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产业链的构成(花卉产业链的构成要素包括)
1. 花卉产业链的构成要素包括
属于农业观赏类行业。
花卉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传统而又新兴的行业,在以前花卉用于种植的时候,主要是用于销售的,最近几年,在一些公园或者农场种植了大量的花卉,一方面用于销售,另一方面用于观赏,同时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是一个新型的行业,特别是在旅游为主的农业示范村,是一个不错的产业。
2. 花卉属于什么产业
做为盆花、苗木、种苗、园艺资材等全部归为花卉产品,也叫花卉商品。对于花卉产品如何利用互联网这当下全世界都在热捧的信息与交易平台,现还没有任何人做系统规范的研究及分析。在此,我做为花卉行业信息媒体工作的资深人士,当然要为大家分析下,以解燃眉之急。
首先,我们面对一个新生事物是不能总以警惕思想来回避此事,我们要敢于研究、分析、利用这众人好奇的关注,让好奇变为我们推动产品销售与提升品牌的力度
3. 花卉产业链是什么
云南爱必达园艺科技有限公司靠谱的。公司至今生产优质盆花600万余盆,创造了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利润最高的行业记录。
云南爱必达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是小米生态链企业,成立于2014年9月。公司由一个怀揣梦想、具备国际化专业背景的年轻团队组成,致力于将欧洲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施园艺技术应用于中国,为不断成长的中国花卉市场提供一流的花卉产品和花卉智能硬件,并运用互联网方式优化和整合花卉产业链。
4. 花卉产业的概念
行业上认定,花卉产业是在农业范畴。我国大农业包括:农业、林业、水利、牧业、渔业。花卉种子可依然定为农业范畴。林业的林木种子,是指乔木、及灌木的种子。花卉苗木(不含种苗),属于销售行业。销售:是指以出售、租赁或其他任何方式向第三方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行为。消费者或客户需求什么就生产销售什么,花木和苗木的区别,分解为:
1花木 指的是花卉苗木。
2苗木指的是小苗树木.花卉和苗木总和就是花木的意思。花木包含花、乔木、灌木是花卉苗木的简称。而苗木通常指树苗树木、乔木、灌木。
5. 简述花卉产业上游下游及相关产业有哪些
目前,山东省最大的多肉批发基地为青州市多肉植物生产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多肉植物存养量3亿株、品种上千个,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多肉植物基地。
近年来,青州花卉产业紧跟市场潮流,不断拉长产业链条,上游鼓励种苗研发,打造自主品牌,下游引导推动花卉产品精深加工,不断推动花卉产业提档升级。建成投用了花卉创业园、花卉公园、新花卉苗木交易中心,全市花卉面积达到12.9万亩,年产值76.5亿元,年交易额93亿元,成为江北最大的花卉生产、销售集散地和全国最大的盆花生产中心。
6. 花卉产业链包含几个部分
在传统意义上,乡村不仅是一个生产的场所,更是生活的理想区域。阡陌、良田、屋舍、耕作、吟诗作赋……这些美好场景传达的是恬淡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因此,乡村振兴的终极目标不仅是乡村经济水平的提升,更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未来的乡村承载着桃源之梦的生活方式,是农耕文明的回归,是现代版的“田园中国梦”。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乡村振兴不仅是未来30年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更关乎亿万人的乡居生活理想。作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核心,县域乡村振兴更是乡村振兴落地运营的关键。
在当下的乡村振兴大浪潮中,如何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落实乡村振兴?如何解决一二三产业融合问题?如何实现乡村产业、乡村居民和乡村生活的统筹发展?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将会担当何种角色?
