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的作用(园林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
1. 园林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循环,成为中国“另辟蹊径”、转变发展方式的主动选择。“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从不同角度诠释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也清楚表达着生态优先的态度。“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发生矛盾时,必须将“绿水青山”放在首位,不能走以“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的老路,这一理念为经济发展划定了生态保护的红线,更亮出了绿色发展的决心。 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园林园艺正是人们尊重自然、融入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中华文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更为中国园林艺术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
园林景观是通过人工手段,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和构成园林的各种元素构建出我们所需所想的景观。
中国的造园艺术博大精深,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园林景观都对我们的生活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
现如今,快节奏的城市工作、生活会让我们感到枯燥,而窗外的园林绿化能够让我们放松身心,心旷神怡,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改变我们的生活。
园林绿化生态系统改善气候、净化空气、减弱噪音,影响着我们的点点滴滴。
所以说,中国园林城市的建设,是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步伐,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体现,可以绿化环境。
园林景观五大元素是:1.山水地形 2.植物 3.园林建筑物 4.园路广场 5.设施小品 。
2. 园林树木在城乡绿化中的作用
树的五大好处和总结
1.树木能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吐出氧气,使空气清洁,新鲜.一亩树林放出的氧气够65人呼吸.
2.树能防风固沙,涵养水土,还能吸收各种粉尘,一亩树林一年可吸收各种粉尘20—60吨.
3.树林能减少噪音污染.40米宽的林带可减弱噪音10—15分贝.
4.树木的分泌物能杀死细菌.空地每立方米空气中有3,4万个细菌,森林里只有3,4百个.
植树造林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国家还专门规定了在三月十二日这天为植树节。植树造林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好处。
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绿化祖国等,它还能制造氧气供人们吸收,吸进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如果不大量的植树造林,那么地球上的氧气,就很难满足人类和各种生物的需求。
5.植树造林还可以减少噪音。噪音的污染对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休息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可以说是人们的“敌人”。因此我们更要重视植树造林。噪音还可以使人类在长期的生活中听力减弱、耳聋、变傻,心脏、血压、神经等出现异常。甚至,还能让人在长期的噪音煎熬下死亡。这样植树造林就能使噪音减小四、五倍。
植树造林不仅对于人类的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环境效益,而且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总结∶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失衡的主要原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会破坏森林和草场,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沙尘暴频繁出现。不合理的开发、占用土地,使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植树造林在维护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制造氧气、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消除噪音等功能。现在,我们了解了植树造林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就更要自觉履行植树造林的义务,为创造我们美好的家园奠定基础。
