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鲜花资讯 >

鸢尾种植深度(鸢尾种植密度)

更新:2022-12-19 05:48归类:鲜花资讯人气:57

1. 鸢尾种植密度

鸢尾花有块茎,一盆里一块块茎就可以了。

栽植鸢尾花按照一定的密度栽植是非常有利于管理和观赏的,而且它能够充分利用栽植空间还能够达到栽植的好优势。在一平米的空间中一般可以栽植16至64株鸢尾花,具体栽植的数量还是要看鸢尾花的品种,毕竟大小不一的鸢尾花差别还是挺大的。

2. 鸢尾的种植密度

栽植鸢尾花按照一定的密度栽植是非常有利于管理和观赏的,而且它能够充分利用栽植空间还能够达到栽植的好优势。在一平米的空间中一般可以栽植16至64株鸢尾花,具体栽植的数量还是要看鸢尾花的品种,毕竟大小不一的鸢尾花差别还是挺大的。

3. 鸢尾种植密度是多少

摘要球根鸢尾的栽培要点:①种球和土壤的消毒。种植球根鸢尾前土壤和种球必须消毒,种球可用0.5{bf}敌菌丹加0.1{bf}多菌灵溶液,浸泡10-15分钟,消毒后立即种植。土壤宜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培养土,如土质粘重,需加泥炭、粗沙、珍珠岩进行改良

球根鸢尾的栽培要点:

①种球和土壤的消毒。种植球根鸢尾前土壤和种球必须消毒,种球可用0.5{bf}敌菌丹加0.1{bf}多菌灵溶液,浸泡10-15分钟,消毒后立即种植。土壤宜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培养土,如土质粘重,需加泥炭、粗沙、珍珠岩进行改良。翻耕后,土壤肥力不够还应施入基肥,然后作畦,用溴甲烷消毒,消毒后经2周才可使用。

②种植时间。一般在秋季,按球茎大小分别种植,中球用于开花,大球用于繁殖小球,小球用于培育成开花球。通常种植密度为每平方米100个左右,具体视球大小再作调整。覆土深度为球茎的2倍。

③浇水和施肥。在生长季节应保持土壤湿润,并施液肥2~3次,为了使新球茁壮生长,花后还需施肥。早春宜多浇水,促使花茎伸长。

④切花与冷藏。当花枝顶部露色1-1.5厘米时,可采收花枝,采收时需在植株上留2-4片叶子,以利于新球的生长。采收后将花枝浸入保鲜液中,置于温度为2℃的冷库内贮藏备用。

⑤收球与贮藏。母球开花后,养分耗尽、干瘪,而形成几个新球与子球。当半数叶子开始泛黄时挖起,除去茎叶,但切勿将子球剥离与去除须根,否则易腐烂,摊放在通风干燥处。待秋季种植。

⑥病虫害防治。在栽培中常会出现真菌病害、软腐病、线虫病害与蚀夜蛾、大蓑蛾等虫害,应及时用相关药剂防治。

4. 鸢尾种植时间

一、基质选择

鸢尾花对土壤要求不高,但是最好选用排水性好的土壤,一般可将泥炭、粗沙、蛭石以4:3:3的比例进行混合配制。

二、温度、光照

鸢尾花的生长适温为16-18℃,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鸢尾花的生长,气温变化过大时最好在温室中养殖。鸢尾花喜光,平时应多接受光照,夏季阳光过强时可适当遮阳。

三、水肥管理

鸢尾花喜湿怕涝,浇水时需根据土壤干湿状况来浇,保持土壤微湿不干即可,注意避免积水烂根。鸢尾花平时不需要施太多肥,在春季生长期开花前施一次复合花肥或腐熟的稀薄饼肥水即可,等到花谢凋零之后最好再施一次稀薄液肥。

四、杀虫除草

鸢尾花容易出现线虫、灰霉病等病虫危害。发生虫害时,可用稀释的亚胺磷硫溶液进行杀虫;发生病害时,需将病叶剪去,严重时可将植株移栽。另外,当杂草太多时,可喷洒相应除草剂,注意一年除草不要超过两次。

5. 鸢尾植株高度

不是

黑花鸢尾(学名:Iris nigricans Dinsm.):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35厘米,根状茎粗壮,直径约1厘米,须根较细而短。叶基生,黄绿色,宽7-9厘米左右,顶端渐尖或短渐尖。花形似兰,花色深紫近黑,直径12-15厘米;花瓣有6片,3片在外成下垂状,3片在内向上矗立。

最佳的生长环境是在海拔700-900米的高度且排水性良好的沙质土壤。日照8个小时以上,温度不能太低,潮湿及霜都会影响其生长。是约丹的特有物种。

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约旦的国花。

6. 鸢尾栽植时间

鸢尾一般种下后只需养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便可开花。它的花期是在四月到五月之间。播种是选择在温度稳定的时候,具体是三月份前后。种植后要注意管理方法。在温度,光照,浇水,施肥等方面都要注意。若温度低,要覆盖稻草保温,保证发芽率。后期及时浇水,施肥,促使花开。

7. 鸢尾种植技术

鸢尾花绿化种植的株距是三米行距是五米。

8. 鸢尾种植间距

原产欧洲。常栽于庭园及花坛中供观赏,现世界多地可栽培。

繁殖方式

西伯利亚鸢尾繁殖通常采用分株繁殖、播种繁殖,很少采用扦插繁殖。

分株

在春、秋两季进行。将繁殖母本从栽培土中挖出,尽量少伤根系,抖掉泥土,平放在木板上,用利刀将其分成单株,确保每株都带须根,以提高成活率。随后将分好的植株及时栽入盆中,注意盆土应与根茎齐平,这样既可保证植株生长良好、易萌发新株,又可防止因根系浅、发育不良而倒伏。种后要浇透水,确保盆土浇透并有水从排水口流出。然后放置在自然光下,无须遮阳,20天左右可生新根。

