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鲜花资讯 >

干热地区适合种植的花(干热气候环境)

更新:2023-05-13 05:00归类:鲜花资讯人气:71

1. 干热气候环境

1.

河谷地区一般气候特点是相对的湿热,不能将高寒地区和沿海低纬度地区进行对比.,只能是在河谷所在的区域.

2.

原因:河谷地形,水汽不易扩散,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比其他地方好,因此相对湿热.

2. 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有哪些?

冬寒夏热,降水均匀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少。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东南部。由于远离海洋,或者地形阻挡,湿润气团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在中国,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平均年降水量一般不足500毫米,属于半干旱区、或干旱区。土地荒漠化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其气候特征是: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四季分明,年降雨量较少,大陆性气候较强。

3. 干热环境对身体的好处

焚风气流从迎风坡到背风坡的气流往往变得干燥炎热的一种地方性风

分布与作用:一般来说,在中纬度相对高度不低于800~1000米的任何山地都会出现焚风现象,甚至更低的山地也会产生焚风效应。1956年11月13、14日太行山东麓石家庄气象站曾观测到在短时间内气温升高10.9℃的焚风现象。焚风可以促进春雪消融,作物早熟;同时,也易引起森林火灾、干旱等自然灾害。

“焚风”在世界很多山区都能见到,但以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美洲的落基山,原苏联的高加索最为有名。阿尔卑斯山脉在刮焚风的日子里,白天温度可突然升高20℃以上,初春的天气会变得像盛夏一样,不仅热,而且十分干燥,经常发生火灾。强烈的焚风吹起来,能使树木的叶片焦枯,土地龟裂,造成严重旱灾。

焚风有时也能给人们带来益处。北美的落基山,冬季积雪深厚,春天焚风一吹,不要多久,积雪会全部融化,大地长满了茂盛的青草,为家畜提供了草场,因而当地人把它称为“吃雪者”。程度较轻的焚风,能增高当地热量,可以提早玉米和果树的成熟期,所以原苏联高加索和塔什干绿洲的居民,干脆把它叫做“玉蜀黍风”。

在中国,焚风地区也到处可见,但不如上述地区明显。如天山南北、秦岭脚下、川南丘陵、金沙江河谷、大小兴安岭、太行山下、皖南山区都能见到其踪迹。

焚风的形成:气象专家介绍,焚风是山区特有的天气现象。它是由于气流越过高山后下沉造成的。当一团空气从高空下沉到地面时,每下降1000米,温度平均升高6.5摄氏度。这就是说,当空气从海拔四千至五千米的高山下降至地面时,温度会升高20摄氏度以上,使凉爽的气候顿时热起来,这就是“焚风”产生的原因。上面提到的台湾台东市焚风,它的形成就是西南气流在越过中央山脉后,湿气遭到阻挡,水汽蒸发从而形成了干热的焚风。

造成的灾害:焚风的害处很多。它常常使果木和农作物干枯,降低产量,使森林和村镇的火灾蔓延并造成损失。十九世纪,阿尔卑斯山北坡几场著名的大火灾,都是发生在焚风盛行时期的。焚风在高山地区可大量融雪,造成上游河谷洪水泛滥;有时能引起雪崩。如果地形适宜,强劲的焚风又可造成局部风灾,刮走山间农舍屋顶,吹倒庄稼,拔起树木,伤害森林,甚至使湖泊水面上的船只发生事故。

2004年5月11日,台湾的台东市刮起焚风,40.2摄氏度的高温创下了台东百年纪录。当日中午12时57分,台东市区突然刮起强烈的焚风,室内外温度如烤箱般急速上升。至13时14分,气温飙升到40.2摄氏度,当地居民苦不堪言。有些民众打开冷气,躲在屋内,有些民众带着小孩,跑到郊外清澈的溪流里消暑。农民们更是叫苦连天,因为最怕热的荖叶和茶树在劲吹的焚风中慢慢枯萎。

