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两弯半怎么讲(盆景二弯半)
1. 盆景二弯半
黄栌,叶片较大、叶柄较长,常制作成自然式盆景。通常采用“剪扎结合”的方法进行加工造型,即对主要枝干进行攀扎拿弯,其余枝干进行修剪造型。攀扎多在秋季落叶后至翌年春季萌芽前进行,根据被攀扎枝干的大小而定,选用粗细适宜的铁丝、铜丝、铝丝、铅丝等金属丝作攀扎物,也可以使用棕丝、棕绳、麻线、麻绳、塑料条等进行拉枝、垂枝造型。可在生长季节,适时进行摘心、打顶和修剪,或采用半折枝、扭枝等方法进行加工造型。
黄栌盆景,宜在春季萌芽后,适时进行摘心、打顶,或在春末夏初、夏末秋初、及在秋季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各进行一次修剪整形,对于需要攀扎拿弯造型的枝条,宜在冬季休眠期,结合修剪时进行,先攀扎拿弯枝干,然后按造型的要求进行短剪。
2. 盆景一弯半二弯半什么意思
1.科学选定场地
芫根在生长发育阶段对种植地和养分的要求较高,一定要做到科学选地。通常情况下应该选择土壤层深厚、土壤疏松多孔、保水能力较强、有机质含量丰富的种植地,以壤土和沙壤土为宜。在播种之前应该在种植地进行精细化整理,前茬作物收获或者土壤解冻之后及时进行翻耕处理,翻耕深度控制在25-30 cm,以打破犁底层为主。整地结束后保证土壤疏松多孔,不存在明显的大土块,达到播种状态。
结合整地还应该做好基肥施入工作,一般每亩追施完全腐熟的农家肥2000 kg。为了保证苗期芫根生长健壮,根系旺盛发达,在播种时还可以每亩追施尿素5-8 kg,磷肥、钾肥各10 kg。在芫根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应该严格控制氮肥的施入量,不能够一次施入过多,否则容易导致肉质根开裂,影响到商品性能。
2.科学播种
在芫根播种之前,应该充分掌握种子的实际生长发育特征。通常情况下,在3-5℃环境下,芫根种子就能够达到发芽状态,茎叶和肉质根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15-20℃。温度超过25℃之后,整个植株生长较为缓慢,甚至会停止生长。由于该种植物的生育期相对较短,可以结合种植地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播种期。春季3 月份播种,夏季7 月份就能够收获,秋季栽培可以在8 月份播种,11 月下旬即可以进行收货。但具体的播种日期一定要结合本地区的海拔高度与气候特征综合考虑,错开一年当中的最高温季节。夏季温度较高时通常不适宜进行播种,否则很容易造成植株抽苔。
在播种之前应该做好种子的处理工作。播种前一天将种子拿出之后充分晾晒,利用太阳光杀灭种子表面的致病菌,提高种子的吸水能力,增强发芽势。然后利用温水选种,将漂浮在水面上的瘪粒去除,提高种子纯度,确保种子净度达到90%以上。选种结束之后将种子捞出晾干。
播种时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了穴播和撒播。撒播节省人力物力,但种子需求量较大,同时芫根出苗之后还需要进行鉴别工作,消耗的人力成本较高。因此在播种过程中主要采用穴播,株行距控制在20 cm×30 cm,每亩播种1 万穴左右。对于冷凉的半山区株行距通常控制在20 cm×40 cm,每亩播种量控制在9000 穴。播种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好播种深度,通常控制在1.5 cm左右,播种过深,不容易出苗;播种过浅,种子不能够吸收充分的水分,不能够很好的萌发,影响到出苗率,最终导致播种失败。
3.间苗定苗