播种

秋季,当西伯利亚鸢尾种子发育成熟后,就应及时播种,随采随播有利于提高发芽率。播前先将播种苗床整平浇透水,然后把种子从果实中剥出,按入床土,深度以埋没种子为宜。随后覆土少许,浇水后盖薄膜,并保持一定温度,在25℃条件下,一个月即可出苗。

扦插

扦插繁殖通常采用花葶下部带叶扦插,但繁殖系数低,扦插苗长势弱,故很少采用。

栽培技术

水分

耐湿,在小苗期,需水量较小,特别是温度低时,如土壤水分含量过大,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当温度升高后,西伯利亚鸢尾进入旺盛生长时,需水量增大,可生长在30厘米深的水中。种植前土壤必须浇水,种植期间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快速生根。种球种植后,土壤也要保持湿润。此后,整个生长期内,土壤都必须长时期地充分湿润。适合的湿度对鸢尾生长十分重要,因为湿度不够会表现出植株的生长高度不够,而且花朵易枯萎。

西伯利亚鸢尾

灌溉量不能精确地计算出来,因为它受天气、温室内的气候、土壤类型、作物生长周期、生长阶段等诸多因素有关。一个最简单的确定土壤湿度是否合适的方法就是,取少量土攥在手中,松开时土块不松散而仍保持原状,这时湿度便适中。早晨浇水为好。早晨浇水,植株不同凉干,在收获期间采摘花朵后方可浇水,否则花朵会出现灰霉斑点。灌溉时最好采用出水均匀的顶喷。

湿度

较理想的相对湿度在75-80%之间。重要的是注意避免湿度大幅度变动或湿度逐步变化。在温暖的晴天、荫天或潮湿的天气里,相对湿度往往较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需要通过同时加热和通风来降低湿度。

温度

露天栽培最低和最高温度为5℃和25℃。对于土壤温度,应保持和温室生长时相同。在25-30℃生长最快,0℃左右生长缓慢,一般都为露地栽培。就控温和降低湿度而言,通风是非常重要的手段。通风时,要注意湿度不能降得过快,否则会使叶片枯萎,从而导致切花品质的下降。白天持续的高温可用遮荫网遮去。它不仅能减少直接的太阳辐射,而且还能提高温度。

光照

西伯利亚鸢尾喜欢光照,在光照强烈的下生长良好。遮荫设备可以控制温室中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在光照强的月份中,通风的温室和露地温度都过高(高于25℃),在这种情况下,遮荫同时通风可抑制切花品质的下降。

土壤

各种土壤均可生长,但在肥沃的壤土中生长最佳。在重壤土中,建议加入诸如泥炭、蛭石或粗沙,与25厘米左右深的土壤进行混合,以对土壤进行改良。易板结的土壤,种植后可在土壤表层覆盖一层诸如稻壳、稻草、松针、黑色泥炭或类似的材料来防止土壤板结。也可用次方法来防止土壤很快变干。为了使过多的水分应快速排除,应配置功能良好的排水系统。这样也使用水对温室土壤进行淋洗成为了可能。该处理可防止在种植喜肥作物或某种植阶段使用水分较少而引起盐分的积累问题。

肥料

为促使小苗快生长,可每隔10天结合浇水施少量的尿素,在花葶抽出时可再施一次复合肥,以促进开花,延长花期。一般来说,种植前施基肥的方法并不可取,因为这会提高土壤中盐分的浓度,而延缓鸢尾草的根系生长。种植前对土壤的抽样调查以确保土壤含有正确的营养成分。抽样一定要在对土壤处理和淋洗后进行。这样,所缺的养分可通过以后直接给土壤中补充肥料来得到。鸢尾草对氟元素敏感,因此,含氟的肥料(磷肥)和三磷酸盐肥料禁止使用。反之,如二磷酸盐肥料则应使用。

除草

鸢尾的生长过程只需8-12周,在这么短的生长时间里,如果对土壤进行过蒸、淹、犁等处理后,那么在植株生长过程中不必考虑除草问题。植株种植后,主要使用化学除草剂来清除杂草。但施用时注意不能对植株造成伤害。

如果植株种植后,地里开始生长杂草,那么只有在种球被埋得足够深的时候才可以施用除草剂。种球新萌生的幼芽至少在土壤以下2厘米处才不会受到除草剂的危害。

在植株展叶之前,温室或露地中的小草可通过喷施适宜的除草剂来控制其生长。如果普通除草剂不能有效地控制一些一年生的牧草杂草,就应改用复合除草剂。施用的时候是在天快要黑的时候,喷施在植株上,再喷足够的水。次日清晨,从植株顶部彻底冲洗。由于除草剂有残留性,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每片地一年中施用的除草剂都要限量,以不超过2次为宜;只在十分必要时再使用除草剂。

管理

西伯利亚鸢尾的病虫害很少,无须喷洒农药。花后如不采种,可及早将花葶从基部剪除,以减少营养的消耗,促进多发新芽。对于生长几年的老株,萌蘖过多会影响开花,故要及时分株,以更新植株,这样可使株型完美,花大且艳。

主要价值

西伯利亚鸢尾应用范围很广,既可丛植于水池、假山之一隅,又可片植于湿地、林下,盆栽观赏效果也佳,是一种受欢迎的园林植物。

上一篇:常绿水生鸢尾(常绿水生鸢尾是挺水植物吗) 下一篇:德国鸢尾花可以水养吗(德国鸢尾是水生植物吗)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