按照热力学理论焚风与其它风一样是由于气压不同而形成的,山背风面的气压低。在迎风面空气上升,温度干绝热下降(随气压的下降温度下降,热量不散发),这个下降速度约为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1摄氏度。当气温下降到露点时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在这种情况下空气继续上升就开始进入湿绝热降温的过程了。在这个过程中水不断凝结出来,而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在100%。这个过程中气温下降的速度为约0.6度/100米。凝结出来的水在山的迎风面形成云,假如空气继续不断上升会产生雨和雪。从山的背风面看上去可以看到山脊上形成一堵云墙,而它的后面则是蓝天。假如焚风非常强的话,也有可能将降雨区带道背风面。

在山脊背后空气开始下降,按照这个理论空气下降的原因是山两边的气压差。在下降过程中空气隔热升温(随气压上升而温度上升,不吸收热),但由于空气的相对湿度随温度上升而下降,这个升温过程完全是干的,没有水蒸发的过程,因此升温的速度是1度/100米,比空气在迎风面上升时要高。同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不断降低,造成了干燥的热风。

4. 干热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一、浇水总则

生姜在不同生长期对浇水有不同的要求。播种时必须浇透底水,通常直到出苗达70%左右时,才开始浇第一水。浇了这一水之后,需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防土壤表面板结,影响出苗。幼苗期前期以浇小水为宜,浇后趁土壤见干湿时,进行浅锄。幼苗后期,处在炎夏季节,天气干热,土壤蒸发量大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经常保持土壤相对湿度65%-70%。夏季以早晨或傍晚浇水为好,不要在中午浇水。

另外,暴雨之后,应以浇跑马水的方式浇水降温,并及时排水,以防姜田积水,引起姜块腐烂。在旺盛生长期,一般每4-6天浇大水1次,经常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5%-85%,收获前3-4天,再浇一水,以便收获时姜块上可带潮湿泥土,有利于下窖贮藏。

二、发芽期水分管理

为保证生姜顺利出苗,播种时必须浇透底水,通常直到出苗达70%左右时,才开始浇第一水。但也应根据当地的土质及墒情灵活掌握,如为沙质土壤,保水性差,遇干遇天气,虽然尚未出苗,但土壤已十分干燥,在这种情况下,则应酌情浇水。

浇了这一水之后,需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防土壤表面板结,影响出苗。如为粘质土,保水性好,则可待出苗70%左右再浇水。出苗后第一水要浇得适时,不可太早或太晚。如浇得太早,土表易板结,幼芽出土困难,易造成出苗不齐。若浇得太晚,姜芽受旱,芽尖容易干枯。

三、幼苗期水分管理

幼苗期植株小,生长慢,需水不多,但幼苗期对水分要求比较严格,不可缺水。幼苗期前期以浇小水为宜,浇不后趁土壤见干湿时,进行浅锄,松土保墒,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幼苗后期,处在炎夏季节,天气干热,土壤蒸发量大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经常保持土壤相对湿度65%-70%,既防土壤干旱,又可降低地温。夏季以早晨或傍晚浇水为好,不要在中午浇水。另外,暴雨之后,应以浇跑马水的方式浇进水降温,并及时排水,以防姜田积水,引起姜块腐烂。在整个幼苗期,要注意供水均匀,不可忽干忽湿,若供水不均匀,不但姜苗矮小,生长受到抑制,而且发生的新叶,常扭曲不展,群众称为“挽辫子”影响姜苗正常生长。

5. 干热的气候

干热风是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气象灾害。在春末夏初期间,干热风主要出现在我国的华北、西北和黄淮地区。

  当日照强烈,地面增温迅速,形成气温高达30℃,最小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30%,风速达到每秒3-4米的干热天气就是干热风。由于各地自然特点不同,干热风成因也不同。初夏,我国内陆地区气候炎热,雨水稀少,增温强烈,气压迅速降低,形成一个势力很强的大陆热低压。在这个热低压周围,气压梯度随着气团温度的增加而加大,于是干热的气流就围着热低压旋转起来,形成一股又干又热的风,这就是干热风。当出现干热风时,温度显著升高,湿度显著下降。

  干热风对开花到乳熟期间的小麦危害极大。它会加速小麦的蒸发量,使其体内的水分很快蒸发出去,破坏叶绿素,停止作物的光合作用,使小麦的茎叶很快枯萎。结果往往导致小麦灌浆不足,促使籽粒干瘪、皮厚、腹沟深,千粒重下降,一般会使小麦减产5-10%,严重时减产20%以上。