芫根进入出苗期之后,应该做好田间的巡视检查工作,及时发现缺苗情况,及时补充同一个品种,确保田间出全苗。等到芫根子叶展开之后,幼苗旺盛生长,应该及时进行间苗和定苗,保证田间植株生长旺盛,促进幼苗健康成长。间苗过程中,应该按照早进行,适当间苗的原则,及时将稠密地区的幼苗去除,确保每个定植穴保留适量的幼苗。随着幼苗个体不断增大,应该做好定苗工作,定苗按照去小留大,去弱留强,去杂留纯的原则,确保每一个定植穴中保留一株健壮的幼苗,一般进行2-3 次的田间处理,就能够达到相应的种植要求。
通常情况下,第1 次见苗在子叶展开时进行,时间过晚会导致幼苗之间相互拥挤,使得胚轴延长,不利于幼苗的健壮生长。第2 次和第3 次间苗,应该在叶子生长到2-3 片真叶和3-4 片真叶时进行。每次间苗结束之后都应该进行一次中耕除草,第1次以浅中耕为主,随着幼苗的生长,可以适当增加中耕深度,避免伤害到幼苗根系。
4.田间管理
芫根具有耐贫瘠、耐肥、吸水能力较强的特点,在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想获得高产稳产需要重点做好田间的水肥管理工作。施肥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芫根定苗和肉质根膨大两个阶段是养分需求的旺盛期,此时应该结合田间幼苗的生长情况及时进行追肥,严格控制氮肥的摄入量,重施钾肥。
芫根喜欢在湿润的环境当中生长,播种前期应该灌溉一次透水,播种之后应该覆盖湿润的稀土,确保田间墒情合理。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如果遇到干旱会严重影响到芫根的产量和品质,所以应该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在整个幼苗阶段和定苗阶段要及时灌溉浇水。肉质根膨大期是需肥的关键期,迟此时应该及时灌溉。在芫根的整个生长发育阶段,需要灌溉4-5 次。
5.病虫害防治
芫根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常见的病虫害主要包括了苗期的立枯病、露菌病、萎黄病、软腐病、小菜蛾、菜心螟、蚜虫等。针对这些病虫害应该始终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当田间的病虫害达到防治标准之后,应该选择针对性药物进行防控。幼苗立枯病可以选择使用35%伊得利可溶性粉剂,播种的同时施药。萎黄病在整地同时使用SH 添加剂。软腐病可以使用12.5%链微素或68%多保链微素于膨大形成时施药。小菜蛾使用25%陶斯宁乳剂2000 倍液防治。菜心螟使用58%乃力松乳剂1000 倍液,或者3%苏力菌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防治。蚜虫可以使用10%必芬宁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防治,效果显著。
3. 二弯半盆景的造型方法
金枝玉叶怎么修剪
一、什么时间修剪金枝玉叶
实际上并没有严格规定修剪的时间,因此金枝玉叶是可以全年都可以修剪的,不过要分清重剪和轻剪的时间。一般而言重剪应该选在生长比较旺盛的时期,比如春季等等,还可以结合换盆对它的整体进行大部分的修剪。
轻剪则是平时养护中均可,不过有几个时间是不适宜修剪的,比如比较潮湿的雨季、温度较低的冬季等等,其他时候看到金枝玉叶的叶片比较杂乱的时候,都可以适当修剪。
二、金枝玉叶修剪示意图解
1、修剪轮廓
让金枝玉叶的主体向下图那样朝一边倾斜,需要先保持最粗的主茎不懂,将比较细长的枝条剪掉一般甚至三分之二,让树冠保持一个不等边的三角形状,而除了修剪之外,还需要进行攀扎。
2、修剪枝叶
金枝玉叶的枝叶是非常耐修剪的,那么在枝叶上金枝玉叶怎么修剪?答案是将一些交叉的枝叶、向内生长的枝叶、平行的枝叶、簇生的枝叶全部剪掉,避免它们在之后的生长中破坏造型。
3、修剪根部
