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的繁殖(芍药的繁殖方法及时间)
1. 芍药的繁殖方法及时间
一、芍药最佳移栽种植时间
芍药分株和嫁接法繁殖、移植适期为从8月底直至9月下旬(处暑至秋分)。不可过早或过迟。俗谓:“春分栽芍药,到老不开花”有一定道理。因为秋天移栽以后,受伤的肉质根可逐渐愈合并长出新根,有利于第二年春季继续生长。
二、芍药花种植方法
1、整地:秋地深耕扶垄。
耕地前用48%毒死蜱500毫升+40%辛硫磷500毫升/亩拌土或炒熟谷子十公斤均匀撒施。
亩施平衡复合肥五十公斤、磷肥40~80公斤、有机肥100~150公斤。
药材重茬田需使用杀菌剂撒施杀菌,一般用80%多菌灵500克+50%福美双500克拌土十公斤均匀撒施。
2、选种:选无病害健康茎头,大块茎头要分成小块,每块茎头保持三~四头株芽。每亩种植芍药茎头2500棵左右,种植前用药剂对茎头进行杀菌处理,建议用30%恶霉灵或甲霜恶霉灵10克+生根类液肥30毫升兑水三十斤对茎头进行均匀喷雾,边喷边搅动茎头,确保药液均匀分布,晾干就可以下地种植。
种植时间为阳历十月上中旬,讲茎头穴植于垄上,覆土1~2厘米为宜。
3、种植后田间管理:种植后再次扶垄,可二甲戊灵或与乙氧混配100毫升兑水三十斤对地面均匀喷雾。第二年春季在芍药露芽前用以上药剂再次进行喷雾,即可大大减轻冬季和来年大部分草害的发生。注:使用除草剂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免产生药害。
4、第二年春天白芍出芽至20厘米左右高度时,每亩应喷施菊酯类杀虫剂+生根剂液肥+甲霜恶霉灵或福美恶霉灵来防治苗期土蚕、根腐病和苗期促根。
春季应追肥一次,亩用硫酸钾平衡复合肥50~75公斤垄旁播施。
芍药病害以根腐病、茎基腐病、白绢病及枯萎病为主,冬小麦收割前后应各施药一次,而后间隔15~20天进行第三次施药,实践证明此管理可延长芍药生长期40天左右。
2. 芍药 繁殖
芍药的繁殖方法可以分为三种:播种繁殖、分株繁殖、扦插繁殖等。供您参考!
3. 芍药的繁殖方法及时间图
一、播种
芍药的种子成熟后,需要采下播种到土壤中,秋播的成活率高,春播则不容易发芽。播种前可以先用温水浸泡一天,这样可以促进种子生根。准备疏松肥沃的土壤,将种子撒在土壤表面,浇适量的水,并用塑料膜覆盖住,等到第二年春天即可出苗。
二、分株
芍药一般多用分株进行繁殖。分株的时间一般在秋季,如果时间太早,容易导致植株秋发,影响第二年的生长,太晚一样会影响发育。分株前需要先将植株从盆中取出,注意不要伤到根部,然后分离出3-5个子株,子株要带2-3个芽,分离的子株可以直接栽到土壤中。
三、扦插
扦插通常在7月中旬进行,剪取10-15厘米长的枝条作为插穗,上面要带两个节,顶部还要有复叶。将插穗的底部沾一下吲哚乙酸,这样可以促进生根。准备疏松肥沃的土壤,将插穗插入5厘米左右,之后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通常20-30天就会生根。
四、压条
芍药压条需要挑选生长健壮的植株,从上面找一根没有病虫害的枝条,然后进行环剥,注意不要折断枝条。用湿土将环剥的地方包裹起来,用塑料带包裹住,这样可以避免土壤脱落,也能起到保湿的效果。等待生根后,就可以分离栽种了。
4. 芍药的繁殖方法及时间图片
能出小苗
1、种植时间
芍药花的种子通常都是8月初成熟的,种子要随采随种,也就是在9月中下旬进行播种,这时的气候也适宜,不会冻伤种子。不过种下之后当年不会出芽,只能在地下长根,等到第二年春季温度稳定后才可萌发出土,看到小苗长出。
二、处理种子
芍药花的种子外面会包裹一层黄绿色的果皮,要小心的将果皮处理掉,只留下里面黑色的种子就行。还要将干瘪的种子筛除掉,只留下饱满的种子进行播种,这样出苗率才会更高。种子挑选后还要放在温水里面浸泡,大概是50℃的水温,浸泡一天即可,让种子吸足水分再播种,这样可提高出苗率。
三、播种入土
播种的时候最好提前准备好土壤,保证土壤松软、透气。若是在花盆中播种的,建议在园土中掺杂适量河沙,提高松软度、透气能力。播种方法很简单,直接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的撒在土壤表面,然后再上面覆盖一层薄土,适当喷洒水分保湿就行。
四、后期管理
芍药花的种子种下后不可暴晒,需要遮光才行,需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以及黑暗环境种子才可生根。发现土壤干要及时喷洒水,用喷壶喷洒就行,若是大水浇灌,容易将种子冲跑。注意,播种繁殖的芍药生长速度非常慢,一般需要四五年的时间才可开花,需有足够的耐心。
5. 芍药繁殖与栽培
芍药花的种植
一、芍药繁殖