3. 园林植物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的作用
市政园林局的主要功能有:(以厦门市市政园林局为例)
1、贯彻执行有关市政公用环卫和园林绿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拟订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相关政策并监督实施。
2、参与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和实施市政园林专业规划;制定城市市政建设、园林绿化、市容环卫、供水节水、燃气、公共场站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年度计划,并负责监督实施。
3、负责本局及局属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负责城市市政园林资源调查评估和档案管理工作。
4、审报市政公用环卫园林绿化设施建设项目和维护专项工程项目以及资金计划及其分配。
5、组织市政、市容环境卫生、给排水和节水、污水处理、燃气、公共场站、园林绿化等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
6、指导和管理城市市容环境整治工作。
7、指导、监督工程的招投标、监理及质量安全;制定工程质量地方标准并监督实施;组织对市政园林工程项目进行验收,参与对城市建设项目中市政园林配套工程的验收。
8、制定市政公用环卫管理标准和园林绿化养护质量等级并监督实施;组织对全市市容环卫、市政设施、道路养护和园林绿化养护等进行考评。
4. 园林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
园林建筑是园林之中的建筑,具有休憩,娱乐,引导,观赏等功能。
而园林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地形,植物,水体,建筑等要素组成的具有观赏价值的绿地。
园林建筑是建造在园林和城市绿化地段内供人们游憩或观赏用的建筑物,常见的有亭、榭、廊、阁、轩、楼、台、舫、厅堂等建筑物。园林建筑在园林中主要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造景,即园林建筑本身就是被观赏的景观或景观的一部分;二是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点和场所;三是提供休憩及活动的空间;四是提供简单的使用功能,诸如小卖、售票、摄影等;五是作为主体建筑的必要补充或联系过渡。
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5. 园林植物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自古以来,植物一直在默默地改善和美化着人类的生活环境。在植物王国里约有7000多种植物可供人类食用,有不少植物具有神奇的治病效果。民间草药约有5000~6000多种,现代药物中有40%来自大自然。科学家还从美登木、红豆杉等植物中提取抗癌物质,其疗效十分明显
绿色植物是生态平衡的支柱,因为植物能净化污水,能消除和减弱噪声,能耐旱固沙,能耐盐碱、耐涝,能监测二氧化硫、氟、氯、氨等的污染。
绿色植物依靠光合作用维持生长,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人类维持生命的氧。据调查,林区空气中有较多的负氧离子,吸入人体后,可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并对慢性气管炎、失眠等有疗效。还有许多植物能分泌杀菌素,杀死周围的病菌,如桉树分泌的杀菌素,能杀死结核菌、肺炎病菌等。一棵松树一天一夜能分泌2千克杀菌素,可杀死白喉、痢疾等病菌。
雨露滋润禾苗长,万物生存靠太阳。优美环境哪里来,植物绿叶立奇功。这里让我讲讲绿色植物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尤其是对城市环境的重要作用。
利用光能,制造氧气。据估算,地球每年入射太阳光能5.4x1024焦耳,绿色植物年固定太阳能大约为5x1021焦耳;这些能量就是地球包括人类和各种动物在内的所有异养生物赖以生存能量基础。此外30亿年前地球上CO2含量约91%,几乎没有氧,是根本不适应人类生存的。只是到了距今约3亿年才达到现代的水平,这些都是绿色植物的作用。据测定,每公顷森林和公园绿地,夏季每天分别释放750公斤和600公斤的氧气。全球绿色植物每年放出的氧气总量约为1000多亿吨。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2万多次,吸入空气15-20立方米,消耗氧气约0.75公斤。依此推算,城市居民每人需要10平方米的林地提供所需的氧气,由长势良好的草坪提供,则需要25平方米以上才行。
固定CO2,合成有机物。据测定,每公顷森林和公园绿地,每天可分别吸收固定1050和900公斤CO2(绿色植物也进行呼吸作用放出CO2,但白天光合固定的比呼吸放出的要多20倍以上)。地球全部植物每年净生产干有机物约为1500-2000亿吨,这是全球人类和异养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现在地球空气中CO2的浓度为0.036%多,而100年前为0.028%,但今后浓度加速升高,温室效应将使海平面上升,并且多种灾害频发。
