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防止水土流失植物(北方防止水土流失植物有哪些)
1. 北方防止水土流失植物有哪些
西兰桦(学名Betula platyphylla Suk), 又称白皮桦、鸭皮树、赤桦、杨桥子、白桦、红桦、平叶桦、刺桦等,属于桦木科植物。
西兰桦是一种高大乔木,生长速度快,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其木材颜色淡黄或淡白,质轻、硬、致密、坚硬,不易开裂,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和防腐性能。同时,西兰桦具有不错的加工性能,不仅易于切削、刨光和胶合,还可以被染色和烟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家具、建筑、地板、车船、乐器等领域。
总的来说,西兰桦是一种比较优质的木材,尤其在农村地区常作为建筑材料和燃料使用,也是一种常见的经济树种,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2. 北方土壤蓄水能力较南方弱的原因
土壤保水性又称土壤蓄水性。土壤吸进和保持水分能力的性能。主要指土壤所能保蓄的毛管水的能力。
沙土的土壤土质疏松,透水透气性好,但保水能力差,耕种时需要改良。
黏质土,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蓄水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的一种土壤。
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
黏质土保水性好。
3. 北方地区水土流失措施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 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
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4. 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最有效的途径是
正的南水北调是因为我国水资源自然分布不均,北方缺水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实施南水北调势在必行。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的总体规划布局中,三条调水线路有各自的主要任务和供水范围,可相互补充,不能相互代替。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工程全部实施后,多年平均调引长江水500~600亿m3,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近期的实施步骤是优先建设中线调水工程,相机实施东线调水工程的第一步方案。调水工程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已基本清楚,技术上是可行的,有一些技术问题已达到或超出当今世界水平,有待深入研究。
我国北方缺水不仅因为水资源少,而且河川径流的年际变化很大,年径流最大与最小的比值,南方为2~4倍,北方为3~8倍,淮河为15倍,海河则高达20倍。更为严重的是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交替发生,黄河出现过连续11年枯水年(1922~1932年),平均年径流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70%。海河出现过连续8年枯水年(1980 ~1987 年),平均年径流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57%。淮河也有类似现象。华北地区降雨受季风影响,七、八两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50%~ 60%,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调蓄困难,可利用的径流不多,造成汛期常常发生洪涝灾害,非汛期却又严重缺水。
实施南水北调势在必行
京津华北等地区水资源短缺,要解决这些地区的缺水问题,必须贯彻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大力推广节水措施。80年代以来,华北等地区积极采取了加强节约用水管理、限制高耗水工业发展、地下水回灌、污水利用以及兴修水利设施和加强水资源的调配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1987年北京、天津水的重复利用率已分别达到77.6%和72.5%,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1985年日本为74%,美国为87%)。人均生活用水量不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也低于国内南方大城市的水平(1993年北京、天津人均生活用水量分别为85.6 m3和45 m3,同期上海为87.3 m3、武汉为112. m3、广州为 187.6 m3)。因此,进一步挖掘当地水源和节水潜力是有限的。随着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据初步测算,到2000年,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区年缺水量将超过200亿m3。为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紧缺的矛盾,除进一步研究和搞好全面节约用水,挖掘当地各种水源潜力外,尽快实施从邻近长江流域丰水区调水是十分必要的紧迫任务。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
经多年的勘测、规划、研究,按照长江与北方缺水区之间的地形、地质状况,分别在长江下游、中游和上游规划了三条调水线路,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的总体规划布局。三条调水线路有各自的主要任务和供水范围,可互相补充,不能互相代替。
这~~~~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南水北调
5. 解决北方水资源不足的措施
水资源缺乏
北方降水集中在为期不长的汛期,而汛期的降水又集中在几次暴雨里。单靠几次降水无法满足生态系统与人类连续用水的需要,地表层能储存水分,把降水转变为水资源,在降水中只有一部分水量才能转变成能够连续供水的水资源。
6. 防止水土流失的植被
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和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氧和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这就维持了自然界的碳—氧平衡。植物在光的照射下,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和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大量氧气)。植物光合作用对整个自然界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光合作用产物为人类有其他生物提供了物质保障。由于植物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有机物,所以植物是动物的食物,能为动物提供能量。
2、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能起重要调节作用。
自然界的物质总是处于不断运动中,一方面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另一方面则是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植物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调节作用。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不断放出氧气,以补充呼吸、燃烧等过程消耗而引起的不足,从而保持了大气中氧的平衡。
3、植物对环境可起保护作用。
目前,世界各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生存,特别是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两种气体与空气中水反应可生成酸雨,会导致树枯死,粮食减产,人类死亡的严重后果,人类对会空气污染至今还没有得力措施,但植物在这方面却可以显身手。有些植物叶片表面具有皮毛、粘液、油脂因此可以吸附空气中的灰尘,转化大气中有毒有害物质、减少大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同时叶片经雨水冲刷后又可恢复吸附能力,植物通过还有蒸腾作用,散失水分,这既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又能降低空气温度,形成气流。
4、植物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人类由于认识不足或从眼前利益出发,大面积毁坏森林、草原、以及其它植被,破坏生态平衡。但是植物对水土保持意义重大。植物修复方法也是生态修复的一种常用方法。
5、植物还具有杀毒抑菌和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植物在其生理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挥发性物质。据报道,植物大多产生挥发物,这些挥发物均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可以清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
6、形成绿色视野,促进人类健康
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在室内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室内的空气污染和沉重的工作压力引发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疾病,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植物与人共享室内空间不仅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也是身心健康的最佳调节剂。
久久花店版权声明: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