1. 分株繁殖。芍药生产中一般采用分株繁殖的方式,将3~5年生的芍药整株挖出,去掉泥土,放置1~2天,待根部稍微衰老,以1~3个芽为1丛株,找到自然连接处用刀切开(刀口处抹少许木炭粉以防腐),保留长度约15厘米。一般3~5年生的母株可以分出3~10簇新植株。芍药在种植多年后,若不进行分株就会产生枯朽现象,逐渐转向衰败。芍药分株必须在秋季进行,其他季节分株的成活率非常低,长势也非常弱。分株繁殖一般栽后3~4年可采收药材。
2. 种子繁殖。在开花期进行人工授粉,每日上午用毛笔或海绵收集花株的花粉,给另一个品种的柱头授粉,连续3天左右。授粉后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种子成熟。秋季种子成熟后及时收获,妥善保藏处理。
种子繁殖有秋冬播和春播两种方法。
(1)秋冬播。上冻前10~20天,将种子完整播入土壤里,经过寒冬,翌春即可出芽。种子出苗前期生长较慢,要重视病虫害防治,并加强田间管理。1年生小苗可以在秋季移栽。到了开花期主要观察花色、叶形与原有的亲本是否存在较大差异,从而选育出不同的新品种。(2)春播。在清明前后播种,最迟在5月10日播种。播种前60~80天,将种子浸泡在40℃温水中24小时,然后将1份种子和5份细沙拌匀放在容器中,置入低温空间中保存。低温保存期间细沙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并且要经常翻倒。若不经低温处理,会不出苗或出苗率很低。种子繁殖一般栽后5~6年可采收药材。
二、栽培管理
1. 中耕除草。芍药幼苗萌发时,要及时中耕除草,以后隔1个月左右中耕除草1次,保持土质疏松。栽培后第2年应进行早期除草。在早春解冻之后,保持松土,促进芍药出苗。在每年出苗后,直到分垄前需进行5~6次浇灌或利用降水,不断对土壤松土,避免出现板结现象。中耕松土以深3~5厘米为宜,且避免伤害到芍药的根部。结合除草,在根部培土,10月下旬地冻前在离地面6~9厘米处剪去芍药的枝叶,利于芍药过冬。
2. 追肥排灌。芍药种植后第2年追肥3次:第1次在3月至4月上旬,施人尿粪为主;第2次在4月下旬,第3次在10月至11月,以圈肥为主。第3年施肥3次:第1次在3月下旬施肥,第2次在4月下旬,第3次在11月中旬左右。第4年则在收获前追肥2次即可,第1次在3月下旬,第2次在4月下旬,不施加磷肥。每次施肥都应该保持适宜的距离,因为芍药怕涝,所以一般不要灌溉,干旱严重时可以在傍晚灌溉1次。
3. 摘花蕾。在4月中旬出现花蕾时,选择晴天将芍药的花蕾全部摘去,不让其过分集中地吸收养分,以促进根的生长,这样才能够提高芍药种植的产量和质量。摘花蕾时间不宜过迟。
4. 根系修整。将植株间的泥土锄松,将露出主根的大半部分进行修整,去除主根上生出的侧根。若发现主根中有腐烂现象,则应同时去除腐烂部分,其留下的伤疤会自行愈合。
剪下的细根视具体的情况处理,如可用作种苗的,可重新栽种;若不能作种苗,则留几根,待来年长大后再种植,剪去多余的部分,以避免吸收养分而阻碍主根继续生长。
5. 防治病虫害。芍药主要虫害有蚜虫、蚧壳虫、红蜘蛛、卷叶蛾、天蛾等,病害有菌核病、疫病或叶霉病、轮纹病等。在种植过程中,要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治理方式,减少农药的使用。对一些害虫,应该进行诱杀;发现病害要及时摘除病叶清扫周围环境。
芍药花的养殖方法
一、花盆的选择
芍药原来是栽种在土地里面的,所以在进行盆栽时需要使用较大的花盆。并且在移栽芍药至花盆里面时,需要注意一定要在秋后天气变凉时进行。
二、土壤
芍药花在花盆中栽种时,需要使用疏松肥沃的、偏酸性的土壤。如果土壤碱性过大,就会导致花叶泛黄,甚至导致芍药死亡。所以芍药盆栽时的配土可以使用园林土、腐烂叶子的土壤、河沙的土壤,加上一些肥料,按照4:3:2:1的比例进行配制。
三、充足的光照
芍药喜欢阳光,在生长的季节需要充足的光照。如果光照不足,就会导致不开花。但在夏季的时候需要避免烈日的直射,这时需要注意遮荫却也不可以在长时间隐蔽的环境中生长,否则会影响芍药的长势和花期。
四、水肥管理
芍药耐旱性比较强,不需要经常浇水,按照“干透浇透”的原则进行浇水即可。春天干燥的情况下可以多浇几次,在开花的前后也可以多浇几次,但一定不能积水。
芍药每年需要进行三次追肥,春季新生时、长叶子、开花这三个时期需要进行施肥。三次所施的肥料也有所不同,前期可以施氮肥,开花时可以施磷肥。
五、修剪整修
每年春季长新芽时需要修剪一次,开花时需要修剪掉一些残花和长势不好的花蕾,在花朵凋零后,需要将残叶枯枝进行修剪。
6. 芍药的繁殖方式
芍药要在秋季切除块根作为繁殖材料,从土壤中取出的时候不要伤害根系,切割时每个小块根上要带四五个小芽。切割的伤口要消毒处理,消毒后才能进行种植。种植时把块根放在土中覆土即可,之后浇一次水,三天之后再浇一次并做好养护措施。
久久花店版权声明: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