农村一二三产业如何融合发展
首先要认识到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也是增强乡村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大方向。产业振兴既要高质量发展,又要兴村富民;要规划先行,制定一村一策,防止千村一面、一哄而上;要政策跟进,在公共资源要素领域重塑城乡关系,探索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要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带头作用,把握“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重大机遇。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原农业部副部长、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会长陈晓华指出,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有五方面问题需要深入关注。
第一,要从区域主导产业入手,推进产业融合。由于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不一样,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实现产业融合,对做强做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要根据产业类型来延伸产业链。花卉、苗木、林果和茶叶等产品的产业融合可以直接从一产延伸到三产,但对于畜牧业、养殖业来说,现阶段主要通过推动一产和二产去衔接。产业链延伸不能千篇一律,要一个产业一个产业、一个产品一个产品的研究。
第三,要尊重农民意愿,选择利益连接方式。推动产业融合的根本目的是让农民能够分享产品增值收益。目前,各地探索了很多不同形式的农民利益连接方式,如订单农业、保底加分红、股份合作等,“到底哪种形式比较好,完全要由农民来选择”。
第四,既要讲产业之间的融合,也要遵循分工分业的规律。要发挥各地主体在各个环节的优势,形成一种最佳的组合。
第五,整合要素资源,打造融合平台。目前各方面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上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从基层了解的情况来看,现在各种名号比较多,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资源整合平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名誉会长张晓山认为,重塑城乡关系,城乡要素的相互流动,必然导致农村土地产权格局发生变化。同时,资本下乡是一把双刃剑。乡村发展不能成为新的“圈地热”,不能简单成为资本的延伸,要改变资源配置,要利益相对均衡,让农民群众合法合理分享乡村振兴成果。
“稻田+文创”提升价值链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新形势下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拓展农业功能、培育农村新增长点的重要举措。
农业农村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天佐表示,发展乡村产业应坚持4个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充分发挥农村的比较优势,承载乡村的价值,而不能简单地移植城市的二三产业;第二,必须扎根农村,能够广泛带动农民群众参与;第三,必须坚持创新驱动,释放要素聚集的效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第四,必须秉持开放共享的理念,实现城乡产业双向借力,联动发展。
“稻田+”产业模式,正是一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稻田经济的创新模式。以往,这里的农民种水稻担心经济效益低,改种经济作物又难以保证粮食生产。现在,田园综合体中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共享农庄发展模式、产业效益单元发展模式等初步成形,养生文化、美食文化等体验走廊,阳光厨房、田园餐厅等已初步建成。按照生态学原理,将稻田像绣花一样用网子隔离成一个个单元,使之成为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然后将水稻与大闸蟹、龙虾、青蛙以及各种鱼类种养其间,使单产效益能突破1.5万元,然后再通过植入“稻田+”文化元素,做活乡村旅游,并不断复制扩展。
为了推动当地乡村旅游,“充分讲好农业故事”,利用各个农庄边沿的狭窄空地,修建骑游道,将二十四节气等农业文化元素植入其中,随着骑游道的延伸打造养生文化体验长廊、美食文化体验长廊、农产品手工作坊。
“新乡村生活方式”
如何在市县级行政区域,有效开展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是乡村振兴落地运营的关键。乡村振兴的本质内涵,就是乡村现代化,是乡村社会经济的全面重构。乡村不等于农村,乡村产业不等于农业,乡村居民不等于农民。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就是乡村现代化模式与路径的选择。乡村振兴是产业融合与产居融合引导下的就地城镇化推进过程,构建承载着桃源之梦的城乡人民共享的“新乡村生活方式”。
7. 花卉产业链的构成要素包括什么
茶叶。福建是产茶大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产制乌龙茶、绿茶、红茶、白茶四大茶类及再加工类的花茶,除绿茶外均是福建首创。