根部在平常的养护中是不需要修剪的,只有当我们翻土换盆的时候需要修剪,在植株从盆找盆中脱出后,观察它的根部生长情况,将一些腐烂、多余的须根剪掉即可。
金枝玉叶修剪注意事项
1、切勿让茎干损伤
金枝玉叶的枝条非常像木质,但是它实际上是肉质的,里面含有比较多的水分,这是它比较耐干旱的原因之一,所以在修剪、攀扎的时候不要过于用力,避免茎干出现损伤。
2、观察植株形态
在造型之前,应该先观察一下它的大概形态,根据整体的形态进行造型,因为每一颗植株它的整体形态是不同的,有的可以做成斜式的,但有些已经定型的则很难改变成其他造型
3、剪下来的枝条处理
从金枝玉叶上修剪下来的枝条,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扦插繁殖用,从其中选择一些比较健壮的枝条,将它们扦插在基质当中,3-4周后即可生根,然后移栽后家中可以多出几盆金枝玉叶。第二种处理方法就是集中丢掉。
结语:本文详细介绍了金枝玉叶怎么修剪,而在金枝玉叶修剪示意图解中,轮廓、枝叶和根部的修剪需要根据它的整体状态而定,在修剪过程中要尽量少的留下伤口,更要避免伤到茎干。
4. 盆景一弯半
枝无寸直,一寸三弯。
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
一枝见波折,二枝分长短,三枝讲聚散,多枝有露有藏。
直长位宜藏不宜露,直曲位宜露不宜藏。
梅花盆景的宁折勿弯、宁斜勿直。
盆景是无言的诗、立体的画、活的雕塑。
景成之日,功在十年!
不怕剪错枝,就怕立错位。
蓄技截干。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山无树,近大远小。
造物成形妙画工,地形咫尺远连空。
蛟龙出没三万顷,云雨纵横十二峰。
清座使人无俗气,闲来当署起清风。
诸山落水萧萧夜,醉梦江湖一叶中
去强留弱;去粗留细。
审要准,裁要狠.
如皋盆景,左顾右盼两弯半,云头雨脚美人腰。
5. 两弯半盆景先攀扎
1、蟠扎
我们最常见的拿弯手法就是蟠扎,使用金属丝或棕丝来对枝条进行缠绕,金属丝缠绕枝条上要松紧合适,间距等分,拿弯时,才能更好的操作。不要超之过急,想着一步到位,慢慢来,如果不在乎美观的问题,可以先用软的纸张或者布条缠绕枝条,再进行蟠扎,能保护树枝,防止金属丝嵌入到枝条里。像要美观的,可以使用有包皮的金属丝进行操作。蟠扎适用于一些较小的、较柔软的枝条。
2、捆扎
对付粗壮一些的枝条,就要用到捆扎的方式来达到拿弯的目的,首先将树枝弯曲到一定程度后,使用金属丝或棕丝把枝条的两端固定住。需要注意,弯曲树枝要慢慢的操作,多弯曲几次,防止太急切把树枝弄断,而捆绑的金属丝可以是先用布条、胶布类的缠好树枝,防止损伤。那么,一些较硬较脆的枝条在捆扎时,一定要注意,最好可以多用几根金属丝分开捆扎,帮助分散受力点,就不会有断裂的风险。
3、吊重
吊重就是在需要拿弯的枝条前端垂直吊一块重量适宜的重物,使枝条自然弯曲下来。一般的临水式、悬崖式可以使用此法,拿弯较自然。而碰到一些较粗的枝条时,可以先垂直吊挂一件重物,等枝条适应后,再适量的增加重量,防止一次吊挂重量太大,造成枝条断裂。
4、锯角
适用于一些较粗较硬较脆的枝条拿弯,在需要拿弯的部位内侧,用锯子锯开几道切口,深度在整个枝条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左右,然后进行弯曲,绑扎。还可以直接使用刀具,在枝条内侧削出小的切口,进行拿弯绑扎。外部要用苔藓或者棉布等包裹养护至伤口愈合。
5、刺杆
使用破干钳将树枝从中间部位破开,也可以使用刀具在树干上直接开槽,而树干如果过粗过大的话,破干钳也无法发挥作用,还可以使用电钻,在拿弯部位钻孔,再使用弓字锯伸进钻孔进行纵向锯开,然后进行拿弯处理。外部也要使用保湿、透气材料进行包裹直至伤口愈合为止。
6、工具
