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见愁拉丁文(血见愁别名的功效与作用)
1. 血见愁别名的功效与作用
农村人管它叫“猫耳朵”,长得特别还有大用处,是好药材能卖钱。这植物生来独特,不仅被叫做“猫耳朵”,本身生长的叶片也是像极“猫耳朵”的,也是因此才有如此形象的称呼。
这“猫耳朵”其实也就是一个别称而已,真正的学名应该叫“猫耳草”才对,但也有人喜欢管它叫十萼茄、血见愁、扣子草、毛药、山苦菜等,不同地方会有截然不同的称呼,这也是十分正常的一件事了。因为猫耳草生长叶片如同“猫耳朵”,这样成了一个很好辨识它的特征来着。
2. 血见愁的别名与图片
红桑 [hóng sāng] 红桑,又叫铁苋菜,别名:血见愁、海蚌念珠、叶里藏珠。
为大戟科植物铁苋菜AcalyphaaustralisL.的地上部分。灌木,高1-4米;嫩枝被短毛。叶纸质,阔卵形,古铜绿色或浅红色,常有不规则的红色或紫色斑块顶端渐尖,基部圆钝,边缘具粗圆锯齿,下面沿叶脉具疏毛;托叶狭三角形,具短毛。[1]3. 血见愁的别名是什么
地锦草(别名奶浆草、血见愁、铺地红)
特征及用途:一年生匐匍小草本,长约15厘米,含白色乳汁。6~8月开花,7~9月结果。茎从根部分为数枝,带紫红色,平铺地面。叶小,对生,长椭圆表,边缘有细齿,花极小,生于壶形苞内。长于路边、桑树林中、房屋附近。各地都有分布。地锦草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及没食子酸,有强烈抑菌作用,抗菌谱很广,并有止血和中和毒素的作用。
4. 血见愁有什么作用
第一种“血见愁”产于江苏南部,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西南部及西藏东南部海拔为120-1530米的山地林下润湿处。在日本,朝鲜,缅甸,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也有野生品种分布。
这种“血见愁”的学名叫“山藿香”,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匍匐茎。其茎直立,一般高30-70厘米,植株下部无毛或几近无毛,植株上部具有夹生腺毛的短柔毛。
这种“血见愁”的叶柄长1-3厘米,叶片呈卵圆形至卵圆状长圆形,一般长约3-10厘米,叶片的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叶片基部呈圆形、阔楔形至楔形,叶片下延,边缘为带重齿的圆齿,有时数齿间具有较深的齿弯,叶片两面近无毛,或被有极稀的微柔毛。
这种“血见愁”的假穗状花序生于茎及短枝上部,由密集的轮伞花序组成,花冠为白色,淡红色或淡紫色,花冠长6.5-7.5毫米,花冠筒长3毫米左右。在长江流域,花期为7-9月,在广东、云南南部地区,花期为6-11月。花期过后即可结出扁球形的小坚果,长约1.3毫米左右,呈黄棕色。
这种“血见愁”的全草皆可入药,据《岭南采药录》中记载,这种“血见愁”具有“凉血解毒,去瘀生新,理跌打,敷疮毒,治蛇伤,消肠风下血”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抑制免疫功能、抗炎、抑菌的作用,还能够当作钙拮抗剂使用。被认定为用途广泛的优质中药材。
山藿香
第二种“血见愁”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浙江、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四川、云南、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区,为藜科藜属植物杂配藜,学名“大叶藜”。
这种“血见愁”为一年生草本植物,一般株高30-120厘米。其茎直立、粗壮,茎可单一形成或茎的上部有分枝,茎上具有淡黄色或紫色的条纹,无毛。单叶互生;叶柄一般长2-7厘米,叶片呈卵形、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叶片长4-15厘米,宽约2-12厘米,叶片先端急尖或渐尖,叶片基部呈微心形,叶片边缘上有不规则的波状浅裂。
5. 血见愁有什么药用价值
导读:俗称“血见愁”,酷似马齿苋,掐断会流“牛奶”,分布广价值大
在农村的山上,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其中多数都是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杂草,并且农民见到常会直接除掉了。但是在有些认识它的人眼中,这些杂草就是宝贝。比如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 农村有些不起眼的野菜,在城市里却成为了“香饽饽”,有不少野菜的价格比青菜卖得还要贵。
进入夏季以后,在菜园子里就常见到马齿苋这种野菜,在很多北方地区它可是非常受欢迎的野菜,有不少人还把马齿苋采摘回来,水煮之后晒干了存起来慢慢吃。而在市面上马齿苋也能卖到五六元一斤,比好些青菜的价格都要贵。
有时候在一些空地、菜园子、果园里还能见到一种长得很像马齿苋的野菜,它简直就是缩小版的马齿苋,叶子和茎都极其相似,而且最神奇的是掐断它的茎叶,还会流出来“牛奶”一样的白色汁液,农民称它为“血见愁”,虽然在我国广泛分布,但是价值可不小,晒干后卖20元一斤,遇到不要错过。
血见愁的学名叫地锦草,这是我国南北方都有分布的一种杂草,叶子长得和马齿苋的很相似,也是椭圆形的,枝条很纤细,并且是贴近地面生长的。一般在菜园子里、果园,甚至是马路两边的荒地上常见到它,还都是成片生长。在农村里,多数的农民都是把它当杂草对待,因为它的生命力很强,并且繁殖能力也很强,要想人工清除它比较麻烦,只要留下一小节根茎,又会长出一大片,会影响到其他作物的生长,所以农民见到地锦草了,基本都是直接除掉它。
在过去农民都是把它当猪草,采摘回来清洗之后,煮熟了就用来喂猪。别看它长得很普通,甚至农民有些讨厌它,但是在认识它的人眼中,却是价值很高的药材,民间还称呼它为“血见愁”。从这个名字也看得出来,地锦草有很好的止血效果。
地锦草的茎叶里面有一种白色的汁液,和牛奶非常相似,一掐断就会流出来,有些地方也就叫它“奶浆草”、“牛奶草”。在民间过去就常用它来止血,如果农民在野外干活,摔跤受伤流血了,就会去采摘地锦草回来,把它捣碎了负载患处,就很起到很好的止血凉血的作用。
除此以外,地锦草还具有清热解毒、利尿去湿的效果。地锦草是全株都可以入药的,并且药用价值也不小,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但是最显著的功效就是它的止血效果了,这也是地锦草得名“血见愁”的原因。
不过,近些年来因为除草剂的普及,农民的大量使用,地锦草的生命力虽然顽强,但是却害怕除草剂,只要一喷洒除草剂,很快就会死掉。也是由
6. 血见愁的药用与功效
步骤/方式1
血见愁是中药材的一种,它是一种叫做大叶藜植物的全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步骤/方式2
可以熬水喝
步骤/方式3
也可以做成膏