  热干风的判定指标

  小麦开花乳熟期当出现2天以上,日最高气温达30℃,14时最小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30%,风速达每秒3米以上的干热天气时,这种天气就是干热风。这一指标是我们判定干热风出现的基本的标准。此外,北方冬麦区干热风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而刚刚我们所说的是轻度干热风的判定标准。  

  干热风的类型

  我国常见的干热风主要分为高温低湿型、雨后枯熟型。   

  高温低湿型热干风一般发生在小麦开花后20天左右至蜡熟期。它的特点是出现高温天气与干旱现象,有一定的风力影响、加剧了干与热的影响,这种天气使小麦干尖、植株枯黄、麦粒干秕从而影响产量。它是我国北方麦区干热风的主要类型。   

  雨后枯熟型热干风通常出现在小麦灌浆后期,它的特点是雨后出现高温和乍晴天气,温度急升,湿度剧降,日晒强烈,热风劲吹,会造成小麦青枯和枯熟。

  除了这两种类型,还有旱风型干热风。此类干热风出现在新疆和西北黄土高原多风地区,属于非常少见的一种干热风。

  热干风的防御

  一是要适时浇好灌浆水。浇好小麦灌浆水和麦黄水,可降低麦田近地表气温,提高田间湿度,确保小麦生育后期对水分的需要,延长灌浆期,增加粒重,是控制干热风危害最有效措施。各地应密切关注土壤墒情变化,对出现旱情的麦田应适时浇好灌浆水,确保冬小麦顺利灌浆。同时注意大风天气不浇水,以免造成倒伏。

  二是做好“一喷三防”工作。未来气温偏高,部分地区有干热风天气,应加强冬小麦后期管理,及时做好“一喷三防”工作,促进籽粒增重,确保稳产高产。

  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植树造林,建造防护林带,改善农田小气候。共同构筑一个涵养水源、缓和旱情、减轻风速的农田环境,增强农田抗灾保障能力。

6. 干热地区

是由于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气候炎热少雨,水土流失严重。

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江等沿江的四川攀枝花、云南和贵州等地区

7. 干热气候环境特征

西亚和北非气候炎热干燥的主要原因是:

(1)纬度较低,终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强,炎热;

(2)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很少,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是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加剧高温;

(3)位于大陆西部,东北信风由大陆吹来,水汽很少,空气干燥,降水很少;

(4)北非西部海域的寒流有加剧干燥的作用;

(5)地形以高原为主,比较平坦,难以阻挡水汽。

8. 干热气候特征

好坏都有。

好:热量丰富,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坏:缺水。

9. 热带干燥气候

原因是:

1. 热带沙漠通常位于赤道地区或近赤道地区,地球热带带状环流使这些地区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热带高压的支配下,基本上没有降水。即使白天温度高,但在没有降雨的情况下,夜晚温度仍然可以急剧下降。

2. 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干燥和水分蒸发的速度相对较快,湿气会很快被晒干和蒸发,因此即使没有降水,也会感觉相对干燥。

因此,热带沙漠气候通常被描述为炎热干燥,而不是高温干燥。

10. 干热气候环境一般是指气温在

“干热河谷”,顾名思义,就是气温高、降水少的河谷地区,特指位于湿润气候环境,立足于热带或亚热带为基带气候带的河谷景观。

潞江坝位于云南怒江大峡谷、高黎贡山东侧山脚,距离保山市区67公里。潞江坝地区气候属于亚热带热带干热河谷气候,海拔640——3510米,海拔高、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全年无霜冻。

11. 干热气候成因

干热河谷气候是特殊的地貌形成的一种奇特的气候,它的形成是一种由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局部小气候综合作用的结果,当这些地区的水汽凝结时,引起热量释放和水汽湿度降低,并使空气温度增加。

在地形封闭的局部河谷地段,水分受干热影响而过度损耗,这里的森林植被难以恢复,缺水使大面积的土地荒芜,河谷坡面的表土大面积丧失,露出大片裸土和裸岩地。

上一篇:鸡蛋花生长地区(鸡蛋花生长过程步骤图) 下一篇:摇钱树的叠法(摇钱树的叠法图解)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