使用钢丝绳、回力器、螺栓锁件、拉勾等一些工具,把枝条顶弯、拉弯、绞弯等,进行操作时,要注意枝条的耐受力,越到后面,越需要慢慢收紧,防止枝条不耐压,发生断裂。而绑扎处一样使用布条等包裹,防止树皮损伤。
7、自然
自然生长法,利用植物生长的趋光性而来的一种方法,就是把树木在盆里斜栽或者连同花盆都斜着摆放,调整好角度,让树木生长的枝条朝着光照的地方进行生长,从而拿到拿弯的目的,像一些临水式、悬崖式也是经常用到的方法。
6. 总结通派盆景两弯半的造型技法
苏州、扬州、岭南、四川、安徽、上海 、浙江、南通
岭南盆景:苍劲自然
四川盆景:蟠曲多姿
苏州盆景:清秀古雅
扬州盆景:严整庄重
安徽盆景:古朴奇特
上海盆景:明快流畅
浙江盆景:雄伟挺秀
苏派盆景
造型特点:圆片式
传统造型:“六台三托一顶”,屏风式、垂风式、垂枝式、劈干式、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粗扎细剪
常用树种:松、柏、雀梅、榔榆、黄杨、三角枫、石榴、鸟不宿等
代表人物:周瘦鹃,
流传地域:苏州
特点:娇媚。缺点:树形变 化不大,形态娇柔做作,十年以上才能完成。
虎踞龙盘(雀梅,树龄400余年)
醉卧(雀梅)
扬派盆景
造型特点:要求“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
传统造型:“游龙弯” ,云片式(一至三层的称“台式”,三层以上的称“巧云式” ),疙瘩式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精扎精剪
艺术特点:严整而富有变化,清秀而不失壮观。
常用树种:松、柏、榆、黄杨(瓜子黄杨)及五针松、罗汉松、六月雪、银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
代表人物:万觐棠
流传地域:以扬州为中心,包括嘉州、泰州、兴化、高邮。
扬州盆景制作历史悠久。早在唐代,盆景已成为宫苑装饰、观赏的珍品,作为东南第一大都会的扬州,也受到京都影响流传盆景;宋代苏轼任扬州太守时,曾亲自制作盆景;明代,扬州盆景形成地方风格;清代,扬州盐商为迎合帝王南游,广筑园林,大兴盆景,有“家家有花园,户户养盆景”之说,明代形成的盆景风格,经不断提高,形成了流派。
黄杨盆景《巧云》、《腾云》、《行云》、《凌云》、《碧云》等荣获一等奖,实现五连冠
通派盆景
造型特点:要求“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
传统造型:以“两弯半”(或“三弯半”)为主要特色。两弯半”又称“狮式”盆景,相传为明代画家所创,造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必须构成三弯九片一顶(三弯半),意态如狮。但“三弯半”的造型难度太大,很不容易达到标准,以后逐渐简化为“两弯半”。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精扎精剪
常用树种:松、柏、榆、黄杨(瓜子黄杨)及五针松、罗汉松、六月雪、银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
代表人物:徐朗屏
流传地域:南通、如皋
海派盆景
造型特点:海派盆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强调主题性、层次性和多变性,在制作过程中力求体现山林野趣,重视自然界古树的形态和树种的个性。讲究枝片造型,但枝片不但数量较多,没有固定规格
主要造型:微型,自然型
技法特点:铁丝蟠扎,扎剪并重
常用树种:松柏类为主
代表人物:殷子敏、胡荣庆、汪蠡鼎、胡运骅
流传地域:上海
浙派盆景
造型特点:薄片结扎,层次分明。擅长直干或三五株栽于一盆,以表现莽莽丛林的特殊艺术效果
主要造型: “高干”、“合栽”为造型基调
技法特点:金棕并用,扎剪并重(针叶树以扎为主,阔叶树以剪为主)