防风固沙,加速降尘。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降低30%左右;有防护林带的农田比没有的要增产20%左右。内蒙古赤峰市40年造林11万亩,固定了近千个沙丘,年沙暴日数由3.7天减少到1.5天,年扬沙日数由54天减为20天,最大风速由40米/秒下降到17米/秒。森林的叶面积总和可达它占地面积的75倍,一棵成形的白皮松大约拥有针叶660万个,一棵成年椴树的叶总面积30000平方米以上,一株165年的松树针叶的总长度可达250公里。这样大的叶面积,加上叶片上一些毛状结构,对尘埃有很大吸附作用。据测算,在绿化的街道上,空气中的含尘量要比没有绿化的地区低56.7%;草地上空的粉尘量只有裸露地的1/6到1/3。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在林木茂盛的地区,地表径流只占总雨量的10%以下;平时一次降雨,树冠可截留15-40%的降雨量;枯枝落叶持水量可达自身干重2-4倍;每公顷森林土壤能蓄水640-680吨;5万亩森林相当于100万立方米贮量的水库。科学家们观测发现森林覆盖率30%的林地,水土流失比无林地减少60%;还有人对坡度为13度的山地做过观测,发现每年流失的土沙量,裸地是林地的48倍。据北京林业大学在密云水库流域研究,在天然降雨下,荒坡产沙量是刺槐林地的4-12倍,是油松林地的19-44倍。四川苍溪县龙王公社大跃进中森林砍伐殆尽,1964年三天降雨250毫米,冲毁土地1000亩;经造林,覆盖率恢复到30%,1981年两天降雨290毫米,没有成灾。1996年河北邢台邯郸等地暴雨成灾,使太行山区许多农田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而邢台的前南屿村等地由于营造了乔灌草结合的水土保持林以及经济林果梯田,大灾之年仍是一派丰收景象。
调节气候,增加降水。一棵中等高大的桉树,一年要从土壤中吸水近4吨;一个夏季每棵树平均要蒸腾2吨水分;森林上空的空气湿度比无林区高达10-25%左右,比农田高5-10%;按每公顷生长旺盛的森林,每年向空中蒸腾8千吨水分计算,大约要消耗40亿千卡热量。据测定,夏天绿地中地温一般要比广场中白地低10-17度,比柏油路低12-22度;冬季草坪地表平均气温高3-4度。据统计,林地的降雨量比无林地平均高16-17%,最低多3-4%。在俄罗斯的森林地区,一般年降水量可增加1%-25%,在印度南部的平原地区,造林使当地的年降水量增加12%(约150毫米)。我国的观测证明,森林能使降水量平均增加2%-5%,如果把森林增加大气凝结水也估算在内,则森林能提高平均降水量的10%。有的学者认为,我国西北绿化后,降水量可增加110毫米,届时西北干旱缺水状况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吸收毒物,杀灭病菌。每公顷柳杉林每月约可吸收60公斤的二氧化硫,柑橘林的吸收量比柳杉还要高一倍;每公顷刺槐林和银桦林每年可吸收42公斤氯气和12公斤的氟化物。据报道,通常在污水暂存池放养小球藻48小时,被净化的污水可用于农田灌溉;把芦苇栽培在实验水池中,结果它们能使水中的磷酸盐、有机氮、氨和悬浮物分别减少20%,60%,66%和30%;1公顷凤眼莲一昼夜能从水中吸收锰4公斤,钠34公斤,钙22公斤,汞89克,镍297克,锶321克,铅104克等。中科院植物所的专家用植物清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现已发现有300多种植物能分泌出挥发性的杀菌物质;1亩松柏林每天可分泌2公斤杀菌素;拥挤的商场内每立方米空气中有细菌400万个,林荫大道上为58万个,绿化公园1000个,而林区只有55个。新鲜的桃树叶可驱杀臭虫;黄瓜的气味可使蟑螂逃之夭夭;洋葱和番茄植株可赶走苍蝇;木本夜来香或罗勒能驱蚊。
指示植物,监测环境。利用敏感度高的植物,可监测大气污染及污染物质。空气中SO2浓度达到1-5ppm时,人才能闻到气味,而紫花苜蓿在0.3ppm时就会出现症状。在清洁环境中桃树叶片的氟含量在10mg/kg左右,但含量达到50mg/kg以上,就会出现伤害症状。唐菖蒲对氟化物特别敏感,用它可监测磷肥厂周围大气的氟污染。
减弱噪音,利人健康。实验证明,1.5公斤TNT炸药的爆炸声,在空气中能传播4公里,而在森林中只能传播40米。实验结果表明,1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30%噪音;250平方米草坪可使声音衰减10分贝;据测定,城市公园的成片树林可减低噪音26-43分贝,绿化的街道比没有绿化的减少10-20分贝;沿街房屋与街道之间,留有5-7米宽的地带种树绿化,可以减低车辆噪声15-25分贝。
五颜六色,美化生活。植物是绿化美化城乡的最佳材料。五颜六色的植物花朵、许多植物散发的芳香,给人以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例如菊花的香味对头痛、头晕和感冒均有疗效。此外绿地和森林里的新鲜空气中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在森林里每立方米空气中高达2万个以上,而在城市室内空气中只有40-50个。负氧离子能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对肺病有一定治疗作用。据调查凡是环境绿化美好的地方,事故发生率减少40%,工作效率可提高15-35%。优美的环境还能极大地激发人的创造创作灵感。
6. 园林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是什么
