作质量差,土壤结构差。
改良方法:一是重施有机肥料。施入的有机肥料易于形成腐殖质,从而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良土壤结构及耕性。一般每年每亩地施有机肥15~20吨,3~4年即可行成良好的菜田。二是压沙降低黏性。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每亩地施入河沙土20~30吨,连续两年,配合施有机肥料,可使黏重土壤得到改良。
(2)低洼盐碱土壤的改良
低洼盐碱土壤一般易于积水,盐分含量高,其pH在8以上,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改良方法:一是增施有机肥料,促进有机质含量的提高。改良盐碱土的最基本方法是切断表土与底土的毛细管的联系。有机肥料转化成的腐殖质,可促使表土形成团粒结构,起到压盐的作用。所以,深耕结合大量施入有机肥料是有效措施。二是农业生物措施,包括平整土地、土壤培肥、种植耐碱作物与绿肥。三是化学改良措施,主要是使用土壤改良剂。四是大水洗盐压碱,挖排碱渠系。五是种稻改碱,水旱轮作。
(3)沙质土壤的改良
沙性重的土壤一般表现为过分疏松,漏水漏肥,有机质缺乏,蒸发量大,保温性能低,肥劲短,后期易脱肥。
改良方法:一是大量施用有机肥料。这是改良沙质土壤的最有效方法,即把各种厩肥、堆肥在春耕或秋耕时翻入土中。由于有机质的缓冲作用,可以适当多施可溶性化学肥料,尤其是铵态氮肥和磷肥能够保存在土中不流失。二是大量施用河泥、塘泥,这也是改良沙土的好方法。如每年每亩施河泥4~10吨,结合耕作,增施有机肥,使肥土相融。例如,在日光温室新建过程中,由于富含有机质的表层土大多被取走,故新建温室首要的问题是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具有提供作物所需要的养分和提高养分的有效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强土壤的保肥性能和缓冲性能的作用。几年后土壤肥力必然能大幅度提高,过度疏松、漏水,漏肥的情况将有所改善。三是在两季作物间隔的空余季节,种植豆类蔬菜,间作、轮作,以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质和氮素肥料。四是对沙层较薄的土壤可以深秋压沙,使底层的黏土与沙土掺和,以降低其沙性。
11. 自制疏松土壤的原因是什么
土壤 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
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
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
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
地球陆地表面土壤种类的分异和组合。与自然地理条件的综合变化密切相关。
中国的主要土壤类型有15种。
砖红壤
分布地区: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形成条件: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赤红壤
分布地区: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形成条件: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红壤和黄壤
分布地区: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形成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一般特征: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黄棕壤
分布地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形成条件:亚热带季风区北缘。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一般特征: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
棕壤
分布地区: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形成条件: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一般特征: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
暗棕壤
分布地区: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
形成条件:中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冬季寒冷而漫长,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一般特征: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
寒棕壤(漂灰土)
分布地区:大兴安岭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宽南面窄。
形成条件:寒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年降水量450-550毫米。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
一般特征:土壤经漂灰作用(氧化铁被还原随水流失的漂洗作用和铁、铝氧化物与腐殖酸形成螯合物向下淋溶并淀积的灰化作用)。土壤酸性大,土层薄,有机质分解慢,有效养分少。
褐土
分布地区:山西、河北、辽宁三省连接的丘陵低山地区,陕西关中平原。
形成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14℃,年降水量500-700毫米,一半以上都集中在夏季,冬季干旱。植被以中生和旱生森林灌木为主。
一般特征:淋溶程度不很强烈,有少量碳酸钙淀积。土壤呈中性、微碱性反应,矿物质、有机质积累较多,腐殖质层较厚,肥力较高。
黑钙土
分布地区: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地区。
形成条件: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3℃,年降水量350-500毫米。植被为产草量最高的温带草原和草甸草原。
一般特征:腐殖质含量最为丰富,腐殖质层厚度大,土壤颜色以黑色为主,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钙、镁、钾、钠等无机养分也较多,土壤肥力高。
栗钙土
分布地区:内蒙古高原东部和中部的广大草原地区,是钙层土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类。
形成条件: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6℃,年降水量250-350毫米。草场为典型的干草原,生长不如黑钙土区茂密。
一般特征:腐殖质积累程度比黑钙土弱些,但也相当丰富,厚度也较大,土壤颜色为栗色。土层呈弱碱性反应,局部地区有碱化现象。土壤质地以细沙和粉沙为主,区内沙化现象比较严重。
棕钙土
分布地区:内蒙古高原的中西部,鄂尔多斯高原,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北部,塔里木盆地的外缘,是钙层土中最干旱并向荒漠地带过渡的一种土壤。
形成条件:气候比栗钙土地区更干,大陆性更强。年平均气温2-7℃,年降水量150-250毫米,没有灌溉就不能种植庄稼。植被为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
一般特征:腐殖质的积累和腐殖质层厚度是钙层土中最少的,土壤颜色以棕色为主,土壤呈碱性反应,地面普遍多砾石和沙,并逐渐向荒漠土过渡。
黑垆土
分布地区: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等黄土高原上土壤侵蚀较轻,地形较平坦的黄土源区。
形成条件: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8-10℃,年降水量300-500毫米,与黑钙土地区差不多,但由于气温较高,相对湿度较小。由黄土母质形成。植被与栗钙土地区相似。
一般特征:绝大部分都已被开垦为农田。腐殖质的积累和有机质含量不高,腐殖质层的颜色上下差别比较大,上半段为黄棕灰色,下半段为灰带褐色,好像黑垆土是被埋在下边的古土壤。
荒漠土
分布地区:内蒙古、甘肃的西部,新疆的大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等地区,面积很大,差不多要占全国总面积的1/5。
形成条件: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不到100毫米。植被稀少,以非常耐旱的肉汁半灌木为主。
一般特征:土壤基本上没有明显的腐殖质层,土质疏松,缺少水分,土壤剖面几乎全是砂砾,碳酸钙表聚、石膏和盐分聚积多,土壤发育程度差。
高山草甸土
分布地区: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在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和天山山脉。
形成条件:气候温凉而较湿润,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高山草甸植被。
一般特征:剖面由草皮层、腐殖质层、过渡层和母质层组成。土层薄,土壤冻结期长,通气不良,土壤呈中性反应。
高山漠土
分布地区:藏北高原的西北部,昆仑山脉和帕米尔高原。
形成条件:气候干燥而寒冷,年平均气温-10℃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可达-40℃,年降水低于100毫米。植被的覆盖度不足10%。
一般特征:土层薄,石砾多,细土少,有机质含量很低,土壤发育程度差,碱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