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抗寒月季品种排名?
一、十大抗寒月季品种排名?
10、蔓玫
9、紫袍玉带
8、美利坚
7、宠爱小姐
6、西方大地
5、大红袍
4、重瓣白木香
3白卧龙
2、御用马车
1、安吉拉
二、哪种月季最耐寒
丰花月季(F/FI系)丰花月季扩张型长势,花头成聚状,耐寒、耐高温、抗旱、抗涝、抗病,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
三、什么灌木月季比较抗寒,东北种
藤本月季在温度下降到零下十五度的生活弯曲压倒盖了玉米杆,上面又盖了雪,也没有问题,根部陪了土,没有问题,也安全过冬。
四、花期很长,且很耐霜冻的,有哪些?
你的要求比较高,花期很长,
且很耐霜冻的植物,不是很多
主要是蔷薇科植物,如月季花,
还有真正的玫瑰花,比月季花更耐寒
五、适合家养的植物里面哪些比较耐寒耐热?
适合家养的比较耐寒耐热植物有月季、石榴、桂花、一叶兰、棕竹等,其中月季的观赏价值最高。
月季花被称为花中皇后,又称“月月红”,是常绿、半常绿低矮灌木,四季开花﹐一般为红色﹐或粉色、偶有白色和黄色﹐可作为观赏植物,也可作为药用植物,亦称月季。有三个自然变种,现代月季花型多样,有单瓣和重瓣,还有高心卷边等优美花型;其色彩艳丽、丰富,不仅有红、粉黄、白等单色,还有混色、银边等品种;多数品种有芳香。月季的品种繁多,世界上已有近万种,中国也有千种以上。
自然花期8月到次年4月,花成大型,由内向外,呈发散型,有浓郁香气,可广泛用于园艺栽培和切花。月季的适应性强,耐寒、耐寒,不论地栽、盆栽均可,适用于美化庭院、装点园林、布置花坛、配植花篱、花架,月季栽培容易,可作切花,用于做花束和各种花篮,月季花朵可提取香精并可入药。也有较好的抗真菌及协同抗耐药真菌活性。月季对气候、土壤要求虽不严格,但以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微酸性、排水良好的的壤土较为适宜。性喜温暖、日照充足、空气流通的环境。大多数品种最适温度白天为15-26℃,晚上为10-15℃。冬季气温低于5℃即进入休眠。有的品种能耐-15℃的低温和耐35℃的高温;夏季温度持续30℃以上时,即进入半休眠,植株生长不良,虽也能孕蕾,但花小瓣少,色暗淡而无光泽,失去观赏价值。
石榴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热带是常绿树。树冠丛状自然圆头形。树根黄褐色。生长强健,根际易生根蘖。树高可达5-7m,一般3-4m,但矮生石榴仅高约1m或更矮。树干呈灰褐色,上有瘤状突起,干多向左方扭转。生于海拔300-1000米的山上。喜温暖向阳的环境,耐旱、耐寒,也耐瘠薄,不耐涝和荫蔽。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的夹沙土栽培为宜。
桂花喜温暖,抗逆性强,既耐高温,也较耐寒。因此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均可露地越冬。桂花较喜阳光,亦能耐阴,在全光照下其枝叶生长茂盛,开花繁密,在阴处生长枝叶稀疏、花稀少。若在北方室内盆栽尤需注意有充足光照,以利于生长和花芽的形成。桂花性好湿润,切忌积水,但也有一定的耐干旱能力。桂花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除碱性土和低洼地或过于粘重、排水不畅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最为适宜。桂花对氯气、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有害气体都有一定的抗性,还有较强的吸滞粉尘的能力,常被用于城市及工矿区。
一叶兰又名蜘蛛抱蛋,别名大叶万年青、竹叶盘、九龙盘、竹节伸筋等,百合科、蜘蛛抱蛋属。多年生长常绿宿根性草本植物,性喜温暖湿润、半阴环境、较耐寒、极耐阴。生长适温为10-25℃,而能够生长温度范围为7-30℃,越冬温度为0-3℃。
棕竹又称观音竹、筋头竹、棕榈竹、矮棕竹,为棕榈科棕竹属常绿观叶植物。棕竹喜温暖湿润及通风良好的半阴环境,不耐积水,极耐阴,畏烈日,稍耐寒可耐0℃左右低温。 夏季炎热光照强时应适当遮荫。适宜温度10-30℃,气温高于34℃时,叶片常会焦边,生长停滞,越冬温度不低于5℃,但可耐0℃左右低温,最忌寒风霜雪,在一般居室可安全越冬。株形小,生长缓慢,对水肥要求不十分严格。要求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不耐瘠薄和盐碱,要求较高的土壤湿度和空气温度。
六、哪些植物耐寒?
4碗莲,5草莓,6风信子,7月季,8牡丹,9葡萄,10桑树,11猕猴桃,14洋葱,15玫瑰都不会被冻死。其他比较不耐寒
七、什么植物不怕冷
腊梅,松树,月季,竹子等植物的耐寒程度是值得商榷的!
腊梅和竹子在我国南方的冬季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到了东北等非常寒冷的户外,是无法生存的!月季只能在冬季北方的室内和温室内生存,在冬季北方的户外根本无法生存!
松树是典型的耐寒植物,其耐寒本领是经得住考验的!
【补充】:
另外柏树、美人松、马尾松、落叶松、樟子松、鱼鳞松、黑松、雪松、云杉、红杉、白桦、大叶杨、榛子、核桃楸、橡树、椴树、榆树、槭树等乔木是非常耐寒的;高山杜鹃、迎春花、雪莲等花卉即使在野外也非常耐寒;人参、刺五加、五味子等著名的草本科植物也非常耐寒;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也是极其耐寒的。
久久花店版权声明: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