1、绿色植物可以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这样一来地球上不就有氧气了,城市中只要有绿化带也可以有清新的空气了。
2、现在全球气温都在日渐升高,导致冰川溶化,水旱灾害频繁。绿化带多了便可降低温度,消暑纳凉,防中暑,防止路面受热膨胀,损坏路面。
3、在地球上,无论人或动物必须吸收大量的氧气,同时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可地球是原本储存的氧气是有限的,而且并不多。
4、而且城市的噪音大,粉尘多,绿化带又可以吸收大量的粉尘,净化空气,减少噪音,预防了多种疾病,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城市绿化的美化作用
将城市进行了美化。“与自然和谐”、“回归自然”是久居城市的人们共同的愿望及追求。因此,树木本身特有的形状及色彩经过精心的园林绿化在软化城市硬线条的同时也将自然美(天蓝地绿,气洁水畅,鸟语花香,和谐)的自然氛围搬到了现代化大都市中,给城市的空间建设提供了景观元素,作为软质景观,绿化美化成为了城市空间的柔化剂。
1、城市绿化美化是创造城市人居环境的主要方式
城市的绿化美化在为人们的户外活动游憩、锻炼、娱乐及社交活动提供好去处的同时也实现了当代城市居民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愿望。它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上也成了不可或缺的条件。绿色而美丽的环境让人们感受到了安宁及祥和进而促进身心健康。
2、城市绿化美化在空气的净化、气候的调节以及环境的监测和改善中的作用
植物本身具有对烟尘、粉尘的阻挡和过滤吸附作用,同时可以利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让人类赖以生存。而且城市的绿化美化也可利用水生植物及沼生植物根系的吸收有害物质的能力来达到净化城市污水和净化土壤的作用。
3. 城市绿化美化可以增加城市的人文景观
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是城市绿化美化的总体目标。这样不仅能体现城市特有的文化,也能丰富人文意识及审美的内涵。当穿行在椰林夹道的街道时,顷刻间就能真实的体味到南方沿海城市独有的风味;而徜佯在白桦掩映的林荫道上,便会感受到北方城市的风格。
7. 园林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有哪些
(一)日常管理:绿化的日常管理包括浇水、修剪造型、施肥、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绿化保洁等。另外,日常管理中还包括园林建筑及园林小品维护、绿化标识制作、园林观赏鱼喂养等。根据不同地点的园林,室内绿化与室外绿化的质量要求及环境条件各不相同,日常管理也有比较大的差别。
(二)翻新改造: 绿化翻新改造内容包括草坪翻新与补植、绿篱翻新补植、林下绿地改造、园林建筑小品翻新、花坛植物更换等。另外,对于一些用时令花卉摆设的花坛也应根据不同时期及节庆要求及时进行更换翻新。
(三)花木种植 : 花木种植包括苗圃花木种植及工程苗木种植。苗圃花木种植是物业管理企业为了方便绿化管理而自建花木生产基地,用于时令花卉栽培、苗木繁殖及花木复壮养护等。花场花木种植工作包括时令花卉栽培、荫生植物繁殖与栽培、苗木繁殖、撤出花木复壮养护、盆景制作等。工程苗木种植是指在绿化工程施工中按设计要求栽种绿化苗木。
(四)环境布置:环境布置是指节假日或喜庆等特殊场合对小区公共区域或会议场所等进行花木装饰等布置。
8. 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赋能园林绿化有以下两点:
1、人工智能在园林水景设计中的应用,水景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微生态系统的核心。但由于缺少数据支持、施工技术等因素,传统的园林水景设计多以假山、死水等为主体,这种设计可循环性差,后期维护成本高。而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园林景观设计者可以通过智能感应技术建造光影水池、音乐喷泉、净水系统、智能雨水收集系统等,从而形成可持续循环的水景系统。
2、人工智能在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园林景观建设中,可以弥补人工技术不足的缺陷,突破技术难题,完成人工无法完成的施工工作。比如在前期园林景观方案设计阶段,利用人工智能计算出精确的虚拟图像,模拟真实的设计场景,提升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在设计实施阶段,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数据推算出实际地形、温度、气候等所对应的植物、建材种类,从而更科学有效地进行现场施工,达到提升工程质量的目的。
9. 园林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
两会提出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碳中和目标落实进程加快。2020年9月,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碳中和进程将加快,十四五期间将成为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关键时期。