常用树种:松柏类(五针松)为主
代表人物:潘仲连,胡乐国
流传地域:杭州、温州两地为中心
徽派盆景
造型特点:徽派盆景风格独特,形式多种多样,造型技法受扬、苏、沪诸派影响,以古傲苍劲、奇峭多姿为主要特色主要造型: “高干”、“合栽”为造型基调
传统造型:规则类主要有“游龙式”(多见于梅桩)、“扭旋式”、“三台式”、“屏风式”、“疙瘩式”
技法特点:粗扎粗剪(棕皮树筋缠绕)
常用树种:以梅桩最为著名,称为“徽梅”。黄山松,桧柏,檵木
代表人物:宋钟铃
流传地域:以歙县卖花渔村(雄兴乡洪岭村)为代表,包括绩溪、休宁、黟县等广大地区。
川派盆景
造型特点:树桩以古朴严谨,虬曲多姿为特色;多悬根处理。山石盆景则以气势雄伟取胜,高、悬、陡、深,典型地表现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风貌。
传统造型:规则类为主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讲究身法
常用树种:川派树桩盆景一般选用金弹子、六月雪、罗汉松、银杏、紫薇、贴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杜鹃等花木。
代表人物:李宗玉等。
流传地域:四川成都重庆等地。
川派盆景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在造型上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的过程,前一个“简”是简单,后一个“简”是简练。同其他盆景流派一样,根据“树姿近画”的造型原理,先有自然类,后来经过模仿老树的姿态和变化,不断总结出了表现这种姿态和变化的技法规律,通过历代盆景艺术家的创造和完善,最后归纳为10种身法和3式、5型。盆景艺术大师陈思甫在他的专著《盆景桩头幡扎技艺》一书中写道:“若以规律类平技式桩头论,成都和川西地区的主干弯曲、校视下倾的造型,乃是仿照峨山高寒之地长期被积雪压抑的松柏的低矮老态,雪融化后,树梢直立,枝桠由垂转手或略带倾斜状。故尔平枝式规律类型桩头,枝盘渐至盘端往下斜而平整,或技盘基部下倾、盘略下斜而平整。“在艺术形式上,它以严谨的格律作为基本的结构原则,它是盆景中的‘格律诗’。”(唐春来:《规律类树桩美的探索》,载《成都盆景研究》)
岭南派
风格特点
1)雄伟苍劲,古朴自然;
2)截干蓄枝(主干截断,长侧枝,当侧枝长到主干小一点又截去,这样不断去致下部粗壮);
3)分段培育。
代表人物:孔泰初
传统造型:大树型,高干型
常用树种:九里香、福建茶、朴树、榆、雀梅、榕、黄杨、罗汉松、五针松、杜鹃、水栀子、梅、银杏等
流传地域:广州
传统的广东盆景,形似北派的“游龙弯”式,树干蛇行直立,左右垂臂横出,作五托或七托,树顶扁平,称“古树”,又叫“将军树”,这种盆景很费功夫、时间,一般需要三四十年才能成型。岭南派盆景艺术风格的真正形成,则是本世纪30年代以后的事。 这时的广东盆景分作三个流派:一是以盆景艺术家孔泰初为首的一派,树形苍劲浑厚,树冠秀茂稠密,构图严谨,表现旷野古木的风姿;二是以广州三元宫道士为首的一派,主要利用将要枯死的树桩作材料,经过精心培育,从某一部分长出新芽,以潇洒流畅为贵;三是以广州海幢寺的素仁和尚为首的一派,扶疏挺拔,兀立云霄,技托虽少而不觉空虚,含蓄简括,高雅自然,很有点郑板桥“冗繁削尽留清瘦”,“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意[1] 。
其它风格
编辑
中州风格:以果树盆景为特色
北京风格:以小菊盆景为特色
湖北风格:以“风吹式”盆景为特色
湖南风格:以大悬崖式为特色
八桂风格:大树型
福建风格:榕树盆景和配石悬崖式
久久花店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