蔬菜。福建是全国冬春蔬菜优势产区,是我国五大南菜北运和主要出口蔬菜省份,2020年蔬菜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2111亿元。
水果。福建是我国南方水果生产大省,2020年福建省水果面积533.7万亩、产量717.1万吨,水果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1388亿元。
畜禽。畜禽产业是福建传统优势产业,2020年福建省出栏生猪1299.9万头、家禽10.3亿羽、牛羊181.1头,肉蛋奶产量330.9万吨,畜禽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2053亿元。“圣农鸡业”白羽肉鸡出栏量位居亚洲第一,“长富乳业”位居全国奶类企业20强。
食用菌。福建是我国食用菌生产大省,福建省主栽品种有香菇、黑木耳、银耳、竹荪、杏鲍菇、海鲜菇、双孢蘑菇等,2020年福建省食用菌产量452万吨(鲜重)、居全国第二;出口量17.5万吨、出口额4.75亿美元,均位居全国第一,食用菌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1180亿元。
水产。福建自古就有“海为田园、鱼为衣食”之说,是全国渔业大省。2020年福建省水产品总产量达832.98万吨,同比增长2.26%,首次跃居全国第二位。
林竹。2020年福建省林竹全产业链总产值达4592亿元,林竹加工产业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山区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花卉苗木。福建是我国重点花卉苗木产区和主要出口省份之一,2020年福建省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142.1万亩,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062.5亿元,实现出口额16483.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7%、19.5%和9.9%。盆栽花卉出口稳居全国首位。
乡村旅游。主要特点体现在:乡村旅游业态多元,打造了长泰山重、福安廉村、泰宁际溪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了一批休闲集镇、金牌旅游村、特色民宿,涵盖美丽乡村、历史文化名村、休闲农业、森林人家、水乡渔村等类型,武夷山、安溪、福鼎、漳平等地涌现出一批现代茶庄园和茶主题旅游体验项目。特色商品深度开发,开展“福建好礼”评选活动,评出古田食用菌、建宁莲子、德化瓷器、安溪铁观音茶等代表福建特色的农家伴手礼300多种。乡村美食充分挖掘,大力推广连江锅边、福州鱼丸、龙岩芋子包、和平古镇游浆豆腐等特色乡村美食。
乡村物流。主要特点体现在:拓宽“站”的功能,依托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有效整合客运、货运、邮政、商贸、旅游、供销、冷库、便民服务等多种资源,为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提供中转、寄递场所,实现“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多站合一”。
8. 花卉产业链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
根据目前花卉景观建设发展的现状,按照花卉景观的立地条件和表现形式,将乡村经营性花卉景观归纳为人工花卉景观和半人工花卉景观两大类。
1、人工花卉景观
人工花卉景观最早是由切花加工基地、种球繁殖基地等花卉产业基地形成的,是以花卉产业为主导的景观,现在指人工建造的观赏性花卉景观,将花卉等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相结合,共同营造或自然或规则的园林景观,包括休闲型和生产型。其基本形式有花海、花田和花林。
A 花海
花海是指开满鲜花的自然景观或人为景观,通过大面积密集的草本植物在广阔的空间里同时盛开大量花朵,从而营造出繁花似海的景观效果,主要表现其大体量的景观效果。花海多为人工建造的花海景观,以模仿营造自然景观为主要目的。
B 花田
花田是指将花期相近、高度基本相同、色彩鲜明的草本花卉,按照不同色系进行具有一定规律的田垄状种植的大面积人工打造的花卉景观,主要展现农耕肌理。目前,国内大多数的花田景观多为规则式或随地形营造(如薰衣草花田),将农业生产和观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特有的一、三产业结合的经济产业链。
C 花林
与栽植草本花卉的花海、花田不同,花林景观主要植物多为观花灌木或小乔木,如桃、杏、梅、樱等兼具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木本植物,相比草本花海,有较高的生态稳定性。
2、半人工花卉景观
半人工花海景观是指依托良好的地形条件和自然环境条件,加以人工设计和修整而形成的花海景观。其基本形式有花谷和花岭。
A 花谷
谷地是由两侧地形相夹的狭长负地形。花谷则是指依托于山谷、河谷等自然谷地,通过栽植丰富的观花植物并伴随谷地常有的溪流,形成连天花海、山水相依的花卉景观,多远离市区,处于山地之间的过渡区。国内有著名的重庆大木花谷,位于山谷之中,背靠陡峭大山,针对不同季节进行多季植物配置,形成多季节开花的花谷。
B 花岭
花岭是指依托于自然绮丽的山岭景观,展示以高海拔花卉主题景观为主的集群式花卉景观,多位于丛山峻岭中。一般意义上的山坡是指山体海拔大于200 米。形式多样的山岭景观具有多种美学属性,如雄伟美、险峻美、奇特美等。花卉景观与山岭结合会形成独特的景观吸引力,如重庆九重花岭,则是依坡而建,形成良好的观赏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