园林生态工程对碳中和目标实现意义重大。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除了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节能等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修复等措施,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据《自然》,2010-2016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吸收约11.1±3.8亿吨碳,相当于同时期国内每年人为碳排放量的45%。因此园林生态对碳中和的作用不可小觑,大力发展园林绿化及生态修复工程有助于碳中和目标的加速实现。
十四五规划注重园林生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190亿m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7%,湿地保护率达55%;到203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6%,森林蓄积量达210亿m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60%。
碳中和与生态建设叠加作用加速园林行业发展。近年来,国家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减少碳排放,并取得一定成效。自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国家一直重视生态修复、生态建设工程实施。在碳中和与生态建设叠加作用下,预计园林板块将迎来快速发展。
行业发展加快,建议关注优质企业。园林行业符合我国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要求,在政策推动下,未来发展空间大。目前园林行业集中度低,公司发展主要依赖于重大项目资源获取能力,而生态修复要求较高,掌握生态修复核心科研技术,能够帮助企业建立技术壁垒。建议关注蒙草生态、东珠生态、杭州园林、棕榈股份、岭南股份。
10. 花卉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
【绿化】绿化(greening,planting) 栽种植物以改善环境的活动。 绿化指的是栽植防护林、路旁树木、农作物以及居民区和公园内的各种植物等。绿化包括国土绿化、城市绿化、四旁绿化和道路绿化等。绿化可改善环境卫生并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多种作用。绿化苗木产地如浙江、安徽、 山东、江苏长景园林、河北、河南、陕西等地。
【好处】
1、补充空气中的氧。绿化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地球上的植物每年为人类处理掉近千亿吨的二氧化碳。空气中有60%的氧气是由森林、绿地制造的。
2、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许多植物具有较强的吸收过滤大气中有害气体的能力。如绿化能有效地减少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从而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发生量和防止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此外,有些树的叶子还能吸收大气中的铅、镉和砷。
3、防尘。植物的叶面和茎的表面有的生着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或油脂。因此能拦截、过滤、吸附或粘着悬浮于大气中的各种颗粒物。草地也有防尘的作用,草本身不但能固定地皮表面的土壤,而且能防止二次扬尘现象。草地是个不平滑的、粗糙的表面,故还能使近地面气流中的颗粒物停滞在草地上。
4、防风。绿化是防风的有效措施之一,特别是茂密的森林,其防风作用更明显。因树干、树枝和树叶都能阻挡气流前进,所以气流通过森林后速度会减慢。其减弱的程度与树木的高矮、数量与树木的品种以及森林的宽度有关。
5、减噪。声音在空旷的地区以300米/秒的速度向四周传播。遇到植物的阻碍时,立即由直线传播变为分散式传播,其强度变弱。故树木与植物能起到隔音墙与消声器的作用。马路两旁及住宅的周围多栽植乔、灌木能极有效地防噪声污染。
6、灭菌。不少植物不仅能分泌粘液滞留空气中的细菌,有些植物还能释放出具有杀菌作用的植物杀菌素,所以多种植树木和花草可以减少借助于空气传播的某些疾病。
7、改善地区微小气候。植物通过阻挡太阳辐射,调节气温与温度来改善微小气候。绿化地区的太阳辐射温度比非绿化地区降低14%左右,这样便减少了炎热程度和严重的日晒现象。绿化有冬暖夏凉的调节作用。
8、净化水质。树木有吸收水中溶解物质的作用。有色、有味、混浊和含细菌的污水流过森林后,水的色度降低,异味减弱或消失,透明度升高,细菌的含量明显减少。结果大大减轻了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9、保持地面干燥。沼泽地区和地下水位高的地带,地面往往十分潮湿。地面潮湿的环境对健康不利。树木具有极强的吸取地下水分和含蓄水分的能力,因此,植树造林已成为保持地面干燥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